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规律之"中定而动"的三种表现形式

本帖最后由 执行力-吴承明 于 2012-2-27 22:20 编辑

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规律,其中一动态招式“中定而动,轴轮互转”。那么作为初学者来说,“中定而动”这个词比较的陌生。今天与拳友们来着重来谈谈“中定而动”。陈氏太极拳以“中定”为土,依照“土”生万物之意。“中定”既是“十三势”之一势,又是其他十二势的基础,势势皆不能离“中定”。“中定”指是中和稳定的状态,而“中定而动”是指在“中定”的状态基础上进行运动。这样的解释就比较的明白其中的含义。

“中定而动”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歪不斜的“中正”状态,重心始终在支撑面内移动。此技法要求动步之初,先将身体重心移于支撑脚,形成单脚支撑的支撑面,然后移动脚才提离地面。在移动脚的移动过程中,要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中间,几乎不出现移动,待移动触地成两脚支撑,形成新的支撑面后,身体重心才能随之向新支撑面中间移动。这样,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内移动,并与中正的身态配合,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轻灵度。

第二、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高不低的“中平”状态,重心平行移动。此技法要求身体移动时,始终保持顶平、两肩平、两胯平、两脚平,形成陈氏太极拳运动中重心平稳的特点。即便是仆步下势,也是在保持身体“中平”的状态下,先降低身体重心至一定高度,在平平移动重心,完成下势动作。独立类动作是先将重心平平移动至支撑面中间,再在保持身体“中平”的状态下伸膝向上立起。

第三、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无过不及的“适中”状态。无过不及,即王宗岳《陈氏太极拳论》所谓“无过不及”。在推手过程中,“无过不及”是随对手动而动,”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单练拳架时,表现为动作的规格、变转的速度、意气的配合、劲力的刚柔等,均循规蹈矩,做的拳恰到好处。这种在运动中求“中正”、“中平”“适中”的状态,综合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十三势歌》所谓“静中触动动又静”的状态。

通过上述“中定而动”名词上的解释与三种形式的介绍,那么拳友们对于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中,都在强调的规律在基本技法里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大家在练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时,身体要保持处在各规律状态之中,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使整套基本技法达到最佳境界。

本帖最后由 执行力-吴承明 于 2012-2-27 22:20 编辑

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规律,其中一动态招式“中定而动,轴轮互转”。那么作为初学者来说,“中定而动”这个词比较的陌生。今天与拳友们来着重来谈谈“中定而动”。陈氏太极拳以“中定”为土,依照“土”生万物之意。“中定”既是“十三势”之一势,又是其他十二势的基础,势势皆不能离“中定”。“中定”指是中和稳定的状态,而“中定而动”是指在“中定”的状态基础上进行运动。这样的解释就比较的明白其中的含义。

“中定而动”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歪不斜的“中正”状态,重心始终在支撑面内移动。此技法要求动步之初,先将身体重心移于支撑脚,形成单脚支撑的支撑面,然后移动脚才提离地面。在移动脚的移动过程中,要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中间,几乎不出现移动,待移动触地成两脚支撑,形成新的支撑面后,身体重心才能随之向新支撑面中间移动。这样,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内移动,并与中正的身态配合,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轻灵度。

第二、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高不低的“中平”状态,重心平行移动。此技法要求身体移动时,始终保持顶平、两肩平、两胯平、两脚平,形成陈氏太极拳运动中重心平稳的特点。即便是仆步下势,也是在保持身体“中平”的状态下,先降低身体重心至一定高度,在平平移动重心,完成下势动作。独立类动作是先将重心平平移动至支撑面中间,再在保持身体“中平”的状态下伸膝向上立起。

第三、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无过不及的“适中”状态。无过不及,即王宗岳《陈氏太极拳论》所谓“无过不及”。在推手过程中,“无过不及”是随对手动而动,”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单练拳架时,表现为动作的规格、变转的速度、意气的配合、劲力的刚柔等,均循规蹈矩,做的拳恰到好处。这种在运动中求“中正”、“中平”“适中”的状态,综合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十三势歌》所谓“静中触动动又静”的状态。

通过上述“中定而动”名词上的解释与三种形式的介绍,那么拳友们对于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中,都在强调的规律在基本技法里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大家在练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法时,身体要保持处在各规律状态之中,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使整套基本技法达到最佳境界。


相关文章

  • 大学体育-武术习题作业
  • 一名词解释 1.武术 2.拳术 3.长拳 4.太极拳 5.刀术 6.棍术 7.对练 8集体表演 9.散手 10.短兵 二选择题 1武术起源于( ) A.游戏 B.战争 C.体育运动 D.生产劳动 2.武术的本质特性是( ). A.艺术性 B ...查看


  • 太极拳理论
  • 武术理论课 林新利 1.武术概述 1.1什么是武术 武术是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 体育项目. 1.2武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我们都知道武术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刻的文化的底蕴.武 ...查看


  • 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万勇南先生收徒仪式上的发言) (2016-07-11 00:11:26) 转载▼ 标签: 武术史 武学 今天来这里拜师的学员中,有很多是冲着形意拳来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下形意拳在中 ...查看


  • 武术课理论题
  • 2015年武术课理论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 分) 1. 武术: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体育项目.武术是以竞技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查看


  • 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赵幼斌)
  • 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 赵幼斌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 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 ...查看


  • 武术理论考试重点
  • 名词解释:1.武术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 棚 .挤.按.採.挒.肘.靠等技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 决定胜负 ...查看


  •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1
  •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武术课程为体育教育(师范)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武术及其在体育健身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其学习武术的需要与兴趣:掌握 ...查看


  • 太极的最难学是什么
  • 太极拳的最难学是什么 作者 魏坤梁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古代拳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明了,是不存在尚没有公开的秘密需要谁去解去揭的.之前有的人所谓对太极拳的"解秘"无非是有名无实的吹嘘.哗众取宠的商业炒作甚至是欺诈而已 ...查看


  • 6年级美术
  • 全册备课 一.教学内容: 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20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