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语中古代汉语遗留现象

浅析成语中古代汉语遗留现象

泛泛之辈 中文09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着民族传承性。古今汉语一脉相承, 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法割断。古汉语中的语法要素自然也会在现代汉语中有所表现遗留。成语有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之称,是来自古代书面语言的具有文雅色彩的熟语,许多成语,其中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最好的表现。

一、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一些词可以灵活运用,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实词较为突出的语法特点,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古汉语这种独有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 除了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外, 其它名词一般是不能充当状语的。古汉语的名词, 包括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等都可以用作状语, 而且经常不需要介词的帮助。成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 同古代汉语一样, 有的表示比喻, 有的表示态度, 有的表示处所, 有的表示工具, 有的表示方式等。表示比喻的:是用充当状语的那个名词的特征打比方来描绘动作行为的状态如:“土崩瓦解”, “土”“瓦”, 分别用作动词“崩”“解”的状语。类似成语有:冰消冻解、珠联璧合、水深火热等。表示工具、方式的:是用充当状语的那个名词说明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式,例如:车载斗量,名词“车”、“斗”分别充当了动词“载”、“量”的状语;说明这种“载”、“量”的动作所凭借的工具分别是“车”、“斗”。在表示对人、对物态度的名词状语, 在成语里也偶有所见, 例如“役虏其夫”(像对待仆役俘虏一样对待他的丈夫) 、“兄事其友”(像对哥哥那样对待朋友) 。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一般是表示时间修饰的,如“日就月将”, 就是“每天有成就, 每月有进步”。类似有:日新月异 日异月更 日饮亡何。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成语中, 方位名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动词时, 同古代汉语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如:东奔西跑,方位名词“东”、“西”分

别直接修饰动词“奔”、“跑”, 表示“奔”、“跑”这些动作的方向, 意思是“向东奔, 向西跑”。像这样的成语还有:东张西望、上窜下跳、左顾右盼。

2、名词作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 有些名词在一定语言结构中可以临时用作动词, 这种现象保留在成语里多见于普通名词。例如:“膏唇拭舌”中的“膏”和“唇”都是名词。其中“膏”的意思为油脂, 脂肪, “膏唇”两个名词连用, “膏”活用为动词, 构成动宾关系“, 膏唇”表示“用油拭唇, 润滑嘴唇”的意思。“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等。

3、形容词作动词、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这里是指用作一般动词, 即用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急功近利,“急”、“近”都是形容词, 这里活用作及物动词,意为“急于求成, 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该类型成语有:谨小慎微、慎终追远、独善其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是用具有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上特征的形容词代表所要表示的那个人或事物。例如:温故知新、扬长避短、隐恶扬善。

4、动词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是说这个动词在某个成语的结构中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 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如:路不拾遗,“遗”, 本为动词, 遗失的意思, 在这里活用作名词, 指丢失的东西。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发蒙振落、入不敷出、迎来送往。

二、特殊的动宾关系

1、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 就是指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施行的, 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 主语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汗牛充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汗”是名词, 在这里活用作使动词,“汗牛”就是“使牛马出汗”。夸张书籍很多, 收藏时塞满屋子, 搬运时使牛马累出了汗,类似还有:兵不血刃、汗马功劳、祸国殃民;“劳民伤财”, “劳”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 即“使民劳苦”的意思,像这样的成语还有:腾蛟起凤、痛心疾首、降志辱身;“小国寡民”, 是形容词用如使动, 即“使国小”的意思,类似还有:丰衣足食、良药苦口、富国强兵、赏心悦目。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就是指名词、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后, 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 它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什么”的意思。它分别两种情况形容词的意动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 “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其意思是不认为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可耻。还有:贵耳贱目、不远千里、厚此薄彼、乐于助人、食不甘味等。鱼肉百姓:“鱼肉”, 名词用作意动词, 主语把宾语“百姓”看成这个名词一样的事物, 整个意思是:统治者把老百姓看成可吃的鱼肉。类似:草菅人命、千金一刻、师心自用、栉风沐雨等。

三、特殊的语序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中最突出的特殊语序, 这种特殊语序在成语中也有遗留。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成语:“何去何从”, 按现代汉语习惯是“去何从何”意为“离开哪儿, 走向哪儿”, 古代汉语疑问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成语:“时不我待”中有否定副词“不”, 构成否定句, “我”作宾语, 要前置动词“待”、之前。

用助词“是”为结构标志构成宾语前置式的成语: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为了强调宾语, 借助“是”为结构标志,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又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唯(惟) ”来强调动作行为的单一性, 构成“唯„„是„„”句式,意思是“只图利”、“只从命”。

成语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的语言艺术,通过语法研究可以挖掘成语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遗留现象,因此成语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对古代语法的学习。

浅析成语中古代汉语遗留现象

泛泛之辈 中文09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着民族传承性。古今汉语一脉相承, 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法割断。古汉语中的语法要素自然也会在现代汉语中有所表现遗留。成语有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之称,是来自古代书面语言的具有文雅色彩的熟语,许多成语,其中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最好的表现。

一、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一些词可以灵活运用,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实词较为突出的语法特点,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古汉语这种独有现象也反映在成语中,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 除了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外, 其它名词一般是不能充当状语的。古汉语的名词, 包括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等都可以用作状语, 而且经常不需要介词的帮助。成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 同古代汉语一样, 有的表示比喻, 有的表示态度, 有的表示处所, 有的表示工具, 有的表示方式等。表示比喻的:是用充当状语的那个名词的特征打比方来描绘动作行为的状态如:“土崩瓦解”, “土”“瓦”, 分别用作动词“崩”“解”的状语。类似成语有:冰消冻解、珠联璧合、水深火热等。表示工具、方式的:是用充当状语的那个名词说明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式,例如:车载斗量,名词“车”、“斗”分别充当了动词“载”、“量”的状语;说明这种“载”、“量”的动作所凭借的工具分别是“车”、“斗”。在表示对人、对物态度的名词状语, 在成语里也偶有所见, 例如“役虏其夫”(像对待仆役俘虏一样对待他的丈夫) 、“兄事其友”(像对哥哥那样对待朋友) 。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一般是表示时间修饰的,如“日就月将”, 就是“每天有成就, 每月有进步”。类似有:日新月异 日异月更 日饮亡何。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成语中, 方位名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动词时, 同古代汉语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如:东奔西跑,方位名词“东”、“西”分

别直接修饰动词“奔”、“跑”, 表示“奔”、“跑”这些动作的方向, 意思是“向东奔, 向西跑”。像这样的成语还有:东张西望、上窜下跳、左顾右盼。

2、名词作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 有些名词在一定语言结构中可以临时用作动词, 这种现象保留在成语里多见于普通名词。例如:“膏唇拭舌”中的“膏”和“唇”都是名词。其中“膏”的意思为油脂, 脂肪, “膏唇”两个名词连用, “膏”活用为动词, 构成动宾关系“, 膏唇”表示“用油拭唇, 润滑嘴唇”的意思。“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等。

3、形容词作动词、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这里是指用作一般动词, 即用作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如急功近利,“急”、“近”都是形容词, 这里活用作及物动词,意为“急于求成, 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该类型成语有:谨小慎微、慎终追远、独善其身。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是用具有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上特征的形容词代表所要表示的那个人或事物。例如:温故知新、扬长避短、隐恶扬善。

4、动词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是说这个动词在某个成语的结构中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 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如:路不拾遗,“遗”, 本为动词, 遗失的意思, 在这里活用作名词, 指丢失的东西。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发蒙振落、入不敷出、迎来送往。

二、特殊的动宾关系

1、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 就是指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施行的, 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 主语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汗牛充栋”,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汗”是名词, 在这里活用作使动词,“汗牛”就是“使牛马出汗”。夸张书籍很多, 收藏时塞满屋子, 搬运时使牛马累出了汗,类似还有:兵不血刃、汗马功劳、祸国殃民;“劳民伤财”, “劳”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 即“使民劳苦”的意思,像这样的成语还有:腾蛟起凤、痛心疾首、降志辱身;“小国寡民”, 是形容词用如使动, 即“使国小”的意思,类似还有:丰衣足食、良药苦口、富国强兵、赏心悦目。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就是指名词、形容词活用作意动动词后, 主语对宾语含有“认为(觉得) 它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什么”的意思。它分别两种情况形容词的意动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 “耻”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其意思是不认为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可耻。还有:贵耳贱目、不远千里、厚此薄彼、乐于助人、食不甘味等。鱼肉百姓:“鱼肉”, 名词用作意动词, 主语把宾语“百姓”看成这个名词一样的事物, 整个意思是:统治者把老百姓看成可吃的鱼肉。类似:草菅人命、千金一刻、师心自用、栉风沐雨等。

三、特殊的语序

“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中最突出的特殊语序, 这种特殊语序在成语中也有遗留。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成语:“何去何从”, 按现代汉语习惯是“去何从何”意为“离开哪儿, 走向哪儿”, 古代汉语疑问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成语:“时不我待”中有否定副词“不”, 构成否定句, “我”作宾语, 要前置动词“待”、之前。

用助词“是”为结构标志构成宾语前置式的成语: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为了强调宾语, 借助“是”为结构标志,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又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唯(惟) ”来强调动作行为的单一性, 构成“唯„„是„„”句式,意思是“只图利”、“只从命”。

成语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的语言艺术,通过语法研究可以挖掘成语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遗留现象,因此成语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对古代语法的学习。


相关文章

  • 学年论文题目
  • 学年论文题目 转载自: 张玲 转载于:2010-12-08 15:14 | 分类:个人日记 阅读:(1) 评论:(0) 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学年论文选题 1.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 2.当代"女性诗歌&quo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部分 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 创世神话初论 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 试论神话中的幻想 <诗经>中的爱情诗综论 &l ...查看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查看


  • 论成语对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的保存
  • 论成语对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的保存 摘要:成语作为古代汉语遗存的活化石,在对古代汉语词汇的保存这一方面,已日益凸显出其作用和影响.从语言发展的轨迹来看,双音节词的出现是古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成语的凝固作用下保存下来的古代汉语双音节词确实存在 ...查看


  • 谐音成语应用利弊
  • 淮北师范大学 论文分类号: 2013届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广告语言中谐音成语应用的利 与弊 系别.专业 文学院09级对外汉语(师范) 研 究 方 向 语言学 学 生 姓 名 徐常春 学 号 [1**********] 指导教师姓名 刘艳丽 指 ...查看


  • 哀江南赋序
  • 第三章 词类活用问题 一."词类活用"的内涵 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 如:假舟 ...查看


  • 浅析网络媒体造词及广告语现状
  • [摘 要]"�丝"."高富帅"."小清新"."犀利哥"刚走,"表叔"又来--这些发源并盛行于网络的新词语,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我们耳边,如果哪一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3
  •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语言学方面: "对方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 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