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抒怀诗教师版

即事抒怀诗

【学习目标】

1.熟悉即事抒怀诗的常用意象、理解情感内容、明确常用手法。

2.掌握即事抒怀的解题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

【活动一】例题引路

(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

1 ②①

【活动三】实践运用 1.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案: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1分)

(2)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

答案:“寂寞”(1分)

原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对两点即给3分)

(3)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答案: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

(4)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答案: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2.秋 思

2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

答案“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

答案“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

3

即事抒怀诗

【学习目标】

1.熟悉即事抒怀诗的常用意象、理解情感内容、明确常用手法。

2.掌握即事抒怀的解题方法,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

【活动一】例题引路

(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

1 ②①

【活动三】实践运用 1.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案: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1分)

(2)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4分)

答案:“寂寞”(1分)

原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对两点即给3分)

(3)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答案: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

(4)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答案: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2.秋 思

2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

答案“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

答案“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陶渊明

3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风流子·秋郊即事
  • 风流子·秋郊即事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 ...查看


  • 高中语文文言文诗词答题技巧
  • As time goes by, people are being busier and busier with working, such as signing their contracts, meeting their custome ...查看


  •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老师)
  • 万能公式 1表现手法 2 --结合问题相关内容分析,得出答案. 例:与朋友离别的悲伤忧愁之情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孤独惆怅之情 羁旅在外,渴望回家的孤独失落之情. 戍边战士厌倦战争思归思情的悲凉孤独. 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的苦闷彷徨. 等等 ...查看


  •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意象.意境篇
  •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意象.意境篇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李方顺 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邮编:223800 一.形象知识与鉴赏 [考点解读]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分析形象,是鉴 ...查看


  •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查看


  • 诗歌鉴赏万能模板
  • [万能模板] 1山水田园诗 主要特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代表作家: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杨万里 答题模板: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之情. 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概括以下几种: 对田园生活的向 ...查看


  •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杨佩珍 看标题辨类别 题目是诗的眼睛.有些题目明确地交待了诗歌的写作重点或类型.如标题中有古迹,古 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的一般是怀古诗.这类诗往往将史实与 ...查看


  •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