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梁晓声)阅读答案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15)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6)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5分)

2、结合前文,说说小说第15段是怎样写老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小说中的老妪是尊贵的,请简要分析其“尊贵”的内涵和特质。(6分)

4、试探究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类人,以及“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5分)

四、、(5分)①自然环境:北京寒冷的冬天(1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1分),为下文写老妪在寒风中等待作铺垫(1分)。②社会环境:商业味浓,人情味淡(1分)。衬托了老妪淡定平和的心态(1分)。

2、(4分)用了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1分),用了许多和前文描写老妪相同的话(1分)。这样写的目的是:刻画一位具有同样尊贵品格的老伴(1分),进一步烘托老妪人格的尊贵(1分)。

3、(6分)内涵:①自尊的人格(2分,答“自甘冷清”或“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给1分);②不贪钱、诚实善良的品德(2分,“不贪钱”、“诚实善良”答出一点即给2分,答“还给我两毛钱”、“淡定平和”等给1分)。特质:是出于本性,而非刻意而为的(2分,答“近乎本能的”给1分)。

4、(5分)①小说中的“我”是“活在好人边上的人”(1分),他有“小善良”,有“同情心”(1分,“小善良”、“同情心”写出一点即可),且总想通过自我表现来获得自信和满足(1分)。②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具有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等)。

老妪 梁晓声

(1)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2)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3)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4)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5)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

(6)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7)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8)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9)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10)“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15)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6)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5分)

2、结合前文,说说小说第15段是怎样写老叟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小说中的老妪是尊贵的,请简要分析其“尊贵”的内涵和特质。(6分)

4、试探究小说中的“我”是怎样的一类人,以及“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5分)

四、、(5分)①自然环境:北京寒冷的冬天(1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1分),为下文写老妪在寒风中等待作铺垫(1分)。②社会环境:商业味浓,人情味淡(1分)。衬托了老妪淡定平和的心态(1分)。

2、(4分)用了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1分),用了许多和前文描写老妪相同的话(1分)。这样写的目的是:刻画一位具有同样尊贵品格的老伴(1分),进一步烘托老妪人格的尊贵(1分)。

3、(6分)内涵:①自尊的人格(2分,答“自甘冷清”或“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给1分);②不贪钱、诚实善良的品德(2分,“不贪钱”、“诚实善良”答出一点即给2分,答“还给我两毛钱”、“淡定平和”等给1分)。特质:是出于本性,而非刻意而为的(2分,答“近乎本能的”给1分)。

4、(5分)①小说中的“我”是“活在好人边上的人”(1分),他有“小善良”,有“同情心”(1分,“小善良”、“同情心”写出一点即可),且总想通过自我表现来获得自信和满足(1分)。②他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具有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等)。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晚练晨读系列训练
  • 一篇美文(20分)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 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查看


  • 2012年湖北省高考试卷语文试卷
  • 绝密★启用前 2012年湖北省高考试卷 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 ...查看


  •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五(含答案)
  •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五) (一)不 画 别 人 的 风 景 ①怀斯是美国一位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我的朋友希望她正在读七年级的 小女儿能够多临摹一些怀斯的风景画,可是她的女儿却说:"不,我不画别人的风景!"" ...查看


  • 阅读1答案
  • 一 1.①我在姐姐的帮助下,梳着仕女发型,顶着满头菊花跑出家,惹得村人围观. ②我羡慕菊花枕,决心做一只却没做成. ③我周日逛街买回一盆黄色的菊花. (每空1分) [概括題公式]:某人+做了某事+結果,一句话完整.簡潔.準確即可. 2.晋 ...查看


  • 我们需要信仰阅读答案
  • 阅读题(2005年辽宁省中考题) 我们需要信仰 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的确,当近代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信仰,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浴血奋战于御敌 ...查看


  •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阅读答案
  •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梁晓声①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都不尽相同 ...查看


  • 唐河店妪传[宋]王禹俜阅读答案
  • 唐河店妪传[宋]王禹俜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 ...查看


  • 泪珠与珍珠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有一次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知君销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 ...查看


  • 双琴祭阅读答案
  • 双琴祭梁晓声①那两棵树,最适合取其材而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裸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辕.②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