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创新智慧课堂实录

初三化学创新智慧课堂实录

——“燃烧与灭火”可以教出新意来

上海市尚德实验学校 刘丽艳

“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内容是科普性的教材内容,在小学自然、中学科学和化学教材中,都有相似的章节。怎样避免简单的重复、上出化学学科的特色,是我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怎样从科普内容中挖掘出认知、技能、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多元教学内涵,怎样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教学内容又富有深远意义,这是我要思索的第二个问题。

本学年我接受了一节区级公开课的教学任务,这就给了我一个探究后又能付诸实践得以展示的机会,经过认真充分地准备、组织、实施,这堂课在实践中获得了听课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把“燃烧与灭火”这堂课的课前思考和课上的操作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点参考。

一、课程教学背景的变化:

1、课程设置的变化

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现状,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现在的课程教材设置的简单重复,使化学教师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整合教材才能上出新意和深度来。

2、学生实践程度的变化:

经历了三年多的初中学习,经历了各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现有的实践水平,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获得对知识深刻的理解,获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有效发展。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学生对生活关注的少,如有的学生连火柴、火机都不会用,煤气灶都点不着,没有燃烧的经历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时要思考的内容。

3、社会对安全教育的需求很紧迫

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事故超过十八万起,日均500起,共死亡1021人,伤4404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5亿元。如果加上森林起火、地下矿井发生火灾而死亡的人数,恐怕还要上升1倍。近年来虽说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因火灾造成人类死亡的非正常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难于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各类安全事故,给众多的不幸者造成了伤害和痛苦,给多少家庭带来了重创。但我们可以通过安全教育,通过有效的防范、自救、避险来减少损失。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

1、激发学生求知欲有新举措:

叶澜曾在“凤凰语文论坛”上谈到:“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这一切,无不说明教师的磁力——智慧的引领是多么重要。

在教学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法刺激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课阶段,我从历史教材中截取了“钻木取火”的一段很生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后,我提出三个问题:①影片中最后一句画外音是什么?(燃烧加速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②为什么说“燃烧加速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什么是燃烧?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实验探究阶段,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但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把设计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的问题分解成有梯度的小问题,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反馈练习阶段,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变师生间问答形式为师生间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我精心设计了三组人文话题即:成语解释(钻木取火;釜底抽薪);生活常识(消防图标的含义;高楼起火怎么办?);趣味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关于高楼起火逃生的问题,学生列举了10多种办法,讨论非常激烈,参与热情极高。这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时,同学们精心设计出各种方案,有点说把手帕浸入酒精中;有点说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有的说浸入70%的酒精溶液中„„然后各派代表到讲台上表演. 同学们激情澎湃\积极参与, 使这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洋溢着教师的“绵绵磁力”,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在这样的磁场中,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学习更具挑战,更有智慧。

2、揭示科学本质有新深度

科学探究的本质,是以实验为载体,以观察为基础,不是记住一个结论,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推动思维文化由感性到理性,由肤浅到深刻。对于燃烧条件,科学课鉴于学生当时的知识水平只能是简单地给出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个结论,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燃烧条件的探究上,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亲自体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我首先给出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给出白磷红磷着火点比较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这个实验设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我在这里给出了这样几个有梯度的问题:①用什么方法研究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②(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怎样设计实验去验证你的猜想?启发学生设法使白磷、红磷分别缺失一个条件看燃烧能否发生?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积极思考、讨论和参与实验后热情异常高涨,我趁热打铁设疑:怎样利用燃烧的条件使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也起火燃烧?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我对常用的向水中通氧气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事先制取一试管氧气,将这只试管罩在白磷上,结果白磷在水中闪闪发光,现象比通氧气更加明显,更加有趣味性,学生非常兴奋。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趣味性,更无形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言传身教的示范和启迪作用,学生在总结阶段也提到了这一点。教学到这里已经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本质,我把学生请上三尺讲台来演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观看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总之燃烧三个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思维深处受到震撼,使思维在深、广度上得到发展。

3、联系社会生活有新视角: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并说“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讨论当下热点新闻话题——上海商学院火灾四名女生跳楼逃生身亡和播放我国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大兴安岭火灾的视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联系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最经典的火攻战例——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使学生懂得了燃烧的应用;播放举世瞩目的神七发射视频和珠峰火炬传递图片,使学生学以致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事实证明,走进生活,能焕发课堂活力,拓展课程资源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开放的、多样的课程资源意识,并使其与化学新课程相整合,是否愿意做一名有心人。

4、重视学生实践有新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媒介,化学学科的这一突出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环境。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候,我尽量把学生请到讲台上让他们自己动手演示,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让他们给能力强的同学当助手,让他们通过参与培养动手兴趣、锻炼动手能力。

三、教学实践中的新效果(出新招)

1、学生跃跃欲试尝试设计实验、演示实验

在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阶段,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深入的思考之中,他们争相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虽然有的方案不够合理,但都凝结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我都从不同角度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更加兴趣倍增。最后,经过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启发、点拨,终于设计出一套探究方案,并让他们亲自动手到讲台上演示。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探究的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又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如让他们设计实验使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习题反馈阶段,对于趣味表演——烧不坏的手帕,我一改以往老师表演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计不同方案并亲自表演给大家,增加了学生的探究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2、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是创设可深入讨论“燃与不燃”的生动案例——把燃与不燃合成一个问题。酒精燃烧手帕不燃烧,我们平时用的灭火剂是水,酒精是易燃物,现在把水加到酒精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这个实验既讨论了燃烧的条件又讨论的灭火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总结阶段,学生反思一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表述得非常有深度,也确实感觉到他们在这节课上收获颇丰。有的学生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燃烧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学生说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学会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

题;有的学生说要学以致用(他在表演烧不坏的手帕时,他设计的手帕燃烧起来,他很快用讲台上烧杯里的水将手帕扑灭);还有的学生说要学会创新,比如将向水中白磷附近通氧气改为事先制取一试管氧气,并将试管罩住白磷现象非常有趣味性等等。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以往执教这节课时的课上热热闹闹,下课思维还停留在科学课的肤浅的基础上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不止于这一堂课,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体验探究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初三化学创新智慧课堂实录

——“燃烧与灭火”可以教出新意来

上海市尚德实验学校 刘丽艳

“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内容是科普性的教材内容,在小学自然、中学科学和化学教材中,都有相似的章节。怎样避免简单的重复、上出化学学科的特色,是我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怎样从科普内容中挖掘出认知、技能、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多元教学内涵,怎样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教学内容又富有深远意义,这是我要思索的第二个问题。

本学年我接受了一节区级公开课的教学任务,这就给了我一个探究后又能付诸实践得以展示的机会,经过认真充分地准备、组织、实施,这堂课在实践中获得了听课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把“燃烧与灭火”这堂课的课前思考和课上的操作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点参考。

一、课程教学背景的变化:

1、课程设置的变化

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现状,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现在的课程教材设置的简单重复,使化学教师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整合教材才能上出新意和深度来。

2、学生实践程度的变化:

经历了三年多的初中学习,经历了各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现有的实践水平,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获得对知识深刻的理解,获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有效发展。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学生对生活关注的少,如有的学生连火柴、火机都不会用,煤气灶都点不着,没有燃烧的经历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时要思考的内容。

3、社会对安全教育的需求很紧迫

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事故超过十八万起,日均500起,共死亡1021人,伤4404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5亿元。如果加上森林起火、地下矿井发生火灾而死亡的人数,恐怕还要上升1倍。近年来虽说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因火灾造成人类死亡的非正常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难于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各类安全事故,给众多的不幸者造成了伤害和痛苦,给多少家庭带来了重创。但我们可以通过安全教育,通过有效的防范、自救、避险来减少损失。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

1、激发学生求知欲有新举措:

叶澜曾在“凤凰语文论坛”上谈到:“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这一切,无不说明教师的磁力——智慧的引领是多么重要。

在教学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我都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法刺激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课阶段,我从历史教材中截取了“钻木取火”的一段很生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后,我提出三个问题:①影片中最后一句画外音是什么?(燃烧加速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②为什么说“燃烧加速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什么是燃烧?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实验探究阶段,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但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把设计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的问题分解成有梯度的小问题,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反馈练习阶段,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变师生间问答形式为师生间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我精心设计了三组人文话题即:成语解释(钻木取火;釜底抽薪);生活常识(消防图标的含义;高楼起火怎么办?);趣味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关于高楼起火逃生的问题,学生列举了10多种办法,讨论非常激烈,参与热情极高。这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时,同学们精心设计出各种方案,有点说把手帕浸入酒精中;有点说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有的说浸入70%的酒精溶液中„„然后各派代表到讲台上表演. 同学们激情澎湃\积极参与, 使这节课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洋溢着教师的“绵绵磁力”,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在这样的磁场中,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学习更具挑战,更有智慧。

2、揭示科学本质有新深度

科学探究的本质,是以实验为载体,以观察为基础,不是记住一个结论,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推动思维文化由感性到理性,由肤浅到深刻。对于燃烧条件,科学课鉴于学生当时的知识水平只能是简单地给出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个结论,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燃烧条件的探究上,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亲自体验探究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我首先给出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给出白磷红磷着火点比较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这个实验设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我在这里给出了这样几个有梯度的问题:①用什么方法研究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②(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怎样设计实验去验证你的猜想?启发学生设法使白磷、红磷分别缺失一个条件看燃烧能否发生?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积极思考、讨论和参与实验后热情异常高涨,我趁热打铁设疑:怎样利用燃烧的条件使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也起火燃烧?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我对常用的向水中通氧气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事先制取一试管氧气,将这只试管罩在白磷上,结果白磷在水中闪闪发光,现象比通氧气更加明显,更加有趣味性,学生非常兴奋。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趣味性,更无形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言传身教的示范和启迪作用,学生在总结阶段也提到了这一点。教学到这里已经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本质,我把学生请上三尺讲台来演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观看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总之燃烧三个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思维深处受到震撼,使思维在深、广度上得到发展。

3、联系社会生活有新视角: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并说“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讨论当下热点新闻话题——上海商学院火灾四名女生跳楼逃生身亡和播放我国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大兴安岭火灾的视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联系我国古代军事史上最经典的火攻战例——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使学生懂得了燃烧的应用;播放举世瞩目的神七发射视频和珠峰火炬传递图片,使学生学以致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事实证明,走进生活,能焕发课堂活力,拓展课程资源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开放的、多样的课程资源意识,并使其与化学新课程相整合,是否愿意做一名有心人。

4、重视学生实践有新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媒介,化学学科的这一突出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环境。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进行实验演示的时候,我尽量把学生请到讲台上让他们自己动手演示,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同学让他们给能力强的同学当助手,让他们通过参与培养动手兴趣、锻炼动手能力。

三、教学实践中的新效果(出新招)

1、学生跃跃欲试尝试设计实验、演示实验

在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阶段,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深入的思考之中,他们争相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虽然有的方案不够合理,但都凝结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我都从不同角度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更加兴趣倍增。最后,经过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启发、点拨,终于设计出一套探究方案,并让他们亲自动手到讲台上演示。在此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探究的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又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如让他们设计实验使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习题反馈阶段,对于趣味表演——烧不坏的手帕,我一改以往老师表演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计不同方案并亲自表演给大家,增加了学生的探究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2、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是创设可深入讨论“燃与不燃”的生动案例——把燃与不燃合成一个问题。酒精燃烧手帕不燃烧,我们平时用的灭火剂是水,酒精是易燃物,现在把水加到酒精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这个实验既讨论了燃烧的条件又讨论的灭火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总结阶段,学生反思一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表述得非常有深度,也确实感觉到他们在这节课上收获颇丰。有的学生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燃烧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学生说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学会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

题;有的学生说要学以致用(他在表演烧不坏的手帕时,他设计的手帕燃烧起来,他很快用讲台上烧杯里的水将手帕扑灭);还有的学生说要学会创新,比如将向水中白磷附近通氧气改为事先制取一试管氧气,并将试管罩住白磷现象非常有趣味性等等。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以往执教这节课时的课上热热闹闹,下课思维还停留在科学课的肤浅的基础上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不止于这一堂课,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体验探究过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相关文章

  • 2012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 2012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化学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贯彻执行市教研室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要求指示,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 ...查看


  • 初三化学下册教研组计划
  •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龙台镇中理化组 本学期我校理化生教研组工作,将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并继续参加理化生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达到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 ...查看


  •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 ...查看


  • 化学组教学计划
  • 化学组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初三三个班共有学生百余人.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上学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从 ...查看


  • 诱思探究教学
  • 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花结果 张士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熊飞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概括总结的.他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为一体,是启发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如今,这一教学理论已应用到中小学各个学科,先后两次通过国家 ...查看


  • 实用初三化学下册教程第1集
  • 相关视频推荐 初三物理详解视.. 人教版初三化学 初三英语上册视.. 中考必胜-数学.. 人教版初三化学.. 新课程学习方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 初中化学复习视.. 人教版初三数学.. 人教版初三物理.. 视频评论 最新最早最热 评论 还没 ...查看


  • 读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的体会
  • 观薛法根老师<黄果树瀑布>课堂实录有感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难以摆脱由教师充当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较被动地"吸收"知识这一状况.这也促使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 ...查看


  • 小学美术教案:[机器人]课堂实录
  • <机器人>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感受创新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机 ...查看


  • [教育心理学案例]
  •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孟母三迁"的启示 2.走出"单相思"的误区 3.帮她战胜抑郁情绪 4.关于愤怒情绪的案例 5.归队的雁儿 6.六成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 7.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