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题 物流产生的历史

物流产生的历史

摘要:物流活动从人类从事产品交换时就已经存在。物流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物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降低成本、产品连结和迎合市场营销观念的角度孕育而生。

20世纪50年代起物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物流成为一个组织化、系统化的新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流正向着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快速发展。

一、物流的历史

一般而言,物流是与商流相伴生的,商品生产是物流产生的客观基础,然而,远在商品流通出现之前,甚至人类还在进化的朦胧时期,物流这种形态就已存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劳动工具的运动以及后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另一种形态--仓储,都是物流的雏形。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仓储理论和思想,有" 储" 与" 商" 两个领域。在早期的物流活动中运输和仓储成为主体活动,主要表现在生产性和生产性的领域之中。

物流活动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和交易行为中就存在。但物流作为一个与商流分离的独立领域,形成的历史还不长。

二、物流产生的根源和背景

1.物流产生的根源

(1)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分离

人类社会开始商品生产之后,生产和消费逐渐分离,这就诞生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马克思在描述流通的这种地位时说:" 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重要。" 恩格斯也说过:" 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2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生产和消费水平及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方式的采用,使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时间以及人这三个要素都表现为分离的形式。将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连接必须进行物资输送;在时间上连接就需要进行物资储存;将生产和消费的人进行连接,就需要进行商品的买卖与交换。商品的运输、储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包装、装卸等物资实物流动即形成物流。

物流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生产的发展,产品逐渐丰富,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分离越来越普遍。但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却存在着难度,而与此同时人们要求流通的时间却越来越短。马克思指出:" 流通的时间越等于零或越接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3产需分离、劳务分工的越来越彻底逐步扩大到城市分工、地区分工,进而走向大规模的集约化和国际化。这就需要依靠流通来弥补这种分离和分工,由此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的迅速发展。

(2)经济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开始面对提高利润和市场条件不稳定的压力。在大机器生产的条件下,流通成本相对于生产成本而言有上升的趋势,影响了商品的竞争力,而在生产中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却很难取得显著降低费用的目的。物流作为提高生产效率、控制与减少成本一种途径不断的受到关注,促进了其发展。

2.物流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950年以后,经济发展使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生产中各个重要的环节逐渐趋于专业化,物流与商流分离的情况更加突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使生产成本相对下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商品的丰富,在流通领域出现了超级市场、商业街等大规模的物资集散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现代的流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物资流通的速度和能力,使得商品的流通成本相对于生产成本有了降低的可能和趋势。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市场逐渐成熟,经营观念由" 生产导向" 开始转向" 市场导向" ,一切都要适应市场的需要,高效的物流服务成为企业确保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物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降低成本、产品连结和迎合市场营销观念的角度孕育而生。物流活动使其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实现物资的时间和空间效果,使原来处于分散、从属、孤立的各项物流活动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物流大系统。

三、现代物流的产生

20世纪初,人们开始重视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的销售成本。技术的发展也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物流就脱离了原有的" 仓储和运输就是物流" 或" 配送就是物流" 的传统层面,作为一个产业孕育而生,逐步向组织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 )一词最早出现在流通领域的营销活动中,由" 管理学之父"P ·F ·德鲁克提出。1901年J ·F ·Growell 在美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军事后勤(Logistics )的观念,最初是为了军需物资供应的加快和合理。战争中叉车技术的大量采用,装卸、搬运、运输、保管等独立的功能要素对物流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战后,物流开始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应用,涉及运输、仓储、包装和物资搬运,已初具物流理论认识的核心。少数商业公司还设立了" 流通经理" 职务,负责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物流业务。物流到50年代后期才被西方的企业组织广泛采用。

物流产生的历史

摘要:物流活动从人类从事产品交换时就已经存在。物流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物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降低成本、产品连结和迎合市场营销观念的角度孕育而生。

20世纪50年代起物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物流成为一个组织化、系统化的新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流正向着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快速发展。

一、物流的历史

一般而言,物流是与商流相伴生的,商品生产是物流产生的客观基础,然而,远在商品流通出现之前,甚至人类还在进化的朦胧时期,物流这种形态就已存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劳动工具的运动以及后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另一种形态--仓储,都是物流的雏形。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仓储理论和思想,有" 储" 与" 商" 两个领域。在早期的物流活动中运输和仓储成为主体活动,主要表现在生产性和生产性的领域之中。

物流活动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和交易行为中就存在。但物流作为一个与商流分离的独立领域,形成的历史还不长。

二、物流产生的根源和背景

1.物流产生的根源

(1)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分离

人类社会开始商品生产之后,生产和消费逐渐分离,这就诞生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马克思在描述流通的这种地位时说:" 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重要。" 恩格斯也说过:" 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2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生产和消费水平及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方式的采用,使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时间以及人这三个要素都表现为分离的形式。将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连接必须进行物资输送;在时间上连接就需要进行物资储存;将生产和消费的人进行连接,就需要进行商品的买卖与交换。商品的运输、储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包装、装卸等物资实物流动即形成物流。

物流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生产的发展,产品逐渐丰富,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分离越来越普遍。但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却存在着难度,而与此同时人们要求流通的时间却越来越短。马克思指出:" 流通的时间越等于零或越接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3产需分离、劳务分工的越来越彻底逐步扩大到城市分工、地区分工,进而走向大规模的集约化和国际化。这就需要依靠流通来弥补这种分离和分工,由此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的迅速发展。

(2)经济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开始面对提高利润和市场条件不稳定的压力。在大机器生产的条件下,流通成本相对于生产成本而言有上升的趋势,影响了商品的竞争力,而在生产中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却很难取得显著降低费用的目的。物流作为提高生产效率、控制与减少成本一种途径不断的受到关注,促进了其发展。

2.物流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1950年以后,经济发展使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生产中各个重要的环节逐渐趋于专业化,物流与商流分离的情况更加突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使生产成本相对下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商品的丰富,在流通领域出现了超级市场、商业街等大规模的物资集散场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现代的流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物资流通的速度和能力,使得商品的流通成本相对于生产成本有了降低的可能和趋势。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市场逐渐成熟,经营观念由" 生产导向" 开始转向" 市场导向" ,一切都要适应市场的需要,高效的物流服务成为企业确保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物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降低成本、产品连结和迎合市场营销观念的角度孕育而生。物流活动使其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实现物资的时间和空间效果,使原来处于分散、从属、孤立的各项物流活动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物流大系统。

三、现代物流的产生

20世纪初,人们开始重视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的销售成本。技术的发展也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物流就脱离了原有的" 仓储和运输就是物流" 或" 配送就是物流" 的传统层面,作为一个产业孕育而生,逐步向组织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 )一词最早出现在流通领域的营销活动中,由" 管理学之父"P ·F ·德鲁克提出。1901年J ·F ·Growell 在美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军事后勤(Logistics )的观念,最初是为了军需物资供应的加快和合理。战争中叉车技术的大量采用,装卸、搬运、运输、保管等独立的功能要素对物流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战后,物流开始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应用,涉及运输、仓储、包装和物资搬运,已初具物流理论认识的核心。少数商业公司还设立了" 流通经理" 职务,负责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物流业务。物流到50年代后期才被西方的企业组织广泛采用。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梗概与线索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分封制③主要封国 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宗法制②特点: ③影响: 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 ...查看


  • 2016年钢铁贸易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6年版中国钢铁贸易市场专题研究分析 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7951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希创条码,二维条码专题
  • 基于二维条码技术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 在ERP/MRPII系统中,如果基础数据的采集与传递中出现失实,则决策系统得出的数据就变得毫无意义.分析国内外一些企业实施ERP系统失败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失败的数据采集所致. 在数据采集.数据传递方面, ...查看


  • 主题计划实施方案之一
  • 主题计划实施方案之一: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 一.主题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发展回顾 1999年以来,北京依托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围绕新兴优势现代服务业加强攻关,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实现 ...查看


  • 大型论坛整体方案
  • 大型论坛整体方案(全案) 作者:志行堂传播机构 标签:社会2010-09-08 12:10 星期三 晴 简 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入世",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已进入起步发展阶段,物流全球化的竞争已经在中国开始.中国物流市 ...查看


  • 二维条码汽车销售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希创条码,二维条码专题
  • 二维条码汽车销售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一.目前汽车销售的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的汽车业销售管理大多沿用旧的管理模式,无论在仓储管理,还是在销售管理方面等其他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以下的讨论中会给以阐述),这些无疑制约了汽车业的发展和腾飞! ...查看


  • 专题组织生活会怎么开(前沿观察)
  •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4) 专题组织生活会怎么开(前沿观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 ...查看


  • 物流客户服务满意度提升的客户文化系统策略
  • 物流客户服务满意度提升的客户文化系统策略 2010-8-18 全球品牌网 专题:客户服务 满意度 点击评论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及供应链管理时代的来临,物流中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专题:http://www.globrand.com/speci ...查看


  • 物流工程导论专业论文
  • 课程名称:物流工程专业导论(1) 课程代码:1013823 物流工程专业导论(1)课程论文 姓名蔡新阳 学号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 提交时间: 2016年 11月21 日 摘要 在为期7周的物流工程导论的学习里,李俚教授, 莫以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