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济南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实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效益,特制订本意见。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执行课程纲要情况

1.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各校能够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能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管理、考核。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检查、督促,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纳入了学校的全面考核工作。

2.加强教学教研管理。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的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活动主题和活动课题。做到学校每学年有教学计划,年级(班级)有具体的活动计划,确保了教学活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各学校采取设立专职教师、班主任兼任和部分教师兼职的方式建立了教师队伍,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并举办理论学习、课例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各学校能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探讨开发课程资源。

(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1.探索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内容的不同,我们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的几种课型及其模式,并围绕怎样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对各种课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指导教师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3.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广大指导教师注重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关注课内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4.注重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课程实施中,强调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习惯和意识,注重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它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保障等方面,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纲要》的规定过于宏观,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导致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理解上有偏差、执行上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活动主题选择有成人化倾向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导致学生研究的主题过分成人化。一般的范式是:教师提出研究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是缺乏意义的问卷调查和参与调查,最后是撰写调查报告上交。这种缺乏真正思维的研究容易导致下列不良后果:一是学生养成了一种粗枝大叶的学习习惯,二是研究活动“走过场”。这些做法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研究性学习”的初衷,难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导向,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原则。

2.活动目标虚化

教师对课堂活动目标的设计空洞泛化,缺乏个性化、情景化,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般性目标代替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致使课堂活动目标虚化。不能发挥活动目标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效率。

3.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表现有三: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课程内容窄化倾向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的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在开展活动。这种模式化的活动方式,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目标生成性的初衷,学生难以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5.教师指导泛化倾向

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多数教师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具体指导任务有哪些方面,从而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呈现出形式化的趋势。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

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多次活动来完成。需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堂,而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生成的课堂。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活动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方法指导、设计制作、成果交流等五种基本课型。

(一)选题指导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选题指导课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我们将选题指导课的基本结构归纳为如下三个步骤: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语言、实物、活动等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可指导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即将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归类,对于回答“是什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比较容易。而对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层次的问题,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3)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成立研究小组。

课题确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方案设计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指导,能针对研究课题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的活动。方案设计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内讨论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学生将本组方案在全班汇报交流

(3)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展开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本组的活动策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帮助完善活动计划。

(4)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进行,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方案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三)方法指导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方法指导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掌握一定研究方法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常见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直接讲授,而是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并形成方法,教师的指导体作用现在点拨、提升上。方法指导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问题。围绕某种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2)学生模拟,实践体验。围绕某种研究方法,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然后产生问题;

(3)交流讨论,评价反思。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交流体验和问题;

(4)教师指导,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研究方法。

(四)设计制作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设计制作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

与技术领域最基本的课堂活动形式。设计制作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制作方法,自主动手实践,自主完成作品设计,自主展示和评价作品的一种活动。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

设计制作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1)创设情境,确立主题。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确立设计制作主题;

(2)交流认识,开阔视野。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设计制作对象的相关知识。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开阔学生视野;

(3)创意构思,动手实践。这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开始构思和动手实践;

(4)交流展示,评价反思。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生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5)动手实践,修改完善。学生在师生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成果。

(五)成果交流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成果交流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的一种活动。成果交流课包括阶段成果交流和课题研究结束后的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课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答辩式总结交流

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老师提出各种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

(2)分组汇报式活动总结交流

分组汇报式的活动总结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交流的主要方式。其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陈述选择本主题的原因。其目的是给全班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增强目标的针对性。

第二步,学生分组汇报活动情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汇报活动的过程经历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

第三步,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无论那一种类型,其实施都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都要体现好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

三、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

(一)做好主题活动规划和课时规划

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往往需要一段特定的时间完成。教师要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成果和活动评价等方面对主题活动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主题活动规划要注重让学生经历一个多样的、丰富的活动过程,获得深刻的活动体验,切忌蜻蜓点水。

教师不仅要做好主题活动规划,还要做好每节课的课时活动规划,课时活动规划要在目

标设计、活动策划、指导和评价上下功夫。通过对课时活动的精心设计,切实提高活动效率。

(二)设计具体化、个性化、情境化的活动目标

1.在活动之前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要设计阶段目标及每次活动的目标。

2.活动目标应清晰、具体,不能泛化。如:有的教师在不同活动主题的目标设计中提出:“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仅仅把活动的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作为具体活动主题的目标书写一遍是不够的,必须将其分解落实在具体活动。

3.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考虑学生状况。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不同,活动目标也各有侧重。

4.正确表述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表述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老师或其他人。因此,不能把主题活动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表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应表述为“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2)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具体表述。在表述“知识与技能”类目标可采用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这种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参加主题活动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可评价。如:“能从现象、原因、影响等三个方面基本认识学校周边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至少能够编出一个中国结”。在表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时,可以采用体验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描述学生参加主体活动所获得的心理感受、体验。体验性目标无需结果,陈述时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性的。

(3)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不宜用“应该”、“可以”这些字词来表述,比如,“学生应该掌握收集和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表达的只是一种意向,没有表达必须达到的要求。

(三)突出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1.注重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多样的活动方式,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践体验才更深刻,收获才能更丰富。要杜绝实践活动等同于查资料的现象。

2.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正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是表现在对程序性方法的指导上,二是表现在对研究方法的指导上。

3.要突出活动空间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在课堂中教师“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现象。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实践探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因此,要做到在组织活动时,不拘泥于课堂之中,活动内容应拓展到课堂之外。

四、课堂教学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

1.评价原则

(1)正面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

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2)重视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和否定的结论,而重在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

(3)重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视的是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能否联系生活实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4)重视差异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没有严密的系统性,活动步骤是开放式的,它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评价中应充分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等。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贡献等。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给予全面和客观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3.评价的实施方式

(1)主体多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2)全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在综合实践开展的重要阶段,包括问题提出、主题确立、活动实施过程、活动结果总结交流等阶段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既是对过程的评价,也是在过程中的评价。

(3)方式多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4.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需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过程材料的收集。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活动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开题报告、活动方案、活动情况、调查材料、实验观察数据、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因此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

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4)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性评价着眼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得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内容

1.指导思想

旨在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评价内容

(1)对主题活动的设计规划能力。主要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恰当活动目标的制定能力、活动环节的规划能力、教学情境变化的预测能力等。

(2)对主题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能力。教师要对主题活动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主题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师的主题活动组织指导协调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协调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解决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能力。教师要熟练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3)对主题活动的评价能力。有效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持续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4)对主题活动的反思能力。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需要教育智慧。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活动的指导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3.评价的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评价小组,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三方组成。评价要统一组织,除查相关文字资料之外,还要深入开展调查、访问,重视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每次评价后,要指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发挥好评价“杠杆”的促进作用。

4.评价的方式方法

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要采取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重点加强实地考察、文件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几个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

课题内容

(10%)

活动目标

(10%)

活动过程

(55%)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评价参考评价要点1.选题新颖,有创意,有特色;2.活动内容基于学生兴趣,关注学生差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1.目标设置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2.目标分解合理、明确、层次性强,具有可操作性;1.活动设计合理、新颖;重点突出,环节清晰;2.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充分;

3.教师指导方法得当,指导到位;

4.评价体现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5.教学资源使用合理有效,活动预设与生成处理得当。

1.活动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活动参与度高,体验丰富深刻;

3.有一定的经验运用、方法学习和活动成果;

活动效果(15%)

五、附录(典型课例)

(一)选题指导课

七嘴八舌花航天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活动背景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07毫秒,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搭乘着“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华民族太空计划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在青少年中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航天热。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普及航空航天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将关于航天的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让学生了解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方法;

2.通过航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探究航天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航空航天事业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将关于航天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难点:问题转化为课题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航空航天的知识,并尽可能能记清楚。

教师准备:航空航天知识竞赛试题;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二)方法指导课

我的问卷我设计

一、活动背景

问卷调查法是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调查问卷,对于全面系统获取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构和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能设计一份较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二、活动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问卷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问卷主题的选择,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

2.通过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2.明确问卷问题设计的注意问题。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收集调查问卷。

教师准备:调查问卷;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

师:提问学生:你上过网吗??你经常上网

吗??你经常上网做什么?上网对你的学习有

影响吗?

师:同学们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生:调查)

2.学生交流参与调查情况

3.引出课题

师: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访谈

等。问卷调查简便、省时、调查面大。缺点在

于回收少,会影响效果。要进行问卷调查,就

要设计好调查问卷。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调查

问卷的设计。

1.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课前搜集的和教师

提供的问卷。

问题:①问卷的结构有哪些?

②问卷中问题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指导

(1)问卷包括:主题、导语、问题、感谢语四

部分

(2)问题设计注意的问题:问题紧扣主题、数

量要适度、符合被调查者认知水平、问题排列

层次分明。

1.教师点拨

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中学生上网

情况调查、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们可以以此为主题,也可以自选主题,设

计一份针对老师或家长的调查问卷。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教师卷)

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家长卷)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活动1.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学生倾听通过现场调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1.学生讨论交流二、自主探究,形成共识2.学生倾听学生课前收集问卷,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1.学生倾听1.让学生选择,给学生空间,充分体现开放性。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四、交流展

示,欣赏评

议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并做好评价2.学生设计小组交流小组评价2.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本质属性交流评价,培养学生欣赏、反思能力

(三)设计制作课

校园标志设计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处处有标志,标志有其特有的寓意和内涵,研究校园标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二、活动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3.让学生课前经历搜集标志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4.让学生经历设计和制作标志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设计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三)知识与技能

3.了解标志设计的一般要求;4.设计出一枚自己满意的标志。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标志,尺子,剪刀,圆规、彩笔等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活动过程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了解标志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出示几种标志,让学生说出含义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2.学生讨论回答。

2.设疑:你都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标志?(生答)

2.标志都是有哪些元素组成?(文字、图形、图文结合)

1.教师补充标志,有国家节水标志、班徽、体育节会徽、艺术节会徽、北大标志、等。学生讨论标志的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

(1)主题突出,内涵丰富(2)构图凝练、美观

(3)图形、符号简练概括,艺术性强(4)色彩单纯、强烈、醒目

1.标志设计步骤

师:通过探究,我们了解了标志设计特点。你知道标志设计的步骤吗?

教师总结:

11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欣赏标志,了解标志的共同特点

1.学生讨论2.学生思考

方法的获得靠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而不是教师给予的。

1.学生思考

1.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引出课题。

12

济南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实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效益,特制订本意见。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执行课程纲要情况

1.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各校能够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能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管理、考核。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检查、督促,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纳入了学校的全面考核工作。

2.加强教学教研管理。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的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活动主题和活动课题。做到学校每学年有教学计划,年级(班级)有具体的活动计划,确保了教学活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各学校采取设立专职教师、班主任兼任和部分教师兼职的方式建立了教师队伍,并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并举办理论学习、课例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各学校能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许多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探讨开发课程资源。

(二)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1.探索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内容的不同,我们探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见的几种课型及其模式,并围绕怎样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对各种课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2.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指导教师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3.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广大指导教师注重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关注课内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4.注重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课程实施中,强调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习惯和意识,注重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它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保障等方面,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纲要》的规定过于宏观,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导致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理解上有偏差、执行上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活动主题选择有成人化倾向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导致学生研究的主题过分成人化。一般的范式是:教师提出研究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是缺乏意义的问卷调查和参与调查,最后是撰写调查报告上交。这种缺乏真正思维的研究容易导致下列不良后果:一是学生养成了一种粗枝大叶的学习习惯,二是研究活动“走过场”。这些做法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研究性学习”的初衷,难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导向,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原则。

2.活动目标虚化

教师对课堂活动目标的设计空洞泛化,缺乏个性化、情景化,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般性目标代替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致使课堂活动目标虚化。不能发挥活动目标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效率。

3.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表现有三: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课程内容窄化倾向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的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在开展活动。这种模式化的活动方式,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目标生成性的初衷,学生难以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5.教师指导泛化倾向

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多数教师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具体指导任务有哪些方面,从而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偏重活动形式,忽略具体活动方法的指导;偏重学生活动方案,忽略教师指导方案;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呈现出形式化的趋势。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

二、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多次活动来完成。需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堂,而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生成的课堂。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活动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方法指导、设计制作、成果交流等五种基本课型。

(一)选题指导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选题指导课就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我们将选题指导课的基本结构归纳为如下三个步骤: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通过创设语言、实物、活动等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可指导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即将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归类,对于回答“是什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比较容易。而对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层次的问题,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3)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成立研究小组。

课题确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二)方案设计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指导,能针对研究课题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的活动。方案设计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小组内讨论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学生将本组方案在全班汇报交流

(3)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展开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本组的活动策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帮助完善活动计划。

(4)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进行,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方案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三)方法指导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方法指导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悟,掌握一定研究方法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常见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直接讲授,而是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并形成方法,教师的指导体作用现在点拨、提升上。方法指导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问题。围绕某种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2)学生模拟,实践体验。围绕某种研究方法,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然后产生问题;

(3)交流讨论,评价反思。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交流体验和问题;

(4)教师指导,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研究方法。

(四)设计制作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领域之一,设计制作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

与技术领域最基本的课堂活动形式。设计制作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制作方法,自主动手实践,自主完成作品设计,自主展示和评价作品的一种活动。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

设计制作课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1)创设情境,确立主题。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确立设计制作主题;

(2)交流认识,开阔视野。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设计制作对象的相关知识。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开阔学生视野;

(3)创意构思,动手实践。这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开始构思和动手实践;

(4)交流展示,评价反思。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生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5)动手实践,修改完善。学生在师生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成果。

(五)成果交流型

1.基本流程

2.界定与基本要求

成果交流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不足的一种活动。成果交流课包括阶段成果交流和课题研究结束后的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课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答辩式总结交流

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老师提出各种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

(2)分组汇报式活动总结交流

分组汇报式的活动总结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展示交流的主要方式。其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陈述选择本主题的原因。其目的是给全班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增强目标的针对性。

第二步,学生分组汇报活动情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汇报活动的过程经历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

第三步,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无论那一种类型,其实施都必须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都要体现好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

三、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

(一)做好主题活动规划和课时规划

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往往需要一段特定的时间完成。教师要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成果和活动评价等方面对主题活动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主题活动规划要注重让学生经历一个多样的、丰富的活动过程,获得深刻的活动体验,切忌蜻蜓点水。

教师不仅要做好主题活动规划,还要做好每节课的课时活动规划,课时活动规划要在目

标设计、活动策划、指导和评价上下功夫。通过对课时活动的精心设计,切实提高活动效率。

(二)设计具体化、个性化、情境化的活动目标

1.在活动之前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要设计阶段目标及每次活动的目标。

2.活动目标应清晰、具体,不能泛化。如:有的教师在不同活动主题的目标设计中提出:“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仅仅把活动的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作为具体活动主题的目标书写一遍是不够的,必须将其分解落实在具体活动。

3.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考虑学生状况。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不同,活动目标也各有侧重。

4.正确表述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表述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老师或其他人。因此,不能把主题活动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表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应表述为“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2)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具体表述。在表述“知识与技能”类目标可采用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这种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参加主题活动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可评价。如:“能从现象、原因、影响等三个方面基本认识学校周边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至少能够编出一个中国结”。在表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时,可以采用体验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描述学生参加主体活动所获得的心理感受、体验。体验性目标无需结果,陈述时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性的。

(3)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不宜用“应该”、“可以”这些字词来表述,比如,“学生应该掌握收集和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表达的只是一种意向,没有表达必须达到的要求。

(三)突出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1.注重学生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多样的活动方式,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践体验才更深刻,收获才能更丰富。要杜绝实践活动等同于查资料的现象。

2.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正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是表现在对程序性方法的指导上,二是表现在对研究方法的指导上。

3.要突出活动空间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在课堂中教师“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现象。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实践探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因此,要做到在组织活动时,不拘泥于课堂之中,活动内容应拓展到课堂之外。

四、课堂教学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

1.评价原则

(1)正面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

探究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2)重视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和否定的结论,而重在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

(3)重视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视的是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能否联系生活实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4)重视差异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没有严密的系统性,活动步骤是开放式的,它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评价中应充分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等。

(2)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贡献等。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给予全面和客观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3.评价的实施方式

(1)主体多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家长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2)全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在综合实践开展的重要阶段,包括问题提出、主题确立、活动实施过程、活动结果总结交流等阶段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既是对过程的评价,也是在过程中的评价。

(3)方式多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中可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4.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需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过程材料的收集。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活动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开题报告、活动方案、活动情况、调查材料、实验观察数据、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因此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

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4)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性评价着眼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鼓励学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得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内容

1.指导思想

旨在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评价内容

(1)对主题活动的设计规划能力。主要包括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能力、恰当活动目标的制定能力、活动环节的规划能力、教学情境变化的预测能力等。

(2)对主题活动的组织指导协调能力。教师要对主题活动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主题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教师的主题活动组织指导协调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协调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解决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对研究方法的指导能力。教师要熟练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3)对主题活动的评价能力。有效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持续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4)对主题活动的反思能力。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需要教育智慧。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活动的指导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3.评价的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评价小组,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三方组成。评价要统一组织,除查相关文字资料之外,还要深入开展调查、访问,重视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每次评价后,要指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发挥好评价“杠杆”的促进作用。

4.评价的方式方法

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要采取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重点加强实地考察、文件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几个过程的评价。评价指标

课题内容

(10%)

活动目标

(10%)

活动过程

(55%)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评价参考评价要点1.选题新颖,有创意,有特色;2.活动内容基于学生兴趣,关注学生差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1.目标设置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2.目标分解合理、明确、层次性强,具有可操作性;1.活动设计合理、新颖;重点突出,环节清晰;2.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充分;

3.教师指导方法得当,指导到位;

4.评价体现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5.教学资源使用合理有效,活动预设与生成处理得当。

1.活动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活动参与度高,体验丰富深刻;

3.有一定的经验运用、方法学习和活动成果;

活动效果(15%)

五、附录(典型课例)

(一)选题指导课

七嘴八舌花航天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活动背景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07毫秒,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搭乘着“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在探索太空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华民族太空计划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在青少年中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航天热。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普及航空航天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将关于航天的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让学生了解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方法;

2.通过航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探究航天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航空航天事业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将关于航天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难点:问题转化为课题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航空航天的知识,并尽可能能记清楚。

教师准备:航空航天知识竞赛试题;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二)方法指导课

我的问卷我设计

一、活动背景

问卷调查法是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用到的研究方法,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调查问卷,对于全面系统获取信息、得出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构和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能设计一份较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二、活动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问卷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问卷主题的选择,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

2.通过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2.明确问卷问题设计的注意问题。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收集调查问卷。

教师准备:调查问卷;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

师:提问学生:你上过网吗??你经常上网

吗??你经常上网做什么?上网对你的学习有

影响吗?

师:同学们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生:调查)

2.学生交流参与调查情况

3.引出课题

师: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访谈

等。问卷调查简便、省时、调查面大。缺点在

于回收少,会影响效果。要进行问卷调查,就

要设计好调查问卷。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调查

问卷的设计。

1.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课前搜集的和教师

提供的问卷。

问题:①问卷的结构有哪些?

②问卷中问题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指导

(1)问卷包括:主题、导语、问题、感谢语四

部分

(2)问题设计注意的问题:问题紧扣主题、数

量要适度、符合被调查者认知水平、问题排列

层次分明。

1.教师点拨

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中学生上网

情况调查、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问卷,

同学们可以以此为主题,也可以自选主题,设

计一份针对老师或家长的调查问卷。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教师卷)

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家长卷)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活动1.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学生倾听通过现场调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1.学生讨论交流二、自主探究,形成共识2.学生倾听学生课前收集问卷,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1.学生倾听1.让学生选择,给学生空间,充分体现开放性。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四、交流展

示,欣赏评

议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并做好评价2.学生设计小组交流小组评价2.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本质属性交流评价,培养学生欣赏、反思能力

(三)设计制作课

校园标志设计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处处有标志,标志有其特有的寓意和内涵,研究校园标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二、活动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3.让学生课前经历搜集标志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4.让学生经历设计和制作标志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设计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三)知识与技能

3.了解标志设计的一般要求;4.设计出一枚自己满意的标志。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标志,尺子,剪刀,圆规、彩笔等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活动过程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了解标志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出示几种标志,让学生说出含义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2.学生讨论回答。

2.设疑:你都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标志?(生答)

2.标志都是有哪些元素组成?(文字、图形、图文结合)

1.教师补充标志,有国家节水标志、班徽、体育节会徽、艺术节会徽、北大标志、等。学生讨论标志的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

(1)主题突出,内涵丰富(2)构图凝练、美观

(3)图形、符号简练概括,艺术性强(4)色彩单纯、强烈、醒目

1.标志设计步骤

师:通过探究,我们了解了标志设计特点。你知道标志设计的步骤吗?

教师总结:

11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欣赏标志,了解标志的共同特点

1.学生讨论2.学生思考

方法的获得靠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而不是教师给予的。

1.学生思考

1.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引出课题。

12


相关文章

  •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校_长
  • (满分:100分) 改革的亮点. 材料二: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一些原则.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 ...查看


  • 北京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14条改进意见
  • 北京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14条改进意见 为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微博]英语学科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强.各学段教学衔接不够紧密.评价方式单一等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英语学科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 ...查看


  • 北京明年记录学生"科学实践成绩" 计入中考成绩
  • http://www.qianlong.com/2014-11-18 14:25:12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本市将取消3.5.8年级统测 明年新初一从第二学期开始记录"科学实践成绩" 将单独计入中考总分 近日北京市教委 ...查看


  • 山东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式指导活动方案
  • 各位朋友,大家好! 全省跟进式指导活动将于5月份正式启动.因为我们大部分教研员都身兼好几个学科.学段,全面的跟进式指导给大家带来了繁重的劳动.尽管如此,工作还得要做,而且要科学.有计划地做,并且做好,确实要大家精心规划. 根据领导安排,市级 ...查看


  • 大理州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 大理州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普教科)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切实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 ...查看


  • 2014年初中学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doc
  • 2014年巴州一中初中段教育教学质综合评价方案 我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初中学段教育教学管理,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规范办学行为,确实做到"两开.两增.两减" ...查看


  •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查看


  •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机构建设的意见
  • 澂江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 指 导 性 意 见 教育科研是贯穿.渗透和作用于整个教育事业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县"十二五"期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动高效.民主.和谐课堂建设, ...查看


  • 关于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请示报告
  • 关于召开民主生活会请示报告 乡党委办公室: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中心初中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大讨论及"五个基本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对照上级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结合二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