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及评析林莘

2010.07-

语文版

◇执教/特级教师

评析/潘

林莘

《颐和园》教学设计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只要一走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颐)(用红笔描出“颐”字中的小“口”)最难理解的是

像这样告诉我们走的顺序、走

的线路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再读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出来。

(出示相关的五个句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

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

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它是一个3.总结规律:把走的顺序、走的

线路交代清楚,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要求。(板书: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点评: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为何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就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具体的事物。这里,林老师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先画

哪个字?(颐)“颐”的意思是保养、休养,让身体健康。颐和园是皇家园林,过去它只是供皇亲国戚颐养身体的地方。

点评: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颐”的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的写作手法做好了铺垫。

98

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把握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授之以渔。

的廊”。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预设:

(1)最长的廊:抓住“700多米长,分成273间”体会。

作手法。

——(长廊)1.现在我们走完了—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是什么样的?

(指名读课文)

4.过渡:介绍完游览线路后,就

可以结束文章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

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写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这也是同学们平时习作中觉得最难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

700多米大约有咱们学校操

场三四圈那么长,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的3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

(二次读,指导朗读:可重音强调,也可拖长音强调)

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的特点,作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回答)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

(2)画儿最多的长廊:重点引导——几千幅。体会关键词—

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作者还是用数字来说明。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2.对比读。

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5.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学生

们各说各的,众说纷纭)如果听你们的,咱们得兵分五路,可以吗?可以是可以,弄不好,容易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

点评:为使游记“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按一定顺序记叙”这个“基本规律”,能有个较好的理解途径,先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避免“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一下子就把文本教学融入了日常生活,可谓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注脚。

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

同?

点拨:读第二句,你仿佛能听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了!百闻不如一见啊!

4.你看,这句式一变,顺序一

变,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多有意思啊!再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的琉璃瓦——佛香阁闪闪发光(黄)。那就是—(黑)。

(合作读:先选4个学生与老师合作,再分成4个小组全班合作)

评价: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佛香阁的金碧辉煌。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

6.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

择。我,林导游,简称林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点评:“林导”看似平淡无奇的字眼,却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林老师的文本意识、学生意识及教学智慧,就在这“林导”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

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板书:长廊)。第一句话中有啦—

个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是———(有名)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词,这是会学习的表现。

5.小结: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

变换一下顺序(板书:变换顺序),倒着说,就可以让人产生意外之感,就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方式很特别,很特殊。把这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

语文版2010.07-

08

2.体会“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

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

99

2010.07-

语文版

话?出示:,那就是。一,令人神往。

点评:同样是写景,林老师抓住语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片段的教学,林老师用变换句式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对比着读,读中比较,体会倒装句的用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佛香阁的高、美,同时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的效果会更精彩。

7.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

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们瞧———

(课件出示图片:鲜花装点的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

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的桥造型各异,吸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的石狮子一定会是你的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

;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景,万人万色”。希望你能用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学到的写游记的手法,一起来写写昆明湖独具魅力的美。

总评:

林老师执教的《颐和园》可谓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精品课的典范。整节课板块设计清晰、明快,每一板块的教学步步有高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林老师都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作用,凸显读写结合的特点,将读写进行到底,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特有的

本质属性。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这是本节课最显著的特色。

全课由两个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抓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板块用列举数字(读思对照)、变换句子的顺序(进行比较)、比喻(抓关键词品味)等手法,感悟游记抓不同景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体现了游记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这一体裁的教学过程。

从细节来看,林老师具

有敏锐的课堂教学机智、无痕的教学艺术,每个细节都彰显出强烈的语文意——把教材当范例,真真切切地识—

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学)

福建福州市金山小

8.师生合作读,背。

9.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

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10.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

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儿,思考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

点评: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进入文中意境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理性,重新思考该采用什么手法才能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

1.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

们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2.教师配乐朗读。

——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课件出示:昆明湖静得像一

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谁愿意读?(让三四名学生读)

1.现在让我们从游客的身份返

回到读者的身份,看看课文。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段落,发现虽然每段的描写手法都不一样,但是这几段

5.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

碧玉,你们看———(课件出示:昆明湖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镜子,什么样的碧玉?(课件出示:的镜子

的碧玉)

引导说一说,读一读。

预设:(明亮、闪闪发光、照得见影子、仿佛巨大画卷)的镜子

(一尘不染、碧绿无瑕、人间绝品)的碧玉

6.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这

样的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

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对,就这样过?都不对,应该是—

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

点评:林老师抓住一个“滑”字,让学生通过语句、板画加想象,渐渐地入情入境,感受湖静船悠闲,体会作者怜惜美景的心情,达到情境合

100

2010.07-

语文版

◇执教/特级教师

评析/潘

林莘

《颐和园》教学设计

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只要一走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颐)(用红笔描出“颐”字中的小“口”)最难理解的是

像这样告诉我们走的顺序、走

的线路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再读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出来。

(出示相关的五个句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

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

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它是一个3.总结规律:把走的顺序、走的

线路交代清楚,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要求。(板书: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点评: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为何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就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具体的事物。这里,林老师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先画

哪个字?(颐)“颐”的意思是保养、休养,让身体健康。颐和园是皇家园林,过去它只是供皇亲国戚颐养身体的地方。

点评: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颐”的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的写作手法做好了铺垫。

98

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把握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授之以渔。

的廊”。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预设:

(1)最长的廊:抓住“700多米长,分成273间”体会。

作手法。

——(长廊)1.现在我们走完了—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是什么样的?

(指名读课文)

4.过渡:介绍完游览线路后,就

可以结束文章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

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写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这也是同学们平时习作中觉得最难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

700多米大约有咱们学校操

场三四圈那么长,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的3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

(二次读,指导朗读:可重音强调,也可拖长音强调)

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的特点,作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回答)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

(2)画儿最多的长廊:重点引导——几千幅。体会关键词—

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作者还是用数字来说明。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2.对比读。

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5.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学生

们各说各的,众说纷纭)如果听你们的,咱们得兵分五路,可以吗?可以是可以,弄不好,容易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

点评:为使游记“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按一定顺序记叙”这个“基本规律”,能有个较好的理解途径,先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避免“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一下子就把文本教学融入了日常生活,可谓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注脚。

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

同?

点拨:读第二句,你仿佛能听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了!百闻不如一见啊!

4.你看,这句式一变,顺序一

变,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多有意思啊!再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的琉璃瓦——佛香阁闪闪发光(黄)。那就是—(黑)。

(合作读:先选4个学生与老师合作,再分成4个小组全班合作)

评价: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佛香阁的金碧辉煌。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

6.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

择。我,林导游,简称林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点评:“林导”看似平淡无奇的字眼,却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林老师的文本意识、学生意识及教学智慧,就在这“林导”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

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板书:长廊)。第一句话中有啦—

个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是———(有名)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词,这是会学习的表现。

5.小结: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

变换一下顺序(板书:变换顺序),倒着说,就可以让人产生意外之感,就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方式很特别,很特殊。把这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

语文版2010.07-

08

2.体会“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

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

99

2010.07-

语文版

话?出示:,那就是。一,令人神往。

点评:同样是写景,林老师抓住语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片段的教学,林老师用变换句式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对比着读,读中比较,体会倒装句的用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佛香阁的高、美,同时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的效果会更精彩。

7.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

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们瞧———

(课件出示图片:鲜花装点的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

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的桥造型各异,吸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的石狮子一定会是你的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

;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景,万人万色”。希望你能用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学到的写游记的手法,一起来写写昆明湖独具魅力的美。

总评:

林老师执教的《颐和园》可谓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精品课的典范。整节课板块设计清晰、明快,每一板块的教学步步有高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林老师都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作用,凸显读写结合的特点,将读写进行到底,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特有的

本质属性。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这是本节课最显著的特色。

全课由两个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抓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板块用列举数字(读思对照)、变换句子的顺序(进行比较)、比喻(抓关键词品味)等手法,感悟游记抓不同景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体现了游记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这一体裁的教学过程。

从细节来看,林老师具

有敏锐的课堂教学机智、无痕的教学艺术,每个细节都彰显出强烈的语文意——把教材当范例,真真切切地识—

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学)

福建福州市金山小

8.师生合作读,背。

9.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

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10.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

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儿,思考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

点评: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进入文中意境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理性,重新思考该采用什么手法才能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

1.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

们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2.教师配乐朗读。

——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课件出示:昆明湖静得像一

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谁愿意读?(让三四名学生读)

1.现在让我们从游客的身份返

回到读者的身份,看看课文。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段落,发现虽然每段的描写手法都不一样,但是这几段

5.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

碧玉,你们看———(课件出示:昆明湖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镜子,什么样的碧玉?(课件出示:的镜子

的碧玉)

引导说一说,读一读。

预设:(明亮、闪闪发光、照得见影子、仿佛巨大画卷)的镜子

(一尘不染、碧绿无瑕、人间绝品)的碧玉

6.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这

样的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

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对,就这样过?都不对,应该是—

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

点评:林老师抓住一个“滑”字,让学生通过语句、板画加想象,渐渐地入情入境,感受湖静船悠闲,体会作者怜惜美景的心情,达到情境合

100


相关文章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的几点 ...查看


  • [桥之美]教案7
  •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查看


  • 毕业生实习计划范文1000字
  • 毕业生实习计划范文1000字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8周的毕业实习,使学生连续性深入接触幼儿园保教工作,将所学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综合地运用于保教实践,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从事保教工作的能力. 要求通过 ...查看


  • [桥之美]教案 2
  • 桥 之 美 吴冠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 ...查看


  •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 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②叙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③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理解<马关条约>的 ...查看


  •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 .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 ...查看


  •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 ...查看


  • [导游业务]第八章-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
  • 第八章常见问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发生任何事故都是不愉快的,甚至是不幸的.出现问题.发生事故都会给旅游者带来烦恼和痛苦,甚至灾难,也会给导游人员的工作增添许多麻烦和困难,还会影响地区和国家旅游业的声誉. 导游 ...查看


  • [桥之美]教案
  • <桥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驻足'等词语. 2.认识桥的美学原则.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