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分解方法探讨

  摘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运用指标分解方法对2005年至2020年开化县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增量进行分解,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量分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和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两个方面,以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其进行因素分析,计算得出权重,建立以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建设用地增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通过将数据导入SPSS等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最后得出各乡镇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指标分解结果   关键词: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开化县   一、引言   土地具有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功能的永续性等多种自然属性,也具有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土地增值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和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等多种经济特性。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供需关系愈发紧张,这一紧张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与土地本身的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内的研究中,县一级的指标分解的案例较少,本文将基于案例的实际情况,对县级土地利用指标分解方案进行探讨。   现有研究中,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指标分解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学者都采用了更为客观也更为全面的分解方法。麻战洪,申志军(2005)[1]以整个湖南省望城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因子权重,得出了分解结果。尧德明,陈玉福(2007)[2]同样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立权重,只是在因素选取上有一定差异。阙泽胜,张俊平(2009)[3]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与建设用地需求密切相关的因子建立了评价体系。程鹏,杨滢(2010年)[4]将机动指标考虑到了县级城镇建设用地分解中,增强了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孙晓东,胡劲松(2005)[5]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运用指标分解方法对2005年至2020年开化县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增量进行分解,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量分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和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两个方面,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主要考虑城镇经济发展需要,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量主要考虑宅基地复垦后居民的安置以及新农村建设。基于开化县的实际情况,建立以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建设用地增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在权衡各因素后计算各乡镇于2020年规划期末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量。预期目标是通过研究计算2005年至2020年开化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量,最终得出开化县各乡镇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分解结果。   三、研究区域概况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地带,北邻安徽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淳安县、常山县接壤,是连接浙西、皖南、赣东北的要冲。   据2008年开化统计年鉴,开化县辖18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4.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6万人;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7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685元。   四、指标分解过程   (一)指标总量分解   开化县2009年至2020年所能够使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336.6公顷,其中包括,城镇工矿用地和农居点建设用地,以及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参考开化县当地政府机关的意见以及当地实际状况,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各选取10%作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和机动指标,将剩余的80%作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和农居点用地指标。由于2009年开化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已经达到4784.37公顷,超出2020年所预定的指标3653公顷,差额达到1131.37公顷,这势必需要对农居点及工矿用地进行复垦以减小城乡用地规模,为减少计算的复杂程度,也考虑到开化县的城市化进程,这里将差额全部计入农居点复垦中,并在这所需复垦的1131.37公顷中提取10%返还给各个乡镇作为新增农居点用地的总量,最后算出的新增农居点用地总量为113.14公顷,新增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56.14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为33.66公顷。   (二)指标分乡镇分解   1.指标体系构建   在分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影响因素时,参考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总目标,将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个大类:   一是自然因素。开化县是旅游大县,其县域内不同乡镇的旅游资源存在偏差,同时,也考虑到一些工业行业对矿产资源的要求,在此将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作为各乡镇自然状况纳入到评价指标中。   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由于分解的指标为城镇建设用地,其用地的主要用途可以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需求量可以反映在当地的工业产值上,商业用地的需求则是可以由当地消费水平所反映,此次规划范围为县域,反映消费水平的税收和物价指数状况在各乡镇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可以将其忽略,在此将工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状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商业用地的安排方面,考虑将区位交通条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三是人文因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最直接的资源影响型因素,土地资源供应量的大小不是指土地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其关键在于区域人均土地资源的拥有状况[6]。在县域规划中,需要对各个乡镇的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因此在这里将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除了以上三大类以外,由于这一轮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因此在影响因素方面添加上2009年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状况以及2005-2009年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状况。   农居点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基本可参考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因素,但农居点建设用地主要用途为居住用地,因此将自然因素中的旅游资源状况及矿产资源状况剔除,也将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工业总产值从评价体系中去除;在人文因素方面,沿用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因素,将农业人口和总人口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规划背景方面,同样将2009年农居点建设用地规模状况及2005至2009年新增农居点用地状况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   2.各乡镇指标分值计算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影响因素较多,且需要考虑城镇居住状况与工业发展状况,因此在这里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形成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与相应得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是各乡镇的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与所得系数相乘,最后得出各因素的得分状况,再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各个乡镇的综合得分值。由于这里所需要的是指标分解结果,仅仅只计算出综合得分值可以看出各乡镇在影响因素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区分出各个乡镇的重要性排名,计算结果显示,城关镇与华埠镇两个乡镇的得分最高。   3.各乡镇指标权重计算   这里使用的是特尔菲法,主要依据是参与开化县土地利用规划项目时所收集到的专家数据,得出的权重表如下表所示:   4.计算结果   先对各乡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而后以各因素的权重为依据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所使用的公式为:   Yi=∑i=1xiwi   其中i为乡镇序号,x为无量纲化后的各乡镇数据,w为各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出各乡镇农居点建设用地分解结果。   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两个镇分别为马金镇与华埠镇,其后是城关镇,分别为58.39公顷,98.02公顷与56.59公顷,占全部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06%,15.52%与15.04%,这三个镇中华埠镇与城关镇都为开化的中心镇,而马金镇则是开化的工业大镇,因此配置较多的农居点用地也是较为合理的。最小的为金村乡与齐溪镇,分别为1.64公顷与1.36公顷,其余的几个乡镇中,乡与镇之间的新增农居点面积基本平衡,各镇新增农居点用地面积略大于各乡新增农居点面积。   四、结语   本文以开化县为研究案例,将新增建设用地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农居点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和机动指标四类,但所探讨的重点是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用地的指标分配问题,通过主成分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数据收集不完全   由于开化统计年鉴中未收录各乡镇的城镇经济数据,因此这里通过收集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来获得经济数据资料,而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是由各乡镇分别编写,其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另外,各乡镇政府所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年份较为杂乱,有些年份的数据有所缺损,这里只选取了可以得到全部数据的年份,因此可能与实际状况稍有偏差。   (二)指标分解机动性不强   尽管在进行指标分解时考虑到实际情况预留了10%的机动指标,但其主要数据来源仍然是旧有数据,而分解时的一些因素的考虑也来源于开化县现有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方向,在未来十年中,若开化县调整了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方向,则可能会导致指标的供给配给发生暂时性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开化县的总体发展。(作者单位:1.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麻战洪等.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建设用地规模增量分解方法探讨―一以湖南省望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5(3).   [2]尧德明,陈玉福等.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4).   [3]阙泽胜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分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9(24).   [4]程鹏,杨滢.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县级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解[J].安徽农业科学.2010(6).   [5]孙晓东,胡劲松.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指标综合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2).   [6]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摘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运用指标分解方法对2005年至2020年开化县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增量进行分解,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量分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和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两个方面,以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其进行因素分析,计算得出权重,建立以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建设用地增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通过将数据导入SPSS等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最后得出各乡镇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指标分解结果   关键词: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开化县   一、引言   土地具有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功能的永续性等多种自然属性,也具有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土地增值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和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等多种经济特性。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供需关系愈发紧张,这一紧张关系主要体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对土地的大量需求与土地本身的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内的研究中,县一级的指标分解的案例较少,本文将基于案例的实际情况,对县级土地利用指标分解方案进行探讨。   现有研究中,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指标分解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学者都采用了更为客观也更为全面的分解方法。麻战洪,申志军(2005)[1]以整个湖南省望城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因子权重,得出了分解结果。尧德明,陈玉福(2007)[2]同样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立权重,只是在因素选取上有一定差异。阙泽胜,张俊平(2009)[3]以湖南省资兴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与建设用地需求密切相关的因子建立了评价体系。程鹏,杨滢(2010年)[4]将机动指标考虑到了县级城镇建设用地分解中,增强了规划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孙晓东,胡劲松(2005)[5]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运用指标分解方法对2005年至2020年开化县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增量进行分解,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量分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和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两个方面,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主要考虑城镇经济发展需要,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量主要考虑宅基地复垦后居民的安置以及新农村建设。基于开化县的实际情况,建立以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建设用地增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在权衡各因素后计算各乡镇于2020年规划期末的城乡建设用地增量。预期目标是通过研究计算2005年至2020年开化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量,最终得出开化县各乡镇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分解结果。   三、研究区域概况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边境。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地带,北邻安徽休宁县,西部与江西省婺源、德兴、玉山三县毗邻,东北、东南分别与淳安县、常山县接壤,是连接浙西、皖南、赣东北的要冲。   据2008年开化统计年鉴,开化县辖18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4.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36万人;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7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685元。   四、指标分解过程   (一)指标总量分解   开化县2009年至2020年所能够使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336.6公顷,其中包括,城镇工矿用地和农居点建设用地,以及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参考开化县当地政府机关的意见以及当地实际状况,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各选取10%作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和机动指标,将剩余的80%作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指标和农居点用地指标。由于2009年开化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已经达到4784.37公顷,超出2020年所预定的指标3653公顷,差额达到1131.37公顷,这势必需要对农居点及工矿用地进行复垦以减小城乡用地规模,为减少计算的复杂程度,也考虑到开化县的城市化进程,这里将差额全部计入农居点复垦中,并在这所需复垦的1131.37公顷中提取10%返还给各个乡镇作为新增农居点用地的总量,最后算出的新增农居点用地总量为113.14公顷,新增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56.14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为33.66公顷。   (二)指标分乡镇分解   1.指标体系构建   在分析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影响因素时,参考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总目标,将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三个大类:   一是自然因素。开化县是旅游大县,其县域内不同乡镇的旅游资源存在偏差,同时,也考虑到一些工业行业对矿产资源的要求,在此将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作为各乡镇自然状况纳入到评价指标中。   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由于分解的指标为城镇建设用地,其用地的主要用途可以分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需求量可以反映在当地的工业产值上,商业用地的需求则是可以由当地消费水平所反映,此次规划范围为县域,反映消费水平的税收和物价指数状况在各乡镇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可以将其忽略,在此将工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状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商业用地的安排方面,考虑将区位交通条件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三是人文因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最直接的资源影响型因素,土地资源供应量的大小不是指土地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其关键在于区域人均土地资源的拥有状况[6]。在县域规划中,需要对各个乡镇的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因此在这里将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除了以上三大类以外,由于这一轮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因此在影响因素方面添加上2009年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状况以及2005-2009年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状况。   农居点建设用地指标的影响因素基本可参考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因素,但农居点建设用地主要用途为居住用地,因此将自然因素中的旅游资源状况及矿产资源状况剔除,也将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工业总产值从评价体系中去除;在人文因素方面,沿用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因素,将农业人口和总人口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规划背景方面,同样将2009年农居点建设用地规模状况及2005至2009年新增农居点用地状况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   2.各乡镇指标分值计算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影响因素较多,且需要考虑城镇居住状况与工业发展状况,因此在这里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形成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与相应得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是各乡镇的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与所得系数相乘,最后得出各因素的得分状况,再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出各个乡镇的综合得分值。由于这里所需要的是指标分解结果,仅仅只计算出综合得分值可以看出各乡镇在影响因素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区分出各个乡镇的重要性排名,计算结果显示,城关镇与华埠镇两个乡镇的得分最高。   3.各乡镇指标权重计算   这里使用的是特尔菲法,主要依据是参与开化县土地利用规划项目时所收集到的专家数据,得出的权重表如下表所示:   4.计算结果   先对各乡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而后以各因素的权重为依据计算出各乡镇的得分,所使用的公式为:   Yi=∑i=1xiwi   其中i为乡镇序号,x为无量纲化后的各乡镇数据,w为各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出各乡镇农居点建设用地分解结果。   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两个镇分别为马金镇与华埠镇,其后是城关镇,分别为58.39公顷,98.02公顷与56.59公顷,占全部新增农居点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06%,15.52%与15.04%,这三个镇中华埠镇与城关镇都为开化的中心镇,而马金镇则是开化的工业大镇,因此配置较多的农居点用地也是较为合理的。最小的为金村乡与齐溪镇,分别为1.64公顷与1.36公顷,其余的几个乡镇中,乡与镇之间的新增农居点面积基本平衡,各镇新增农居点用地面积略大于各乡新增农居点面积。   四、结语   本文以开化县为研究案例,将新增建设用地分为城镇建设用地、农居点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和机动指标四类,但所探讨的重点是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和农居点用地的指标分配问题,通过主成分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数据收集不完全   由于开化统计年鉴中未收录各乡镇的城镇经济数据,因此这里通过收集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来获得经济数据资料,而各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是由各乡镇分别编写,其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另外,各乡镇政府所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年份较为杂乱,有些年份的数据有所缺损,这里只选取了可以得到全部数据的年份,因此可能与实际状况稍有偏差。   (二)指标分解机动性不强   尽管在进行指标分解时考虑到实际情况预留了10%的机动指标,但其主要数据来源仍然是旧有数据,而分解时的一些因素的考虑也来源于开化县现有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方向,在未来十年中,若开化县调整了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方向,则可能会导致指标的供给配给发生暂时性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开化县的总体发展。(作者单位:1.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麻战洪等.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乡镇建设用地规模增量分解方法探讨―一以湖南省望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5(3).   [2]尧德明,陈玉福等.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指标分解中的应用――以海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4).   [3]阙泽胜等.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分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9(24).   [4]程鹏,杨滢.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县级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解[J].安徽农业科学.2010(6).   [5]孙晓东,胡劲松.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指标综合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2).   [6]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相关文章

  • 贵州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见
  • 贵州省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指导意见 贵州省县(市.区)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讨论稿) 县(市.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是在国土资源部尚未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的前提下,为推进和规范贵州省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 ...查看


  • 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目标值论证及分解方法探讨20150522
  • 2015年城市雨水管理国际研讨会(第五届) 深圳2015.05.22-23 海绵城市 径流控制目标取值及分解方法探讨 康丹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首席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全国注册共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 汇报大纲 •关于海绵城市径流控制目标取值 ...查看


  • 国土局规划科工作总结
  • 国土局规划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主动为项目用地预申请.预审.用地报批服好务,各 ...查看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作者:狄春雷 谭永生 发布时间:2012-8-9 16:16:16 阅读:45 次 作者简介:狄春雷,男(1983-),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湖南万源评估咨询有限 ...查看


  •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_付海英
  • 60 第23卷第1期2007年1月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oftheCSAEVol.23 No.1Jan. 2007 耕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在新增其他用地配置中的应用 付海英,郝晋珉,朱德举,石 英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查看


  • 2016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 2016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和城市工作会议及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牢 ...查看


  • 中国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影响因素分析_宋佳楠
  • 第66卷第8期 2011年8月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 ol.66, No.8Aug., 2011 中国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宋佳楠1, 金晓斌1, 唐健2, 张志宏2, 丁宁1, 赵婕1, 周寅 ...查看


  •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
  •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 (2008年11月28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08年11月28日公布 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 ...查看


  •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方法_黄大全
  • 第27卷第5期2008年09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INGEOGRAPHY Vol.27,No.5Sept.,2008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方法 黄大全1,林坚2,梁进社1,赵俊2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