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到中小学课堂

  摘 要: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努力做好的。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77-01   日趋活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亮点,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视、听、感知总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很好的应用在教学课堂中,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所谓边讲边练、即学即用,就是教师运用投影机或局域网的教学软件把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示范操作演示一遍,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的步骤、要领等,等一个知识点讲授演示完以后,不要马上接着另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先让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操作过程重复一遍知识点的操作过程,感觉熟练以后,教师再出具3-4道题目,让学生完成。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模仿再到题目中的具体而灵活运用,一般能当场掌握所学知识。几个知识点讲解完后,再出几道综合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反复练习,培训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DB/OL],2004.8.   [2] 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3]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J],广西教育,2003.2.   [4] 马 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DB/OL],2004.8.

  摘 要: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努力做好的。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77-01   日趋活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亮点,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直观形象的视、听、感知总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很好的应用在教学课堂中,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四、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所谓边讲边练、即学即用,就是教师运用投影机或局域网的教学软件把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示范操作演示一遍,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讲解要点,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操作的步骤、要领等,等一个知识点讲授演示完以后,不要马上接着另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先让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操作过程重复一遍知识点的操作过程,感觉熟练以后,教师再出具3-4道题目,让学生完成。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模仿再到题目中的具体而灵活运用,一般能当场掌握所学知识。几个知识点讲解完后,再出几道综合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反复练习,培训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DB/OL],2004.8.   [2] 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3] 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J],广西教育,2003.2.   [4] 马 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DB/OL],2004.8.


相关文章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初稿)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及思考 --以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为例 分 校: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时 间: 中央电大黄山分校 2011春 [1**********] ...查看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选编 一.移动学习 电子书包 智能手机 平板等终端学习平台 二.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实践研究 1.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浅谈信息学奥赛辅导策略 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 ...查看


  •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 如何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 ...查看


  • 红河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信息技术小学体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红河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信息技术|小学体育论文选题题目 红河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信息技术|小学体 ...查看


  • 立足于学生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文档
  •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 一.信息技术教育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与学习的优化 过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信息技术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 ...查看


  • 浅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浅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手段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在教学内容的引入.拓展,现象.过程再现等方面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放眼学 ...查看


  • 中小学远程教育及现代教育技术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结题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自2009年立项以来,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已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认识: 1.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 ...查看


  • 6.调查报告和论文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平河中心学校 675911 李志才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历史进入了以信息化和知识化经济为重要标志的新时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幅度地改变了小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 ...查看


  • 关于翻转课堂 1
  •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翻转课堂"的blog及文章,结合各个学者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谈及如下: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每一个学习者几乎都拥有自己的个人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