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学笔记

学校卫生学期末复习笔记

学校卫生学

1. 概念:也称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少年发育的学科。

2. 研究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与预防医学、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有密切关系。

第一章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多、简)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1) 幼儿期:3~6岁。亦称学前期

2)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TO)将18岁以下的人群都界定为儿童。

3)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

4)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

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1) 两次生长突增:胎儿4个月至出生1年

2) 青春发育早期

① 身长在胎儿4~6月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

② 体重在胎儿7~9月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

③ 第二次生长突增,10岁左右男女孩生长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 (第二次身高14岁,体重15岁)

④ 身体各部分增长比例:头颅增1倍,躯干增2倍,上肢3倍,下肢4倍。

3.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

神经系统发展最早,淋巴系统发展最快

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遗传基因其关键作用

二、青春期

1. 定义: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至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

2. 年龄区间:10~20岁(女10~18,男12~20)

3. 发育特点:青春期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1) 早期主要表现:生长突增,出现身高的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一般约持续两年。

2) 中期主要表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出现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持续2~3年。

3) 晚期主要表现: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仍有所增长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直至达到成人水平,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加速,通常持续2年左右。

哪种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素:生长素的分泌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饥饿、运动等使血糖水平降低,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松果腺:褪黑素具有抑制哺乳动物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

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又称“呆小症”“克汀病”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形、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等作用较大

同卵双生子外显性状上的差异来自环境

环境因素

第二章

一、生长发育调查

婴幼儿由于头部发育变化较大,故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儿童常测量头围。

二、生长发育评价

正常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受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影响,5~10年通过大样本测量来重新修订。

身高体重指数(克托莱):体重(g)/身高(cm)

肩盆宽指数 :骨盆宽(cm)/肩宽(cm)×100

婴幼儿营养评价BMI :体重(kg)/身高(cm)平方×10四次方 :体重(kg)/身高(m)平方

Rohrer指数 :体重(kg)/身高(cm)三次方×10七次方

第三章

一、

1. 儿童大脑各区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有后往前)

2. 幼儿期是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二、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3. 心理卫生概念: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4.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5. 儿童时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学业相关问题、情绪问题、品行问题、顽固性不良习惯、青春期问题

三、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和不利影响(大题)

1. 影响因素:脑损伤、气质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2. 不利影响:

1) 儿童自身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学校和家庭负担

2) 问题儿童的表现使父母普遍存在焦虑和其他身心问题

3) 青春期的反社会行为和成年期精神疾病均与同年其心理不健全密切相关,青少年品行障碍、违法犯罪等行为问题,会危害社会治安与安定。

4) 传统意义的预防医学、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卫生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可利用的服务资源、服务能力和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实际要求,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使此类儿童得不到及时诊治和康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5)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安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6) 到处求医治疗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四、防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概念:也成儿童多动症,是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在学龄儿童中较常见,男孩多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岁前。

在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 在情感方面:易兴奋,又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

在行为方面:多动,并伴有攻击性行为多见。

在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关系适应不良。

五、情绪问题

焦虑、强迫行为、恐惧、心境障碍、儿童癔症(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常由于情绪因素所诱发)

六、顽固性不良习惯(多选)

吮吸手指和咬指甲、功能性遗尿(5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口吃、

习惯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等。大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挤眉、皱额、缩鼻、

咬唇、奴嘴、张口、摇头、歪颈、侧视、耸肩等。

七、广泛性发育障碍

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发病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前起病。 儿童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

八、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社区干预

1. 初级防御

即提高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

社区宣教、优生优育、家长学校、专业培训

2. 二级防御

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建立筛查体系和工作规程、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

3. 三级防御

即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第四章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锌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碘参与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早餐的食物量相当于全天食物量的1/4~1/3

第五章

一、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特点(论述、案例)+卫生学意义

1) 优势法则

2) 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过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因此在上午第一节课前可适当安排早读。

3) 动力定型:身体内外环境中的条件刺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多次以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就相对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在安静的教学环境下,老师对儿童发出“坐直”“注意听讲”等提示性语言。

4) 镶嵌式活动:同一性质的学习活动时间不应过长,课程的交替和教学内容及手段的更换应相对频繁。

5) 保护性抑制

6) 终末激发

二、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简答、多选)

年龄、健康状况、性别、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和情感因素、学习和生活条件、遗传

三、学习负荷评价(选择、填空)

由于学习时间可以量化,而且是影响学习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一般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为指标来评价学习负荷大小。

疲劳是一种客观的生理现象,P112

疲倦是一种主观感觉,

过劳是长期过重的学习负荷所引起的慢性疲劳

评价学习负荷大小的卫生标准的制定应以大脑皮层刚出现保护性抑制作为生理依据,即当学生出现早期疲劳时就应组织休息。

学校作息制度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制度,学周、学期和学年的安排。

第六章

一、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和基本原则(填空、选择)

1. 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3. 循序渐进

4. 全面锻炼

5. 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6. 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取决于课程的强度、密度及时间三个因素的综合情况。

密度指一节课时内学生实际运动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以30%~40%为宜。

运动负荷过低,不能起到锻炼作用,过高则可能损害心肺功能。判断体育课运动负荷常用的指标为靶心率,即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时的心率。

第七章

1) 幼儿园与低年级小学生的视力低下多属于远视(与学习习惯相关),其后逐步转变为正视,以后随着年级上升,近视率逐渐增加。

2)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多选)

3) 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重视读写卫生(眼书距离保持30~35厘米)、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改善学习环境、定期检查视力、健康教育。

4) 龋齿(好发牙:第一第二磨牙):主要由细菌、食物、宿主等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多选)

5) 窝沟封闭:利用合成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强大防酸蚀能力

6) 封闭乳磨牙宜在3~4岁,第一恒磨牙宜在6~7,双尖牙和第二恒磨牙宜在12~13.为防止涂料脱落,应定期检查和复涂。

7) 单纯性肥胖: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8) 营养不良与贫血:我国儿童少年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有显著改善,但群体患病率仍较高。学龄期患病率呈现规律变化:低年龄小学生出现高峰,其后逐步下降;伴随青春期发育,14岁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

9)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期开始,是对高血压进行早期防御的最有效手段。

10)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11) 艾滋病(AIDS)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是由一种叫做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

12)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3)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握手、一起生活(在一个教室上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一起玩、一起用餐。艾滋病不会通过食物、水、共用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传播。

第八章

1. 伤害:是指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

2. 意外伤害已被列为1~14岁儿童少年第一死因。中国河南、成都和山东等地的调查资料表明,意外伤害成为中国儿童少年第一死因。

3. 中国意外伤害死亡以跌伤、溺水、自杀为主。

4. 急救的原则(简答、多选)

5. 先复后固、先止后包、先重后轻、先救后送、急救与呼救并重

第九章

1) 健康促进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对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或者通过生理和心理的中介因素间接促进健康的一组行为。

2) 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综合干预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干预措施

第十章

1. 现行《中小学教室照明和采光卫生标准》规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150勒克斯lx

2. 饮水处、厕所、走到楼梯平均照度20lx

3. 桌椅高差应等于1/3坐高,对于学龄儿童,适宜的桌椅高差应为其坐高的1/3,对少年和青年,应在基础上增加1~2.5厘米

4. 最前排课桌前沿距黑板的距离至少2米,最后排课桌后沿与黑板距离小学不大于8米,中学不大于8.5米。

第十一章

1)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 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多选)

3) 常用的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课堂讲述、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快速反应(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示范、游戏和活动

4) 学校健康教项目的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

5) 学校生活技能教育的方法:全参与式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这些方法均可以运用到学校生活技能教育教学实践中。

第十二章

1.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法律、卫生行政规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卫生标准等。

2. 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我国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它使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由行政管理走上法制管理道路。

3. 县(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

学校卫生学期末复习笔记

学校卫生学

1. 概念:也称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少年发育的学科。

2. 研究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与预防医学、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有密切关系。

第一章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多、简)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1) 幼儿期:3~6岁。亦称学前期

2)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TO)将18岁以下的人群都界定为儿童。

3)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

4)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

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1) 两次生长突增:胎儿4个月至出生1年

2) 青春发育早期

① 身长在胎儿4~6月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

② 体重在胎儿7~9月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

③ 第二次生长突增,10岁左右男女孩生长曲线出现第一次交叉 (第二次身高14岁,体重15岁)

④ 身体各部分增长比例:头颅增1倍,躯干增2倍,上肢3倍,下肢4倍。

3.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

神经系统发展最早,淋巴系统发展最快

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遗传基因其关键作用

二、青春期

1. 定义: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至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

2. 年龄区间:10~20岁(女10~18,男12~20)

3. 发育特点:青春期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1) 早期主要表现:生长突增,出现身高的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一般约持续两年。

2) 中期主要表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出现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持续2~3年。

3) 晚期主要表现: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仍有所增长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直至达到成人水平,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加速,通常持续2年左右。

哪种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生长素:生长素的分泌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饥饿、运动等使血糖水平降低,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

松果腺:褪黑素具有抑制哺乳动物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

发育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又称“呆小症”“克汀病”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形、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等作用较大

同卵双生子外显性状上的差异来自环境

环境因素

第二章

一、生长发育调查

婴幼儿由于头部发育变化较大,故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儿童常测量头围。

二、生长发育评价

正常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受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影响,5~10年通过大样本测量来重新修订。

身高体重指数(克托莱):体重(g)/身高(cm)

肩盆宽指数 :骨盆宽(cm)/肩宽(cm)×100

婴幼儿营养评价BMI :体重(kg)/身高(cm)平方×10四次方 :体重(kg)/身高(m)平方

Rohrer指数 :体重(kg)/身高(cm)三次方×10七次方

第三章

一、

1. 儿童大脑各区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有后往前)

2. 幼儿期是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二、儿童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3. 心理卫生概念: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4.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5. 儿童时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学业相关问题、情绪问题、品行问题、顽固性不良习惯、青春期问题

三、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和不利影响(大题)

1. 影响因素:脑损伤、气质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2. 不利影响:

1) 儿童自身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学校和家庭负担

2) 问题儿童的表现使父母普遍存在焦虑和其他身心问题

3) 青春期的反社会行为和成年期精神疾病均与同年其心理不健全密切相关,青少年品行障碍、违法犯罪等行为问题,会危害社会治安与安定。

4) 传统意义的预防医学、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卫生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可利用的服务资源、服务能力和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实际要求,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使此类儿童得不到及时诊治和康复,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5)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安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6) 到处求医治疗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四、防治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概念:也成儿童多动症,是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行为、容易分心以及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在学龄儿童中较常见,男孩多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岁前。

在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 在情感方面:易兴奋,又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

在行为方面:多动,并伴有攻击性行为多见。

在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关系适应不良。

五、情绪问题

焦虑、强迫行为、恐惧、心境障碍、儿童癔症(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常由于情绪因素所诱发)

六、顽固性不良习惯(多选)

吮吸手指和咬指甲、功能性遗尿(5岁后仍经常出现的不自主性排尿)、口吃、

习惯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等。大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挤眉、皱额、缩鼻、

咬唇、奴嘴、张口、摇头、歪颈、侧视、耸肩等。

七、广泛性发育障碍

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发病始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前起病。 儿童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AS)

八、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社区干预

1. 初级防御

即提高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

社区宣教、优生优育、家长学校、专业培训

2. 二级防御

即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建立筛查体系和工作规程、学校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

3. 三级防御

即治疗疾病、促进健康

第四章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锌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碘参与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早餐的食物量相当于全天食物量的1/4~1/3

第五章

一、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特点(论述、案例)+卫生学意义

1) 优势法则

2) 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过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因此在上午第一节课前可适当安排早读。

3) 动力定型:身体内外环境中的条件刺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多次以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就相对固定下来,称为动力定型。在安静的教学环境下,老师对儿童发出“坐直”“注意听讲”等提示性语言。

4) 镶嵌式活动:同一性质的学习活动时间不应过长,课程的交替和教学内容及手段的更换应相对频繁。

5) 保护性抑制

6) 终末激发

二、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简答、多选)

年龄、健康状况、性别、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和情感因素、学习和生活条件、遗传

三、学习负荷评价(选择、填空)

由于学习时间可以量化,而且是影响学习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一般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为指标来评价学习负荷大小。

疲劳是一种客观的生理现象,P112

疲倦是一种主观感觉,

过劳是长期过重的学习负荷所引起的慢性疲劳

评价学习负荷大小的卫生标准的制定应以大脑皮层刚出现保护性抑制作为生理依据,即当学生出现早期疲劳时就应组织休息。

学校作息制度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制度,学周、学期和学年的安排。

第六章

一、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和基本原则(填空、选择)

1. 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3. 循序渐进

4. 全面锻炼

5. 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6. 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取决于课程的强度、密度及时间三个因素的综合情况。

密度指一节课时内学生实际运动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以30%~40%为宜。

运动负荷过低,不能起到锻炼作用,过高则可能损害心肺功能。判断体育课运动负荷常用的指标为靶心率,即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时的心率。

第七章

1) 幼儿园与低年级小学生的视力低下多属于远视(与学习习惯相关),其后逐步转变为正视,以后随着年级上升,近视率逐渐增加。

2)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多选)

3) 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重视读写卫生(眼书距离保持30~35厘米)、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改善学习环境、定期检查视力、健康教育。

4) 龋齿(好发牙:第一第二磨牙):主要由细菌、食物、宿主等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多选)

5) 窝沟封闭:利用合成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强大防酸蚀能力

6) 封闭乳磨牙宜在3~4岁,第一恒磨牙宜在6~7,双尖牙和第二恒磨牙宜在12~13.为防止涂料脱落,应定期检查和复涂。

7) 单纯性肥胖: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8) 营养不良与贫血:我国儿童少年近年来营养不良和贫血状况有显著改善,但群体患病率仍较高。学龄期患病率呈现规律变化:低年龄小学生出现高峰,其后逐步下降;伴随青春期发育,14岁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

9)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期开始,是对高血压进行早期防御的最有效手段。

10)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11) 艾滋病(AIDS)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是由一种叫做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

12)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13)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握手、一起生活(在一个教室上课,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一起玩、一起用餐。艾滋病不会通过食物、水、共用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传播。

第八章

1. 伤害:是指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

2. 意外伤害已被列为1~14岁儿童少年第一死因。中国河南、成都和山东等地的调查资料表明,意外伤害成为中国儿童少年第一死因。

3. 中国意外伤害死亡以跌伤、溺水、自杀为主。

4. 急救的原则(简答、多选)

5. 先复后固、先止后包、先重后轻、先救后送、急救与呼救并重

第九章

1) 健康促进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来的、客观上对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或者通过生理和心理的中介因素间接促进健康的一组行为。

2) 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综合干预体系: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干预措施

第十章

1. 现行《中小学教室照明和采光卫生标准》规定,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150勒克斯lx

2. 饮水处、厕所、走到楼梯平均照度20lx

3. 桌椅高差应等于1/3坐高,对于学龄儿童,适宜的桌椅高差应为其坐高的1/3,对少年和青年,应在基础上增加1~2.5厘米

4. 最前排课桌前沿距黑板的距离至少2米,最后排课桌后沿与黑板距离小学不大于8米,中学不大于8.5米。

第十一章

1)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 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多选)

3) 常用的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课堂讲述、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快速反应(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示范、游戏和活动

4) 学校健康教项目的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

5) 学校生活技能教育的方法:全参与式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这些方法均可以运用到学校生活技能教育教学实践中。

第十二章

1.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法律、卫生行政规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卫生标准等。

2. 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我国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它使我国的学校卫生工作由行政管理走上法制管理道路。

3. 县(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


相关文章

  • 教育笔记:我又尿床了
  • 教育笔记:我又尿床了 教育笔记:我又尿床了 在午睡之前,诺诺站在厕所边很久,他就那样的站着,刚开始我还没有在意,等到小朋友都差不多都进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诺诺,你有上厕所了么,快点去上厕所."当然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竟 ...查看


  • 小学生班级班规(9班为例)
  • 9班班规 一.目标 1.热爱学习,钻研知识,开拓创新,刻苦勤奋,不耻下问,立志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2.全方位多层次地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公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做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制度 (一) ...查看


  • 2014年3-2014年8月绩效工资方案
  • 肥西县防虎学校绩效工资百分之三十分配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教职工履行岗位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制订本方案. 二.建立组织 成立防虎学校绩效工资考评小组 组 长: 陈国松 副 ...查看


  •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考核评比细则
  • 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考核评比细则 为了激发我班同学的团队意识,激励我班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特制定"合作学习小组评比考核办法",每月一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作业完成评价: 1.导学案完成情况:全组及时完成 ...查看


  • 小学十好班级评价标准
  • 小学十好班级评价标准 班级环境好评价标准 1.桌椅摆放整齐,地面清洁,无纸团.纸屑等杂物. 2.桌面平整干净. 3.窗台无浮土,墙壁无污渍. 4.随时保持电子白板的卫生,做到无灰尘.无杂物,粉笔放入固定的盒子内. 5.始终保持黑板报内容应按 ...查看


  • 教育教学常规要求
  • 果元乡初级中学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常 规 要 求 教导处 政教处 2006年8月 目 录 一. 任课教师课堂工作纪律 二. 签到和签离 三. 请假 四. 会议 五. 查岗 六. 监考 七. 改卷 八. 教案和学生作业 九. 教研活动和 ...查看


  • 幼儿学年度工作总结
  • 篇一:幼儿园2010学年度工作总结 双柏县机关幼儿园2011学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9月--2012年8月) 2011学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全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有明显的进步 ...查看


  • 2011.2体卫艺工作计划
  • 体艺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体卫艺教育发展观,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活动,努力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贯 ...查看


  • 小学三年级班规.00doc
  • 三(2)班班规 一日常规: 早上:6:20起床(环境区的值日生在做早操完后到校打扫环境区) 1.回到座位之后,立刻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作业打开放在桌面上摆放好,拿出课本大声朗读. 2.不准到处走动,不做与早读无关的事. 3.纪律委员清点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