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课程标准: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教材: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

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命题:

试卷的四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说课: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多表达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定制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讲座:指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公开课:是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是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

二、 其他重要知识点

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

1) 计算机文化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2) 计算机工具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

3) 文化再升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纪末)

4) 信息文化观(20世纪末至今)

2.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最早来自西方,强调对人的内在素养的一种描述

(1) 国外

A.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B.1989年,ALA美国图书馆协会: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C.1992年,Doyle《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

D.1998年,《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

E.1990年,Big6技能

(2) 国内

A. 李克东: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

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B. 桑新民:三个层次,六个方面

3.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

(1) 背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和《中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内容:

1)高中

A. 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B. 课程设计思路及模块结构

C. 内容标准

D. 实施建议

2)义务教育阶段

A. 课程理念

B. 课程目标

C. 课程设计与内容

D. 实施建议

4.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

1) 教材组织的理论依据

A. 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

B. 加涅的直线式编排

C. 奥苏贝尔的循序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

2) 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

A. 要强调适应性

B. 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

C. 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D. 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

E. 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5.课本中的几种教学方法的概念及作用

1) 讲授法

概念: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够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教练法

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以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为主的学习活动,并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操练中进行个性化知道与帮助,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讨论法

概念: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对话或辩论等。

作用;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鼓励阐述意见,形成或改变看法。

任务驱动法

概念: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藏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时限意义的建构。

作用: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基于问题的学习

概念: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和真是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范例教学法

概念:就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进行学习。 2) 3) 4) 5) 6)

6.评价的几种类型(按功能)及作用

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1) 前置评价、

2) 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3) 总结性评价作用

A.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B. 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C. 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D. 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

7.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1) 站稳讲台

A. 在知识上,开始形成实际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和经验

B. 在能力上,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开始初步形成

C. 在素质上,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项目还不够全面和平衡

2) 魅力讲台

A. 能够自主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B. 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C. 能够主动设计实验,让“教学”和“学习”融合

3) 品牌讲台(杰出教师)

A. 具有创新性素质

B. 能够进行探索性活动

C. 在成果上,注重理论总结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8.备课与说课的区别

1) 概念内涵不同。“说课”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更深入地研究问题;而“备

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事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2) 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

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 目的不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

学生,目的是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4) 活动高兴事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

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

5) 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

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的特点是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9.组卷的基本原则

考试四度:难度,效度,区分度,信度

1. 重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 实体深浅程度把握得当

3. 实体设计趋于人性化

10.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1) 过程

A. 提出问题,形成选题

B. 了解信息,形成假设

C. 选择对象,确定方法

D. 展开研究,收集资料

E.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方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

11. 上课与说课的区别

12.命题的含义与分类

分类:客观题,半客观题和主观题。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一、 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课程标准: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教材: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

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命题:

试卷的四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说课: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多表达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定制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讲座:指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公开课:是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是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

二、 其他重要知识点

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

1) 计算机文化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2) 计算机工具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

3) 文化再升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纪末)

4) 信息文化观(20世纪末至今)

2.信息素养概念的产生及发展

最早来自西方,强调对人的内在素养的一种描述

(1) 国外

A.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B.1989年,ALA美国图书馆协会: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C.1992年,Doyle《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

D.1998年,《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

E.1990年,Big6技能

(2) 国内

A. 李克东: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

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B. 桑新民:三个层次,六个方面

3.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

(1) 背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和《中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内容:

1)高中

A. 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B. 课程设计思路及模块结构

C. 内容标准

D. 实施建议

2)义务教育阶段

A. 课程理念

B. 课程目标

C. 课程设计与内容

D. 实施建议

4.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

1) 教材组织的理论依据

A. 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

B. 加涅的直线式编排

C. 奥苏贝尔的循序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

2) 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

A. 要强调适应性

B. 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

C. 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D. 要突出特色、强调创新

E. 要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5.课本中的几种教学方法的概念及作用

1) 讲授法

概念: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够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教练法

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以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为主的学习活动,并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操练中进行个性化知道与帮助,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讨论法

概念: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对话或辩论等。

作用;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鼓励阐述意见,形成或改变看法。

任务驱动法

概念: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藏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时限意义的建构。

作用: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基于问题的学习

概念:是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和真是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范例教学法

概念:就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是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进行学习。 2) 3) 4) 5) 6)

6.评价的几种类型(按功能)及作用

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作用

1) 前置评价、

2) 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3) 总结性评价作用

A.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B. 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C. 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D. 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

7.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1) 站稳讲台

A. 在知识上,开始形成实际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和经验

B. 在能力上,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开始初步形成

C. 在素质上,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项目还不够全面和平衡

2) 魅力讲台

A. 能够自主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B. 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C. 能够主动设计实验,让“教学”和“学习”融合

3) 品牌讲台(杰出教师)

A. 具有创新性素质

B. 能够进行探索性活动

C. 在成果上,注重理论总结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8.备课与说课的区别

1) 概念内涵不同。“说课”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更深入地研究问题;而“备

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事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2) 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

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 目的不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

学生,目的是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4) 活动高兴事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

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

5) 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

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的特点是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9.组卷的基本原则

考试四度:难度,效度,区分度,信度

1. 重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 实体深浅程度把握得当

3. 实体设计趋于人性化

10.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1) 过程

A. 提出问题,形成选题

B. 了解信息,形成假设

C. 选择对象,确定方法

D. 展开研究,收集资料

E.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方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

11. 上课与说课的区别

12.命题的含义与分类

分类:客观题,半客观题和主观题。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复习资料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复习资料 1.简述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 ...查看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详细目录
  •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目录(详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1.1 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查看


  • 2014国培信息技术研修成果
  • 国培计划2014---中学语文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成果 做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对于课程 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 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 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 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 们 ...查看


  • 四川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
  • 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四川高中课改讲座九之1)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0年12月8日 本文<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教材的解读与建议>分为四个版块: 一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与课程设 ...查看


  • 初中数学组教研计划
  • 篇一:初中数学组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 ...查看


  •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 ...查看


  •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含以下内涵:1)一个目标,为了促进学习.2)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3)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4) 两种性 ...查看


  • 关于校本研修的界定及其必要性
  • .关于校本研修的界定及其必要性 教师的自身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而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校本研修包含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两方面的含义,具体指:由学校根据本校及其教师的需要,以问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