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10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式 立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驳论:通过反驳错误的观点,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3、怎样找论点?论点是文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判断句。提炼论点的方法有:看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看论据的针对性;把分论点做加法。

4、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由现象引出;由问题引出;由名言引出。

5、怎样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先通过……引出论点,再用例子(或名言、或者从某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6、分析一段话的作用。结构上:开头引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内容上:论证了作者的……论点,体现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7、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事例、史实、数据。道理论据:道理、格言、名人名言、俗语、公理。

8、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的作用?做道理(或事实)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

9、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0、论证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观点。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把道理讲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被接受。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是非曲直明确,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给人深刻印象。

11、议论文的开头摆出错误的观点(或现象)有何作用?(立论文)为了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驳论文)为了树立批驳的靶子。

12、结合作者的观点补写事实论据。公式:某人+某事+结果(要注意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侧重点)

13、删去文中的某段话(或某个词语)可以吗?为什么?公式:段意(或这个段落和词语的作用)+(如果删去,会使论证不严密。)

14、议论文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引出作者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有力的论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解发明就是理解未来

教育神圣的使命在于传承文明,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由于教育,人类个体可以分享漫长岁月里人类整体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然而我们经常忽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学校总是以过去的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知识与未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距。前人探索与创造的成果构成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受到当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水平的制约,当它们成书的时候,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最新的成就无法纳入其中。当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它们的时候,世界又发生了变化,人们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未来需求的知识。如果没有创造,知识只能帮助人们重复过去的道理,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创造力才能使知识活化,为知识赋予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

命运之间的桥梁。

新知识不是演绎出来的,它是创造的产物。实际问题从来不会重复,人类经常面临从未出现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它们。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创造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气质,它令世界充满生机,飘荡着诗意。

人们十分赞赏古希腊创立自然哲学的先贤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他们涉猎的领域千差万别,为人治学风格迥异,然而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才能。近代科学诞生之后,深刻改变人类宇宙观念与生存方式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杰出的创造性想象和独辟蹊径的探索。

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本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关注和参与世界事务,是人类内心深层的欲望和动力。发明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常常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内心冲动,这种冲动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许多因素使他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然而,发明家头脑中的观念不容易被社会接受,发明家不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几乎所有的发明家都在逆境中奋斗,因为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发明的因素:模仿容易,发明困难。因循人类活动的最小阻力原则,许多人乐意选择模仿。

发明是一粒有可能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从播种到丰收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社会关注丰收,漠视过程。发明家的智慧、精力以及他能够驱遣的财富,常常不足以支持他走完漫长的全程,性急的企业家不愿意在发明家最需要帮助

的时候投入,发明家常常难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这使许多优秀发明半途而废。

发明家常常思考人类未来的事,市场只关注眼前的事。发明家经常在为明天做晚餐,今天没人享用。晚餐还没有做好,饭铺就已经关张。

几乎所有先进的技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不怎么好用,因为还没来得及完善工艺和配套技术。由于企业家缺

乏远见,消费者缺乏宽容,使许多重大的发明经常被拒之门外。

发明是涉及科学、社会与人文的全方位活动,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参与,许多发明家不是社会活动家,应对科学之外的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教育过分关注继承,不重视培养驾驭知识的能力。

人们习惯于把失败与堕落相提并论,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令许多人视创造为畏途。

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教育,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如果把新技术发明比作美丽的红苹果,科学是长出红苹果的树,教育是培育这棵树的土壤和肥料,文化则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合适的温度和阳光。

1.下列各项中,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

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B.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创造的道路铺满荆棘。

C.指出创造的道路铺满荆棘,几乎所有的发明家都在逆境中奋斗。

D.

指出发明家常有难以抑制的内心冲动,但不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

答案:B 原文写了两层意思:第一至三段为“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第四段起“指出创造的道路铺满荆棘”。

2.作者为什么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6分)

答:

答案:①创造力能使知识活化,能赋予知识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命运之间的桥梁 ②新知识是创造的产物,人类经常面临从未出现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它们。(6分)

3.依据原文,分析概括发明创造者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哪些阻力和困难。(6分)

答:

答案:①发明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关注丰收,漠视过程;②发明家常常思考人类未来的事,而市场只关注眼前的事;③企业家缺乏远见,消费者缺乏宽容,使许多重大发明被拒之门外;④发明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的参与,而许多发明家在应对科学之外的问题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答对3点即可得6分,大意相近即可)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现在的人喜欢讲中心,不大讲边。其实边上大有文章可作,没有边,何来中心?中心是从边上量出来的。

有空间的边,例如边疆。这些地方是中外文化接触的前哨,也是出现并传播新文化的枢纽,有特殊气息。从这一角度着眼的作品并不多,猎奇、叫苦、挑战还不足以说明矛盾冲突。

有时间的边,那是新旧交替的边缘。个人和群体都有,抓得住这一点的好作品不多。平面直叙,直线抒说,定点抒发,还不够。写下多少万字好比写论文堆积资料,怎么那么费劲呢?画龙而忘点睛不行,花多少笔墨只描一只眼也..

不行。写少要不能多时,写多要不能少时。总之,“时变”的边上锋芒写得不够,所以缺警策之笔,少活蹦乱跳之人。不仅文学,电视电影中也是影子太多,好像一张张剪纸。要抓住边,特点往往是在边上显示出来,范进中举而疯,这..

就是边。个人的小边之外还有时代的大边。

就创作说,怎么抓中心?抓边。中心是从边上显出来的,怎么抓边?抓全面、整体。搜集资料,“体验”生活,选择主题,布置情节,安排人物,琢磨词句等不过是颜料和画布,还不是画。中国画讲究线条,那就是边。 .

以上的话只说了边的一半,是老生常谈。另一半也许更重要,也更难讲。那是现象和意义之间的边,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边,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边。看起来这是评价者的事,实际也是创作者的事。创作离不开自己的评论。要删,要改,要重写,就是自己当读者、评论者。评论也是创作,也许是更高一层的创作。作品是对时代、地域、人物、事件的评论。评论是经历这些评论以后的再创作。署名“巴人”的《阿Q正传》在北京还未发表完,署名“郎损”的沈雁..

冰在上海就说那是中国的“奥勃罗摩夫”了。他在阅读时心中也在创作,所以知得深,评得切,只用一句话就说出了全局。从这一点说,读诗者也必定是诗人。

生活中的真人不是艺术中的活人,反过来也一样,这里边有个交界处,也就是边,抓住了这个艺术和真实之间的边大概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龙”指论文资料,“睛”指论文中心。

B.“剪纸”比喻脱离生活的艺术形象。

C.“画”指艺术家的构思。

D.“评论”指作品的创作过程。

2.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时用简笔时就不能多写,用繁笔时就不能少写。

B.写作时用简笔的前提是“不能多”,用繁笔的前提是“不能少”。

C.写作时既要善于用简笔,也要善于用繁笔,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

D.写作时写不出时不硬写,写得出时才多写。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没有“边”就没有“中心”,有了“边”就有了“中心”,因此艺术创作要在“边”上下工夫。

B.文中引沈雁冰对《阿Q正传》的评论,意在证明评论时要进行再创作。

C.作者认为要创作出好作品关键在善于抓“边”,而不在文字的多少。

D.本文的“中心”与“边”是对诸多创作问题归纳、提炼的抽象概念,本文议论的并非单一问题,而是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艺术观点等问题。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文中所说的“时代的大边”。

B.“葛朗台临死抓镀金十字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文中所说的“时间的边”。

C.演员自己同时又是观众,既在角色之内,又在角色之外。

D.艺术中的活人并不来源于生活中的真,而是虚构的艺术形象。

答案:1.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龙”应是指“文章”或“作品”;B项中的“剪纸”应是指死的、不活蹦乱跳的形象;C项中的“画”应是指“作品”。

2.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3. 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A项中的“有了边就有了中心”不符合原文意思。

4.D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项中的“艺术中的活人”应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真”。

(三)、语言应用

1、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减少。3分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改句为: 。

2..请你仿照例句,写两句话。6分

例句:黄土砌成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无奈。

(1)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3小题,共10分)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人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①上午9时整,②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③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⑤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

3.节选文段在“电头”中点明了 和 ,第二段从 觉和 觉角度写了飞船升空的情景。(4分)

4.第二段顺序不够合理,请重新排列。(3分)

答:

5.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答案:1、这个句子可以改写为:这荒山野岭上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在十二年时间里用双手创造的奇迹。也可以改写为他在十二年时间里用双手创造的奇迹,就是这荒山野岭上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还可以有其它改法,只要是单句,符合原内容就行。)

2、青砖筑成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闭塞与护卫;水泥筑成高楼,高楼诉说着现代文化的繁荣和失落。

3.地点、时间;听、视

4.①④②③⑤

5.“神五”飞船顺利升空

(四) 现代文阅读(15分)

站着读与跪着读

陈四益

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只有唯唯诺诺,洗耳恭听.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何况,既然真理都在他手里,你就再没有思考的余地。剃头挑子,一头热乎,这样的谈话实在没趣。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面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害致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臧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敬之辞。

今天读书,当然有更好的条件。因为读书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因为不同的见解而被杀头的事,大约不致再有了吧。但是,跪着读的心态似未能扫除。自己喜欢跪着读,也不许别人站着读的人和事也并未绝迹。这也是叫人很觉扫兴的。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有删节、改动)

1.作者为什么说他“最怕读‘圣人’写的书”?(4分)

2.文人(士子)跪着读书,从政治层面上讲,是缘于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愚民政策),结合文意,说说“跪着读”造成

了怎样的后果?(4分)

3.作者举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3分)

4.“今天读书,当然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条件”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即使在今天仍有人“跪着读的心态

似未能扫除”,你认为具有怎样的“心态”(思想素质或精神品质)才能做到“站着读”书?(4分)

答案:四、1.①读“圣人”写的书会有一种压迫感;②必须将“圣人”的书(话)奉为圭臬(或“圣人”写的话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②答成“读‘圣人’写的书危险”也行。) 2.①禁锢了思想;②使绝大多数读书人成了陋儒、腐儒。

4. ①读书可以产生不同的见3. ①人们不但读钦定“圣人”的书要“跪着读”,读“行业圣人”的诗文也要“跪着读”(“跪着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②长期的专制统治以及统治者严厉的思想控制,是“跪着读”成了一种可怕的文化心态(心理、习惯)。

解(可以跟作者进行平等对话);②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怀疑精神、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等)

五、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叫。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

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④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⑥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⑧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⑨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⑩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⑾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让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

1、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2、认真阅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我们先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说明人们作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作者论述和失败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第四段总结得出结论,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第五到第十自然段分析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所以说本文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这一句话展开议论的,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设立了两个分论点,一是失败转化为成功需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二是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答案:2、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3、第⑧——第⑩段为我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致命:

挡箭牌:

5、本文主要采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6、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答案:3、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4、致命:可使丧失生命。 挡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5、举例论证 6、D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式 立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驳论:通过反驳错误的观点,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3、怎样找论点?论点是文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判断句。提炼论点的方法有:看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看开头,是否能统摄全文;看结尾,找总结性的句子;看论据的针对性;把分论点做加法。

4、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由现象引出;由问题引出;由名言引出。

5、怎样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先通过……引出论点,再用例子(或名言、或者从某个角度)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6、分析一段话的作用。结构上:开头引起下文、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内容上:论证了作者的……论点,体现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7、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事例、史实、数据。道理论据:道理、格言、名人名言、俗语、公理。

8、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的作用?做道理(或事实)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好地证明作者的……观点。

9、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0、论证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观点。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了作者的……观点,把道理讲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被接受。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是非曲直明确,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给人深刻印象。

11、议论文的开头摆出错误的观点(或现象)有何作用?(立论文)为了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驳论文)为了树立批驳的靶子。

12、结合作者的观点补写事实论据。公式:某人+某事+结果(要注意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侧重点)

13、删去文中的某段话(或某个词语)可以吗?为什么?公式:段意(或这个段落和词语的作用)+(如果删去,会使论证不严密。)

14、议论文开头引用故事的作用?引出作者的观点;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有力的论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理解发明就是理解未来

教育神圣的使命在于传承文明,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由于教育,人类个体可以分享漫长岁月里人类整体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然而我们经常忽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学校总是以过去的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这种知识与未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距。前人探索与创造的成果构成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受到当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水平的制约,当它们成书的时候,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最新的成就无法纳入其中。当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它们的时候,世界又发生了变化,人们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未来需求的知识。如果没有创造,知识只能帮助人们重复过去的道理,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创造力才能使知识活化,为知识赋予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

命运之间的桥梁。

新知识不是演绎出来的,它是创造的产物。实际问题从来不会重复,人类经常面临从未出现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它们。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创造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气质,它令世界充满生机,飘荡着诗意。

人们十分赞赏古希腊创立自然哲学的先贤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他们涉猎的领域千差万别,为人治学风格迥异,然而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才能。近代科学诞生之后,深刻改变人类宇宙观念与生存方式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杰出的创造性想象和独辟蹊径的探索。

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本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关注和参与世界事务,是人类内心深层的欲望和动力。发明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常常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内心冲动,这种冲动激励他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许多因素使他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然而,发明家头脑中的观念不容易被社会接受,发明家不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几乎所有的发明家都在逆境中奋斗,因为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发明的因素:模仿容易,发明困难。因循人类活动的最小阻力原则,许多人乐意选择模仿。

发明是一粒有可能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从播种到丰收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社会关注丰收,漠视过程。发明家的智慧、精力以及他能够驱遣的财富,常常不足以支持他走完漫长的全程,性急的企业家不愿意在发明家最需要帮助

的时候投入,发明家常常难以度过最困难的时期,这使许多优秀发明半途而废。

发明家常常思考人类未来的事,市场只关注眼前的事。发明家经常在为明天做晚餐,今天没人享用。晚餐还没有做好,饭铺就已经关张。

几乎所有先进的技术,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不怎么好用,因为还没来得及完善工艺和配套技术。由于企业家缺

乏远见,消费者缺乏宽容,使许多重大的发明经常被拒之门外。

发明是涉及科学、社会与人文的全方位活动,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参与,许多发明家不是社会活动家,应对科学之外的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教育过分关注继承,不重视培养驾驭知识的能力。

人们习惯于把失败与堕落相提并论,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令许多人视创造为畏途。

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教育,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如果把新技术发明比作美丽的红苹果,科学是长出红苹果的树,教育是培育这棵树的土壤和肥料,文化则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合适的温度和阳光。

1.下列各项中,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

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B.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指出创造的道路铺满荆棘。

C.指出创造的道路铺满荆棘,几乎所有的发明家都在逆境中奋斗。

D.

指出发明家常有难以抑制的内心冲动,但不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

答案:B 原文写了两层意思:第一至三段为“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第四段起“指出创造的道路铺满荆棘”。

2.作者为什么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6分)

答:

答案:①创造力能使知识活化,能赋予知识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命运之间的桥梁 ②新知识是创造的产物,人类经常面临从未出现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它们。(6分)

3.依据原文,分析概括发明创造者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哪些阻力和困难。(6分)

答:

答案:①发明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关注丰收,漠视过程;②发明家常常思考人类未来的事,而市场只关注眼前的事;③企业家缺乏远见,消费者缺乏宽容,使许多重大发明被拒之门外;④发明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的参与,而许多发明家在应对科学之外的问题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答对3点即可得6分,大意相近即可)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现在的人喜欢讲中心,不大讲边。其实边上大有文章可作,没有边,何来中心?中心是从边上量出来的。

有空间的边,例如边疆。这些地方是中外文化接触的前哨,也是出现并传播新文化的枢纽,有特殊气息。从这一角度着眼的作品并不多,猎奇、叫苦、挑战还不足以说明矛盾冲突。

有时间的边,那是新旧交替的边缘。个人和群体都有,抓得住这一点的好作品不多。平面直叙,直线抒说,定点抒发,还不够。写下多少万字好比写论文堆积资料,怎么那么费劲呢?画龙而忘点睛不行,花多少笔墨只描一只眼也..

不行。写少要不能多时,写多要不能少时。总之,“时变”的边上锋芒写得不够,所以缺警策之笔,少活蹦乱跳之人。不仅文学,电视电影中也是影子太多,好像一张张剪纸。要抓住边,特点往往是在边上显示出来,范进中举而疯,这..

就是边。个人的小边之外还有时代的大边。

就创作说,怎么抓中心?抓边。中心是从边上显出来的,怎么抓边?抓全面、整体。搜集资料,“体验”生活,选择主题,布置情节,安排人物,琢磨词句等不过是颜料和画布,还不是画。中国画讲究线条,那就是边。 .

以上的话只说了边的一半,是老生常谈。另一半也许更重要,也更难讲。那是现象和意义之间的边,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边,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边。看起来这是评价者的事,实际也是创作者的事。创作离不开自己的评论。要删,要改,要重写,就是自己当读者、评论者。评论也是创作,也许是更高一层的创作。作品是对时代、地域、人物、事件的评论。评论是经历这些评论以后的再创作。署名“巴人”的《阿Q正传》在北京还未发表完,署名“郎损”的沈雁..

冰在上海就说那是中国的“奥勃罗摩夫”了。他在阅读时心中也在创作,所以知得深,评得切,只用一句话就说出了全局。从这一点说,读诗者也必定是诗人。

生活中的真人不是艺术中的活人,反过来也一样,这里边有个交界处,也就是边,抓住了这个艺术和真实之间的边大概就可以无往而不利。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龙”指论文资料,“睛”指论文中心。

B.“剪纸”比喻脱离生活的艺术形象。

C.“画”指艺术家的构思。

D.“评论”指作品的创作过程。

2.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时用简笔时就不能多写,用繁笔时就不能少写。

B.写作时用简笔的前提是“不能多”,用繁笔的前提是“不能少”。

C.写作时既要善于用简笔,也要善于用繁笔,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

D.写作时写不出时不硬写,写得出时才多写。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没有“边”就没有“中心”,有了“边”就有了“中心”,因此艺术创作要在“边”上下工夫。

B.文中引沈雁冰对《阿Q正传》的评论,意在证明评论时要进行再创作。

C.作者认为要创作出好作品关键在善于抓“边”,而不在文字的多少。

D.本文的“中心”与“边”是对诸多创作问题归纳、提炼的抽象概念,本文议论的并非单一问题,而是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艺术观点等问题。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文中所说的“时代的大边”。

B.“葛朗台临死抓镀金十字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文中所说的“时间的边”。

C.演员自己同时又是观众,既在角色之内,又在角色之外。

D.艺术中的活人并不来源于生活中的真,而是虚构的艺术形象。

答案:1.D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龙”应是指“文章”或“作品”;B项中的“剪纸”应是指死的、不活蹦乱跳的形象;C项中的“画”应是指“作品”。

2.B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3. A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A项中的“有了边就有了中心”不符合原文意思。

4.D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项中的“艺术中的活人”应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真”。

(三)、语言应用

1、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句内容不能减少。3分

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了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 改句为: 。

2..请你仿照例句,写两句话。6分

例句:黄土砌成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无奈。

(1)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3小题,共10分)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人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①上午9时整,②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③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⑤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

3.节选文段在“电头”中点明了 和 ,第二段从 觉和 觉角度写了飞船升空的情景。(4分)

4.第二段顺序不够合理,请重新排列。(3分)

答:

5.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

答案:1、这个句子可以改写为:这荒山野岭上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在十二年时间里用双手创造的奇迹。也可以改写为他在十二年时间里用双手创造的奇迹,就是这荒山野岭上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还可以有其它改法,只要是单句,符合原内容就行。)

2、青砖筑成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闭塞与护卫;水泥筑成高楼,高楼诉说着现代文化的繁荣和失落。

3.地点、时间;听、视

4.①④②③⑤

5.“神五”飞船顺利升空

(四) 现代文阅读(15分)

站着读与跪着读

陈四益

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只有唯唯诺诺,洗耳恭听.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何况,既然真理都在他手里,你就再没有思考的余地。剃头挑子,一头热乎,这样的谈话实在没趣。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学习时,一位老师说,读古人的书,同古人交朋友,是最没有危险的,因为古人不会同你争辩,不会告密,不会搬弄是非。我想,这话自有他的一份经验,一份道理。但是,也并不尽然。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你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这样的书读起来岂不扫兴。魏晋时代的嵇康,因为一句“非汤武面薄周孔”,让人抓住了辫子,丢掉了脑袋;明代的李卓吾,因为不赞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终于被加上“敢倡乱道,诬世惑民”的罪名,迫害致死,都是现成的例子。所以,相沿成习的办法是——对“圣人”之书,跪着读。跪着读,当然保险,但也就此禁锢了思想。中国历来多陋儒,多腐儒,盖缘于此。

不但孔、孟这些钦定“圣人”,谁也不敢雌黄臧否,流风所被,就是一些行业圣人,也往往令人噤若寒蝉。

譬如杜甫,确实写了许多好诗,但任何一个诗人,哪怕是极伟大的诗人,也难免会有败笔。但是,一自杜甫被称作“诗圣”,他也便沾上了点圣人气。说到杜诗,大抵很少敢有不敬之辞。

今天读书,当然有更好的条件。因为读书而产生不同的见解,因为不同的见解而被杀头的事,大约不致再有了吧。但是,跪着读的心态似未能扫除。自己喜欢跪着读,也不许别人站着读的人和事也并未绝迹。这也是叫人很觉扫兴的。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一,有删节、改动)

1.作者为什么说他“最怕读‘圣人’写的书”?(4分)

2.文人(士子)跪着读书,从政治层面上讲,是缘于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愚民政策),结合文意,说说“跪着读”造成

了怎样的后果?(4分)

3.作者举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3分)

4.“今天读书,当然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条件”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即使在今天仍有人“跪着读的心态

似未能扫除”,你认为具有怎样的“心态”(思想素质或精神品质)才能做到“站着读”书?(4分)

答案:四、1.①读“圣人”写的书会有一种压迫感;②必须将“圣人”的书(话)奉为圭臬(或“圣人”写的话理解的要照办,不理解的也要照办),否则就是“非圣”,“非圣”就要杀头。(②答成“读‘圣人’写的书危险”也行。) 2.①禁锢了思想;②使绝大多数读书人成了陋儒、腐儒。

4. ①读书可以产生不同的见3. ①人们不但读钦定“圣人”的书要“跪着读”,读“行业圣人”的诗文也要“跪着读”(“跪着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②长期的专制统治以及统治者严厉的思想控制,是“跪着读”成了一种可怕的文化心态(心理、习惯)。

解(可以跟作者进行平等对话);②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怀疑精神、坚持真理的勇气等等)

五、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相当的高。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原因之二是在失败之后人们需要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②但阿元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③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叫。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

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④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⑤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功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时对一家人说,他的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他又对那家的孩子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怎么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这个小朋友的问题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这个推销员说,当时他是面红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书,灰溜溜地走了。

⑥从这次经历,这个推销员总结出一个经验,话不能说得太满,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从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⑦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你对于失败能够有个理性的分析.那么失败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带来更大的失败。

⑧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除了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之外,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⑨项羽的对手刘邦,和项羽交手,从来没有打胜过。最惨的时候,他的老爸老妈老婆孩子全都被项羽抓起来了,项羽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当饭吃。对此,刘邦的反应是,我们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给我吃。

⑩虽然刘邦的话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弃的勇气才让他在一次次大败之后又站了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强汉的开国皇帝。

⑾所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让否定这句名句,而是想告诉大家,如果对于这句话没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很可能会让这句话成为逃避失败的借口,成为一块不敢正视失败的挡箭牌。 ...

1、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

2、认真阅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这篇文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析:我们先从整篇文章的内容来看,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说明人们作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作者论述和失败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第四段总结得出结论,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第五到第十自然段分析了失败转化为成功所需要的条件是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还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所以说本文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这一句话展开议论的,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设立了两个分论点,一是失败转化为成功需要对错误有合理的分析;二是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答案:2、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

3、第⑧——第⑩段为我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

致命:

挡箭牌:

5、本文主要采用了那种论证方法?

6、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据“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被杀”、“刘邦打败项羽成为开国之君”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证明“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一分论点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显得多余,应该删去。

C.作者通过否定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名言的道理。

D.“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格言被人们广泛认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失败,另一个是在失败之后需要用它来安慰自己破碎的心灵。

答案:3、失败转化为成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毅力。4、致命:可使丧失生命。 挡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5、举例论证 6、D


相关文章

  • 浅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作者:陈潇娟 来源:<东方教育>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中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查看


  •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第十七中学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研究近年来中考的趋势及试题,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并拟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 ...查看


  •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使今后 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发展. 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我室组织有关学科专家对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初 ...查看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阜阳市第十九中学 张成伟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首先,在思想方面.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铭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 ...查看


  • 中考语文科备考方案
  • 103班语文科中考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中考说明>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学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
  •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 -2013中考语文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基础知识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诗歌.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题和作文,中考语文解题技巧.中考生想要在语文上获得高分,每一个部分都十分重要,只有把握好每个部 ...查看


  • 长沙明年起语文英语中考都将增"口试"
  • 长沙市教育局11月4日发布消息,对2015年长沙中考语文.英文考试进行微调,首次增加口语测试环节.语文总分将由原来的120分调整为150分,英文总分120分包含了100分笔试成绩和20分口语成绩. 11月4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年长 ...查看


  • 我为中考语文复习献言献策
  • (于都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4年4月) 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王婷婷 古诗文阅读是语文中考的第二大题,分值为22分,其中古诗阅读为4分,文言文阅读文为10分,古诗文积累为8分,综观这几年考试题型,以下是我组对古诗文复习的一点想法: 一. ...查看


  • 新初三辅导计划
  • 初二升初三语文暑假辅导计划 (一)辅导内容: 1.重点对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写作全方面进行细化地掌握与巩固,让学生完全掌握原来学习语文也有"模式"可套. 2.系统复习初中段知识框架,以中考重难点知识为主要方向,提前备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