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五

2010年lO月第46卷第5期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AV|ATIoNPRECIsfONMANUFAcTUR”qGTECHNOLOGY

Oa2010%f.46No.5

综述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五)

王建华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200033)

4.2走稳数字量传递的主线道路。发挥模拟量传递的

辅助作用

的技术基础,建立我们自己的技术链体系,把国外技术转化成国内的标准,固化下来。

③第三步:开发创新、普及推广

在对罔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全面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新型号的研制、结合当时新技术的应用,利用各种激励机制和政策对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进行再开发、再创新、再提高,并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应用。推动中罔航空制造技术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

位。

数字量传递技术是当今飞机制造领域不争的主线道路,从模拟最传递到数字量传递的巨大跨越在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如何迈出这艰巨的一步,业内人都在思考和探索。无论如何,走稳第一步、计划好后续每一步,同时兼顾发挥好目前的模拟量传递这个辅助技术的有效作用,是比较稳妥的措施。

4.2.1

中国航空制造装备技术走数字化道路的三部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许多装备领域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条成功的发展之路。在这里,笔者参照其它行业的经验,结合航空制造的特点,为中网航空制造走数字化道路设定了三部曲。

①第一步:合作引进、攻关研究

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起源于国外先进飞机制造行业,波音从B737—700开始部分尝试,在B777上走了一个无纸生产的全过程,而在B787上真正实现了基于MBD的飞机制造理念。

中国飞机制造业近年来也在个别军机、民机型号上尝试着实现数字化制造工艺,其方法基本上来自研究模仿这种模式。在大型飞机制造兴起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也有条件与国外曾经为波音、空客公司配套生产过飞机制造装备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装备引进、合作研发、联合攻关。减少摸索的过程,缩短前进的距离,建立一个高端的起点。

②第二步:消化、吸收

在结合型号进行技术交流、装备引进、合作研发、联合攻关的基础上,我们启动航空研究院所的力量,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与院所密切配合,下大功夫,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充分研究消化、吸收,结合中国

・J・

4.2.2模拟量不能彻底抛弃

笔者历来强调,在大量应用和大力推广数字量传递技术的同时,不能彻底抛弃模拟量传递技术。波音曾经在某型号机身对接面上采用数字量传递代替模拟量量规,但机身对合时发现有明显阶差,试图解决无果,只好重新改为量规协调。

因此在某些复杂情况下,模拟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2.3飞机生产不同阶段数字量和模拟量的比例变

飞机生产通常分三个阶段:验证样机生产阶段;研制批生产阶段;批量生产阶段。

在验证样机生产阶段,主要是研制比例为1:l的工程样机,用于飞机的协调和飞机的研发试验,样机在总体布置、结构布置、连接形式和系统安装等方面与飞机保持一致。在这个阶段,不求制造方法先进,但求样机尺寸准确、结构完整、连接JE确、系统安装通畅,并且交付进度要求严格。在这样的要求下,飞机零部件生产除一部分采用数控加工外,大部分还是采用因陋就简、快速制造的原则,因此,模拟量传递在此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在飞机研制批阶段,尽管设计还没有定型,但飞机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

的总体方案已经确定,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制造中开始应用,因为军机中的军代表和民机中的适航当局全过程跟踪飞机的研制,从适航取证和生产定型角度讲,制造方式的不确定或发生重大改变会带来大量的麻烦,这就要求研制批的制造方法与批产时有一个保持连续性的问题,所以,在研制批时,尽量多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故数字量传递技术在此过程占主导作用。但这个阶段飞机制造技术还是以协调技术为主,故适量的模拟量传递还是需要的。

在飞机进入批生产阶段,由于批量的逐渐增加,飞机产品的生产一致性会提到议事日程上,而能够保证一致性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数字量传递技术,在这个阶段,飞机协调技术已经进入稳定状态,模拟量方法逐渐由数字量传递所取代。但并不是绝对取消模拟量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适当保存一些模拟量手段有利于适应飞机构型的快速变化。

4.3研究动态制造的精髓。扩大静态生产的内涵

如前所述,静态飞机制造一般是指在传统制造方式下,制造过程及工序间的转换处处体现到人工干涉,随意性很大。而动态制造则是借助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运用自动化原理,使飞机制造活动实现动态运行。4.3.1动态制造为先进飞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动态制造如今在飞机制造业中比比皆是,大至B737、B777、A320总装对接和移动生产线,小至壁板自动铆接移动工位、钣金零件流水生产线等等。为什么在飞机这样的非大批量产品生产中引入移动生产的概念?据说是从汽车制造流水线中获得启发,为了精益制造、为了优化配套管理、为了合理物流输送等等。尽管有些专家对这样的生产方式还有异议,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飞机生产线上动态的元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似乎有蔓延趋势。

4.3.2静态生产里面处处蕴含着动态的因素

传统的飞机生产主要特征是静态制造,这一方面是受当时的自动化水平限制,另一方面,是人们还习惯于把系统的生产工艺人为地分散处理,把复杂的产品结构主观地静态加工。其实,在数字量控制的今天,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已经可以代替人们对复杂的工序和动作进行连续处理,所以,在所有的静态生产里处处蕴含着动态的因素,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化等控制技术,应用液压、气压及电动能源的驱动、通过包括机械手在内

・2・

的运动单元,我们可以使精细的飞机制造实现连续动态的运动。

4.3.3动静结合是符合我国航空制造的道路

动态制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高技术、高效率、低人工作为最高取向的,在我国航空制造业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采用大比例减员增效的客观情况下,采用动静结合是符合我国航空制造的发展方向的。

在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涉,进而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有益的制造活动中,采用动态制造十分必要,例如,部分钣金零件制造、机加零件制造、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机体气动部件装配、飞机部件对接、飞机总装对接、飞机系统装配等。但是,有些作业借助熟练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才能使产品质量更完美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静态制造,例如,飞机工艺装备的制造、形状复杂的飞机内部结构钣金件的部分加工工序、无法采用自动化连接技术的部件装配及对接、飞机表面涂饰等等。

在飞机产品批量比较大的制造活动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动态制造。在批量较小、产量不高的产品制造活动中,为了降低投入成本,一般以静态制造为主。

另外,选取动态制造技术应用的时机和切入点也很值得探讨。对于已经在线制造的型号来说,可以按部件从大到小、按工序从后到前的思路来研究和应用动态制造方式;对于即将开始研制的型号来说,比如中国的大型客机项目,则采用总体策划、全线推广、高调进入的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飞机制造活动中的传统面貌,为中国飞机制造技术的突破带个好头。

动态制造对于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实践活动来说基本还是一个新的概念,要快速引进并且加以普及应用对于决策者来说还需要勇气和智慧,对于广大航空制造业员工来说还需要进行培训和适应。但是,对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不得不继续采用静态制造的中国航空制造业来说,尽早研究和应用动态制造的技术对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整体提高是有重要意义的。4.4合理使用柔性技术,加快改造刚性模式

柔性制造技术在世界飞机制造业中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近些年在我国也越烧越热,它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无与伦比的制造精度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惊喜。但是,由于飞机制造的特殊性,刚性制造模式在全世晃的飞机制造业中还处处存在。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年第46卷第5期

4.4.1柔性技术是飞机制造领域的发展潮流

从提高飞机产品质量、增加飞机使用寿命、降低飞机生产成本、强化飞机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柔性制造技术确实是功不可没,不但国外飞机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应用柔性制造的领域,而且,国外为飞机制造而专门研制柔性制造装备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早期,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柔性制造技术主要应用在飞机零件的机械加工方面,到后来,柔性技术在飞机壁板自动铆接和复合材料零件生产中为减少工艺装备的投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柔性制造技术普遍应用在飞机的各个制造环节中,因此,柔性制造技术是飞机制造领域的发展潮流。

4.4.2柔性热中要保持稳步发展的冷静头脑

柔性制造技术为航空制造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对传统的飞机制造理念予以了解剖性的改变,但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的出现必有它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它自身的应用规律。

柔性制造技术的优点大家都十分清楚,这里不展开讨论,只是想探讨一下它的应用规律。就像其字面意思表述的那样,柔性制造技术本身代表了其适应范围广、专业化水平高、自动化能力强、产品批量大,其投入成本高。在这样的制造环境中,对于具有批量不大,零部件品种甚多的飞机产品来说,能够发挥其更大的效能。但其高投入的特点又会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批量小的产品,制造时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不十分划算。我国大部分飞机目前都处于小批量生产状态,且均有固定的生产线,通通改为柔性制造系统,企业无法一时习惯,国力也会不支。所以,在发展柔性制造技术时要充分进行论证,确实保证在有一定的批量情况下、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场所、适应范围较广的工序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实现柔性化立项,切忌头脑发热,一股脑都上,作出不明智的决策。4.4.3刚柔并进是目前航空制造的和谐之音

柔性制造技术是飞机制造企业努力发展的方向,但因其成本投入巨大、国内又缺乏相关的支撑工业基础,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内在线型号继续保持一定的刚性制造技术是必要的和科学的。而对于新立项的型号来说,尽快全面应用柔性技术也是势在必得,有了新技术的存在,还要去照搬旧技术也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的。随着旧型号的终结,新型号的来临,

・3・

加速淘汰刚性技术,大量推广柔性技术的应用,刚柔并进是目前航空制造的和谐之音。

4.5工装研制的方法和管理要面向发展、面向市场

在飞机生产线上,针对飞机生产的专业设备越来越多,过去人们重产品、轻设备的观念随着新技术的大量采用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飞机制造装备观念更新的时代里,如何改变过去传统制造中工艺装备设计、制造的被动等待的局面,如何更新工艺装备的管理思路,如何使最新的技术快速进入工艺装备专业领域,等等,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4.5.1市场需求和型号技术发展是飞机制造装备研制方法改革的主要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飞机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其中飞机寿命从最初的数千小时提高到数万小时,到现在的近十万小时,尽管飞机器材有了新的发展,但飞机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才真正能够为飞机的延寿提供有效的保证;又如,飞机“四性”(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要求对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造方面保证“四性”的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制造技术新装备提供支持才可能实现。因此,市场需求和型号技术发展是飞机制造装备研制方法改革的主要动力。

4.5.2对目前国内飞机制造工艺装备管理体制的改进建议

国内毪机制造工艺装备的制造链条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中是无自身动力的,是靠别人的动力拉动的,即,飞机制造工艺部门按照飞机制造乍产线上的需求提出对于飞机制造的装备技术条件,注意,飞机制造工艺部门对飞机制造工艺装备(包括零件制造和组部件装配)的专业本身并不十分专业,提出的技术条件特征偏重于产品工艺需求而往往忽视装备本身的特点,工艺装备设计部门又对飞机制造工艺的特点不十分专业,在设计工艺装备时偏重于装备本身的技术重点,工装部门事先并不知道有哪些工装将要使用,产品工艺部门也不知道工艺装备专业中有哪些新技术可以利用,因此,使用者提出的工装需求往往足仿效已有的技术和结构,落后于最新潮流,而工艺装备设计部门设计出的工艺装备常常令产品工艺人员颇感失望,最新的技术不能得到采用,又不能完全融洽地符合飞机制造生产线的要求,在飞机研制批经常出现工程在更改、工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

装也在更改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

在飞机工艺装备管理过程中,工艺装备部门(工装设计和工装制造)往往被动地在等待产品工艺部门提出所需的工艺装备请求,甚至一些企业连工艺装备图样编号都由产品工艺部门提出,在这样情况下,工艺装备设计只是一个纯粹的设计部门而非策划部门,工艺装备制造部门更是按图索骥,无法在制造过程中技术创新,新技术在工艺装备中的及时应用无从谈起。

建议改变目前这种无主动意识的工艺装备研制管理思路,让工艺装备部门超前地、主动地、独立地负责飞机制造生产线的整体策划、设计和制造,并大量采用可以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如果可能,联合国内外、行内外力量一起对型号飞机进行生产线规划和研制,把握世界前沿的工艺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研制出最理想的飞机制造生产线设备。4.5.3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彻底改变飞机制造工艺装备研制管理方法,尽早抛弃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引入符合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的新概念、新思维,是我国工艺装备专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活跃中国飞机制造市场的必由之路。尽管无处不在的习惯势力会给改革的道路设置很多障碍,但相信人们对于这样的真理不会拒绝,即,坚持吐故纳新才能更好与时俱进。

4.6建立飞机精细制造的基础,重视新形势下的容差分配

在传统飞机制造环境中,由于飞机从整体上讲是属于非刚性体物体,又是由成千上万形状各异的零部件装配而成,再加上飞机零件制造和结构件装配时缺乏能够实时控制的高精度数控制造设备,事前通过计算进行容差合理分配在当时显得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又是很粗放的,因为非控因素太多,公差不可能定得太严。

在以数字量传递为主流的现代飞机制造环境中,由于数字化制造设备的普遍使用,对零件制造和部组件装配过程实现了在线、全过程、高精度的实时控制和反馈修正,使得零部件制造能够达到人们预期的精度,这样情况下,实现数字化传递环境下的精细容差分配成为可能。

4.6.1从一代容差分配大师程宝蕖留给我们的遗著说开

・4・

《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一书是笔者当年在读大学时的必修课,及其幸运的是,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就是书的作者程宝蕖老先生,老先生低调做人、醉心学术、传道授业,在课堂上他言语温文慈和、言辞条理清晰,时而飞机制造术语一组组信手拈来,时而串串英文句子如行云流水飞上黑板,我们这些没有任何飞机制造经验的莘莘学子一个个听得五迷三道……,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当时根本无法全面了解老先生的深奥演讲,但在从事飞机制造专业后,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研读老先生的大作时,~切都显得那么亲切和熟悉,飞机制造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迎刃而解。

2009年11月初,中国一代飞机制造容差分配研究鼻祖程宝蕖老先生走了,他带着些许满足和很多遗憾走了。满足的是他为世人留下的小书《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为中国飞机制造中最重要的技术一协调准确度做了坚实的奠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适合数字量传递情况下的飞机制造容差分析在国内没有形成气候。

4.6.2建立在精细制造基础之上的数字量传递下的容差分配

2007年,中国启动大型飞机项目研制,中国良好的经济环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并且可以与世界进行自由沟通的技术环境,几方面有利因素为中国飞机制造工程师们利用最好的技术、建造先进的飞机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其中许多制造工程师们和院校的教授研究员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对建立在数字量传递下的容差分配进行探索。

由于数字量传递的全面应用,飞机零部件的精细数字加工变得不那么困难,而且,随着数字化装配、数字化测量等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量传递下的容差分配与飞机的精细制造关系越来越密切。钣金的精密制造使得钣金产品零件回弹量大大减少、过程应力变得更小、修锉余量接近净边、装配协调准确度更高;高效数控机加使得机加零件尺寸精度更高、过程变形更小、互换性能更好;数字化装配技术辅以各类自动化装备使得飞机部件装配关系更加简单、传递环节更加简短、协调准确度更加容易保证。另外,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厂房建设基点的提高,外界因素,诸如温度、湿度、震动等,对产品变形的影响越来越少,也使得容差分配时考虑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年第46卷第5期

4.6.3下大力气研究基于3D环境下的飞机协调与容差分配技术研究

研究在数字传递环境下的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计算和容差分配方法,建立协调准确度计算和容差分配体系,以工艺数据库为协调依据、以数字量传递为核心、减少工装设计到产品制造中间环节误差,增强协调准确度,建立飞机制造容差分配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首先,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结合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全面应用,制订飞机制造协调和容差分配研发的规划;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数控加工件和数控钣金成形件误差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误差分析、偶然误差理论的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等的成套公式;结合装配方案优化,建立装配方案定性仿真和评价方法;在传统的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环境,给出与其适应的成套外形协调准确度的计算与容差分配的公式,建立装配不协调偏差源快速诊断方法,开发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软件;建立飞机装配协调准确度控制和容差分配的技术规范;研究数字化工艺装备设计与容差分配;等等。

进一步充实程老先生的《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一书,建立数字量传递下的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体系,以告慰程老先生的在天之灵。4.7并行工程要落到实处。相应管理制度要配套完善

并行工程足把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生产规划、用户服务、协作对象、供应厂商一起组织起来,组成“跨职能协同工作队”,完成从工程数据、工艺数据、工装数据、生产计划、服务资料等全过程的数据同时发放。这样可使工程部门与使用部门共享设计模型,集思广益,使设计更符合使J甘维护及便于制造装配的要求;对设计的三维实体元件进行数字化预装配,可排除各部件之间相互干涉并保证配合协调;工艺计划和工装设计并行进行,提高了效率缩短了研制周期;由于工程设计的变更大量减少,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

并行工程强调面向过程(process—oriented)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是个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步骤和措施,完善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下面讨论这些问题。

4.7.1

想、更不单是为制造着想,它的工作目标是协同作业、综合最优,为整个项目着想。并行工程为设计提供工艺方面的经验、为工艺提供工程上的方便、为制造提供超前的投入、为项目管理提供透明的计划节点、为客户服务准备提供全过程的参与。并行工程需要人员落实、工作地点落实、工作平台落实。并行工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并行工程在飞机产品研制阶段以前参与的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方案可研论证阶段;第二阶段,联合概念定义阶段;第三阶段,联合定义阶段;第四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第五阶段,研制阶段。在每一阶段,都有并行工程的工作,而每一阶段其并行工程工作工作重点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并行工程是动态的。

在并行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领导决策是并行工程成功推行的莺要前提;项目支撑是并行工程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土壤;骨干参与是并、行工程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阶段核心的确定是并行工程重点平稳转移的开门钥匙;调解争执是并行工程求同存异的常用工具;坚守节点是并行工程成果输出的关键体现;鼓励创新是并行工程具有生命力的鲜活动力;坚持到底是并行工程进程中需要不断强调的永久主题。4.7.2管理制度要相机配套完善

在科学生产管理中,制度的建立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要使并行工程得以顺利推行,必须要建立各个需要层次的管理文件。

一是建立顶层并行工程指令性文件,这是给出一个并行工程的整体思路、规划一个原则方法,提出一个高层要求。尽管这个层次的文件没有细化到具体操作方法,但读出文件往往决定了并行工程的成败与否。因为顶层文件反映了高层领导对并行工程的认识、态度和决心,有了决心,并行工程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才能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去实施和落实。顶层文件内容一般包括:并行工程的主要目标、结构模式、管理办法、行动原则、组织形式、资源配备等等。这层文件是给高层制定的。

二是建立中间层指导性管理制度,在这层文件中包括并行工程工作团队如何构建、工作地点如何策划、办公条件如何创建、工作场地如何管理、平行交叉如何不乱、生活后勤如何保障等等。这层文件是给直接管理层看的,并行工程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才能排除

・5・

保证并行工程落到实处的步骤和措施

并行工程不单是为设计着想、也不单是为工艺着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

干扰、清除障碍,进而达到目的。

三是建立并行工程操作层面执行规定,规定出并行工程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利用什么工具为平台,分阶段达到什么目的,遇到问题如何具体处理,信息如何流动,数据如何共享,错误如何避免等等。这层文件越详细操作性越强越好,这层文件应该是并行工程工作队员的工作手册了。

四是制定工作团队级工作守则等等,这层文件更多的是倾向道德法则。因为在并行工程团队中有形形色色的队员,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十全十美,要有一定的法则约束每个队员的日常行为,不许各自为政。4.7.3打破固有的习惯是并行工程的畅通大道

并行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传统的固有习惯要破除,新的概念要建立。

工程设计要主动敞开紧闭的设计室大门,开发设计平台,力争进行透明设计,实时地把工程数据交与并行工程团队成员进行分享,因为并行工程的重要条件就是面向过程。

工艺设计要建立主动参与、积极沟通的理念,不能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把工艺方面的建议和要求向工程设计提出,并和工程设计一起把有关工艺信息加到设计模型中,在工艺设计的同时把对工艺装备要求信息精确地提出。

工艺装备的设计要树立整体策划飞机生产线的责任观念,要直接从工程数模入手,结合工艺设计提出的制造和装配流程,全面进行零件工艺装备、装配工艺装备和其它工艺装备的3维设计。

质量保证和质鼍控制要从源头参与,把质量控制观念贯穿研制全过程,提出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法和工具等,改变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的传统作法。

项目管理,是组织并行工程的总策划和总调度,要保证并行工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就要从项目管理上理顺一切关系,创造一切条件。

人说,从时间上来说有50年,有人说,从水平上说相差三、四代,但无论有多大差距,差距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找出这种差距的目的就是寻找追赶世界潮流的起点。

中国大飞机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2009年底和2010年初视察大飞机时对大飞机项目作出指示,发展大型客机是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要用最好的技术,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这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我们航空制造业提出的高标准、高希望。

在目前这种难得的机遇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应该高度联合起来,摸索出自己的飞机制造装备技术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不畏洋、不避短、不甘落后,号召业内业外人士都来关心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科学总结过去,大胆开拓未来。

(全文完)

参考文献:

[1]王建华.飞机总装对接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0—

02

[2]孟飙.飞机数字化对接与校准数据应用技术及系统[J].北京航窄航天大学,2007

[3]邹冀华,刘志存,范玉青.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1367—

1373.

[4]曾六生.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J].航空制造技术,2002

—10

[5]刘柱.数字军工[J].航窄制造技术,2004(2):2.

[6]郭恩明.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对策[J].航空制造技术,2000(6):1—8.

[7]王贤辉.关于我国航空工业推行“柔性”发展战略的思考[J].洪都科技,2006—5[8]SALVENDY

New

G.Handbook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M].

York:JohnWileySonsINC,2001:1—18.

结束语

中国飞机制造没备技术与国外还有很大距离,有

[9]路甬祥.建设制造强国[J].工业工程,2003,6(I):11—

20.

(收稿日期2009—12—20)

・6・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五)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建华, WANG Jian-hua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200033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AVIATIO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46(5)0次

参考文献(18条)

1.路甬祥 建设制造强国[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3(01)2.王建华 飞机总装对接技术 2010

3.SALVENDY G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14.孟飙 飞机数字化对接与校准数据应用技术及系统 20075.王贤辉 关于我国航空工业推行"柔性"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6

6.邹冀华.刘志存.范玉青 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研究 2007(7)7.郭恩明 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对策[期刊论文]-航空制造技术 2000(06)8.曾六生 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 20029.刘柱 数字军工 2004(02)10.刘柱 数字军工 2004(2)

11.曾六生 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 2002

12.郭恩明 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对策 2000(6)

13.邹冀华;刘志存;范玉青 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7(07)

14.王贤辉 关于我国航空工业推行"柔性"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615.孟飙 飞机数字化对接与校准数据应用技术及系统 200716.SALVENDY G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117.王建华 飞机总装对接技术 2010

18.路甬祥 同心同德奋力创新建设制造强国 2003(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kjmzzjs201005001.aspx

授权使用:哈尔滨工业大学(hebgydx),授权号:50ad6f50-7d08-4af8-8494-9ed900fb7d0d

下载时间:2011年5月4日

2010年lO月第46卷第5期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AV|ATIoNPRECIsfONMANUFAcTUR”qGTECHNOLOGY

Oa2010%f.46No.5

综述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五)

王建华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200033)

4.2走稳数字量传递的主线道路。发挥模拟量传递的

辅助作用

的技术基础,建立我们自己的技术链体系,把国外技术转化成国内的标准,固化下来。

③第三步:开发创新、普及推广

在对罔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全面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新型号的研制、结合当时新技术的应用,利用各种激励机制和政策对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进行再开发、再创新、再提高,并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应用。推动中罔航空制造技术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

位。

数字量传递技术是当今飞机制造领域不争的主线道路,从模拟最传递到数字量传递的巨大跨越在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如何迈出这艰巨的一步,业内人都在思考和探索。无论如何,走稳第一步、计划好后续每一步,同时兼顾发挥好目前的模拟量传递这个辅助技术的有效作用,是比较稳妥的措施。

4.2.1

中国航空制造装备技术走数字化道路的三部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许多装备领域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条成功的发展之路。在这里,笔者参照其它行业的经验,结合航空制造的特点,为中网航空制造走数字化道路设定了三部曲。

①第一步:合作引进、攻关研究

航空数字化制造技术起源于国外先进飞机制造行业,波音从B737—700开始部分尝试,在B777上走了一个无纸生产的全过程,而在B787上真正实现了基于MBD的飞机制造理念。

中国飞机制造业近年来也在个别军机、民机型号上尝试着实现数字化制造工艺,其方法基本上来自研究模仿这种模式。在大型飞机制造兴起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也有条件与国外曾经为波音、空客公司配套生产过飞机制造装备的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装备引进、合作研发、联合攻关。减少摸索的过程,缩短前进的距离,建立一个高端的起点。

②第二步:消化、吸收

在结合型号进行技术交流、装备引进、合作研发、联合攻关的基础上,我们启动航空研究院所的力量,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与院所密切配合,下大功夫,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充分研究消化、吸收,结合中国

・J・

4.2.2模拟量不能彻底抛弃

笔者历来强调,在大量应用和大力推广数字量传递技术的同时,不能彻底抛弃模拟量传递技术。波音曾经在某型号机身对接面上采用数字量传递代替模拟量量规,但机身对合时发现有明显阶差,试图解决无果,只好重新改为量规协调。

因此在某些复杂情况下,模拟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2.3飞机生产不同阶段数字量和模拟量的比例变

飞机生产通常分三个阶段:验证样机生产阶段;研制批生产阶段;批量生产阶段。

在验证样机生产阶段,主要是研制比例为1:l的工程样机,用于飞机的协调和飞机的研发试验,样机在总体布置、结构布置、连接形式和系统安装等方面与飞机保持一致。在这个阶段,不求制造方法先进,但求样机尺寸准确、结构完整、连接JE确、系统安装通畅,并且交付进度要求严格。在这样的要求下,飞机零部件生产除一部分采用数控加工外,大部分还是采用因陋就简、快速制造的原则,因此,模拟量传递在此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在飞机研制批阶段,尽管设计还没有定型,但飞机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

的总体方案已经确定,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制造中开始应用,因为军机中的军代表和民机中的适航当局全过程跟踪飞机的研制,从适航取证和生产定型角度讲,制造方式的不确定或发生重大改变会带来大量的麻烦,这就要求研制批的制造方法与批产时有一个保持连续性的问题,所以,在研制批时,尽量多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故数字量传递技术在此过程占主导作用。但这个阶段飞机制造技术还是以协调技术为主,故适量的模拟量传递还是需要的。

在飞机进入批生产阶段,由于批量的逐渐增加,飞机产品的生产一致性会提到议事日程上,而能够保证一致性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数字量传递技术,在这个阶段,飞机协调技术已经进入稳定状态,模拟量方法逐渐由数字量传递所取代。但并不是绝对取消模拟量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适当保存一些模拟量手段有利于适应飞机构型的快速变化。

4.3研究动态制造的精髓。扩大静态生产的内涵

如前所述,静态飞机制造一般是指在传统制造方式下,制造过程及工序间的转换处处体现到人工干涉,随意性很大。而动态制造则是借助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运用自动化原理,使飞机制造活动实现动态运行。4.3.1动态制造为先进飞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动态制造如今在飞机制造业中比比皆是,大至B737、B777、A320总装对接和移动生产线,小至壁板自动铆接移动工位、钣金零件流水生产线等等。为什么在飞机这样的非大批量产品生产中引入移动生产的概念?据说是从汽车制造流水线中获得启发,为了精益制造、为了优化配套管理、为了合理物流输送等等。尽管有些专家对这样的生产方式还有异议,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飞机生产线上动态的元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似乎有蔓延趋势。

4.3.2静态生产里面处处蕴含着动态的因素

传统的飞机生产主要特征是静态制造,这一方面是受当时的自动化水平限制,另一方面,是人们还习惯于把系统的生产工艺人为地分散处理,把复杂的产品结构主观地静态加工。其实,在数字量控制的今天,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已经可以代替人们对复杂的工序和动作进行连续处理,所以,在所有的静态生产里处处蕴含着动态的因素,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化等控制技术,应用液压、气压及电动能源的驱动、通过包括机械手在内

・2・

的运动单元,我们可以使精细的飞机制造实现连续动态的运动。

4.3.3动静结合是符合我国航空制造的道路

动态制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高技术、高效率、低人工作为最高取向的,在我国航空制造业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采用大比例减员增效的客观情况下,采用动静结合是符合我国航空制造的发展方向的。

在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涉,进而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有益的制造活动中,采用动态制造十分必要,例如,部分钣金零件制造、机加零件制造、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机体气动部件装配、飞机部件对接、飞机总装对接、飞机系统装配等。但是,有些作业借助熟练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才能使产品质量更完美的情况下,建议采用静态制造,例如,飞机工艺装备的制造、形状复杂的飞机内部结构钣金件的部分加工工序、无法采用自动化连接技术的部件装配及对接、飞机表面涂饰等等。

在飞机产品批量比较大的制造活动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动态制造。在批量较小、产量不高的产品制造活动中,为了降低投入成本,一般以静态制造为主。

另外,选取动态制造技术应用的时机和切入点也很值得探讨。对于已经在线制造的型号来说,可以按部件从大到小、按工序从后到前的思路来研究和应用动态制造方式;对于即将开始研制的型号来说,比如中国的大型客机项目,则采用总体策划、全线推广、高调进入的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飞机制造活动中的传统面貌,为中国飞机制造技术的突破带个好头。

动态制造对于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实践活动来说基本还是一个新的概念,要快速引进并且加以普及应用对于决策者来说还需要勇气和智慧,对于广大航空制造业员工来说还需要进行培训和适应。但是,对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不得不继续采用静态制造的中国航空制造业来说,尽早研究和应用动态制造的技术对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整体提高是有重要意义的。4.4合理使用柔性技术,加快改造刚性模式

柔性制造技术在世界飞机制造业中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近些年在我国也越烧越热,它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无与伦比的制造精度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惊喜。但是,由于飞机制造的特殊性,刚性制造模式在全世晃的飞机制造业中还处处存在。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年第46卷第5期

4.4.1柔性技术是飞机制造领域的发展潮流

从提高飞机产品质量、增加飞机使用寿命、降低飞机生产成本、强化飞机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柔性制造技术确实是功不可没,不但国外飞机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应用柔性制造的领域,而且,国外为飞机制造而专门研制柔性制造装备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早期,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柔性制造技术主要应用在飞机零件的机械加工方面,到后来,柔性技术在飞机壁板自动铆接和复合材料零件生产中为减少工艺装备的投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柔性制造技术普遍应用在飞机的各个制造环节中,因此,柔性制造技术是飞机制造领域的发展潮流。

4.4.2柔性热中要保持稳步发展的冷静头脑

柔性制造技术为航空制造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对传统的飞机制造理念予以了解剖性的改变,但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的出现必有它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它自身的应用规律。

柔性制造技术的优点大家都十分清楚,这里不展开讨论,只是想探讨一下它的应用规律。就像其字面意思表述的那样,柔性制造技术本身代表了其适应范围广、专业化水平高、自动化能力强、产品批量大,其投入成本高。在这样的制造环境中,对于具有批量不大,零部件品种甚多的飞机产品来说,能够发挥其更大的效能。但其高投入的特点又会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批量小的产品,制造时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不十分划算。我国大部分飞机目前都处于小批量生产状态,且均有固定的生产线,通通改为柔性制造系统,企业无法一时习惯,国力也会不支。所以,在发展柔性制造技术时要充分进行论证,确实保证在有一定的批量情况下、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场所、适应范围较广的工序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实现柔性化立项,切忌头脑发热,一股脑都上,作出不明智的决策。4.4.3刚柔并进是目前航空制造的和谐之音

柔性制造技术是飞机制造企业努力发展的方向,但因其成本投入巨大、国内又缺乏相关的支撑工业基础,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国内在线型号继续保持一定的刚性制造技术是必要的和科学的。而对于新立项的型号来说,尽快全面应用柔性技术也是势在必得,有了新技术的存在,还要去照搬旧技术也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的。随着旧型号的终结,新型号的来临,

・3・

加速淘汰刚性技术,大量推广柔性技术的应用,刚柔并进是目前航空制造的和谐之音。

4.5工装研制的方法和管理要面向发展、面向市场

在飞机生产线上,针对飞机生产的专业设备越来越多,过去人们重产品、轻设备的观念随着新技术的大量采用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飞机制造装备观念更新的时代里,如何改变过去传统制造中工艺装备设计、制造的被动等待的局面,如何更新工艺装备的管理思路,如何使最新的技术快速进入工艺装备专业领域,等等,都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4.5.1市场需求和型号技术发展是飞机制造装备研制方法改革的主要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飞机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其中飞机寿命从最初的数千小时提高到数万小时,到现在的近十万小时,尽管飞机器材有了新的发展,但飞机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才真正能够为飞机的延寿提供有效的保证;又如,飞机“四性”(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要求对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制造方面保证“四性”的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制造技术新装备提供支持才可能实现。因此,市场需求和型号技术发展是飞机制造装备研制方法改革的主要动力。

4.5.2对目前国内飞机制造工艺装备管理体制的改进建议

国内毪机制造工艺装备的制造链条在传统的制造模式中是无自身动力的,是靠别人的动力拉动的,即,飞机制造工艺部门按照飞机制造乍产线上的需求提出对于飞机制造的装备技术条件,注意,飞机制造工艺部门对飞机制造工艺装备(包括零件制造和组部件装配)的专业本身并不十分专业,提出的技术条件特征偏重于产品工艺需求而往往忽视装备本身的特点,工艺装备设计部门又对飞机制造工艺的特点不十分专业,在设计工艺装备时偏重于装备本身的技术重点,工装部门事先并不知道有哪些工装将要使用,产品工艺部门也不知道工艺装备专业中有哪些新技术可以利用,因此,使用者提出的工装需求往往足仿效已有的技术和结构,落后于最新潮流,而工艺装备设计部门设计出的工艺装备常常令产品工艺人员颇感失望,最新的技术不能得到采用,又不能完全融洽地符合飞机制造生产线的要求,在飞机研制批经常出现工程在更改、工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

装也在更改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

在飞机工艺装备管理过程中,工艺装备部门(工装设计和工装制造)往往被动地在等待产品工艺部门提出所需的工艺装备请求,甚至一些企业连工艺装备图样编号都由产品工艺部门提出,在这样情况下,工艺装备设计只是一个纯粹的设计部门而非策划部门,工艺装备制造部门更是按图索骥,无法在制造过程中技术创新,新技术在工艺装备中的及时应用无从谈起。

建议改变目前这种无主动意识的工艺装备研制管理思路,让工艺装备部门超前地、主动地、独立地负责飞机制造生产线的整体策划、设计和制造,并大量采用可以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如果可能,联合国内外、行内外力量一起对型号飞机进行生产线规划和研制,把握世界前沿的工艺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研制出最理想的飞机制造生产线设备。4.5.3吐故纳新才能与时俱进

彻底改变飞机制造工艺装备研制管理方法,尽早抛弃固有的思路和模式,引入符合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的新概念、新思维,是我国工艺装备专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活跃中国飞机制造市场的必由之路。尽管无处不在的习惯势力会给改革的道路设置很多障碍,但相信人们对于这样的真理不会拒绝,即,坚持吐故纳新才能更好与时俱进。

4.6建立飞机精细制造的基础,重视新形势下的容差分配

在传统飞机制造环境中,由于飞机从整体上讲是属于非刚性体物体,又是由成千上万形状各异的零部件装配而成,再加上飞机零件制造和结构件装配时缺乏能够实时控制的高精度数控制造设备,事前通过计算进行容差合理分配在当时显得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又是很粗放的,因为非控因素太多,公差不可能定得太严。

在以数字量传递为主流的现代飞机制造环境中,由于数字化制造设备的普遍使用,对零件制造和部组件装配过程实现了在线、全过程、高精度的实时控制和反馈修正,使得零部件制造能够达到人们预期的精度,这样情况下,实现数字化传递环境下的精细容差分配成为可能。

4.6.1从一代容差分配大师程宝蕖留给我们的遗著说开

・4・

《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一书是笔者当年在读大学时的必修课,及其幸运的是,给我们授课的老师就是书的作者程宝蕖老先生,老先生低调做人、醉心学术、传道授业,在课堂上他言语温文慈和、言辞条理清晰,时而飞机制造术语一组组信手拈来,时而串串英文句子如行云流水飞上黑板,我们这些没有任何飞机制造经验的莘莘学子一个个听得五迷三道……,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当时根本无法全面了解老先生的深奥演讲,但在从事飞机制造专业后,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研读老先生的大作时,~切都显得那么亲切和熟悉,飞机制造中的一些疑难杂症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迎刃而解。

2009年11月初,中国一代飞机制造容差分配研究鼻祖程宝蕖老先生走了,他带着些许满足和很多遗憾走了。满足的是他为世人留下的小书《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为中国飞机制造中最重要的技术一协调准确度做了坚实的奠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适合数字量传递情况下的飞机制造容差分析在国内没有形成气候。

4.6.2建立在精细制造基础之上的数字量传递下的容差分配

2007年,中国启动大型飞机项目研制,中国良好的经济环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并且可以与世界进行自由沟通的技术环境,几方面有利因素为中国飞机制造工程师们利用最好的技术、建造先进的飞机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其中许多制造工程师们和院校的教授研究员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对建立在数字量传递下的容差分配进行探索。

由于数字量传递的全面应用,飞机零部件的精细数字加工变得不那么困难,而且,随着数字化装配、数字化测量等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字量传递下的容差分配与飞机的精细制造关系越来越密切。钣金的精密制造使得钣金产品零件回弹量大大减少、过程应力变得更小、修锉余量接近净边、装配协调准确度更高;高效数控机加使得机加零件尺寸精度更高、过程变形更小、互换性能更好;数字化装配技术辅以各类自动化装备使得飞机部件装配关系更加简单、传递环节更加简短、协调准确度更加容易保证。另外,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厂房建设基点的提高,外界因素,诸如温度、湿度、震动等,对产品变形的影响越来越少,也使得容差分配时考虑的因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0年第46卷第5期

4.6.3下大力气研究基于3D环境下的飞机协调与容差分配技术研究

研究在数字传递环境下的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计算和容差分配方法,建立协调准确度计算和容差分配体系,以工艺数据库为协调依据、以数字量传递为核心、减少工装设计到产品制造中间环节误差,增强协调准确度,建立飞机制造容差分配规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首先,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结合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全面应用,制订飞机制造协调和容差分配研发的规划;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数控加工件和数控钣金成形件误差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误差分析、偶然误差理论的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等的成套公式;结合装配方案优化,建立装配方案定性仿真和评价方法;在传统的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环境,给出与其适应的成套外形协调准确度的计算与容差分配的公式,建立装配不协调偏差源快速诊断方法,开发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软件;建立飞机装配协调准确度控制和容差分配的技术规范;研究数字化工艺装备设计与容差分配;等等。

进一步充实程老先生的《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一书,建立数字量传递下的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析体系,以告慰程老先生的在天之灵。4.7并行工程要落到实处。相应管理制度要配套完善

并行工程足把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生产规划、用户服务、协作对象、供应厂商一起组织起来,组成“跨职能协同工作队”,完成从工程数据、工艺数据、工装数据、生产计划、服务资料等全过程的数据同时发放。这样可使工程部门与使用部门共享设计模型,集思广益,使设计更符合使J甘维护及便于制造装配的要求;对设计的三维实体元件进行数字化预装配,可排除各部件之间相互干涉并保证配合协调;工艺计划和工装设计并行进行,提高了效率缩短了研制周期;由于工程设计的变更大量减少,产品成本大幅度下降。

并行工程强调面向过程(process—oriented)和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是个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步骤和措施,完善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下面讨论这些问题。

4.7.1

想、更不单是为制造着想,它的工作目标是协同作业、综合最优,为整个项目着想。并行工程为设计提供工艺方面的经验、为工艺提供工程上的方便、为制造提供超前的投入、为项目管理提供透明的计划节点、为客户服务准备提供全过程的参与。并行工程需要人员落实、工作地点落实、工作平台落实。并行工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并行工程在飞机产品研制阶段以前参与的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方案可研论证阶段;第二阶段,联合概念定义阶段;第三阶段,联合定义阶段;第四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第五阶段,研制阶段。在每一阶段,都有并行工程的工作,而每一阶段其并行工程工作工作重点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并行工程是动态的。

在并行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领导决策是并行工程成功推行的莺要前提;项目支撑是并行工程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基础土壤;骨干参与是并、行工程能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阶段核心的确定是并行工程重点平稳转移的开门钥匙;调解争执是并行工程求同存异的常用工具;坚守节点是并行工程成果输出的关键体现;鼓励创新是并行工程具有生命力的鲜活动力;坚持到底是并行工程进程中需要不断强调的永久主题。4.7.2管理制度要相机配套完善

在科学生产管理中,制度的建立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要使并行工程得以顺利推行,必须要建立各个需要层次的管理文件。

一是建立顶层并行工程指令性文件,这是给出一个并行工程的整体思路、规划一个原则方法,提出一个高层要求。尽管这个层次的文件没有细化到具体操作方法,但读出文件往往决定了并行工程的成败与否。因为顶层文件反映了高层领导对并行工程的认识、态度和决心,有了决心,并行工程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才能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去实施和落实。顶层文件内容一般包括:并行工程的主要目标、结构模式、管理办法、行动原则、组织形式、资源配备等等。这层文件是给高层制定的。

二是建立中间层指导性管理制度,在这层文件中包括并行工程工作团队如何构建、工作地点如何策划、办公条件如何创建、工作场地如何管理、平行交叉如何不乱、生活后勤如何保障等等。这层文件是给直接管理层看的,并行工程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才能排除

・5・

保证并行工程落到实处的步骤和措施

并行工程不单是为设计着想、也不单是为工艺着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

干扰、清除障碍,进而达到目的。

三是建立并行工程操作层面执行规定,规定出并行工程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办法,利用什么工具为平台,分阶段达到什么目的,遇到问题如何具体处理,信息如何流动,数据如何共享,错误如何避免等等。这层文件越详细操作性越强越好,这层文件应该是并行工程工作队员的工作手册了。

四是制定工作团队级工作守则等等,这层文件更多的是倾向道德法则。因为在并行工程团队中有形形色色的队员,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十全十美,要有一定的法则约束每个队员的日常行为,不许各自为政。4.7.3打破固有的习惯是并行工程的畅通大道

并行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传统的固有习惯要破除,新的概念要建立。

工程设计要主动敞开紧闭的设计室大门,开发设计平台,力争进行透明设计,实时地把工程数据交与并行工程团队成员进行分享,因为并行工程的重要条件就是面向过程。

工艺设计要建立主动参与、积极沟通的理念,不能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把工艺方面的建议和要求向工程设计提出,并和工程设计一起把有关工艺信息加到设计模型中,在工艺设计的同时把对工艺装备要求信息精确地提出。

工艺装备的设计要树立整体策划飞机生产线的责任观念,要直接从工程数模入手,结合工艺设计提出的制造和装配流程,全面进行零件工艺装备、装配工艺装备和其它工艺装备的3维设计。

质量保证和质鼍控制要从源头参与,把质量控制观念贯穿研制全过程,提出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方法和工具等,改变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的传统作法。

项目管理,是组织并行工程的总策划和总调度,要保证并行工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就要从项目管理上理顺一切关系,创造一切条件。

人说,从时间上来说有50年,有人说,从水平上说相差三、四代,但无论有多大差距,差距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找出这种差距的目的就是寻找追赶世界潮流的起点。

中国大飞机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2009年底和2010年初视察大飞机时对大飞机项目作出指示,发展大型客机是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要用最好的技术,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这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我们航空制造业提出的高标准、高希望。

在目前这种难得的机遇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应该高度联合起来,摸索出自己的飞机制造装备技术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不畏洋、不避短、不甘落后,号召业内业外人士都来关心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科学总结过去,大胆开拓未来。

(全文完)

参考文献:

[1]王建华.飞机总装对接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0—

02

[2]孟飙.飞机数字化对接与校准数据应用技术及系统[J].北京航窄航天大学,2007

[3]邹冀华,刘志存,范玉青.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1367—

1373.

[4]曾六生.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J].航空制造技术,2002

—10

[5]刘柱.数字军工[J].航窄制造技术,2004(2):2.

[6]郭恩明.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对策[J].航空制造技术,2000(6):1—8.

[7]王贤辉.关于我国航空工业推行“柔性”发展战略的思考[J].洪都科技,2006—5[8]SALVENDY

New

G.Handbook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M].

York:JohnWileySonsINC,2001:1—18.

结束语

中国飞机制造没备技术与国外还有很大距离,有

[9]路甬祥.建设制造强国[J].工业工程,2003,6(I):11—

20.

(收稿日期2009—12—20)

・6・

探索中国飞机制造装备技术的发展道路(五)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建华, WANG Jian-hua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200033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AVIATIO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46(5)0次

参考文献(18条)

1.路甬祥 建设制造强国[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3(01)2.王建华 飞机总装对接技术 2010

3.SALVENDY G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14.孟飙 飞机数字化对接与校准数据应用技术及系统 20075.王贤辉 关于我国航空工业推行"柔性"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6

6.邹冀华.刘志存.范玉青 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研究 2007(7)7.郭恩明 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对策[期刊论文]-航空制造技术 2000(06)8.曾六生 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 20029.刘柱 数字军工 2004(02)10.刘柱 数字军工 2004(2)

11.曾六生 飞机部件装配精加工 2002

12.郭恩明 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对策 2000(6)

13.邹冀华;刘志存;范玉青 大型飞机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技术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7(07)

14.王贤辉 关于我国航空工业推行"柔性"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615.孟飙 飞机数字化对接与校准数据应用技术及系统 200716.SALVENDY G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117.王建华 飞机总装对接技术 2010

18.路甬祥 同心同德奋力创新建设制造强国 2003(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kjmzzjs201005001.aspx

授权使用:哈尔滨工业大学(hebgydx),授权号:50ad6f50-7d08-4af8-8494-9ed900fb7d0d

下载时间:2011年5月4日


相关文章

  • 未来5年八大战略新兴产业
  • 未来5年八大战略新兴产业 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柱型产业已经没落 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柱性产业.大家都知道,过去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柱型产业当前陆续出现了问题,所谓支柱型产业就是对国家经济增长起到巨大贡献的产业,过去我们国家有 ...查看


  • 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年)
  • 沈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沈政发[2010]24号 关于印发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沈政发[2010]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 ...查看


  •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2011年度峰会上的报告
  • 林左鸣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2011年度峰会上的报告 发表日期:2011-01-1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林左鸣 (2011年1月14日) 这次会议是在集团公司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查看


  •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 浅谈我对于军事高技术的认识 时代在进步,世界在发展,中国要想立足在世界,并不受外来国家的随意欺 负,就必须拥有相当的军事技术.自古以来,每一个强国都有强大的军事后盾作 为标志.一个国家即使拥有民心.文明.文化等要素而不具有军事力量,在其他 ...查看


  • 中国融资租赁政策分析
  • 中国融资租赁 政策分析 目录 前言 ........................................................................................ 3 一融资租赁政策日益趋好 ...查看


  • 中航集团所有公司
  • 中航集团所有公司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 601所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沈阳市 602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江西省景德镇市 603所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05所 中国 ...查看


  • 2015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公示
  • 2015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公示 日前,工信部网站公示了94个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申报单位涉及十几家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 实际上,在3月初,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下简称<通 ...查看


  • 装备制造业市场格局趋势走向分析
  • 一.装备制造业的分类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 ...查看


  • 从了解运10的发展过程看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前景
  • 原载<航空档案>2007.9 - 中国的大飞机在2007年3月终于作为国家重大技术发展项目确立了下来,大民机的发展也开始随着中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走上了快车道.大型飞机是评价一个国家航空技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能够自行研制和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