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

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奠基时期(隋代—唐代)

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填空题)

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

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 纤维膜

1、角膜(中医:黑睛)

(1) 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

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 前弹力层

(3) 基质层

(4) 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

(5) 内皮细胞层

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

3、角膜缘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

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 葡萄膜

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填空题)

(1)虹膜(黄仁)

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 的圆孔,称瞳孔。交大副小。

(2)睫状体

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 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

(1) 色素上皮层

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 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

斑及中心。(填空题)

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1.5mm ,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11、睑板上有纵行排列的睑板腺,腺口开于睑缘。

12、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

13、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14、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4条眼外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

15、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填空题)

16、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管径之比为2:3

17、睫状神经节中长根为感觉根,短根为运动根。

18、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表

白睛--------------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

黑睛--------------角膜

黄仁-------------虹膜

神水---------------房水

神膏--------------玻璃体

视衣--------------包括脉络膜和视网膜

目系--------------包括视神经、包裹视神经的鞘膜及其血管 眼带--------------眼外肌

19、眼与肝的生理关系:(填空题)

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

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

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肝之经脉,上连目系

20、“„„„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指出胆汁

21、在神膏的生成及养护瞳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2、五轮学说:五轮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必考)

23、五轮辨证法:五轮辩证就是运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

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25、视力表与被检查者相距5m ,正常值为1.0

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m )/5m)*0.1

26、视野是指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27、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

28、正常眼压为10—21mmHg

29、退翳明目法治疗黑睛生翳。

30、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31、针眼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睫毛毛囊或附属的皮质腺感染称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所致。(单选、填空)

辨证论治:

(1) 风热客睑证:银翘散加减

(2) 热毒壅盛证:仙方活命饮加减

(3) 脾虚夹邪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手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选择、填空)

32、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

33、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1、患眼胞睑皮肤刺痒、灼痛。

2、 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生水疱,溃破糜烂

34、睑弦赤烂包括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填空) 辨证论治:

(1) 风热偏盛证:银翘散加减

(2) 湿热偏盛证:除湿汤加减

(3) 心火上炎证: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味

35、上胞下垂辨证论治:

(1) 脾虚气弱证:补中益气汤加减

(2) 风痰阻络证:正容汤加减

36、胞轮振跳是指眼睑不由自主地牵拽跳动的眼病。

37、椒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选择)

辨证论治:

(1) 风热客睑证:银翘散加减

(2) 血热瘀滞证:归芍红花散加减

诊断依据: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38、目箚是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名解)

39、流泪证辨证论治:

(1) 血虚夹风证:止泪补肝散加减(必考)

(2) 气血不足证:八珍汤加减

(3) 肝肾两虚证:左归饮加减

40、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血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泪囊炎。

41、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泪囊炎。

辨证论治:

(1) 风热上攻证:银翘散加减

(2) 热毒炽盛证:黄连解毒汤加减

(3) 正虚邪留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42、风热眼是指外感风热而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哆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 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或有与本病患者的接触史。

(2) 患眼生涩痒痛,灼热流泪,哆多黏稠,白睛及睑内面红赤。

(3) 结膜刮片见多形核白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1) 风重于热证:银翘散加减

(2) 热重于风证:泻肺饮加减

(3) 风热并重证:防风通圣散加减

43、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简答)

(1) 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片状,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

(2) 正处流行季节,或有接触史,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辨证论治:

(1) 初感疠气证: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2) 热毒炽盛证:泻肺饮加减

44、脓漏眼类似于西医学之淋菌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 有淋病史或接触史;新生儿患者其母有淋病性阴道炎。

(2) 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大量脓性眼哆。

(3) 眼分泌物或结膜刮片发现淋球菌。

45、时复目痒是指发病是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性发作的眼病(双眼奇痒难忍),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

46、金疳是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名解)

47、白涩症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以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则视物昏朦为主症的眼病,与西医学之干眼类似。

辨证论治:

(1) 肺阴不足证:养阴清肺汤加减

(2) 肝经郁热证:丹栀逍遥散加减

(3)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4) 邪热留恋证:桑白皮汤加减

48、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翼状胬肉,属结膜变性疾病。(名解) 诊断依据:

(1) 眦部白睛上生赤膜如肉,略呈三角形,其尖端渐向黑睛攀侵。

(2) 胬肉上有丝脉相伴,或粗或细。

49、白睛溢血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出血。

50、火疳是指邪毒上攻白睛,导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局限性隆起且疼痛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表层巩膜及前巩膜炎。(名解)

51、聚星障(病案)

52、凝脂翳辨证论治:

(1) 风热壅盛证:新制柴连汤加减(多选)

(2) 里热炽盛证:四顺清凉饮子加减

(3) 气阴两虚证:偏阴虚用滋阴退翳汤或海藏地黄散加减;偏气虚用

托里消毒散加减。

53、湿翳是指黑睛生翳,翳形微隆,外观似豆腐渣样,干而粗糙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真菌性角膜炎。(名解)

54、花翳白陷类似于西医学的蚕蚀性角膜溃疡及边缘性角膜溃疡等多种角膜病的症状。(选择)

55、混睛障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基质炎。(选择)

56、疳积上目的辨证论治:

(1)肝脾亏虚证:参苓白术散加减

(2)中焦虚寒证:附子理中汤加减

57、瞳神紧小: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

58、绿风内障: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伴有恶心呕吐、头目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名解)

辨证论治:(多选)

(1) 风火攻目证:绿风羚羊汤加减

(2) 气火上逆证: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加减

(3) 痰火郁结证:将军定痛丸加减

急救治疗:(多选判断)

(1) 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

(2)20%甘露醇溶液静脉快速滴注

59、青风内障相当于西医学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时前房角开放(填空)

60、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自觉症状:视物模糊)(填空)

61、云雾移睛是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玻璃体混浊,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症、出血等

引起。

62、暴盲:

络阻暴盲辨证论治:

(1) 气血瘀阻证:通窍活血汤加减(判断)

(2) 痰热上壅证:涤痰汤加减

(3) 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加减

(4)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加减

络瘀暴盲是指因眼底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 络损暴盲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类似于西医学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 病) 目系暴盲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视神经炎 (激素)。

63、视衣脱离相当于西医学的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其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而引起视功能障碍的眼病。

64、消渴内障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被称为“消渴目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名解)

65、视瞻有色相当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禁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可造成大疱性视网膜脱离)

66、视瞻昏渺是指眼外观无异常,中老年人出现的视物昏朦,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 )改变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名解)

67、高风内障是以夜盲和视野逐渐缩窄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68、青盲是以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

69、突起睛高的辨证论治:

(1) 风热毒攻证:散热消毒饮子加减

(2) 火毒壅滞证:清瘟败毒饮加减

70、鹘眼凝睛:是指以眼珠突出,红赤如鹘鸟之眼,呈凝视状为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为Graves 眼病。(名解)

71、健眼受损,则可见健眼视力急剧下降,相当于西医学的交感性眼炎。

72、酸碱伤目治疗:酸性伤,可用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性伤用3%硼酸液冲洗;石灰致伤用0.37%依他酸二钠液冲洗。(中和冲洗)(判断)

73、风牵偏视是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背)

诊断依据:

(1) 复视

(2) 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动受限。

(3)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辨证论治:(多选)

(1) 风邪中络证:小续命汤加减

(2) 风痰阻络证:正容汤加减

(3) 脉络瘀阻证:桃红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

中医眼科学

1、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填空题)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奠基时期(隋代—唐代)

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2、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填空题)

3、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4、眼球壁

眼球壁分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一)外层 纤维膜

1、角膜(中医:黑睛)

(1) 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约于24

小时内修复,不遗留瘢痕。

(2) 前弹力层

(3) 基质层

(4) 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

(5) 内皮细胞层

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粘蛋白层。角膜透明、无血管,角膜富含三叉神经末梢,角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2、巩膜

3、角膜缘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是临床部分眼内手术常用切口部

位或重要标志。

(二)中层 葡萄膜

葡萄膜从前至后可将其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填空题)

(1)虹膜(黄仁)

虹膜中央有直径为2.5—4mm 的圆孔,称瞳孔。交大副小。

(2)睫状体

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房水可供给眼球内组织的营养,维持眼内压。

(三)内层 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

(1) 色素上皮层

于神经上皮层间存在潜在间隙,是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基础。

(2) 视锥、视杆细胞层:又称光感受器细胞层。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

斑及中心。(填空题)

5、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联系第一与第三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6、视盘,直径1.5mm ,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7、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

8、晶状体混浊,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9、眼眶由额骨、蝶骨、筛骨、颚骨、泪骨、上颌骨、颧骨共7块骨头组成。

10、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11、睑板上有纵行排列的睑板腺,腺口开于睑缘。

12、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

13、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14、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4条眼外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

15、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填空题)

16、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管径之比为2:3

17、睫状神经节中长根为感觉根,短根为运动根。

18、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表

白睛--------------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

黑睛--------------角膜

黄仁-------------虹膜

神水---------------房水

神膏--------------玻璃体

视衣--------------包括脉络膜和视网膜

目系--------------包括视神经、包裹视神经的鞘膜及其血管 眼带--------------眼外肌

19、眼与肝的生理关系:(填空题)

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

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

肝主泪液,润泽目珠

肝之经脉,上连目系

20、“„„„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指出胆汁

21、在神膏的生成及养护瞳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2、五轮学说:五轮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表(必考)

23、五轮辨证法:五轮辩证就是运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

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25、视力表与被检查者相距5m ,正常值为1.0

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m )/5m)*0.1

26、视野是指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27、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

28、正常眼压为10—21mmHg

29、退翳明目法治疗黑睛生翳。

30、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31、针眼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睫毛毛囊或附属的皮质腺感染称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所致。(单选、填空)

辨证论治:

(1) 风热客睑证:银翘散加减

(2) 热毒壅盛证:仙方活命饮加减

(3) 脾虚夹邪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手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可放置引流条;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选择、填空)

32、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

33、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1、患眼胞睑皮肤刺痒、灼痛。

2、 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生水疱,溃破糜烂

34、睑弦赤烂包括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填空) 辨证论治:

(1) 风热偏盛证:银翘散加减

(2) 湿热偏盛证:除湿汤加减

(3) 心火上炎证: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味

35、上胞下垂辨证论治:

(1) 脾虚气弱证:补中益气汤加减

(2) 风痰阻络证:正容汤加减

36、胞轮振跳是指眼睑不由自主地牵拽跳动的眼病。

37、椒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选择)

辨证论治:

(1) 风热客睑证:银翘散加减

(2) 血热瘀滞证:归芍红花散加减

诊断依据: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38、目箚是以胞睑频频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名解)

39、流泪证辨证论治:

(1) 血虚夹风证:止泪补肝散加减(必考)

(2) 气血不足证:八珍汤加减

(3) 肝肾两虚证:左归饮加减

40、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血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泪囊炎。

41、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泪囊炎。

辨证论治:

(1) 风热上攻证:银翘散加减

(2) 热毒炽盛证:黄连解毒汤加减

(3) 正虚邪留证:托里消毒散加减

42、风热眼是指外感风热而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哆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 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或有与本病患者的接触史。

(2) 患眼生涩痒痛,灼热流泪,哆多黏稠,白睛及睑内面红赤。

(3) 结膜刮片见多形核白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1) 风重于热证:银翘散加减

(2) 热重于风证:泻肺饮加减

(3) 风热并重证:防风通圣散加减

43、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简答)

(1) 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片状,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

(2) 正处流行季节,或有接触史,起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辨证论治:

(1) 初感疠气证: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2) 热毒炽盛证:泻肺饮加减

44、脓漏眼类似于西医学之淋菌性结膜炎。

诊断依据:

(1) 有淋病史或接触史;新生儿患者其母有淋病性阴道炎。

(2) 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大量脓性眼哆。

(3) 眼分泌物或结膜刮片发现淋球菌。

45、时复目痒是指发病是目痒难忍,白睛红赤,至期而发,呈周期性反复性发作的眼病(双眼奇痒难忍),类似于西医学的春季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

46、金疳是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属免疫性结膜炎。(名解)

47、白涩症是指白睛不赤不肿,而以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则视物昏朦为主症的眼病,与西医学之干眼类似。

辨证论治:

(1) 肺阴不足证:养阴清肺汤加减

(2) 肝经郁热证:丹栀逍遥散加减

(3) 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杞菊地黄丸加减

(4) 邪热留恋证:桑白皮汤加减

48、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赤膜如肉,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翼状胬肉,属结膜变性疾病。(名解) 诊断依据:

(1) 眦部白睛上生赤膜如肉,略呈三角形,其尖端渐向黑睛攀侵。

(2) 胬肉上有丝脉相伴,或粗或细。

49、白睛溢血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出血。

50、火疳是指邪毒上攻白睛,导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局限性隆起且疼痛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表层巩膜及前巩膜炎。(名解)

51、聚星障(病案)

52、凝脂翳辨证论治:

(1) 风热壅盛证:新制柴连汤加减(多选)

(2) 里热炽盛证:四顺清凉饮子加减

(3) 气阴两虚证:偏阴虚用滋阴退翳汤或海藏地黄散加减;偏气虚用

托里消毒散加减。

53、湿翳是指黑睛生翳,翳形微隆,外观似豆腐渣样,干而粗糙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真菌性角膜炎。(名解)

54、花翳白陷类似于西医学的蚕蚀性角膜溃疡及边缘性角膜溃疡等多种角膜病的症状。(选择)

55、混睛障相当于西医学的角膜基质炎。(选择)

56、疳积上目的辨证论治:

(1)肝脾亏虚证:参苓白术散加减

(2)中焦虚寒证:附子理中汤加减

57、瞳神紧小:是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伴有目赤疼痛,畏光流泪,黑睛内壁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眼病。

58、绿风内障: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伴有恶心呕吐、头目剧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病。(名解)

辨证论治:(多选)

(1) 风火攻目证:绿风羚羊汤加减

(2) 气火上逆证: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加减

(3) 痰火郁结证:将军定痛丸加减

急救治疗:(多选判断)

(1) 缩瞳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

(2)20%甘露醇溶液静脉快速滴注

59、青风内障相当于西医学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时前房角开放(填空)

60、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自觉症状:视物模糊)(填空)

61、云雾移睛是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玻璃体混浊,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症、出血等

引起。

62、暴盲:

络阻暴盲辨证论治:

(1) 气血瘀阻证:通窍活血汤加减(判断)

(2) 痰热上壅证:涤痰汤加减

(3) 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加减

(4) 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加减

络瘀暴盲是指因眼底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 络损暴盲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类似于西医学的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 病) 目系暴盲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视神经炎 (激素)。

63、视衣脱离相当于西医学的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其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而引起视功能障碍的眼病。

64、消渴内障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被称为“消渴目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名解)

65、视瞻有色相当于西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禁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可造成大疱性视网膜脱离)

66、视瞻昏渺是指眼外观无异常,中老年人出现的视物昏朦,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 )改变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名解)

67、高风内障是以夜盲和视野逐渐缩窄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68、青盲是以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为特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

69、突起睛高的辨证论治:

(1) 风热毒攻证:散热消毒饮子加减

(2) 火毒壅滞证:清瘟败毒饮加减

70、鹘眼凝睛:是指以眼珠突出,红赤如鹘鸟之眼,呈凝视状为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又称为Graves 眼病。(名解)

71、健眼受损,则可见健眼视力急剧下降,相当于西医学的交感性眼炎。

72、酸碱伤目治疗:酸性伤,可用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性伤用3%硼酸液冲洗;石灰致伤用0.37%依他酸二钠液冲洗。(中和冲洗)(判断)

73、风牵偏视是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背)

诊断依据:

(1) 复视

(2) 眼球斜向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动受限。

(3)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辨证论治:(多选)

(1) 风邪中络证:小续命汤加减

(2) 风痰阻络证:正容汤加减

(3) 脉络瘀阻证:桃红四物汤和牵正散加减


相关文章

  •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医药资讯-中国医药网
  •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www.PharmNet.com.cn 2007-03-26 医药网 字号:放大 正常 日前,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农业部.商务 ...查看


  •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导师简介.招生人数
  •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导师简介.招生人数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 ...查看


  • 向人大情况汇报-人大-2008
  • 湘东区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 工作情况汇报 区人大各位领导.各位人大代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特色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湘东区于2011年申报创 ...查看


  •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笔记.复试真题
  •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笔记.复试真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 ...查看


  • 名老中医经验集-干祖望
  • 时间:2010-07-30 17:48点击:556 次 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 干祖望 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开拓者干祖望 干千俞无名整理 编者按:干祖望,上海金山人,是当今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家,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72年奉命 ...查看


  • 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名单
  • 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名单 序号[***********][***********][***********][1**********] 1 单位 重点学科(实验室.专业)名称妇产科 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呼吸内科 ...查看


  •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报告_定
  • 项目建议书 2010年4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研究所 项目建议书 2010年4月 一.建设背景 1.民族医药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形势 2.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3.民族医药学科研工作日新月异 二.必要性 1.在我校开展民族医药研究 ...查看


  •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管理)
  • - 第一章 组织领导及政策措施 做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以及综合医院的共同责任,三者各有分工,各有侧重.通过各负其责.共同努力.相互协作,能够有效地促进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 一.建立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 ...查看


  • 全国重点学科所在大学名单
  • 全国重点学科所在大学名单 (六)理学 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础数学: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 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计算数学:北京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概率 ...查看


  • 在2010年全市医政医管暨中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卫生局简介 领导风采 科室职能 综合信息 媒体关注 疫情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通知公告 视频新闻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卫生公文 领导讲话 国家法律法规 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通知栏: 您当前的位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