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会宁-共和国从这里走过征文稿

红色会宁——共和国从这里走过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在西北荒凉的黄土高坡上,有这么一个让时光都逊色的地方,它的名字叫会宁。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在新中国走来的历史计程碑中,有这么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故,它的名字叫会宁会师。

就这样,他成了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标向。

就这样,它谱写了中国共产党新局势的历史。

在这个并不富饶,甚至些许贫瘠的地方,却有不平凡的故事。彼年彼时,毛主席在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时选定了会宁。他说:“会宁,好地方,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75年风霜雨雪,75年艰苦卓绝。抚往追夕,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但无论时间的磨砂会怎样腐蚀这里的一砖一瓦,混沌的尘埃都依然掩不住那厚重的历史光辉,它在岁月的洗涤中,不会因打磨而褪色,反而越发的神圣清晰。

有一种记忆叫红色记忆,永远也抹不去。有一种情结叫革命情结,永远都割不断。 会师楼,长征胜利纪念馆。哪里曾让你感受到革命英烈英勇献身的豪气?

桃花山,会师纪念塔。哪里曾让你看到新中国一步步走来的足迹?

会师塔。

它已成为甘肃省会宁会宁县地标性建筑。会师塔高达28.27米,共11层地纪念塔,正面雕刻这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方面红军,忆井冈举旗,遵义筹策,大度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成,穿韩砾,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鎬师。”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望着这塔,游人无不新潮澎湃,放佛看见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吃树皮,嚼草根的艰苦岁月;放佛看见一个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为了革命的胜利,早已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气概。

会师纪念馆。

红军长征的各类资料尽收眼底。四渡赤水,第二渡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飞夺泸定桥,一天行军240公里,13根铁索,描绘出真正的“大渡桥横铁索寒”;穿越茫茫水草地,还记得那些牺牲了却没有留下姓名的“试吃野菜小组”么?时刻走在革命队伍的最前方,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自己。雪地中,有多少战士被冻死,饿死,又有多少尸体被埋在皑皑雪山下。却有那么一只胳膊让我们感动——手里拿着党证和党费,足以让世人为之动容。

桃花山。

如果有机会,就去重温一遍那些被走过的长征路,感受那份久违的艰辛或感动吧。山有三峰,主峰横枕震东,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爬桃花山,想必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段铁索桥。它不及泸定桥的危险壮观,可是,它同样会让你感受到那份胆战心惊。我们可能无法想象那22位勇士的壮举,也无法深刻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心中执着的信念:为了新中国。他们知道,只能进,不能退。哪怕有炮弹袭来,哪怕有铁索灼烧出那无法言明的疼痛,不变的依旧是勇往直前。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这座屹立在西北高原上的红色丰碑,将永远守护着新中国的子民,守护着我们的新中国茁壮成长。

红色会宁——共和国从这里走过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在西北荒凉的黄土高坡上,有这么一个让时光都逊色的地方,它的名字叫会宁。

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在新中国走来的历史计程碑中,有这么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故,它的名字叫会宁会师。

就这样,他成了开创历史新纪元的标向。

就这样,它谱写了中国共产党新局势的历史。

在这个并不富饶,甚至些许贫瘠的地方,却有不平凡的故事。彼年彼时,毛主席在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时选定了会宁。他说:“会宁,好地方,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75年风霜雨雪,75年艰苦卓绝。抚往追夕,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但无论时间的磨砂会怎样腐蚀这里的一砖一瓦,混沌的尘埃都依然掩不住那厚重的历史光辉,它在岁月的洗涤中,不会因打磨而褪色,反而越发的神圣清晰。

有一种记忆叫红色记忆,永远也抹不去。有一种情结叫革命情结,永远都割不断。 会师楼,长征胜利纪念馆。哪里曾让你感受到革命英烈英勇献身的豪气?

桃花山,会师纪念塔。哪里曾让你看到新中国一步步走来的足迹?

会师塔。

它已成为甘肃省会宁会宁县地标性建筑。会师塔高达28.27米,共11层地纪念塔,正面雕刻这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方面红军,忆井冈举旗,遵义筹策,大度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成,穿韩砾,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鎬师。”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望着这塔,游人无不新潮澎湃,放佛看见红军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吃树皮,嚼草根的艰苦岁月;放佛看见一个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为了革命的胜利,早已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气概。

会师纪念馆。

红军长征的各类资料尽收眼底。四渡赤水,第二渡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飞夺泸定桥,一天行军240公里,13根铁索,描绘出真正的“大渡桥横铁索寒”;穿越茫茫水草地,还记得那些牺牲了却没有留下姓名的“试吃野菜小组”么?时刻走在革命队伍的最前方,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自己。雪地中,有多少战士被冻死,饿死,又有多少尸体被埋在皑皑雪山下。却有那么一只胳膊让我们感动——手里拿着党证和党费,足以让世人为之动容。

桃花山。

如果有机会,就去重温一遍那些被走过的长征路,感受那份久违的艰辛或感动吧。山有三峰,主峰横枕震东,两翼呈北南、西南走向。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爬桃花山,想必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段铁索桥。它不及泸定桥的危险壮观,可是,它同样会让你感受到那份胆战心惊。我们可能无法想象那22位勇士的壮举,也无法深刻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心中执着的信念:为了新中国。他们知道,只能进,不能退。哪怕有炮弹袭来,哪怕有铁索灼烧出那无法言明的疼痛,不变的依旧是勇往直前。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这座屹立在西北高原上的红色丰碑,将永远守护着新中国的子民,守护着我们的新中国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 纪录片解说词
  • 附件: "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白银基地"情况分析 中央电视台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纪录片频道,每天播出4小时纪录片,频道序号为CCTV-9,新的纪录片频道将在全国范围内委托定制纪录片,全国的制片人和纪录片摄制组 ...查看


  • 国庆节征文稿:跨越
  • 跨越历史风云的变迁,我们见证了一次一次的奇迹:时光缓缓六十二载,我们跨越了一个一个的磨难,历史铭记那一天: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那以后,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华民族自豪地屹立 ...查看


  • 2014同业对标典型经验文稿feng
  • 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申报表 强化地县两级配抢指挥管控,确保优质供电服务 专业名称:运行管理 日期:2014年10月 填报单位:会宁县供电公司调控分中心 [摘要] 近年来,随着95598热线的深入人心,我们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的措 ...查看


  • 红军长征在甘肃的作用和地位
  •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后,从刚开始的50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今天几千万的大党,期间经历的困难和坎坷不计其数,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大党,是跟它自身经历的磨难脱不开关系.长征就是共产党所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磨难.红军长征经过了1 ...查看


  • 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步测试2.doc
  •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基础巩固题 1.红军长征: 开始时间: 出发地 重要会议 中央红军到达地点 结束时间.标志 2.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 . ...查看


  • 带你走过哈尔滨来时的路!去这些博物馆品味千年文脉历史哈尔滨
  • 哈尔滨,讲述一座城的故事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于阿城白城建都,哈尔滨成为金王朝的发祥地. 1897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开启了哈尔滨现代都市文明进程.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 ...查看


  • 五周年征文稿(叶舟)
  • 漫漫信合路 悠悠三农情 东风信用社 叶舟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今夏的福地弥勒,大地干涸,粮田龟裂,旱情肆掠...... 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无不牵动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翘首以盼,终于盼来了天降甘霖,迟来的雨露深情地滋润着佛城大地,又见百 ...查看


  • 王三运在会宁为基层党员讲党课
  • 原标题:把握本真内涵用好方式方法体现实际成效 以"两学一做"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5月6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专程赴会宁县参观红军会师旧址,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和传统,并为基层党员干 ...查看


  • 红军会师后的哪次战役为长征划上了圆满句号
  • 凤凰网资讯 >历史 >中国近代史 红军会师后的哪次战役为长征划上了圆满句号 2016年09月15日 11:2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曲爱国等 核心提示: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协同作战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