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辅导策略

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辅导策略

陈智

[摘 要]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征,深入探讨了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塑造积极的人格形象,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个人的情感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情感问题;情感教育;策略与技巧

在当代大学生中,情感问题已逐渐成为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为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便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界广泛重视的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一)针对的问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目标确定不科学,导致情感的空虚。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环境下,有的大学生难以走出中学阶段“教师安排、家长监督”的学习模式,自己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闲暇时间,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便会形成情感的空虚;有的大学生将考上大学作为终极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情感便会产生空虚。

(二)策略与技巧:首先,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协调统一起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其次,要使大学生摆脱情感的空虚,就要引导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努力实行之。第一,学习发展计划。在大学里,学习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学生应从客观上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微观上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分配,

积极参加课外学习,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满足。第二,生活发展计划。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却迷失了方向,产生了自卑与孤独感,为此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学会调适自我,树立一个生活的目标,培养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

二、引导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

(一)针对的问题:自我评价的偏差,引发情感的自卑。有些大学生对客观环境或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如进入大学后优势不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有压力,以往失败经历或有某方面的缺陷等,从而形成极大的落差感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消极的心态,导致不能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引发强烈的自卑感。

(二)策略与技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明显的波动性,有的过高地评价自我而形成骄傲、自负和自恋,有的过低地评价自我而产生自卑、嫉妒。因此,引导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解剖和批评自我,虚心接受意见和缺点,以此来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情感;其次,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才会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走出自负或自卑的情感困扰;第三,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而不应凭一时的冲动,做出损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事。

三、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针对的问题:人际关系的疏离,促成情感的孤独。有的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和适应大学生活,产生了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就自我封闭、逃避群体,致使他们情感上新的归属感未能有效建立或满足,从而产生孤独。

(二)策略与技巧:一旦发现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时,就应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使其形成一定的归属感。首先,为学生创设人际空间和环境,使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构建起情感交流的纽带,以此摆脱情感上的孤独;其次,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选修课或心理辅导知识讲座,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构建自己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四、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一)针对的问题: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的波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是深刻而丰富的,但不成熟不稳定,表现得极为敏感,加之自控能力弱,一旦遇到或反复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易发生波动,难以自拔,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悲痛、恐惧、忧伤等消极的心理倾向。

(二)策略与技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有助于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特征;有助于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获得休息和娱乐;有助于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示天赋与才华,获取奋进的信心。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丰富体验,积累经验,发展才智,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五、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正确处理恋爱问题

(一)针对的问题:失恋是大学生恋爱中经常的挫折现象,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失恋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有的大学生面对失恋的挫折和打击,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而是采取消极和毁坏性的方式来应对,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父母、亲人的伤害,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负担和影响。

(二)策略与技巧:失恋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许多青年为此而痛不欲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恋爱观,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引导大学生应理智地对待失恋,积极面对、正确对待、冷静处理,提高恋爱承受能力;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比如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尽快地消除心灵的创伤,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健康。居里夫人失恋时也很痛苦,但她马上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失恋而不失志,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获得了新的科学发现,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爱情。

六、及时疏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

(一)针对的问题:自身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如果不能理智地去分析和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就易走向极端化,从而造成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致使学业处于荒废边缘,诱发许多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诱发其

它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策略与技巧: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稍加疏导就能掌握,心理学家通常概括为四种,即自我宣泄法、谈话法、代偿迁移法、意识调节法。所谓自我宣泄法则是指当心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最好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这样心理上会感到轻松。谈话法则通过与同学、亲人、老师的交谈或心理咨询,化解不良情绪。代偿迁移法则是指脱离、转移产生消极情绪的现场,或用另一种方式取代你的消极情绪,如轻快的散步、幽默的语言,这种代偿迁移有利于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有利于消极情绪的转移,从而变得开朗。意识调节法,即要高瞻远瞩,以远大事业为重,使胸襟开阔、度量豁达。

我们坚信,在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发展上,策略与技巧始终是比问题要多得多。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不懈努力,才能使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像一片茵茵芳草地,焕发出美丽与馨香。

参考文献:

[1]陈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洪明.高校情感教育与“人本”教育的理论探究[J].湖湘论坛,2005

[3]褚惠萍.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党史文苑,2006

[4]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辅导策略

陈智

[摘 要]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征,深入探讨了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塑造积极的人格形象,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个人的情感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情感问题;情感教育;策略与技巧

在当代大学生中,情感问题已逐渐成为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为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便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界广泛重视的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一)针对的问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目标确定不科学,导致情感的空虚。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环境下,有的大学生难以走出中学阶段“教师安排、家长监督”的学习模式,自己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闲暇时间,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便会形成情感的空虚;有的大学生将考上大学作为终极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情感便会产生空虚。

(二)策略与技巧:首先,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协调统一起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其次,要使大学生摆脱情感的空虚,就要引导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努力实行之。第一,学习发展计划。在大学里,学习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学生应从客观上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微观上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分配,

积极参加课外学习,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满足。第二,生活发展计划。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却迷失了方向,产生了自卑与孤独感,为此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学会调适自我,树立一个生活的目标,培养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

二、引导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

(一)针对的问题:自我评价的偏差,引发情感的自卑。有些大学生对客观环境或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如进入大学后优势不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有压力,以往失败经历或有某方面的缺陷等,从而形成极大的落差感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产生消极的心态,导致不能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引发强烈的自卑感。

(二)策略与技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明显的波动性,有的过高地评价自我而形成骄傲、自负和自恋,有的过低地评价自我而产生自卑、嫉妒。因此,引导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解剖和批评自我,虚心接受意见和缺点,以此来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情感;其次,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才会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走出自负或自卑的情感困扰;第三,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而不应凭一时的冲动,做出损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事。

三、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针对的问题:人际关系的疏离,促成情感的孤独。有的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和适应大学生活,产生了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就自我封闭、逃避群体,致使他们情感上新的归属感未能有效建立或满足,从而产生孤独。

(二)策略与技巧:一旦发现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时,就应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使其形成一定的归属感。首先,为学生创设人际空间和环境,使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构建起情感交流的纽带,以此摆脱情感上的孤独;其次,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选修课或心理辅导知识讲座,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构建自己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四、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一)针对的问题: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的波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是深刻而丰富的,但不成熟不稳定,表现得极为敏感,加之自控能力弱,一旦遇到或反复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易发生波动,难以自拔,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悲痛、恐惧、忧伤等消极的心理倾向。

(二)策略与技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有助于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特征;有助于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获得休息和娱乐;有助于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示天赋与才华,获取奋进的信心。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丰富体验,积累经验,发展才智,从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五、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正确处理恋爱问题

(一)针对的问题:失恋是大学生恋爱中经常的挫折现象,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失恋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有的大学生面对失恋的挫折和打击,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而是采取消极和毁坏性的方式来应对,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父母、亲人的伤害,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负担和影响。

(二)策略与技巧:失恋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许多青年为此而痛不欲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恋爱观,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引导大学生应理智地对待失恋,积极面对、正确对待、冷静处理,提高恋爱承受能力;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比如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尽快地消除心灵的创伤,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健康。居里夫人失恋时也很痛苦,但她马上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失恋而不失志,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获得了新的科学发现,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爱情。

六、及时疏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

(一)针对的问题:自身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如果不能理智地去分析和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就易走向极端化,从而造成学习成绩明显下滑致使学业处于荒废边缘,诱发许多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诱发其

它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策略与技巧: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稍加疏导就能掌握,心理学家通常概括为四种,即自我宣泄法、谈话法、代偿迁移法、意识调节法。所谓自我宣泄法则是指当心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最好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这样心理上会感到轻松。谈话法则通过与同学、亲人、老师的交谈或心理咨询,化解不良情绪。代偿迁移法则是指脱离、转移产生消极情绪的现场,或用另一种方式取代你的消极情绪,如轻快的散步、幽默的语言,这种代偿迁移有利于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有利于消极情绪的转移,从而变得开朗。意识调节法,即要高瞻远瞩,以远大事业为重,使胸襟开阔、度量豁达。

我们坚信,在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发展上,策略与技巧始终是比问题要多得多。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不懈努力,才能使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像一片茵茵芳草地,焕发出美丽与馨香。

参考文献:

[1]陈鹏.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洪明.高校情感教育与“人本”教育的理论探究[J].湖湘论坛,2005

[3]褚惠萍.当代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高校情感教育[J].党史文苑,2006

[4]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 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万文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以辅导员工作经验为基础,分析论证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和技巧,提出了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策略, 即以情育情;辅导员自身的情感修养策略.辅导员应与学 ...查看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
  •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 ...查看


  • 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 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一.案例分析环节概况 学生工作案例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原理.方法.策略等,解决学生平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的全过程.全环节的情境描述.案例中渗透了学生工作理念,展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辅导员日常工作 ...查看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1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 时间:2009年上学期第四周星期五班队活动时间 方式:全校学生收听广播 主讲:张岚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 ...查看


  •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 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 2,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 所谓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 ...查看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汪福堂)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是在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困扰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 ...查看


  • 教育心理学学论述题
  • 1.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一).婴儿期(0~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幼儿期(1~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儿童早期(3~6)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晚期(6~12)勤奋感对自卑感 ...查看


  • [强烈推荐]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倒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 ...查看


  • 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30分)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 C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 C ) A.团体心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