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浅谈

1962年中国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核心提示 :1962年,面对印度军队在边境地区不断的挑衅和运用蚕食政策强占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发装备落后的印军被解放军迅速分割围歼,中国军队取得了此次自卫反击战全面的军事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1962年解放军在武器占优的情况下,正确使用战术取得了对印作战的全面军事胜利。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印两国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边界争端。但是近代以来,印度沦为国则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次大陆的扩张,为中印两国的边境冲突埋下了伏笔。英国将印积极在南亚地区扩张,19世纪就发起过对尼泊尔和阿富汗的侵略战争,对富饶的中国西藏,英国自然也是虎视眈眈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大致分为东、西、中三段。这三段边界的问题都是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导致的。在西段,19西北的蚕食令英国不安,有在中国新疆一带进行蚕食的企图。但是英国人却没有付诸大规模行动。俄国占领伊犁后喀喇昆仑山之间的阿克赛钦地区始终怀有觊觎之心。但是由于阿克赛钦地区一直在中国控制下,英国人只得在地图目中满意的图线,并且标上了未定国界的标记,这一标记成为日后印度对西线中印边界提出主张的依据。在中段,尔并割让了尼泊尔西部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导致中印两国在西藏出现了一段中部边界。而中印两国有了这一段中部始在这一带进行蚕食,逐渐占有了一些据点。在东段,则是英国利用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中央政权无暇顾及西藏边没有中国代表出席的“西姆拉会议”,英国的英属印度政府外交秘书麦克马洪按分水岭原则在地图上划出一道边界政府在西拉姆协定上签字。这一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出现,标志着中印东段边界问题的产生。

中印边界的西段和中段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中印边界的东段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虽然英国人在地图上划了线,但是中国一直控制着西部的阿克赛钦和东部的藏南。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渗透。1947年,印度独立。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国留在印度的一切,包括那些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边界。1950年,度则抓住新中国忙于朝鲜战争、西藏尚未和平解放的时期,开始对藏南进行蚕食。1951年2月,印度军队占领达旺度占领了整个藏南。在占领藏南后,印度强硬地宣称印度主张的边界就是中印不可更改的边界。

印军向中印边境开进

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不合作的态势,直到1954年中印第一次谈判的时候中国政在西藏地区的边境问题。而此时的印度,一面在藏南加紧修筑驻军驻点,一面向藏南大举移民。到1958年,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整个西藏。在阿克赛钦地区,由于中国修建的新藏公路通过阿克赛钦地区,于是印度要求中国军队撤出阿克赛钦,“归还”印度领土。

中印同为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是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著名领导人,中印相称。但是到了边境问题上,印度则一改和平态度,面对中国方面的和平意图,印度却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周恩来题多次进行谈判,但是没有获得任何结果。印度一代总理尼赫鲁在边境问题上为了获取印度民众的支持,面对中国均采取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坚持的死不改的方针。双方的谈判没有任何进展。随着1959年中国西藏叛乱的发印度,中印关系更是进入了一个冰点。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50年代他通过倡导不结盟运动享有一定的国际威望。

1959年3月,西藏叛乱发生后,印度军队趁乱北进,越过“麦克马洪线”占领了线北的朗久、兼则马尼和塔马些地区收容西藏叛乱分子。1959年8月25日,印度军队在朗久向前来追剿的解放军平叛部队开枪,导致了中印边突。枪声在边境地区的出现,更使边境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印军策划对解放军的作战

印度军队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更加速向北蚕食。1959年10月20日,印度向北派出的一支巡逻队的一山口被中国边防军俘获扣押。为了加强这一带的戒备,解放军派出一支13人的巡逻分队加强空喀山口的巡逻,于近与印度一支60多人的巡逻队相遇。印度军队见解放军人少,遂分兵两路对13人的解放军巡逻队发起进攻。在战队中的副班长武国清不幸牺牲,解放军却击毙印军9人,俘虏印军7人,印度巡逻队撤退。这一事件,则更使得中低点。

空喀山口冲突后,印度军队除兼则马尼外,全部撤回“麦克马洪线”以南。

中印两国士兵在边界上对峙

到1962年,印度已经在边境争议地区设立了大量哨所和据点。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印军派出小分队在解放点,并和解放军发生摩擦。东线印军则继续加强对藏南的军事控制。

印度军队在当时是一支极度落后的军队,使用的武器均是英军老式装备,常备军数量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印度政府强制命令印度陆军在争议地区设立据点。而印度军方对这样的命令则认为是军事冒险,导致了印的清洗。而中国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印度则更肆无忌惮地进行蚕食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多次向印度表示强烈会,没有任何效果。截止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印度在西段阿克赛钦地区设立了43个哨所,将印军第七旅调到藏南

在印度继续蚕食东西两段争议地区的同时,印度国防部部长梅农和印军高级将领们制订了“里窝那”作战计划队在边境一直处于忍让状态,应该不会有大的举措,于是计划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西部占领整个阿克赛钦。印度尔中将负责整个东段的作战计划。

向中国军队射击的印军,使用的仍然是英国老式的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式轻机枪

针对印度开始的蚕食作战,解放军边防部队开始了反蚕食作战。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命令边防部队不得设哨所据点的方式对入侵印军进行挤压。1962年7月,印军入侵阿克赛钦天文点防区,解放军则在该地区抢占两个头修筑哨所进行防御。面对解放军的挤压,印军开枪挑起了第三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9月17日,印度又制造了择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印度在东段的攻势决定由全部越过“麦克马洪线”的第七旅完成。1962年10月5日,国庆节刚过,周恩来总的报告,说印军有可能在近期发起攻势。10月9日,印军考尔中将亲自指挥少量部队越过克节朗河。10月17日,委会议,做出了发起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命令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指挥西藏军区现有部队,将入侵藏南的印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指挥新疆军区南疆一带部队,配合东线作战,在西线将入侵阿克赛钦的印军全部赶走军区分别成立了前指。新疆军区在西线集结了6000余人的反击兵力,准备进行拔点作战。在西藏,原本驻扎在四川进入西藏,支援西藏军区地方部队。由于反击战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战场上进行,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作战行

影响。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图左);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图右)

解放军主力部队向中印边境进发,当时的机动还是以徒步为主。

10月20日拂晓,解放军西藏军区154团、155团、157团、11师32团、炮兵308团、工程兵136团和山南军向入侵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七旅发起全面进攻。炮兵308团对印军阵地进行了全面的炮火覆盖,随后解放军步兵迅在炮兵火力的支持下,解放军对装备处于全面劣势的印军进行了风卷残云般的冲击。印军克节朗地区东西两翼的部军全军动摇。解放军发挥穿插迂回包围的老战术,对印军第七旅进行了分割包围。到21日,“麦克马洪线”以北的除,印军第七旅被全歼。印军第七旅残余部队逃入克节朗地区的山林,遭到解放军部队的清剿。其旅长达尔维准将俘虏。收复克节朗地区的山南部队,于22日越过“麦克马洪线”,于25日占领达旺。西藏军区部队首战告捷,整队大量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藏南。

左上、右上:第一阶段作战中被俘的印军;左下:达尔维准将被俘虏;右下:《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政府声明

解放军追击印军。解放军当时的步兵部队普遍装备了56式枪族,性能优于印军轻武器。

在新疆军区负责的阿克赛钦地区,入侵的主要是印军第四军第114旅。印军114旅将部队一线展开,每个据点兵力大量分散。针对这一情况,新疆军区边防部队采取逐点争夺,以优势兵力攻击敌据点的方法执行拔点作战,于区印军,23日肃清河尾滩防区印军,24日消灭斑公湖地区印军,28日收复巴里加斯。新疆边防部队转战千余里地个,收复了大部分阿克赛钦。至此,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东线第一阶段-克节朗(河谷)地区自卫反击作战经过要图(点击可看大图)

西线战第一阶段的进攻(点击可看大图)

第一次作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发出呼吁,号召印度政府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谈判。印度虽然遭遇惨败,但是印度续向边境增兵。11月14日起,印军向解放军边防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故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发起反击。

解放军快速追歼印军

解放军俘虏的印军

在东线,成立了以54军军长丁盛少将为首的指挥部,指挥西藏军区前指的八个步兵团和三个炮兵团向藏南地区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丁盛亲自指挥解放军130师执行迂回穿插作战,切断印军后撤的德让宗——邦迪拉公路个旅包围歼灭,击毙印度六十二旅旅长辛格准将,印度军队伤亡5000余人,取得瓦弄大捷。到11月21日,藏南印

灭,解放军基本恢复了传统习惯边界。

印度全民动员,妇女抗枪开始紧急训练

在西线,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彻底将阿克赛钦地区印军肃清干净。此后,新疆军区部队进入中印边境传统边界的无险可依的一马平川,这等于打开了印度的北大门,距离印度北部重镇提斯浦尔只有30公里,解放军也可以直接毫里。印度朝野大乱,面对离新德里只有300公里的中国军队,面对着不堪一击的印度军队,新德里发生了大批市民印度开始全民动员,连女人都编入民兵,准备上战场全民皆兵保卫新德里。至此,经过两个阶段的作战,解放军边

的作战目标。

东线第二阶段-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自卫反击作战经过要图(点击可看大图)

西线战第二阶段的进攻:班公洛(斯潘古尔)地区作战经过要图(点击可看大图)

1962年11月21日,总参谋部发布命令,中国单方面停火,并在藏南后撤到战前实际控制线20公

凯旋的解放军

解放军缴获的印军武器

此举一出,举世哗然。世界都猜不透中国要干什么。中国政府表示这是为了两国边境的和平和两国的友好,中诚意。印军战俘被全部释放,缴获的印军武器被擦拭干净送还印军。这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首次。

中国的举动赢得了世界舆论的支持。但是1963年后,印军开始在中国后撤的地区缓慢北进,再次重新占领了而中国为什么突然单方面停火,其实是一种无奈。首先,军队的后勤补给无法跟上,对当时的解放军来说,藏

件限制和部队后勤运输能力的限制,对深入藏南并继续前进的部队进行后勤补给的困难很大。缺少空运和陆地机械力和畜力进行保障,实在困难。另外,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国内环境不佳,战争不宜拖久。其次,在当时中苏恶交于三北中苏边界和东南台湾沿海,与印度的战争升级则会导致三线面临压力的危险。而最大的麻烦就是印度在藏南民,这些印度移民的清理和对该地区安排中国移民则更是棘手的问题,更何况西藏刚刚经历叛乱,还不稳定。这些使得中国不得不做出了单方面停火的决定。这真的是无奈的举措。

解放军在取得边境作战的胜利后主动后撤,背后也是有多种原因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中国军队给入侵的印度军队以彻底打击,捍卫了中国的尊严。而印的失败,尼赫鲁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声望一落千丈,印度的国际威望也大大降低。

中国在西线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完成了对阿克赛钦地区的绝对控制,直到今天,印度也无力夺回阿克赛钦,只阿克赛钦地区一直被注为“中国占领区”。而在东线的藏南,在1963年后又重新落入印度手中。1987年,印度宣鲁纳恰尔邦,加大这一地区的控制和占领。中国则一直坚持不承认这一地区为印度领土。

印军在边境地区部署的25毫米高炮。印度今年陆续增兵中印边境,兵力总计已达十万。

印度空军现役的苏-30MKI战机机群,印度近期开始在中印边境机场部署该战机。

相关链接:

东线边界

一、中印边界争端的情况和由来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两段打的。

1.东线争端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境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东线边界示意图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2.西线争端及约翰逊线的由来

西线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中印西线示意图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到新疆作探险旅行,此人把阿克赛钦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

二、印度在东西两线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殖民当局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开始蚕食中印边境东段藏南地区。英印统治期间,虽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民政权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扩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50年初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行管辖。

1949年后,新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具体说就是外交上保持沉默,军事上没采取任何进一步助长了印度政府的气焰,印度政府在中印边界西段也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中印西段边界情况与东段不同。“麦线”尽管非法,但它毕竟是一条在地图上画出来的“边界线”;而在西段,界线”也没有,只有一条“习惯线”。习惯线以北历来由中国政府管辖,印度在1957年从一份中国画报上看到中新藏公路,于1958年 9月向阿克赛钦地区派了一支侦察队,但随即便理所当然地被中国政府“递解”出境。1958度政府向我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新藏公路通过的土地(即阿克赛钦地区)“若干世纪以来就是印度拉达克地区政府对此予以断然拒绝。

印度政府视中国政府的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在东线,印度政府以勘界为名,跨过“麦线”进

在西线,开始派军队进入我国领土。两国军队在1959年8月25日爆发了第一次边界冲突,即东线的朗久事件;同线又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

1960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前进政策”,派巡逻队搜索中国“占领”地区,在不进攻中国阵地的情况下,插空白地带,堵住中国人向前推进的路线。在西段,向印度主张线尽可能地推进,在边境地区设立哨所,把阿克赛钦为印度领土;在东段,把哨所推进到“麦线”,对整个边境地区加以有效占领。

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解决的方案,在两国总理最后一次谈判中由周恩来向印度 这个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虽然中国受到很大损害,但这并不应该由独立后的印度负责。中国政府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对于边界现状,中国政府准备以“现实主义的个所谓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准备以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实际效力(确认印度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的占领)换赛钦提出领土要求。另外,中国政府建议,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双方应暂时维持边界现状。这是我国政府在那个态外交政策:中印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印两国的边境问题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中印两国人民不要上帝国主义让解决边界争端。

但习惯于按西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思维的尼赫鲁拒绝了中国这一巨大让步性的方案,继续推行“前进政策”。府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三、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印军开始实施将中国军队清除出去的作战计划,即“里窝那计划”。其作战任务和要点是:在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山;在西部,拔掉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 面对印军得寸进尺的入侵、蚕食和挑衅,中国领导人终于下决心进行自卫反击。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一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结束。这一阶段的作战,主要在中印边境东段克节朗-达旺地区和西段的加地区进行。东段,我军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及其它印军一部,俘虏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此仗共歼灭印军1900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

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我国政府呼吁印度重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但遭到尼赫鲁拒绝。

第二阶段从11月14日开始,至21日结束。这一阶段的反击,在东线主要分两个作战方向,即“麦线”东端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

11月14日,印军首先从东线瓦弄方向我军发起进攻。11月16日清晨,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经一天激战军夺取了印军占据的瓦弄地区。这一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与此同时,在“麦线”西端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的反击战,也正式开始。这次战役,被称为“打头、切之战。战斗中,中国军队通过穿插包围方式,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霍希5200余人,成为这场战争了中最大的战役。

在西线,我军在班公洛地区对敌展开反击。到11月20日,我军占领了印军在这里建立的全部6个据点,班公

结束。至此,印度在中印边界西段的入侵据点全部清除。

在这次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所到之处,印军望风披靡,至11月20日,中国军队已完全占领了边界全线上在西段,我军清除了印军侵占的全部据点;在东段,我军前进到了非法的“麦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防部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从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从12月1日开始东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放了全部印军战俘。

四、边界争端解决的前景及展望

中印作为亚洲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保持中印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持亚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国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关键。然而中印边界问题仍然困扰两国战略合作向实质性方向迈进,同时也制约中印关 2008年1月,辛格总理在访问中国后不久,就到包括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视察,抛出推动印度东北边境地区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又在中国达旺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强化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事实占领”和“事实开发”的做法,不利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利于两国在信。2008年美印核协议签署和美印太空合作等第三方因素,如果不在中印战略对话层次增信释疑,可能也会阻碍中 不论是东线的麦克马洪线,还是西线的约翰逊线,都不具有法律依据,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承认中,中国政府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在边界协定中,中国间接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为解决边让步。锡金王国是1975年被印度并吞的,北京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次签署的边界协定规定,中印两国境战争以后一直封闭的一个锡金边界口岸,另外还准备在中印边境再开放一个口岸。在中印边界协定中,锡金被视喜马拉雅山麓的纳图拉口岸定为边防和海关检查关口。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线阿克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五、争议地区的历史

东段争议地区的历史:

早在公元7世纪,门隅即属我国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图。13世纪,元朝统治了这个地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门隅地区实行各种形式的有效管辖。19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地

方政府特别授予错那宗和达旺寺以管理门隅地区的实权,负责制定法律、制度和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西藏地方政权为了加强对门隅的统治,在门隅的首府达旺,建立了名为“

达旺细哲”的全区性行政委员会(由达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聂仓”两人和“札仓”的代表组成)和“达非常设行政会议(由“达旺细哲”的组成人员加上错那宗两个宗本组成)

,负责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征收、征购大米,专管该区盐米等

但争议地区的有些地方,比如印度地图中的提斯谱儿,那里几千年来始终是印度控制的。

印度于1954年在东段争议地区成立了隶属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边境特区”,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设11个行政区。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2001人口统计90余万人。

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边境的命令: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在陆

军总部的会议上,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十个有九个都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

根据国际法不咎既往,尊重现状,尊重实际管辖的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那条本来是非法的麦克马线了。从国际惯例来看,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

效的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就会得到国际法的尊重。如果对方使用武力长期占领,并进行经济开发和之就会成为一种默许和现实,国际习惯法就会认为我国对这种非法占领的

事实已不再表示抗拒,所以就倾向于尊重这样的占领现实。

西段争议地区的历史:

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时曾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

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

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其属于中国,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

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

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1962年中国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核心提示 :1962年,面对印度军队在边境地区不断的挑衅和运用蚕食政策强占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发装备落后的印军被解放军迅速分割围歼,中国军队取得了此次自卫反击战全面的军事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1962年解放军在武器占优的情况下,正确使用战术取得了对印作战的全面军事胜利。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印两国从未在历史上发生过边界争端。但是近代以来,印度沦为国则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次大陆的扩张,为中印两国的边境冲突埋下了伏笔。英国将印积极在南亚地区扩张,19世纪就发起过对尼泊尔和阿富汗的侵略战争,对富饶的中国西藏,英国自然也是虎视眈眈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大致分为东、西、中三段。这三段边界的问题都是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导致的。在西段,19西北的蚕食令英国不安,有在中国新疆一带进行蚕食的企图。但是英国人却没有付诸大规模行动。俄国占领伊犁后喀喇昆仑山之间的阿克赛钦地区始终怀有觊觎之心。但是由于阿克赛钦地区一直在中国控制下,英国人只得在地图目中满意的图线,并且标上了未定国界的标记,这一标记成为日后印度对西线中印边界提出主张的依据。在中段,尔并割让了尼泊尔西部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导致中印两国在西藏出现了一段中部边界。而中印两国有了这一段中部始在这一带进行蚕食,逐渐占有了一些据点。在东段,则是英国利用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中央政权无暇顾及西藏边没有中国代表出席的“西姆拉会议”,英国的英属印度政府外交秘书麦克马洪按分水岭原则在地图上划出一道边界政府在西拉姆协定上签字。这一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出现,标志着中印东段边界问题的产生。

中印边界的西段和中段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中印边界的东段示意图(点击可看大图)

虽然英国人在地图上划了线,但是中国一直控制着西部的阿克赛钦和东部的藏南。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渗透。1947年,印度独立。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国留在印度的一切,包括那些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边界。1950年,度则抓住新中国忙于朝鲜战争、西藏尚未和平解放的时期,开始对藏南进行蚕食。1951年2月,印度军队占领达旺度占领了整个藏南。在占领藏南后,印度强硬地宣称印度主张的边界就是中印不可更改的边界。

印军向中印边境开进

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不合作的态势,直到1954年中印第一次谈判的时候中国政在西藏地区的边境问题。而此时的印度,一面在藏南加紧修筑驻军驻点,一面向藏南大举移民。到1958年,印度在“东北边境特区”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整个西藏。在阿克赛钦地区,由于中国修建的新藏公路通过阿克赛钦地区,于是印度要求中国军队撤出阿克赛钦,“归还”印度领土。

中印同为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是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著名领导人,中印相称。但是到了边境问题上,印度则一改和平态度,面对中国方面的和平意图,印度却采取了强硬的态度。周恩来题多次进行谈判,但是没有获得任何结果。印度一代总理尼赫鲁在边境问题上为了获取印度民众的支持,面对中国均采取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坚持的死不改的方针。双方的谈判没有任何进展。随着1959年中国西藏叛乱的发印度,中印关系更是进入了一个冰点。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50年代他通过倡导不结盟运动享有一定的国际威望。

1959年3月,西藏叛乱发生后,印度军队趁乱北进,越过“麦克马洪线”占领了线北的朗久、兼则马尼和塔马些地区收容西藏叛乱分子。1959年8月25日,印度军队在朗久向前来追剿的解放军平叛部队开枪,导致了中印边突。枪声在边境地区的出现,更使边境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印军策划对解放军的作战

印度军队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更加速向北蚕食。1959年10月20日,印度向北派出的一支巡逻队的一山口被中国边防军俘获扣押。为了加强这一带的戒备,解放军派出一支13人的巡逻分队加强空喀山口的巡逻,于近与印度一支60多人的巡逻队相遇。印度军队见解放军人少,遂分兵两路对13人的解放军巡逻队发起进攻。在战队中的副班长武国清不幸牺牲,解放军却击毙印军9人,俘虏印军7人,印度巡逻队撤退。这一事件,则更使得中低点。

空喀山口冲突后,印度军队除兼则马尼外,全部撤回“麦克马洪线”以南。

中印两国士兵在边界上对峙

到1962年,印度已经在边境争议地区设立了大量哨所和据点。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印军派出小分队在解放点,并和解放军发生摩擦。东线印军则继续加强对藏南的军事控制。

印度军队在当时是一支极度落后的军队,使用的武器均是英军老式装备,常备军数量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印度政府强制命令印度陆军在争议地区设立据点。而印度军方对这样的命令则认为是军事冒险,导致了印的清洗。而中国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困难,印度则更肆无忌惮地进行蚕食挑衅行为。中国政府多次向印度表示强烈会,没有任何效果。截止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印度在西段阿克赛钦地区设立了43个哨所,将印军第七旅调到藏南

在印度继续蚕食东西两段争议地区的同时,印度国防部部长梅农和印军高级将领们制订了“里窝那”作战计划队在边境一直处于忍让状态,应该不会有大的举措,于是计划东部占领塔格拉山脊,西部占领整个阿克赛钦。印度尔中将负责整个东段的作战计划。

向中国军队射击的印军,使用的仍然是英国老式的恩菲尔德步枪和布伦式轻机枪

针对印度开始的蚕食作战,解放军边防部队开始了反蚕食作战。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命令边防部队不得设哨所据点的方式对入侵印军进行挤压。1962年7月,印军入侵阿克赛钦天文点防区,解放军则在该地区抢占两个头修筑哨所进行防御。面对解放军的挤压,印军开枪挑起了第三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9月17日,印度又制造了择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印度在东段的攻势决定由全部越过“麦克马洪线”的第七旅完成。1962年10月5日,国庆节刚过,周恩来总的报告,说印军有可能在近期发起攻势。10月9日,印军考尔中将亲自指挥少量部队越过克节朗河。10月17日,委会议,做出了发起自卫反击战的决定。命令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指挥西藏军区现有部队,将入侵藏南的印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指挥新疆军区南疆一带部队,配合东线作战,在西线将入侵阿克赛钦的印军全部赶走军区分别成立了前指。新疆军区在西线集结了6000余人的反击兵力,准备进行拔点作战。在西藏,原本驻扎在四川进入西藏,支援西藏军区地方部队。由于反击战是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战场上进行,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作战行

影响。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图左);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图右)

解放军主力部队向中印边境进发,当时的机动还是以徒步为主。

10月20日拂晓,解放军西藏军区154团、155团、157团、11师32团、炮兵308团、工程兵136团和山南军向入侵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七旅发起全面进攻。炮兵308团对印军阵地进行了全面的炮火覆盖,随后解放军步兵迅在炮兵火力的支持下,解放军对装备处于全面劣势的印军进行了风卷残云般的冲击。印军克节朗地区东西两翼的部军全军动摇。解放军发挥穿插迂回包围的老战术,对印军第七旅进行了分割包围。到21日,“麦克马洪线”以北的除,印军第七旅被全歼。印军第七旅残余部队逃入克节朗地区的山林,遭到解放军部队的清剿。其旅长达尔维准将俘虏。收复克节朗地区的山南部队,于22日越过“麦克马洪线”,于25日占领达旺。西藏军区部队首战告捷,整队大量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藏南。

左上、右上:第一阶段作战中被俘的印军;左下:达尔维准将被俘虏;右下:《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政府声明

解放军追击印军。解放军当时的步兵部队普遍装备了56式枪族,性能优于印军轻武器。

在新疆军区负责的阿克赛钦地区,入侵的主要是印军第四军第114旅。印军114旅将部队一线展开,每个据点兵力大量分散。针对这一情况,新疆军区边防部队采取逐点争夺,以优势兵力攻击敌据点的方法执行拔点作战,于区印军,23日肃清河尾滩防区印军,24日消灭斑公湖地区印军,28日收复巴里加斯。新疆边防部队转战千余里地个,收复了大部分阿克赛钦。至此,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东线第一阶段-克节朗(河谷)地区自卫反击作战经过要图(点击可看大图)

西线战第一阶段的进攻(点击可看大图)

第一次作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发出呼吁,号召印度政府坐到谈判桌前进行谈判。印度虽然遭遇惨败,但是印度续向边境增兵。11月14日起,印军向解放军边防部队发起猛烈进攻,故中央军委决定再次发起反击。

解放军快速追歼印军

解放军俘虏的印军

在东线,成立了以54军军长丁盛少将为首的指挥部,指挥西藏军区前指的八个步兵团和三个炮兵团向藏南地区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丁盛亲自指挥解放军130师执行迂回穿插作战,切断印军后撤的德让宗——邦迪拉公路个旅包围歼灭,击毙印度六十二旅旅长辛格准将,印度军队伤亡5000余人,取得瓦弄大捷。到11月21日,藏南印

灭,解放军基本恢复了传统习惯边界。

印度全民动员,妇女抗枪开始紧急训练

在西线,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彻底将阿克赛钦地区印军肃清干净。此后,新疆军区部队进入中印边境传统边界的无险可依的一马平川,这等于打开了印度的北大门,距离印度北部重镇提斯浦尔只有30公里,解放军也可以直接毫里。印度朝野大乱,面对离新德里只有300公里的中国军队,面对着不堪一击的印度军队,新德里发生了大批市民印度开始全民动员,连女人都编入民兵,准备上战场全民皆兵保卫新德里。至此,经过两个阶段的作战,解放军边

的作战目标。

东线第二阶段-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自卫反击作战经过要图(点击可看大图)

西线战第二阶段的进攻:班公洛(斯潘古尔)地区作战经过要图(点击可看大图)

1962年11月21日,总参谋部发布命令,中国单方面停火,并在藏南后撤到战前实际控制线20公

凯旋的解放军

解放军缴获的印军武器

此举一出,举世哗然。世界都猜不透中国要干什么。中国政府表示这是为了两国边境的和平和两国的友好,中诚意。印军战俘被全部释放,缴获的印军武器被擦拭干净送还印军。这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首次。

中国的举动赢得了世界舆论的支持。但是1963年后,印军开始在中国后撤的地区缓慢北进,再次重新占领了而中国为什么突然单方面停火,其实是一种无奈。首先,军队的后勤补给无法跟上,对当时的解放军来说,藏

件限制和部队后勤运输能力的限制,对深入藏南并继续前进的部队进行后勤补给的困难很大。缺少空运和陆地机械力和畜力进行保障,实在困难。另外,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国内环境不佳,战争不宜拖久。其次,在当时中苏恶交于三北中苏边界和东南台湾沿海,与印度的战争升级则会导致三线面临压力的危险。而最大的麻烦就是印度在藏南民,这些印度移民的清理和对该地区安排中国移民则更是棘手的问题,更何况西藏刚刚经历叛乱,还不稳定。这些使得中国不得不做出了单方面停火的决定。这真的是无奈的举措。

解放军在取得边境作战的胜利后主动后撤,背后也是有多种原因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中国军队给入侵的印度军队以彻底打击,捍卫了中国的尊严。而印的失败,尼赫鲁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声望一落千丈,印度的国际威望也大大降低。

中国在西线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完成了对阿克赛钦地区的绝对控制,直到今天,印度也无力夺回阿克赛钦,只阿克赛钦地区一直被注为“中国占领区”。而在东线的藏南,在1963年后又重新落入印度手中。1987年,印度宣鲁纳恰尔邦,加大这一地区的控制和占领。中国则一直坚持不承认这一地区为印度领土。

印军在边境地区部署的25毫米高炮。印度今年陆续增兵中印边境,兵力总计已达十万。

印度空军现役的苏-30MKI战机机群,印度近期开始在中印边境机场部署该战机。

相关链接:

东线边界

一、中印边界争端的情况和由来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因未实际勘测,此数据只是大概数据,也有资料说近2000公里),分西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两段打的。

1.东线争端及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境东段争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

东线边界示意图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对麦克马洪线也这是一条非法的边境线。

2.西线争端及约翰逊线的由来

西线边境争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归属之争。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属于中国,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国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中印西线示意图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9世纪60年代,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到新疆作探险旅行,此人把阿克赛钦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进英印的属地,将中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清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

二、印度在东西两线对中国领土的侵占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英国殖民当局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开始蚕食中印边境东段藏南地区。英印统治期间,虽线为边界,但是英国人也仅仅在极个别地区,试探性地侵入门隅和察隅地区,不敢放胆占领。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民政权的遗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在对中国领土的侵略扩张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50年初过西山口进军达旺,到1954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原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印度政府为此成立行管辖。

1949年后,新中国继续不承认麦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当时执行的是反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外交,一切以反美慎重对待印度这样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具体说就是外交上保持沉默,军事上没采取任何进一步助长了印度政府的气焰,印度政府在中印边界西段也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

中印西段边界情况与东段不同。“麦线”尽管非法,但它毕竟是一条在地图上画出来的“边界线”;而在西段,界线”也没有,只有一条“习惯线”。习惯线以北历来由中国政府管辖,印度在1957年从一份中国画报上看到中新藏公路,于1958年 9月向阿克赛钦地区派了一支侦察队,但随即便理所当然地被中国政府“递解”出境。1958度政府向我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新藏公路通过的土地(即阿克赛钦地区)“若干世纪以来就是印度拉达克地区政府对此予以断然拒绝。

印度政府视中国政府的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在东线,印度政府以勘界为名,跨过“麦线”进

在西线,开始派军队进入我国领土。两国军队在1959年8月25日爆发了第一次边界冲突,即东线的朗久事件;同线又发生了空喀山口事件,揭开了双方军事对峙的序幕。

1960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前进政策”,派巡逻队搜索中国“占领”地区,在不进攻中国阵地的情况下,插空白地带,堵住中国人向前推进的路线。在西段,向印度主张线尽可能地推进,在边境地区设立哨所,把阿克赛钦为印度领土;在东段,把哨所推进到“麦线”,对整个边境地区加以有效占领。

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边界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外交解决的方案,在两国总理最后一次谈判中由周恩来向印度 这个中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认为边界问题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虽然中国受到很大损害,但这并不应该由独立后的印度负责。中国政府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对于边界现状,中国政府准备以“现实主义的个所谓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准备以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实际效力(确认印度对门隅-洛隅-下察隅地区的占领)换赛钦提出领土要求。另外,中国政府建议,作为一种临时性措施,双方应暂时维持边界现状。这是我国政府在那个态外交政策:中印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印两国的边境问题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中印两国人民不要上帝国主义让解决边界争端。

但习惯于按西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思维的尼赫鲁拒绝了中国这一巨大让步性的方案,继续推行“前进政策”。府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三、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印军开始实施将中国军队清除出去的作战计划,即“里窝那计划”。其作战任务和要点是:在山脊,将中国军队赶出塔格拉山;在西部,拔掉中国军队的21个据点,占领全部有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 面对印军得寸进尺的入侵、蚕食和挑衅,中国领导人终于下决心进行自卫反击。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一个月,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结束。这一阶段的作战,主要在中印边境东段克节朗-达旺地区和西段的加地区进行。东段,我军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及其它印军一部,俘虏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此仗共歼灭印军1900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入侵印军据点37个,收复部分领土,歼敌一部。

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我国政府呼吁印度重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但遭到尼赫鲁拒绝。

第二阶段从11月14日开始,至21日结束。这一阶段的反击,在东线主要分两个作战方向,即“麦线”东端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

11月14日,印军首先从东线瓦弄方向我军发起进攻。11月16日清晨,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攻,经一天激战军夺取了印军占据的瓦弄地区。这一战,共歼灭印军1200余人。

与此同时,在“麦线”西端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的反击战,也正式开始。这次战役,被称为“打头、切之战。战斗中,中国军队通过穿插包围方式,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全歼印军3个旅,共毙俘印军准将旅长霍希5200余人,成为这场战争了中最大的战役。

在西线,我军在班公洛地区对敌展开反击。到11月20日,我军占领了印军在这里建立的全部6个据点,班公

结束。至此,印度在中印边界西段的入侵据点全部清除。

在这次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所到之处,印军望风披靡,至11月20日,中国军队已完全占领了边界全线上在西段,我军清除了印军侵占的全部据点;在东段,我军前进到了非法的“麦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防部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中国政府于11月21日宣布,从22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从12月1日开始东段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放了全部印军战俘。

四、边界争端解决的前景及展望

中印作为亚洲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保持中印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持亚洲及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国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关键。然而中印边界问题仍然困扰两国战略合作向实质性方向迈进,同时也制约中印关 2008年1月,辛格总理在访问中国后不久,就到包括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视察,抛出推动印度东北边境地区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又在中国达旺地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强化对中印边界争议地区“事实占领”和“事实开发”的做法,不利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利于两国在信。2008年美印核协议签署和美印太空合作等第三方因素,如果不在中印战略对话层次增信释疑,可能也会阻碍中 不论是东线的麦克马洪线,还是西线的约翰逊线,都不具有法律依据,从来没有得到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承认中,中国政府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原则,在边界协定中,中国间接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为解决边让步。锡金王国是1975年被印度并吞的,北京一直拒绝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这次签署的边界协定规定,中印两国境战争以后一直封闭的一个锡金边界口岸,另外还准备在中印边境再开放一个口岸。在中印边界协定中,锡金被视喜马拉雅山麓的纳图拉口岸定为边防和海关检查关口。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线阿克鉴于印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五、争议地区的历史

东段争议地区的历史:

早在公元7世纪,门隅即属我国吐蕃地方政府的版图。13世纪,元朝统治了这个地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门隅地区实行各种形式的有效管辖。19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地

方政府特别授予错那宗和达旺寺以管理门隅地区的实权,负责制定法律、制度和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西藏地方政权为了加强对门隅的统治,在门隅的首府达旺,建立了名为“

达旺细哲”的全区性行政委员会(由达旺“喇章”的代表一人、“聂仓”两人和“札仓”的代表组成)和“达非常设行政会议(由“达旺细哲”的组成人员加上错那宗两个宗本组成)

,负责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征收、征购大米,专管该区盐米等

但争议地区的有些地方,比如印度地图中的提斯谱儿,那里几千年来始终是印度控制的。

印度于1954年在东段争议地区成立了隶属印度中央政府的“东北边境特区”,1987年印度议会批准正式成立设11个行政区。如今此地全部在印度牢固的控制中,2001人口统计90余万人。

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边境的命令: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在陆

军总部的会议上,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么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十个有九个都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

根据国际法不咎既往,尊重现状,尊重实际管辖的原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那条本来是非法的麦克马线了。从国际惯例来看,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

效的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就会得到国际法的尊重。如果对方使用武力长期占领,并进行经济开发和之就会成为一种默许和现实,国际习惯法就会认为我国对这种非法占领的

事实已不再表示抗拒,所以就倾向于尊重这样的占领现实。

西段争议地区的历史:

阿克赛钦是一块被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及阿里高原环绕的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从新疆到达西藏的重要孔道,元蒙古熬茶礼佛的行旅都是从此进藏,清时曾设立拓置局管辖,1951年西北

解放军也是从阿克赛钦到达阿里的。

对于这样一块土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其属于中国,直到印度人抗议中国通过阿克赛钦修建新藏公路以知道印度对这里有领土要求。

印度的依据是所谓约翰逊线。1860年英国测绘军官约翰逊曾作探险旅行,他从拉达克进入阿克赛钦最后到达新阿克赛钦视为无主地,因此将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标画进英印的属地,将中

印分界线画在了昆仑山一侧。

对于这条约翰逊线,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大清国,历代中国政府包括新中国并不知道此事,更谈不上承认了。


相关文章

  • 中印边界问题--争议地区
  • 最近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又有新的互动,经历了这么多次接触和谈判,我们不奢望双方一下就能够清楚划分边界,但希望这一次双方能够签订一个新的谈判机制和框架协议,使双方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虽然我们也知道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和复杂性,但中印边界问题关键在什 ...查看


  • 中国的宽容让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得寸进尺
  • 中国的宽容让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得寸进尺 2015-07-02 邱 林 "印中准备好加快边界谈判",印度舆论场流传着这样一条信息.中国和印度政府同意在7月9至10日于俄罗斯乌法召开的第七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间隙举行一场&qu ...查看


  •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 中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摘要:中国.印度世界上发展最有潜力和活力的国家,既想相互亲近,又心存芥蒂.他们有放不下的过去,又有必须面对的现在,还有可以展望的美好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能很好地表达出中印之间的关系!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中, ...查看


  • 探讨中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
  • 题目(中) -探讨中国藏南领土争端问题 (英) Rise and Expansion-Exploring the Chinese South Tibetan Territorial Dispute 浅析印度军事崛起和扩张的地缘影响 --探讨 ...查看


  • 谭中:从中印边界谈判看两大"文明国"拥抱的障碍
  • 谭中:从中印边界谈判看两大"文明国"拥抱的障碍 时间:2010-12-02 13:50 作者:谭中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72次 11月29.30两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北京举行第14次&qu ...查看


  •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
  • 中印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向分析 作者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20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中国安全环境以及国际关系等.先后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 ...查看


  • 试析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作战目的
  • [摘 要] 在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的作战目的既是为了反击印度的侵略扩张,更是为了谋求政治上的有利态势.具体说,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坚持以打促谈,确保战略力量的合理运用:二是打击反华势力,扭转困顿不利的国际局面:三是展示国威军 ...查看


  • 中印边界问题
  • 遗忘的土地 ------论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 在中国印制的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的城镇地名.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如果想去那一带走走,离很远就会被边防军挡住,印度军队就在对面.他们会发现那片地区事实上只在中国地图上属于中国. ...查看


  • 危机外交中的国内政治因素
  • 摘要在1959-1962年的中印危机中,印度国内政治扮演着一个悲情角色.官僚政治的权力之争和派系互动,使得尼赫鲁的中印危机管理战略实际上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在中印边界危机事件爆发后,尼赫鲁出于维护自己国内政治地位的需要,决定公布中印两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