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要点阐述及分课练习

二、课标点击

本单元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以下四个要点:(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三、史海探微

(一)概念简释

1、儒家学派

这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思想上崇尚“礼乐”和“仁义”,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战国时以孟子和荀子两派最为重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至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的以儒家学说为正统哲学的“大一统”主张。董仲舒认为学派纷争无法统一思想,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废黜,以适应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该主张受到汉武帝的肯定,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3、理学

理学亦称“道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是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义理,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等,他们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流派合称为“程朱理学”。此外,还有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心学”。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4、经世致用

这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而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就是与“经世致用”之学分不开的。

(二)要点点拨

1、关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 儒家思想的“形成”应结合其产生背景来理解,包括儒家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主要内容”应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中总结,突出“仁”的思想。

【答案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2、关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路点拨】 儒学开始正统化主要牵涉到两个人:董仲舒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而汉武帝的措施则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提示】 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具体内容可参见史事经纬相关部分)。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方面: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此后,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统治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2、关于明代理学的特点

【思路点拨】 明代理学分为三段,前期继承程朱理学;中期王阳明发展成“心学”;末期走向活跃,“离经叛道”。

【答案提示】 明代理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明代初期,朱熹的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成为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思想工具。学术空气异常沉闷,除了一味重复朱熹成说之外,几乎在理论上无所创新。②明代中期,一方面,程朱理学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王阳明心学王学崛起,发展成为显学。③明清之际,学术领域出现的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提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4、关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进步思想的内容

【思路点拨】 根据教材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进步思想的介绍,抓住重要语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进步主张。

【答案提示】 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三)知识链接

1、关于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渐渐形成了思想统治地位,更由于在古代时期,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中国文化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唐朝时期,尤其盛唐的开元时期,无论当时的高丽,还是日本,都以学习中国文化为其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儒家学说走向了高丽和日本;而现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世界,如新加坡,几乎是

在用儒家在治理国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可见一斑;应该说,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儒家思想,这样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2、关于古代思想发展趋势及原因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变化趋势:战国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看是由其时代特征决定的。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成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复杂的阶级关系。因此许多思想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不同主张,因而形成“诸子百家”。客观上,政治分裂加上各诸侯国支持,进而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至秦汉发展为思想专制,一方面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要求,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同时应注意这个过程中还表现出法→道→儒具体思想派别地位的更替变化,也应根据时代条件予以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封建专制思想的空前加强和反封建民主色彩思想的出现。这恰恰也正是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3、关于中国古代对治国思想的选择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看似矛盾,其实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法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四、测试平台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人中,其思想对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等地至今都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人物为:(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诸多因素中,决定性的一项是:( )

A、 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出现

B、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C、原本属于社会底层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D、“学在民间”的风气日益盛行

3、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④老子 ⑤庄子 ⑥墨子 ⑦韩非子

A、①②③ B、④⑤ C、⑥⑦ D、⑤⑥⑦

4、下列有关“百家争鸣”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B、 诸多思想流派中,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C、“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D、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推行自己的主张,其主张主要是:( )

A、建议“学在官府”改为“学在民间” B、“仁义”和“王道”思想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6、后人之所以把孟子称为“亚圣”,其依据主要是:( )

A、他十分推崇空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 B、他对儒家学说的发展贡献最大

C、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发展得更加系统 D、他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7、以下关于人性的各人论述中,最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是:( )

A、“性相近业,习相远也” B、“人无有不善”

C、“人之性善,其善者伪也” D、“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8、荀子为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吸取了以下哪些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

A、墨家 、法家 B、道家、墨家

C、法家、道家 D、明家、阴阳家

9、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0、与荀子“水能载舟;水亦覆舟”著名观点相近的是( )

A、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孔子的“克己复礼”

C、 墨子的“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D、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司马迁曰:“尝窃„„儒者博而寡要,(六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墨家主要节俭„„世异时移,事事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编(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

回答:(1)用你自己的话将司马迁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评价列出来。

(2)请你收集儒、墨、道、法四家的一些材料对司马迁的评论作一评价。

三、问答题

12、谈谈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3、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继承有何表现?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此,有人说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其中包含“民主意识”。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11、(1)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不可能完全精通运用,但它主张君臣父子之伦理道德、区分男女老幼之别,还是可取的。墨家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遵循,但它主张发展生产,反对浪费的精神还需强调;法家严酷缺少恩德,但它确立上下之间的等级,还是可用的。道家主张精神专一,简朴易行,事半功倍。(2)司马迁对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概括精确而又简要;但他没有从各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社会经济根源上去分析其主张。(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为正确)

三、问答题

12、社会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出现了私人讲学。

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此后的思想,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① “仁”的学说和以德治民的主张,表现为爱惜民力、不夺农时。

② 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③ “民本”思想不能说就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遭到沉重打击:( )

A、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忙于争霸排斥儒家政策

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重视法家举动

C、秦朝时期,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政策

D、西汉初期,统治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2、汉武帝之所以赞赏并吸取董仲舒的重要建议,其原因主要是:( )

A、儒家早在战国后期已成为最大的学派

B、汉武帝在人才选拔中,董仲舒脱颖而出

C、董仲舒的建议顺应了汉武帝政治需要

D、董仲舒是当时最著名的大儒,影响巨大

3、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的皇帝为:(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汉武帝时期威胁中央政权的因素主要为:( )

①秦朝被推翻势力的不断反抗 ②北方匈奴经常南下掠夺 ③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对边疆的骚扰 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 ⑤诸侯国割据势力未彻底清除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5、北宋司马光诗中“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园”,赞叹以下哪位学者的勤奋好学:(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6、董仲舒之所以被称为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最重要的贡献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B、进一步发展了孔孟关于仁和仁政的思想

C、从他开始儒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D、他写下了著名的《春秋繁露》一书

7、董仲舒创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这个时代特色是:( )

A、适应了当时统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

B、抓住了统治者重视人才的大好机遇

C、儒家思想中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D、迎合了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8、“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是按什么标准排列的?选择以下最适应的一项:( )

A、为政以德 B、天人感应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9、以下有关董仲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活在西汉文帝、景帝和武帝时代

B、少年时博览群书,专心致志,终成儒家代表人物

C、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被汉武帝采纳

D、晚年辞职后,与孔子一样,以教书著书为业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主张,主要针对的是:( )

A、制约地方诸侯国势力的需要 B、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社会稳定局面的需要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2)结合秦汉时期有关史实,说明造成儒家在秦汉不同命运的原因。

三、问答题

12、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

1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但西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却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西汉时儒家学说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请联系你熟知的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1、①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质: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受命于天,依照天意进行统治,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②秦朝适应创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实行焚书坑儒、崇尚法家的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黄老思想。随着经济的恢复,为解决诸侯王问题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改造孔孟儒学,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

三、问答题

12、由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1)汉武帝起用了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2)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立专事研究、传播的“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任官。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汉武帝还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从而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13、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家、五行家一些思想杂糅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他根据汉武帝是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加强君权的需要,特别提出“春秋大一统”和“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还提出三纲五常,这些理论所形成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都推崇的正统思想。2、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举例:①儒家倡导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倡导。②儒家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③儒家倡导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任举一例即可)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大力崇奉儒学,其根本原因是:( )

A、这些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素质较差 B、适应先进汉民族地区的统治需要

C、附庸风雅,因为儒学影响广泛 D、信奉儒学,抵制外来的佛教思想

2、儒家学说不仅成为汉族,而且成为进入中原一带少数民族主流思想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两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3、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唐朝皇帝也提出三教并行主张,主要是因为:( )

A、外来佛教思想的传播影响越来越大 B、本土道教思想也得到长足发展

C、儒学在此时的地位日益下降 D、吸取佛、道思想,更便于统治

4、以下有关唐太宗文化改革措施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为:( )

A、提出“三教合一”政策

B、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宣父”

C、敦请各地名儒前来国学学舍讲学

D、下令诸侯对儒家五经作出权威性官方注解

5、《五经正义》:( )

A、是唐太宗是诸儒吸取佛、道精神编写而成的

B、是唐朝之后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

C、研习该书的除国人外,还有东亚一些国家的留学人员

D、该书的出现,标志我国儒学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

6、白鹿洞书院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 )

A、地处庐山脚下,风景秀丽

B、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主持教学,并发起几次著名的大辩论

C、江西省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庐山,人文景观是白鹿洞书院

D、是两宋时期儒学研究的中心

7、大兴儒学,使当时儒学之盛况“比隆周汉”的是:( )

A、三国时魏国曹丕 B、西晋时的司马炎

C、南朝时的梁武帝 D、北魏时的孝文帝

8、以下是对“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评价或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事万物 B、它成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C、明显的体现出唯心主义的倾向 D、先有物而后有理

9、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理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C、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D、理学的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10、以下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中,其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并波及国外的是:( )

A、二程兄弟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 ,充满生意,提出“ 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为生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按程颢的说法,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故“人与天地一物也”。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

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

材料二:在哲学上,程颐认为,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 ,而是阴阳之所以然 ,“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认为理是“体”,而事物是“用”。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 ,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他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程颐承认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 。他说:“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结合材料及课本回答:

(1)二程兄弟关于“理”的共同认识是什么?在理学中的地位如何?

(2)程颢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试简要评价程颐的认识论?

(3)二程对孔子“仁”的学说有什么发展?

三、问答题

12、简要叙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情况。

13、宋明时期,我国的儒学得到较大发展,对周边邻国产生巨大的影响。请回答:

(1)这一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2)上述人物中,最重要的儒家思想家是哪位?其主要思想是什么?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1、(1)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或“天理”为世界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由于“天者理也”,且生生不息,在此基础上通过“阴阳二气”的作用产生天地万物。 评价:1、他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绝对化,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2、认为事物发展都有其必然规律,这反映了他的辩证法观点。

(3)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义、礼、智、信。要识仁,必须对别人尊敬,否则就会误入崎途。

三、问答题

12、(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3)唐朝,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发展。(4)尤其是唐太宗时期,儒学更得以重视。出现《五经正义》,从此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

13、(1)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2)朱熹。主要思想是:①“理气论”,他认为理和气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主张理先

而气后;②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③“心性论”,他认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的学派。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起离经叛道的具体体现为:( )

①揭露道学家虚伪,自称“异端” ②提出要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③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④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⑤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⑥赞成自由恋爱,寡妇再嫁 ⑦反对严重的土地兼并,要求国家“薄赋敛,省徭赋” ⑧肯定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⑧ D、①②④⑥⑧

2、最充分地体现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名言是:( )

A、“有法治,而后有治人”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D、“工商皆民生之本”

3、明清之交出现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压迫导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B、商品经济发展

C、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压迫 D、都具有继承并创新的精神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 ②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他们的共同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④他们都是早期资产阶级——机户的代表人物

⑤他们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⑥他们都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5、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请依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最恰当的评价为:( )

A、前者错误 B、两者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C、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D、都属于进步思想

7、王夫之和顾炎武思想的不同点是:( )

A、都反对君主专制 B、都主张“经世致用”

C、都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 D、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8、与人接触时,“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9、《宋论》《焚书》《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以上著作是按什么标准排列的?请选择以下合适的一项:( )

A、《藏书》 B、《通鉴纲目》 C、《朱子全书》 D、《二程遗书》

10、以下是对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的论述,不正确的为:( )

A、反对将儒家经典绝对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B、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C、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D、与黄、顾、王等思想家一样,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人 。信奉伊斯兰教。万历五年(1577)任云南姚安知府。九年 ,至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讲学。后研读佛经,编写《初潭集》。他受王守仁和泰州学派的影响很深,反对礼教 ,抨击道学 ,认为儒学经典六经、《论语》、《孟子》不过是史官臣子对当时政事的赞美之语,并非“ 万世之至论 ”。反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不掩饰道德的功利实质。早年反对程朱理学“理在气先” 、“理能生气”的观点 ,认为世界“惟是阴阳二气”,“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自然观方面有唯物主义倾向 。在文学方面 ,重视小说 、戏曲的地位 ,将《西厢记》和《水浒传》称作“古今至文” ,并将它们与六经、《论语》、《孟子》并提。他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晚年爱史学,据历代正史著《藏书》,又广搜明史资料撰《续藏书》,均问世,打破了汉、唐、宋以来的一些史学观点。他对传统世俗见解的批判,流露出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抵触的进步思想 。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部分资料

回答:

(1)上述材料介绍的是哪个时代的哪位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他与其他著名思想家相比其最终结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请谈谈该思想家还有哪些方面的贡献?

三、问答题

12、明清之际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出现了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据此回答:

(1)、该思想指什么?

(2)、该思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该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3、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特色及具体主张,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历史根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1、(1)李贽;明朝后期;离经叛道

(2)由于他自称“异端”,反对封建礼教,抨击道学,倡言男女平等,赞扬农民起义。受到明朝政府迫害,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3)思想方面:反对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文学方面:把《西厢记》和《水浒传》抬高到“六经”、《论语》的地位。史学方面:打破了汉、唐以来的一些传统史学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历史唯物观。

三、问答题

12、(1)、反封建民主思想(2)、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末清初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都十分激烈。(3)、反封建民主思想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进行了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起了启蒙作用。

13、特色: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反封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文化上: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不切实际的学风;③思想上: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④经济上:农商并重。

根源:①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②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③文化上,八股取士形成了不务实际的学风;④思想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

二、课标点击

本单元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具体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以下四个要点:(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三、史海探微

(一)概念简释

1、儒家学派

这是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思想上崇尚“礼乐”和“仁义”,政治上主张“德治”(礼治)和“仁政”。战国时以孟子和荀子两派最为重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各个时期的儒家总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至五四运动前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才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的以儒家学说为正统哲学的“大一统”主张。董仲舒认为学派纷争无法统一思想,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废黜,以适应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该主张受到汉武帝的肯定,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3、理学

理学亦称“道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是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基本特征是注重义理,代表人物有二程和朱熹等,他们为代表的理学思想流派合称为“程朱理学”。此外,还有陆九渊和王阳明等人的“心学”。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4、经世致用

这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而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明清之际之所以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可与先秦媲美的另一个时代,就是与“经世致用”之学分不开的。

(二)要点点拨

1、关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思路点拨】 儒家思想的“形成”应结合其产生背景来理解,包括儒家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主要内容”应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中总结,突出“仁”的思想。

【答案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2、关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路点拨】 儒学开始正统化主要牵涉到两个人:董仲舒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而汉武帝的措施则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提示】 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具体内容可参见史事经纬相关部分)。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方面: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此后,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统治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2、关于明代理学的特点

【思路点拨】 明代理学分为三段,前期继承程朱理学;中期王阳明发展成“心学”;末期走向活跃,“离经叛道”。

【答案提示】 明代理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①明代初期,朱熹的理学被确立为官方哲学,成为明王朝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思想工具。学术空气异常沉闷,除了一味重复朱熹成说之外,几乎在理论上无所创新。②明代中期,一方面,程朱理学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另一方面,王阳明心学王学崛起,发展成为显学。③明清之际,学术领域出现的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提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4、关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进步思想的内容

【思路点拨】 根据教材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进步思想的介绍,抓住重要语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进步主张。

【答案提示】 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三)知识链接

1、关于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渐渐形成了思想统治地位,更由于在古代时期,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中国文化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内容;比如,在唐朝时期,尤其盛唐的开元时期,无论当时的高丽,还是日本,都以学习中国文化为其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儒家学说走向了高丽和日本;而现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世界,如新加坡,几乎是

在用儒家在治理国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可见一斑;应该说,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儒家思想,这样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2、关于古代思想发展趋势及原因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变化趋势:战国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看是由其时代特征决定的。在由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过程中,中国社会形成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复杂的阶级关系。因此许多思想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不同主张,因而形成“诸子百家”。客观上,政治分裂加上各诸侯国支持,进而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至秦汉发展为思想专制,一方面反映了由分裂到统一的要求,最主要的还是基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同时应注意这个过程中还表现出法→道→儒具体思想派别地位的更替变化,也应根据时代条件予以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封建专制思想的空前加强和反封建民主色彩思想的出现。这恰恰也正是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3、关于中国古代对治国思想的选择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看似矛盾,其实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法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四、测试平台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哲人中,其思想对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等地至今都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人物为:(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诸多因素中,决定性的一项是:( )

A、 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出现

B、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C、原本属于社会底层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D、“学在民间”的风气日益盛行

3、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④老子 ⑤庄子 ⑥墨子 ⑦韩非子

A、①②③ B、④⑤ C、⑥⑦ D、⑤⑥⑦

4、下列有关“百家争鸣”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B、 诸多思想流派中,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C、“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D、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推行自己的主张,其主张主要是:( )

A、建议“学在官府”改为“学在民间” B、“仁义”和“王道”思想

C、“仁”的思想 D、“仁政”思想

6、后人之所以把孟子称为“亚圣”,其依据主要是:( )

A、他十分推崇空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 B、他对儒家学说的发展贡献最大

C、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发展得更加系统 D、他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7、以下关于人性的各人论述中,最为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是:( )

A、“性相近业,习相远也” B、“人无有不善”

C、“人之性善,其善者伪也” D、“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8、荀子为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吸取了以下哪些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

A、墨家 、法家 B、道家、墨家

C、法家、道家 D、明家、阴阳家

9、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思想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0、与荀子“水能载舟;水亦覆舟”著名观点相近的是( )

A、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孔子的“克己复礼”

C、 墨子的“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D、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司马迁曰:“尝窃„„儒者博而寡要,(六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墨家主要节俭„„世异时移,事事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编(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

回答:(1)用你自己的话将司马迁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评价列出来。

(2)请你收集儒、墨、道、法四家的一些材料对司马迁的评论作一评价。

三、问答题

12、谈谈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3、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继承有何表现?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此,有人说孟子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其中包含“民主意识”。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11、(1)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不可能完全精通运用,但它主张君臣父子之伦理道德、区分男女老幼之别,还是可取的。墨家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遵循,但它主张发展生产,反对浪费的精神还需强调;法家严酷缺少恩德,但它确立上下之间的等级,还是可用的。道家主张精神专一,简朴易行,事半功倍。(2)司马迁对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的概括精确而又简要;但他没有从各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社会经济根源上去分析其主张。(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为正确)

三、问答题

12、社会背景:(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出现了私人讲学。

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此后的思想,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① “仁”的学说和以德治民的主张,表现为爱惜民力、不夺农时。

② 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③ “民本”思想不能说就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其历史局限性。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遭到沉重打击:( )

A、春秋时期,各大诸侯国忙于争霸排斥儒家政策

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重视法家举动

C、秦朝时期,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政策

D、西汉初期,统治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2、汉武帝之所以赞赏并吸取董仲舒的重要建议,其原因主要是:( )

A、儒家早在战国后期已成为最大的学派

B、汉武帝在人才选拔中,董仲舒脱颖而出

C、董仲舒的建议顺应了汉武帝政治需要

D、董仲舒是当时最著名的大儒,影响巨大

3、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的皇帝为:(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汉武帝时期威胁中央政权的因素主要为:( )

①秦朝被推翻势力的不断反抗 ②北方匈奴经常南下掠夺 ③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对边疆的骚扰 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 ⑤诸侯国割据势力未彻底清除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5、北宋司马光诗中“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园”,赞叹以下哪位学者的勤奋好学:(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6、董仲舒之所以被称为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最重要的贡献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B、进一步发展了孔孟关于仁和仁政的思想

C、从他开始儒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D、他写下了著名的《春秋繁露》一书

7、董仲舒创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这个时代特色是:( )

A、适应了当时统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

B、抓住了统治者重视人才的大好机遇

C、儒家思想中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D、迎合了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8、“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是按什么标准排列的?选择以下最适应的一项:( )

A、为政以德 B、天人感应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9、以下有关董仲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活在西汉文帝、景帝和武帝时代

B、少年时博览群书,专心致志,终成儒家代表人物

C、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被汉武帝采纳

D、晚年辞职后,与孔子一样,以教书著书为业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主张,主要针对的是:( )

A、制约地方诸侯国势力的需要 B、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社会稳定局面的需要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2)结合秦汉时期有关史实,说明造成儒家在秦汉不同命运的原因。

三、问答题

12、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

1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但西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却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西汉时儒家学说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请联系你熟知的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1、①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质: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受命于天,依照天意进行统治,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②秦朝适应创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实行焚书坑儒、崇尚法家的政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黄老思想。随着经济的恢复,为解决诸侯王问题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改造孔孟儒学,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

三、问答题

12、由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1)汉武帝起用了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2)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立专事研究、传播的“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任官。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汉武帝还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从而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13、因为儒家的“仁政”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董仲舒又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家、五行家一些思想杂糅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他根据汉武帝是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加强君权的需要,特别提出“春秋大一统”和“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还提出三纲五常,这些理论所形成的新儒学思想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都推崇的正统思想。2、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举例:①儒家倡导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倡导。②儒家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③儒家倡导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任举一例即可)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大力崇奉儒学,其根本原因是:( )

A、这些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素质较差 B、适应先进汉民族地区的统治需要

C、附庸风雅,因为儒学影响广泛 D、信奉儒学,抵制外来的佛教思想

2、儒家学说不仅成为汉族,而且成为进入中原一带少数民族主流思想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两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3、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唐朝皇帝也提出三教并行主张,主要是因为:( )

A、外来佛教思想的传播影响越来越大 B、本土道教思想也得到长足发展

C、儒学在此时的地位日益下降 D、吸取佛、道思想,更便于统治

4、以下有关唐太宗文化改革措施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为:( )

A、提出“三教合一”政策

B、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宣父”

C、敦请各地名儒前来国学学舍讲学

D、下令诸侯对儒家五经作出权威性官方注解

5、《五经正义》:( )

A、是唐太宗是诸儒吸取佛、道精神编写而成的

B、是唐朝之后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

C、研习该书的除国人外,还有东亚一些国家的留学人员

D、该书的出现,标志我国儒学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

6、白鹿洞书院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 )

A、地处庐山脚下,风景秀丽

B、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主持教学,并发起几次著名的大辩论

C、江西省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庐山,人文景观是白鹿洞书院

D、是两宋时期儒学研究的中心

7、大兴儒学,使当时儒学之盛况“比隆周汉”的是:( )

A、三国时魏国曹丕 B、西晋时的司马炎

C、南朝时的梁武帝 D、北魏时的孝文帝

8、以下是对“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评价或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事万物 B、它成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C、明显的体现出唯心主义的倾向 D、先有物而后有理

9、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B、理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C、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D、理学的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10、以下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中,其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并波及国外的是:( )

A、二程兄弟 B、陆九渊 C、朱熹 D、王阳明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 ,充满生意,提出“ 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为生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按程颢的说法,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故“人与天地一物也”。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

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

材料二:在哲学上,程颐认为,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 ,而是阴阳之所以然 ,“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认为理是“体”,而事物是“用”。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 ,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他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程颐承认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 。他说:“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结合材料及课本回答:

(1)二程兄弟关于“理”的共同认识是什么?在理学中的地位如何?

(2)程颢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试简要评价程颐的认识论?

(3)二程对孔子“仁”的学说有什么发展?

三、问答题

12、简要叙述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情况。

13、宋明时期,我国的儒学得到较大发展,对周边邻国产生巨大的影响。请回答:

(1)这一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2)上述人物中,最重要的儒家思想家是哪位?其主要思想是什么?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1、(1)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或“天理”为世界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由于“天者理也”,且生生不息,在此基础上通过“阴阳二气”的作用产生天地万物。 评价:1、他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绝对化,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2、认为事物发展都有其必然规律,这反映了他的辩证法观点。

(3)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义、礼、智、信。要识仁,必须对别人尊敬,否则就会误入崎途。

三、问答题

12、(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3)唐朝,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发展。(4)尤其是唐太宗时期,儒学更得以重视。出现《五经正义》,从此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

13、(1)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2)朱熹。主要思想是:①“理气论”,他认为理和气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主张理先

而气后;②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③“心性论”,他认为性无不善,情也应当从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的学派。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起离经叛道的具体体现为:( )

①揭露道学家虚伪,自称“异端” ②提出要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③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④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⑤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⑥赞成自由恋爱,寡妇再嫁 ⑦反对严重的土地兼并,要求国家“薄赋敛,省徭赋” ⑧肯定反抗暴政的农民起义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⑧ D、①②④⑥⑧

2、最充分地体现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名言是:( )

A、“有法治,而后有治人”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C、“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D、“工商皆民生之本”

3、明清之交出现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压迫导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B、商品经济发展

C、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压迫 D、都具有继承并创新的精神

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 ②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③他们的共同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④他们都是早期资产阶级——机户的代表人物

⑤他们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⑥他们都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5、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请依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阶段,最恰当的评价为:( )

A、前者错误 B、两者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C、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D、都属于进步思想

7、王夫之和顾炎武思想的不同点是:( )

A、都反对君主专制 B、都主张“经世致用”

C、都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 D、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8、与人接触时,“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的思想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9、《宋论》《焚书》《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以上著作是按什么标准排列的?请选择以下合适的一项:( )

A、《藏书》 B、《通鉴纲目》 C、《朱子全书》 D、《二程遗书》

10、以下是对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的论述,不正确的为:( )

A、反对将儒家经典绝对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B、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C、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D、与黄、顾、王等思想家一样,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福建泉州晋江人 。信奉伊斯兰教。万历五年(1577)任云南姚安知府。九年 ,至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讲学。后研读佛经,编写《初潭集》。他受王守仁和泰州学派的影响很深,反对礼教 ,抨击道学 ,认为儒学经典六经、《论语》、《孟子》不过是史官臣子对当时政事的赞美之语,并非“ 万世之至论 ”。反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不掩饰道德的功利实质。早年反对程朱理学“理在气先” 、“理能生气”的观点 ,认为世界“惟是阴阳二气”,“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自然观方面有唯物主义倾向 。在文学方面 ,重视小说 、戏曲的地位 ,将《西厢记》和《水浒传》称作“古今至文” ,并将它们与六经、《论语》、《孟子》并提。他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晚年爱史学,据历代正史著《藏书》,又广搜明史资料撰《续藏书》,均问世,打破了汉、唐、宋以来的一些史学观点。他对传统世俗见解的批判,流露出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抵触的进步思想 。

——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部分资料

回答:

(1)上述材料介绍的是哪个时代的哪位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他与其他著名思想家相比其最终结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3)通过上述材料,请谈谈该思想家还有哪些方面的贡献?

三、问答题

12、明清之际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出现了反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思想,据此回答:

(1)、该思想指什么?

(2)、该思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该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3、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特色及具体主张,并结合史实分析其历史根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1、(1)李贽;明朝后期;离经叛道

(2)由于他自称“异端”,反对封建礼教,抨击道学,倡言男女平等,赞扬农民起义。受到明朝政府迫害,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3)思想方面:反对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文学方面:把《西厢记》和《水浒传》抬高到“六经”、《论语》的地位。史学方面:打破了汉、唐以来的一些传统史学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历史唯物观。

三、问答题

12、(1)、反封建民主思想(2)、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末清初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都十分激烈。(3)、反封建民主思想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进行了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起了启蒙作用。

13、特色: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反封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文化上: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不切实际的学风;③思想上: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④经济上:农商并重。

根源:①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②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③文化上,八股取士形成了不务实际的学风;④思想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


相关文章

  • 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 篇一: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2015 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 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 ...查看


  • [鸿门宴]说课稿[1]
  • <鸿门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下面我将从说理念.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理念: 高中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最集中体 ...查看


  •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1
  •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2006-05-31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第一教时)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 ...查看


  • 湘教版高一地理学案全集(必修3)
  • 必修Ⅲ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区域的特征有 , , , 二.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1.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 状和 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 状,城市群和工业 ...查看


  • 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的编写和思考
  • 作者:隆林 语文建设 2006年07期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高中新课标公布,新一轮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大幕拉开了.依据高中新课标的精神,语文出版社编写.出版了一套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在几年的编写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思考了一些问题. ...查看


  • 2012高考考试说明
  • 语文 出题方式更加灵活 合肥168中学 汪玉慧 孙华 看变化: 设题方式更灵活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考查形式有显著变化:"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q ...查看


  • 拿来主义说课稿 1
  • <拿来主义>说课稿 曹公奇 一.说教材课文: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生动而透彻的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的问题,批评了种种错误的思想,指出了批判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文章艺术特点突出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安徽芜湖市教师资格证试讲课题
  • 附件:2014年高中资格认定各测试学科的课题 普通高中: 一.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再别康桥>(语文1 第2课) 课题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1 第9课) 课题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