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中国近代史

上篇综述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鸦片战争以后,,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段,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特征及其基本特征?(没考过)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答: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考过)

答: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是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2.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1) 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艰难,屡遭侵略而不亡。

2)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 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是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3.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考过)

根本原因:1 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1) 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的不到改变。

2) 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抵抗,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重要原因。

3)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他的失败表明 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直接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3.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民族救亡图存的旗织,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面目、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

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批封建专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失败的原因:1、客观: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

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难以取

2、主观: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却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

通的。要想争取国家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第一、要不要采取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第二、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第三、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对于这三个问题,如前所述,革命派的回答是肯定的: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实行政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但是,改良派的回答却是相反的.

2.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

2)从革命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3.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考过)

1)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勾结国内反动势力绞杀革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民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篇综述

1.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考过辨析 若考到可简述回答)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战使欧洲走向衰落,美日兴起。战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

胁。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互相配合,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引起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二、苏联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东欧、亚洲东部、东南部等多国赢得胜利;三、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级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对象?(考过)

答: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而且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1、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轻工业。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土地属于农民。在封建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农村的经济日益陷入绝境。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中国人民在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同时,还受到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官僚资本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

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考过)

答:一)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3.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可能考材料分析)或者 (加)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没考过)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体现了哪些新面貌?(考过辨析)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考过)

答: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出一条与苏俄革命不同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对这一道路的科学概括。具体内容包括以“工农武装割据”为特色,包括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依托。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这一道路的探索过程是:

第一,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认识到,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中国进行革命,不可能进行合法斗争,而是一开始就必须拿起枪杆子,进行武装斗争。其杰出代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毛泽东等人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答: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答:1、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

4、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

图谋,彻底洗涮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考过简答 可只答前三点)

答: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答: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

第七章 为新中国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考过)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各不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共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协同合作,关系更加融洽。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渐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意见,接受中共“五一”口号。

第四,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共的领导。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奋斗得来的?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

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

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2.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考过辨析)

答: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

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

上篇综述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鸦片战争以后,,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段,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特征及其基本特征?(没考过)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答:两个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考过)

答: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是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2.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1) 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艰难,屡遭侵略而不亡。

2) 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

3) 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是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

3.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考过)

根本原因:1 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1) 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的不到改变。

2) 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抵抗,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重要原因。

3)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犯兵家大忌.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他的失败表明 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直接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3.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主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民族救亡图存的旗织,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面目、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

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批封建专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失败的原因:1、客观: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

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难以取

2、主观: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却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

通的。要想争取国家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第一、要不要采取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第二、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第三、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对于这三个问题,如前所述,革命派的回答是肯定的: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实行政治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但是,改良派的回答却是相反的.

2.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1)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

2)从革命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3.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考过)

1)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勾结国内反动势力绞杀革命。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民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篇综述

1.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考过辨析 若考到可简述回答)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战使欧洲走向衰落,美日兴起。战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对中国的主要威

胁。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互相配合,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引起了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二、苏联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东欧、亚洲东部、东南部等多国赢得胜利;三、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级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二、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二,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第三,占世界面积2/3人口,人口3/4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立.美国竭力向全世界扩张,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成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条件.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对象?(考过)

答: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而且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

1、外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轻工业。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在中国,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土地属于农民。在封建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农村的经济日益陷入绝境。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中国人民在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同时,还受到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官僚资本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而发

展起来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考过)

答:一)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上述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3.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可能考材料分析)或者 (加)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没考过)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3、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体现了哪些新面貌?(考过辨析)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统治。

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三、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考过)

答: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出一条与苏俄革命不同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对这一道路的科学概括。具体内容包括以“工农武装割据”为特色,包括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依托。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这一道路的探索过程是:

第一,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认识到,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中国进行革命,不可能进行合法斗争,而是一开始就必须拿起枪杆子,进行武装斗争。其杰出代表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形成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毛泽东等人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

答: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答:1、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

4、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

图谋,彻底洗涮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考过简答 可只答前三点)

答: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答: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为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们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补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

第七章 为新中国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考过)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各不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共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协同合作,关系更加融洽。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渐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意见,接受中共“五一”口号。

第四,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共的领导。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奋斗得来的?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

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

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2.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考过辨析)

答: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

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


相关文章

  • 北京大学历史学必读书目目录[资料]
  •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 ...查看


  • 历史系必读书目
  • [教 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 ...查看


  •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国内部分知名学者
  • 一.先秦史 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 ...查看


  • 北大历史学必读书目目录
  •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 ,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真题分布
  • 一.两次鸦片战争 名词解释 十三行(11年全国) <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04年清华) 魏源 (华东师大99复试) <四洲志>(05年 南京大学) 姚莹(06年 南京大学) 祺祥政变(华中师范大学2004) <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一.专业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下设的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主要围绕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查看


  • 2016年复旦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 2016年复旦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研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机遇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考研只是一种考验.在此过程中,你必须拥有三样东西:复习资料.复习方法和坚持不懈.为此,我整理了历年历史学考研成功学员的经验分享和 ...查看


  •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迁 姓 名: 李娅昕 学院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3班学 号: 1212113016 指导老师: 常旭旻 实践时间: 2013年4月 2013年 5月8日 ...查看


  • 历史学排名前七的名校师资介绍
  • 历史学排名前七的名校师资介绍 一.北京大学 现有专职教师68名.其中,教授33名(博士导师19名),副教授19名,讲师16名. 北大世界史泰斗马克尧,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地区史.国别史(欧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从 ...查看


  • 2017考研历史学全国院校分析大全
  • 2017考研历史学全国院校分析大全 历史学考研的院校分为三个类别,2007年以前所有学校都是自主命题的,我们不用管他,2007到2012年所有学校都是全国统考,2013年开始很多学校开始自主命题,2014年增加了一批,2015考研又有几所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