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观《 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为开阔艺术视野,摆脱专业局限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美院研究生部主任林逸鹏教授特地邀请到南京大学数学系罗亮生教授做客美院,罗教授 《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开启另一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挺有感触。

讲座开始的时候,林逸鹏教授对罗教授的学识赞许有加,通过两次讲座全程的讲解,我由衷的感受到罗教授的学识渊博,各个层面都有涉足,而林教授说这才是罗讲授学识的十分之一,心想哪天我也能侃侃而谈,无论天文地理,还是伦理家常,都能有所熟知该多好。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由此开启我的读书计划!

此次讲座林教授真是用心良苦,林逸鹏教授对在座研究生就本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林教授认为:理性的思维能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弱项,由此产生的问题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弊端,培养理性认识将是我们几代人不可或缺的任务,也应是超越专业、学科的重要思维训练。数学是科学的王冠,是理性的代表,有着极其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文科生艺术生相当欠缺,因此在这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希望我们听讲后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亦有利于论文的写作。

对于这次讲座我有几点思考,就将我的思考和感悟梳理一下。

首先罗教授用数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即概念、判断、推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脉络——儒学、易经、佛学梳理分析,而数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多以逻辑思维呈现,所以先来了解一下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是在对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内容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有了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很多无知事件发生,我们也开始有意识的避免这种局面扩大化,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学会改变,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在生活中,逻辑思维能提高我们分析事物的思维水平以及准确表达我们的思想,也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满足服务社会和发展自我的需要,离开这些深层次的不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接触这些东西,在我们思考的同时,我们就在加深逻辑思维,用我们自己独有的方式学习着。我们会通过思考得出往什么方面发展是不对的结论,然后开始有意识的尽量避免这种局面扩大化,我们学会了逻辑,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精彩。

学习上,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每推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要想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1、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2、想象能力。因为逻辑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当然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需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才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这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想象力的发展,而且逻辑推理依赖于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正确的书面表达。因此重视学生语言培养,尤其是数学语言和几何语言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清楚了逻辑思维,对我们日后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也提高我们学习研究的步伐。

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即物质制度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的儒、道、佛、墨、法、名等十家文化,尤以儒家、道家为主。

一定时期的思维方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产物。中国今天所继承的传统思维方法主要是封建时代,很早以来,农业生产就是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血缘家族的长期存留和延续, 使华夏中原地区统一氏族的较早形成,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孕育和形成的广大浓厚的土壤。以象形文字为主要制作手段,体现奴隶制度严格规范的“礼”,表现在先民们情感生活的“乐”上,这些古代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工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既是古代思维方式初步形成的表现,同时又作为基本不变的因素,绵延于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规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发展的总的走向。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非常活跃,具有互补关系的儒、道两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确立了传统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导致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体化,从统一度、量、衡、文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统一,导致了传统思想方式的一体化,随后几经演变,虽有佛学的交融,但以儒家为主体、儒道互补的思维模式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宋明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宋明理学对传统思维方式作了理论的总结,从内容到形式,从原则到方法,被全面定型为一套系统程式。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思想、传统思维方式没能被动摇,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五四”运动后,才开始有了新的转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被一再积淀和不断强化的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极鲜明的特点。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都强调整体观念。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派主张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而以内圣为外王之本。儒家认为,大学之道可表述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对由内圣到外王的途径的具体规定,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而以内圣为外王之本,成为儒家普遍认同的理想诉求。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高潮。著有九流十家,即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兵、农九流和小说家。故称九流十家,九流中,只有儒、道二流流传到后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他七流入汉之后便逐渐消失了。入汉之后,儒道有合流的趋势,儒家最大限度地吸取了道家的思想;儒家的许多概念都是从道家著作中转化而来的。

罗教授指出:儒学的意义在于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启迪和劝人向善。但是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其理论体系中逻辑混乱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造成的危害也

是深远的:其一:抑制独立思维。中国人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影响达2000年之久,导致许多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忘却了对所谓真理的论证。其二:抑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人的前途与之挂钩,科学、艺术成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使得中国在现代文明中贡献甚少。易经中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筐,阴和阳内涵的不确定使得外延不确定,从而进而任意装进很多东西,是有对事物后天描述性,并无先天预见性。其五行原理则明显违反了逻辑思维中的矛盾率。佛教的理论体系亦是建立在缺乏逻辑大前提的基础之上。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中国传统思维要有科学对待态度,中国传统思维方法 不是一堆垃圾,也不全是宝贝,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完善和发扬,而对它存在的不足要有 足够的自觉的认识,采取“扬弃”的态度。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形势,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研究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倡导良好的思维品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否在日趋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观《 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为开阔艺术视野,摆脱专业局限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美院研究生部主任林逸鹏教授特地邀请到南京大学数学系罗亮生教授做客美院,罗教授 《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开启另一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挺有感触。

讲座开始的时候,林逸鹏教授对罗教授的学识赞许有加,通过两次讲座全程的讲解,我由衷的感受到罗教授的学识渊博,各个层面都有涉足,而林教授说这才是罗讲授学识的十分之一,心想哪天我也能侃侃而谈,无论天文地理,还是伦理家常,都能有所熟知该多好。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由此开启我的读书计划!

此次讲座林教授真是用心良苦,林逸鹏教授对在座研究生就本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单的介绍,林教授认为:理性的思维能力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弱项,由此产生的问题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弊端,培养理性认识将是我们几代人不可或缺的任务,也应是超越专业、学科的重要思维训练。数学是科学的王冠,是理性的代表,有着极其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文科生艺术生相当欠缺,因此在这方面的培养至关重要。希望我们听讲后要勤于动脑,勤于思考,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亦有利于论文的写作。

对于这次讲座我有几点思考,就将我的思考和感悟梳理一下。

首先罗教授用数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即概念、判断、推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脉络——儒学、易经、佛学梳理分析,而数学的理性思维方式多以逻辑思维呈现,所以先来了解一下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它是在对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内容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逻辑思维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有了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很多无知事件发生,我们也开始有意识的避免这种局面扩大化,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学会改变,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在生活中,逻辑思维能提高我们分析事物的思维水平以及准确表达我们的思想,也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满足服务社会和发展自我的需要,离开这些深层次的不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接触这些东西,在我们思考的同时,我们就在加深逻辑思维,用我们自己独有的方式学习着。我们会通过思考得出往什么方面发展是不对的结论,然后开始有意识的尽量避免这种局面扩大化,我们学会了逻辑,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自身,在生活中创造更多精彩。

学习上,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每推进一步都有充分依据的思维,它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因此,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要想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培养。

1、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需要雄厚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2、想象能力。因为逻辑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知识基础越坚实,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当然并不意味着知识越多,想象力越丰富。需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才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这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想象力的发展,而且逻辑推理依赖于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正确的书面表达。因此重视学生语言培养,尤其是数学语言和几何语言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清楚了逻辑思维,对我们日后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能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也提高我们学习研究的步伐。

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即物质制度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的儒、道、佛、墨、法、名等十家文化,尤以儒家、道家为主。

一定时期的思维方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产物。中国今天所继承的传统思维方法主要是封建时代,很早以来,农业生产就是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血缘家族的长期存留和延续, 使华夏中原地区统一氏族的较早形成,是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孕育和形成的广大浓厚的土壤。以象形文字为主要制作手段,体现奴隶制度严格规范的“礼”,表现在先民们情感生活的“乐”上,这些古代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工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既是古代思维方式初步形成的表现,同时又作为基本不变的因素,绵延于五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规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发展的总的走向。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非常活跃,具有互补关系的儒、道两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而确立了传统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导致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体化,从统一度、量、衡、文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统一,导致了传统思想方式的一体化,随后几经演变,虽有佛学的交融,但以儒家为主体、儒道互补的思维模式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宋明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宋明理学对传统思维方式作了理论的总结,从内容到形式,从原则到方法,被全面定型为一套系统程式。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思想、传统思维方式没能被动摇,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五四”运动后,才开始有了新的转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被一再积淀和不断强化的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极鲜明的特点。

儒家和道家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都强调整体观念。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派主张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而以内圣为外王之本。儒家认为,大学之道可表述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对由内圣到外王的途径的具体规定,把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治国平天下融为一体,而以内圣为外王之本,成为儒家普遍认同的理想诉求。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术高潮。著有九流十家,即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兵、农九流和小说家。故称九流十家,九流中,只有儒、道二流流传到后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他七流入汉之后便逐渐消失了。入汉之后,儒道有合流的趋势,儒家最大限度地吸取了道家的思想;儒家的许多概念都是从道家著作中转化而来的。

罗教授指出:儒学的意义在于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启迪和劝人向善。但是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其理论体系中逻辑混乱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造成的危害也

是深远的:其一:抑制独立思维。中国人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影响达2000年之久,导致许多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忘却了对所谓真理的论证。其二:抑制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人的前途与之挂钩,科学、艺术成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使得中国在现代文明中贡献甚少。易经中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筐,阴和阳内涵的不确定使得外延不确定,从而进而任意装进很多东西,是有对事物后天描述性,并无先天预见性。其五行原理则明显违反了逻辑思维中的矛盾率。佛教的理论体系亦是建立在缺乏逻辑大前提的基础之上。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中国传统思维要有科学对待态度,中国传统思维方法 不是一堆垃圾,也不全是宝贝,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完善和发扬,而对它存在的不足要有 足够的自觉的认识,采取“扬弃”的态度。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形势,我们的确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研究和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倡导良好的思维品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否在日趋激烈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相关文章

  • 与名师面对面
  • 与名师面对面 田选学校夏卫涛 2011年11月25日,我参加了由全国名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次来给我们讲课的是全国名师.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徐长青老师. 下午,徐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数学课,学生意犹未尽,不想下课,还想跟徐老师继续 ...查看


  • 聆听名师讲座 感受数学魅力--聆听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活动有感
  • 聆听名师讲座 感受数学魅力 --聆听吴正宪老师专题讲座及观摩课活动有感 乌江镇中心学校 张建军 2017年6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张掖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甘肃省项目第六次专家支持活动,在本次专家支 ...查看


  •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与体会(第四期)
  •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与体会(第四期) ----"小学数学北派名师观摩活动" 郭志刚 篇 时间:2014年10月8日 编辑:刘桂森 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大剧院 内容概要:全国第二届北派名师全国小学数学观摩活动于10月8 ...查看


  • 2014年暑期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丹凤县2014年骨干教师培训会心得体会 2014年8月21--23号,我有幸在丹凤中学听取了宜川中学教师的报告,和我县省级教学能手姚丽娜.姜会盈呈现的示范课,还学习了峦庄镇中心小学教师舒爱芳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查看


  •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
  • "提高双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讲座稿 课堂教学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 ...查看


  • 关于简约教学的讲座
  • 这段时间从<中国教育报>上读到特级教师徐长青关于简约教学的他所追求的简约模式,简约理念正是我冥冥苦思.想要追寻又很茫然时,得到了指路灯一样,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满实效.充满后劲,在返璞归真中见实效.我经过整理,把它介绍给各位同 ...查看


  • 2011湖北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第六期简报
  • 2011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工作 简 报 第6期 华中科技大学农村教师培 一名终生学习的教师 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 ...查看


  • 潜能生转化总结
  • 潜能生转化总结 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现对本次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谈心的方式找准转化的突破口 潜能生大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长期以来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 不能认真对待. ...查看


  • 智育培养目标
  • 智育培养目标 东马坊中心小学 语 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