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结课论文

题 目 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2班

小组成员: 许永飞 20132502

目 录

内容摘要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方法 „„„„„„„„„„„„„„„„„„„„„„„„3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概述 „„„„„„„„„„„„„„„„„„„„„3

(一)财政收入 „„„„„„„„„„„„„„„„„„„„„„„„3

(二)GDP „„„„„„„„„„„„„„„„„„„„„„„„„„„4

三、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概况 „„„„„„„„„„„„„„„„„„4

(一)“十一五”期间南昌市经济发展中财政收入与GDP状况 „„„„4

(二)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发展对其他经济指标的影响 „„„„„„5

四、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5

(一)财政收入与GDP的数量关系分析 „„„„„„„„„„„„„„5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分析 „„„„„„„„„„„„„„7

五、结论及建议措施 „„„„„„„„„„„„„„„„„„„„„„„9

(一)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结论及解释 „„„„„„„„„9

(二)分析结论 „„„„„„„„„„„„„„„„„„„„„„„„10

(三)提出建议 „„„„„„„„„„„„„„„„„„„„„„„„11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

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 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又称财政依存度或国民经济财政负担率,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财力和社会资源集中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优劣。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政府就越有能力为民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反之,则会影响财政再分配的保障能力,制约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最终影响民众的根本利益。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

所以,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近几年来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的数据,通过 spss软件建立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中得出结论,找出其中的问题,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案,为推动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南昌 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生产总值 一元线性回归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为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上饶鄱阳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举办地。并有着“世界动感都会”之称。南昌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504.3万(2010年)。

根据南昌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南昌市抢抓机遇,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04亿元,是2005年的2.09倍,实现了五年翻番。年均增量超过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多110亿元,年均增速14.4%,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年均增幅4.1和1.4个百分点,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13%)1.4个百分点。 人均GDP实现新跨越,由2005年的22390元增加到2010年的4576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6%。与此同时,南昌市的财政总收入也实现了跨越,由2005年的126.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0.05亿元和2010年的322.3亿元,增长了1.56倍,年均增长20.6%,比同期GDP年均增幅快6.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一百亿,由2005年的58.2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6.46亿元,增长1.51倍,年均增长20.2%。在过去的五年中,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15.3%,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鉴于南昌市GDP和财政收入在江西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以及收集数据的便利性,本文选择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为题来分析。

(二)研究意义

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

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是江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昌市的经济在江西省的经济建设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和发挥着重要作用及影响。该地区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江西省的经济建设环节以及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脚步和速度。因此,本文采用近些年南昌市的相关数据,对南昌市GDP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推动南昌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加快江西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速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1.统计数据描述法

通过进入南昌市统计局,收集近几年来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的数据,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统计学问题,从中分析出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并从中看出之间存在的问题。

2.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通过SPSS软件,输入近年来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

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利用数学的分析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概述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中央财政收入的对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或市(自治州、自治县)的财政收入组成。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财政收入的作用:

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财政分配是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过程,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收入则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因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聚集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

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正是家资金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国家职能有重要意义。

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个聚集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种方式,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只有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

(二)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GDP的作用: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概况

(一)“十一五”期间南昌市经济发展中财政收入、GDP状况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储蓄等十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见证了南昌“十一五”的新成就和新跨越。

“十一五”时期,南昌市的财政总收入跨上了200亿和300亿两大台阶,由2005年的126.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0.05亿元和2010年的322.3亿元,年均增长20.6%,比同期GDP年均增幅快6.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一百亿,由2005年的58.2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6.46亿元,年均增长20.2%。

人均GDP实现新跨越,由2005年的22390元增加到2010年的4576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6%。

“十一五”以来,南昌市抢抓机遇,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04亿元,是2005年的2.09倍,实现了五年翻番。年均增量超过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多110亿元,年均增速14.4%,高于全国、全省同

期年均增幅4.1和1.4个百分点,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13%)1.4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五年中,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15.3%,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

(二)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发展对其他经济指标影响

在一系列稳定发展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7.2:52.8:40.0调整为2010年的

5.6:56.1:38.3,呈现出一产比重逐步下降、二产比重稳步上升、三产比重在波动中调整的演进趋势。

其中,南昌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02.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6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3%,以信息软件、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南昌市城镇居民人年均仅有10301元,5年后的2010年城镇居民人年均收入达到18276元,增加7975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而农民人年均纯收入则由2005年的3879元提高到2010年的7130元,增加了3251元。

“十一五”期间,南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2.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加快2.7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快0.7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南昌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商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为代表的新兴商业竞相发展,分期付款、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市场商业网点种类繁多。至2010年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2个,比2005年增加4个。

南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309.8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4.9亿元,年均增长19.5%。

四、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一)财政收入和GDP的数量关系分析

通过表4.1可以很直观地看出,2004-20010年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都有很明显的增长。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102.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22.33亿元,而GDP从2004年的770.4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07.11亿元。

表4.1南昌市2004-2010年财政收入与GDP

图 4.3 南昌市2004-2010年财政收入、GDP以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曲线变化图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GDP和财政收入二者既存在关联性,又存在差异性。一方面,GDP增长能够带动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两者的增长并不完全同步。从增长趋势来看,财政收入随着GDP增长而增加。

(1).散点图分析

通过绘制散点图(表4.4)可以很直观的观测到在2004-2010年期间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财政收入随着GDP的稳定增长而不断增长。

图4.4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趋势图(单位:亿元)

(2).模型

根据散点图观测到的轨迹分布规律和相关分析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财政收入(Y)与GDP(X)的内在规律,现以财政收入(Y)为因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X)为自变量,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Y=a+bX+e

其中,a、b为回归系数,e为随机变量。

(3).回归系数估计

现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南昌市财政收入与 GDP总量的原始数据作一元

a线性回归,可获得财政总收入和GDP的回归模型(见系数):

Y=-25.501+0.154X

其中,Y表示财政总收入,X表示GDP。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南昌市财政收入对GDP的边际倾向为0.154,即当GDP增加1亿元时,财政总收入将增加1540万元。

(4).模型检验

①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通常我们用可决系数R²来检验。

R²=ESS/TSS=1-RSS/TSS

其中,TSS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察值总体离差的大小;ESS称为回归平方和,反映模型中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RSS称为残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察值与估计值偏离的大小,也是模型中解释变量未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

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如表4.5):因为R²越接近1,不仅可以说明实际观测点离样本线越近,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而且他还有很直观的经济意义,即它定量地描述了Y的变化中可以用解释变量的变化来说明的部分,也就是模型的可解释程度越高。R²=0.993,说明该线性模型的拟合程度高,该模型可用。

表4.5 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

a. 预测变量: (常量), GDP。

b. 因变量: 财政收入

②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随机变量)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显著地有差异。或者说,显著性检验要判断样本与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之间的差异是纯属机会变异,还是由我们所做的假设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不一致所引起的。 显著性检验是针对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做检验,其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来接受或否定假设。

D-W值为2.079(如表4.4),在显著水平a=0.05 时,dL=1.33,du=1.48,du

Sig.是回归关系的显著性系数,是F值得实际显著性概率P值。当Sig. ≤0.05的时候,说明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当Sig.>0.05的时候,说明回归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不可用,应该重新建立一个模型。如表3所示,Sig.值为0.034,小于0.05,则说明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结果真实程度高,能够代表总体。

给定一个显著水平α=0.05,查t分布表中自由度为5(n-2=5),α=0.05的临界值,得到tα/2(5)=2.015,如表3中所示,t=26.342,则|t|> tα/2(5),说明解释变量在95%置信度下显著,即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

所以,综合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可以说明以上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说明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很好,从检验结果看,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 的关系,即近年来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在绝对额上具有显著相关性。

五、结论及建议措施

(一)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结论及解释

从理论和长期实践看,财政收入应与GDP保持同步增长,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或分阶段看,二者的相关度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正如表4.2和图4.3所示,南昌市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在2004年-2009年与GDP的增长率的变化保持同步。但是在2009年-2010年,南昌市GDP的增长率下降了,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却出现了异常的上升,并且出现了最低和最高两个极值。结合南昌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二者数量关系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

不同时期和不同产业的盈利水平不同,在一定税制条件下,税收贡献也不同。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税收贡献最低,第二产业增值税的税收贡献率最高。例如,2007年南昌市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49.8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556.89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6.5:54.3:39.2调整为2007年的6.0:53.9:40.1。人均生产总值30464元,增长14.6%。伴随着2007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南昌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都相应的有所提高。

2.国家宏观调控

(1)财税优惠政策。政府为鼓励特定产业、行业或产品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不同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公布了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其中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转让,将全额征收营业税。 自2010年1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伴随着此项税收政策的出台,2010年,南昌市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有所放缓,导致GDP的增长速度也相应的有所下降,但是同样加快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长。

(2)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入库,要靠税收征管来实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高低都会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如果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提高,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全部体现在当期税收收入上,就有利于实现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如果征管中存在着大量的漏征漏管、欠税漏税现象,该征的没有征上来,或者存在过渡户没有体现在当期财政收入中,就不能实现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

3.当前中国国内乃至世界经济局势

中国国内经济变动或者是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动都会导致地区的出口经济不景气,尤其是那些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地区。2008年-2009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由此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订单的减少;另外,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

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地区中小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提高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中国的出口商将迎接来自海外的新一轮打击。南昌市也是一样,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了措施,但是南昌市经济的发展速度确实放缓了,直接表现在GDP的增长率上,伴随着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随之放缓。

(二)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比较2004年-2010年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状况,以及建立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南昌市的财政收入大体上受GDP的影响很大,会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而增长迅速,随着GDP的缓慢增长而增长放缓。但是在一些特定时期特定年份,二者之间会存在着细微的不协调。

(三)促进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发展的建议

为了使南昌经济的发展成果能够跟好地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同时也为了财政收入能够跟好的促进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现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从各方面着手,奠定财政收入增长的坚实基础。

(1)拓宽融资渠道,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2)推进融资体质改革,拉动投资增长。财政投资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具有推动、引导和示范作用。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涵养税源

(1)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同,一般是第二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可以通过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快高新产业特别是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又要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来改造装备,提高南昌市产业整体的科技水平。

(2)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更新改造力度

按照资金的用途划分,投资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放等。从长远看更新改造投资是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府应该认真落实一系列改造扶持措施,加快企业 的更新步伐。

3.转变思路,做好新形势下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工作

通过大力推懂外贸流通体质改革,积极引入外贸代理制,解决异地货源退税问题;调整利用外贸和加工贸易政策,利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张和出口退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积极引导外贸和加工贸易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

4.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保持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关键在于:

(1)全面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坚决杜绝越权减免缓税行为,切实做到税收优惠,管理从严。

(2)清理并取消收入过渡户,坚决杜绝人为调控税收收入进度行为。

(3)加强对小税种的征管,小税种包括:城建税,房产税等。

六、总结

本学士论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建立起经济模型来分析,从中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案。

主要特色: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本文将财政收入与GDP两种不同概念一起研究

2. 本文利用各项数据指标将问题转化成统计学问题,利用统计学知识和SPSS软件建

立一个经济模型

不足之处:

1.数据的采集涉及的年份跨度不长,难以对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全面、科学概括。

2.只是简单地通过数据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陶继侃,张志超.当代西方国家税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10-13.

[2]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48-150.

[3]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76-182.

[4] 王斌.关于我国财政收支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04).

[5]贾继花.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04).

[6]2000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EB/OL] http://www.fms.treas.gov/cfs/.2002-01-19.

[7]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49-57.

[8][美」约翰·L.斯蒂格利茨.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25.

[9]韦邦荣;杨玉生.中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01).

[10]李文进.关于内蒙古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分析与建议[J].内蒙古财经学院院报,2008(06).

[11]钟友明.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6).

[12]梁辉.让利于民不仅仅是句口号[N].文摘周报,2010-3-26(23).

[13]南昌财政局.2004年-2010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田春明,徐卫兵,潘梅,等.邗江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D].邗江区财政局,2011(07).

计量经济学结课论文

题 目 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2班

小组成员: 许永飞 20132502

目 录

内容摘要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方法 „„„„„„„„„„„„„„„„„„„„„„„„3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概述 „„„„„„„„„„„„„„„„„„„„„3

(一)财政收入 „„„„„„„„„„„„„„„„„„„„„„„„3

(二)GDP „„„„„„„„„„„„„„„„„„„„„„„„„„„4

三、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概况 „„„„„„„„„„„„„„„„„„4

(一)“十一五”期间南昌市经济发展中财政收入与GDP状况 „„„„4

(二)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发展对其他经济指标的影响 „„„„„„5

四、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5

(一)财政收入与GDP的数量关系分析 „„„„„„„„„„„„„„5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分析 „„„„„„„„„„„„„„7

五、结论及建议措施 „„„„„„„„„„„„„„„„„„„„„„„9

(一)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结论及解释 „„„„„„„„„9

(二)分析结论 „„„„„„„„„„„„„„„„„„„„„„„„10

(三)提出建议 „„„„„„„„„„„„„„„„„„„„„„„„11

六、总结 „„„„„„„„„„„„„„„„„„„„„„„„„„„„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

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 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又称财政依存度或国民经济财政负担率,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财力和社会资源集中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优劣。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越高,政府就越有能力为民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反之,则会影响财政再分配的保障能力,制约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最终影响民众的根本利益。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

所以,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近几年来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的数据,通过 spss软件建立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中得出结论,找出其中的问题,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案,为推动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南昌 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生产总值 一元线性回归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为江西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上饶鄱阳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举办地。并有着“世界动感都会”之称。南昌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504.3万(2010年)。

根据南昌市统计局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南昌市抢抓机遇,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04亿元,是2005年的2.09倍,实现了五年翻番。年均增量超过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多110亿元,年均增速14.4%,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年均增幅4.1和1.4个百分点,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13%)1.4个百分点。 人均GDP实现新跨越,由2005年的22390元增加到2010年的4576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6%。与此同时,南昌市的财政总收入也实现了跨越,由2005年的126.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0.05亿元和2010年的322.3亿元,增长了1.56倍,年均增长20.6%,比同期GDP年均增幅快6.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一百亿,由2005年的58.2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6.46亿元,增长1.51倍,年均增长20.2%。在过去的五年中,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15.3%,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鉴于南昌市GDP和财政收入在江西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以及收集数据的便利性,本文选择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为题来分析。

(二)研究意义

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尤其是地方可用财力规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

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是江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南昌市的经济在江西省的经济建设结构中占有重要比例和发挥着重要作用及影响。该地区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江西省的经济建设环节以及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脚步和速度。因此,本文采用近些年南昌市的相关数据,对南昌市GDP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建立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推动南昌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加快江西省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速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1.统计数据描述法

通过进入南昌市统计局,收集近几年来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的数据,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统计学问题,从中分析出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并从中看出之间存在的问题。

2.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通过SPSS软件,输入近年来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

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利用数学的分析方法,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概述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地方财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中央财政收入的对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或市(自治州、自治县)的财政收入组成。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财政收入的作用:

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财政分配是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过程,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收入则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因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聚集资金,才有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

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正是家资金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国家职能有重要意义。

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个聚集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种方式,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只有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

(二)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GDP的作用: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 心指标。它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概况

(一)“十一五”期间南昌市经济发展中财政收入、GDP状况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储蓄等十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见证了南昌“十一五”的新成就和新跨越。

“十一五”时期,南昌市的财政总收入跨上了200亿和300亿两大台阶,由2005年的126.1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30.05亿元和2010年的322.3亿元,年均增长20.6%,比同期GDP年均增幅快6.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一百亿,由2005年的58.2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6.46亿元,年均增长20.2%。

人均GDP实现新跨越,由2005年的22390元增加到2010年的4576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6%。

“十一五”以来,南昌市抢抓机遇,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04亿元,是2005年的2.09倍,实现了五年翻番。年均增量超过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多110亿元,年均增速14.4%,高于全国、全省同

期年均增幅4.1和1.4个百分点,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13%)1.4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五年中,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15.3%,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

(二)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发展对其他经济指标影响

在一系列稳定发展农业、做大做强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下,“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7.2:52.8:40.0调整为2010年的

5.6:56.1:38.3,呈现出一产比重逐步下降、二产比重稳步上升、三产比重在波动中调整的演进趋势。

其中,南昌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02.9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06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3%,以信息软件、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南昌市城镇居民人年均仅有10301元,5年后的2010年城镇居民人年均收入达到18276元,增加7975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而农民人年均纯收入则由2005年的3879元提高到2010年的7130元,增加了3251元。

“十一五”期间,南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2.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比“十五”时期加快2.7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快0.7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南昌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商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等为代表的新兴商业竞相发展,分期付款、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模式不断涌现,市场商业网点种类繁多。至2010年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2个,比2005年增加4个。

南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309.8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4.9亿元,年均增长19.5%。

四、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一)财政收入和GDP的数量关系分析

通过表4.1可以很直观地看出,2004-20010年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都有很明显的增长。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102.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22.33亿元,而GDP从2004年的770.4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07.11亿元。

表4.1南昌市2004-2010年财政收入与GDP

图 4.3 南昌市2004-2010年财政收入、GDP以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曲线变化图

(二)财政收入与GDP的实证分析

GDP和财政收入二者既存在关联性,又存在差异性。一方面,GDP增长能够带动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两者的增长并不完全同步。从增长趋势来看,财政收入随着GDP增长而增加。

(1).散点图分析

通过绘制散点图(表4.4)可以很直观的观测到在2004-2010年期间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财政收入随着GDP的稳定增长而不断增长。

图4.4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趋势图(单位:亿元)

(2).模型

根据散点图观测到的轨迹分布规律和相关分析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财政收入(Y)与GDP(X)的内在规律,现以财政收入(Y)为因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X)为自变量,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Y=a+bX+e

其中,a、b为回归系数,e为随机变量。

(3).回归系数估计

现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南昌市财政收入与 GDP总量的原始数据作一元

a线性回归,可获得财政总收入和GDP的回归模型(见系数):

Y=-25.501+0.154X

其中,Y表示财政总收入,X表示GDP。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南昌市财政收入对GDP的边际倾向为0.154,即当GDP增加1亿元时,财政总收入将增加1540万元。

(4).模型检验

①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通常我们用可决系数R²来检验。

R²=ESS/TSS=1-RSS/TSS

其中,TSS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察值总体离差的大小;ESS称为回归平方和,反映模型中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RSS称为残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察值与估计值偏离的大小,也是模型中解释变量未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

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如表4.5):因为R²越接近1,不仅可以说明实际观测点离样本线越近,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而且他还有很直观的经济意义,即它定量地描述了Y的变化中可以用解释变量的变化来说明的部分,也就是模型的可解释程度越高。R²=0.993,说明该线性模型的拟合程度高,该模型可用。

表4.5 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

a. 预测变量: (常量), GDP。

b. 因变量: 财政收入

②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随机变量)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显著地有差异。或者说,显著性检验要判断样本与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之间的差异是纯属机会变异,还是由我们所做的假设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不一致所引起的。 显著性检验是针对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做检验,其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来接受或否定假设。

D-W值为2.079(如表4.4),在显著水平a=0.05 时,dL=1.33,du=1.48,du

Sig.是回归关系的显著性系数,是F值得实际显著性概率P值。当Sig. ≤0.05的时候,说明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当Sig.>0.05的时候,说明回归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不可用,应该重新建立一个模型。如表3所示,Sig.值为0.034,小于0.05,则说明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结果真实程度高,能够代表总体。

给定一个显著水平α=0.05,查t分布表中自由度为5(n-2=5),α=0.05的临界值,得到tα/2(5)=2.015,如表3中所示,t=26.342,则|t|> tα/2(5),说明解释变量在95%置信度下显著,即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

所以,综合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可以说明以上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说明回归方程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很好,从检验结果看,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 的关系,即近年来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在绝对额上具有显著相关性。

五、结论及建议措施

(一)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结论及解释

从理论和长期实践看,财政收入应与GDP保持同步增长,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或分阶段看,二者的相关度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正如表4.2和图4.3所示,南昌市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在2004年-2009年与GDP的增长率的变化保持同步。但是在2009年-2010年,南昌市GDP的增长率下降了,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却出现了异常的上升,并且出现了最低和最高两个极值。结合南昌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二者数量关系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业结构

不同时期和不同产业的盈利水平不同,在一定税制条件下,税收贡献也不同。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税收贡献最低,第二产业增值税的税收贡献率最高。例如,2007年南昌市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0.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49.8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556.89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6.5:54.3:39.2调整为2007年的6.0:53.9:40.1。人均生产总值30464元,增长14.6%。伴随着2007年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南昌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都相应的有所提高。

2.国家宏观调控

(1)财税优惠政策。政府为鼓励特定产业、行业或产品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不同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公布了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其中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转让,将全额征收营业税。 自2010年1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伴随着此项税收政策的出台,2010年,南昌市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有所放缓,导致GDP的增长速度也相应的有所下降,但是同样加快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长。

(2)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税款能否及时,足额入库,要靠税收征管来实现。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高低都会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如果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提高,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全部体现在当期税收收入上,就有利于实现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如果征管中存在着大量的漏征漏管、欠税漏税现象,该征的没有征上来,或者存在过渡户没有体现在当期财政收入中,就不能实现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

3.当前中国国内乃至世界经济局势

中国国内经济变动或者是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动都会导致地区的出口经济不景气,尤其是那些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地区。2008年-2009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由此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订单的减少;另外,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

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中国地区中小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提高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中国的出口商将迎接来自海外的新一轮打击。南昌市也是一样,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了措施,但是南昌市经济的发展速度确实放缓了,直接表现在GDP的增长率上,伴随着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会随之放缓。

(二)实证分析结论

通过比较2004年-2010年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的状况,以及建立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南昌市的财政收入与GDP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南昌市的财政收入大体上受GDP的影响很大,会伴随着GDP的快速增长而增长迅速,随着GDP的缓慢增长而增长放缓。但是在一些特定时期特定年份,二者之间会存在着细微的不协调。

(三)促进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发展的建议

为了使南昌经济的发展成果能够跟好地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同时也为了财政收入能够跟好的促进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现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从各方面着手,奠定财政收入增长的坚实基础。

(1)拓宽融资渠道,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2)推进融资体质改革,拉动投资增长。财政投资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具有推动、引导和示范作用。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涵养税源

(1)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不同,一般是第二产业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可以通过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快高新产业特别是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又要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来改造装备,提高南昌市产业整体的科技水平。

(2)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更新改造力度

按照资金的用途划分,投资可以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放等。从长远看更新改造投资是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府应该认真落实一系列改造扶持措施,加快企业 的更新步伐。

3.转变思路,做好新形势下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工作

通过大力推懂外贸流通体质改革,积极引入外贸代理制,解决异地货源退税问题;调整利用外贸和加工贸易政策,利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张和出口退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积极引导外贸和加工贸易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

4.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保持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关键在于:

(1)全面清理整顿税收优惠政策,坚决杜绝越权减免缓税行为,切实做到税收优惠,管理从严。

(2)清理并取消收入过渡户,坚决杜绝人为调控税收收入进度行为。

(3)加强对小税种的征管,小税种包括:城建税,房产税等。

六、总结

本学士论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建立起经济模型来分析,从中得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解决的方案。

主要特色: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本文将财政收入与GDP两种不同概念一起研究

2. 本文利用各项数据指标将问题转化成统计学问题,利用统计学知识和SPSS软件建

立一个经济模型

不足之处:

1.数据的采集涉及的年份跨度不长,难以对南昌市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全面、科学概括。

2.只是简单地通过数据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陶继侃,张志超.当代西方国家税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10-13.

[2]刘溶沧,赵志耘.中国财政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48-150.

[3]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76-182.

[4] 王斌.关于我国财政收支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04).

[5]贾继花.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04).

[6]2000 Financi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EB/OL] http://www.fms.treas.gov/cfs/.2002-01-19.

[7]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49-57.

[8][美」约翰·L.斯蒂格利茨.公共财政管理:分析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25.

[9]韦邦荣;杨玉生.中国财政收入与GDP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01).

[10]李文进.关于内蒙古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分析与建议[J].内蒙古财经学院院报,2008(06).

[11]钟友明.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6).

[12]梁辉.让利于民不仅仅是句口号[N].文摘周报,2010-3-26(23).

[13]南昌财政局.2004年-2010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4]田春明,徐卫兵,潘梅,等.邗江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D].邗江区财政局,2011(07).


相关文章

  • 经济学论文写作"五部曲"/论坛精华
  • 经济学论文写作是所有经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经济学家茶座>曾经多次刊登与此话题有关的文章.比如,何帆研究员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总第9辑发表<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再比 ...查看


  • 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科技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 2008年5月第5期 May 2008 N o. 5 现代情报 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科技论文评价中的应用 金新建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230032) [摘 要] 阐述了论文发表数量.被引频次., 指出文献计量学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查看


  • 课程论文怎么写,如何指导学生写课程论文
  • 摘 要: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既是强化学习并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撰写课程论文的重要意义,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进行全程指导. 关键词:课程论文:综合能 ...查看


  • 创新性--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
  • 创新性--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 根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范式,一篇标准的创新性经济学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言.导言是一篇论文的浓缩,它的写作往往放在最后,是作者陈述自己观点的喉舌,读者可以根据导言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 ...查看


  • 怎样写论文?
  • 转引自http://www.mdn.cn/baisha/dispArticle.Asp?ID=73 作者:聂辉华 绝大多数学习和研究成果总是通过学术论文来体现的,经济学也不例外.但是经济学论文的写作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尽管我们从小 ...查看


  • 科学计量学应用于科研人员绩效评价的挑战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计量学应用于科研人员 绩效评价的挑战 王 炼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摘要:在同行评议之外,科学计量学是科研人员评价的重要工具.比较了科学计量学在科研绩效评价实践当中应用的三种主要 ...查看


  •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所属学院:人文经济学院 学科.专业代码:020205 获得授权时间:1998 2.学科.专业简介 产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该学科以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 ...查看


  • XX经济系墍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年终总结
  • 年终总结(43)过去一年的成绩(26)下一年的任务(17)过去一年的成绩(26)学科建设(5)教学(8)科研(4)学术交流(4)其他(5)学科建设(5)在张培刚教授带领下,整合经济学院资源,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1.成功申报并取得理论 ...查看


  • 经济学论文的境界与选题
  • 李金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1日   15 版) 经济学论文的境界,指的是论文的品位.水平:选题是学者从事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的境界反映学者的素养,与选题密切相关. 在期刊学界有个共识:一篇 ...查看


  • 国外企业激励理论述评
  • 我自1994年离开复旦大学赴美留学到现在,一晃就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我出国时国内似乎尚无互联网,所以我当时对到美国攻读博士意味着什么所知甚少,而且觉大部分是从先前留美的师兄师姐那里听来的.十年来我对美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了解得多了,但似乎对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