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与教师素质的理性思考

  【摘要】本文认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主要形式,政治理论课应该创设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目的,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基本素质。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的活动,是一个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来健全学生成长机制的过程。它对促进高职学生内化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接受、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不同的形式,是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供高度仿真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的事例;二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热点、焦点问题;三是来源于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教学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一要具备知识素质,处理好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选择能力。二是要具备政治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较强的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政新闻观,坚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奋斗道路。三是要具备能力素质,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案例教学要充分依靠教师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作用,熟练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开辟自主思维的空间。   2、专题研讨,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   专题研讨是指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实践方法,它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定命题下,经历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观点、撰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研讨的一种实践过程。   专题研讨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学有所用,针对性强。它将理论知识直接和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尺度。二是自主学习,兴趣性强。研讨题目涉及领域广泛,具有开放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强,便于学生独立思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三是知行合一,实效性强。专题研讨的观点和结论是学生建立在“知”的基础上实现“行”,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故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专题研讨作为一种思辩与创新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选择好专题研讨主题。教师要精通教材,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拟定一些研讨题目。如国内时事焦点问题、国际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恋爱交友、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问题。其次,要具备活动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团结合作品质、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查阅资料、组织协调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引导课堂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题研讨时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口头表达通顺、流畅,临场表现大方。   二、校园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校园文化,教师应该具备六种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关的内容,表现为学生的社团活动、读书小组、征文比赛、办报办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书法摄影、文明(班级、宿舍)工程、爱心工程、温暖工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它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的良好风气,营造环境管理与人格管理相得益彰、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氛围,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有道德、守纪律的品格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做人。   要组织建设好校园文化,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一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好各项活动的能力。二是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点琴棋书画的技能。三是审美素质,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四是道德素质,具有爱心,牺牲精神。五是语言表达能力。六是魅力,即教师要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号召力。   2、网络引导,教师应会扮演两个角色,具备六种素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着大学生行为和群体的存在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网络对学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害信息和错误观点的传播、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共存,可能影响学生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想。长期沉迷于虚拟群体交往还可能导致人格障碍和信任危机,影响学生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网络虚拟形象也会导致大学生角色错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化,不利于健康成长。   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这个阵地,就要扮演网络信息员、网络评论员的双重角色:一是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发现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做好宣传工作。二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三是通过与学生网上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四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五是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论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网络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是一项政策性、挑战性很强的工作,胜任这种工作需要较高的素质要求:一是要勤奋、敬业。二是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四是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五要具备一定文字表达能力。六是要求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语言特点与规律。

  三、社会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应该树立一个新观念、具备三个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有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活动,第一,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接触、体验、融入社会,在实践中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直观、更亲切、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自考察,了解和体验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社会实践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落实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赋予政治课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第一,教师要落实开放意识,认识到政治课的非封闭性,把政治课融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结合,用鲜活的社会现实,诠释政治理论的可信度;第二,教师要落实参与意识,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让学生被社会假象迷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得到本质的认识。第三,教师要落实创新意识。要利用好社会这个舞台,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潜能,创造性地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实践途径、方法、规律,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力求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2、建立教育基地,教师必须具备两个素质   利用本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种基于认知与感受的实践教学方式。   德育教育基地是“活”的思想政治课实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是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基地的材料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直观生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育教学视角、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达到寓教于乐,得到“知行统一”。其教学效果是校内“第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建立德育基地,要求政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选择判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遗址、旧居、陵园、风景名胜,法院监狱都是德育基地的选项,教师必须找到基地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考虑参观时间、经费的局限性,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一旦确立了基地目标,教师还要凭借交往能力,调动社会关系、发挥口才,与基地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取得基地的配合与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力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梅平、姜彦飞,《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6)   ②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③李晓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及其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姚少宝

  【摘要】本文认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主要形式,政治理论课应该创设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目的,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基本素质。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 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师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的活动,是一个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来健全学生成长机制的过程。它对促进高职学生内化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同、接受、内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等不同的形式,是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在实践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   案例教学指的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提供高度仿真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内的事例;二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热点、焦点问题;三是来源于历史上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案例教学是一种感染与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案例教学允许学生开展激烈的辩论,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三种素质,处理好三种关系。一要具备知识素质,处理好案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这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和选择能力。二是要具备政治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较强的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政新闻观,坚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奋斗道路。三是要具备能力素质,处理好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案例教学要充分依靠教师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作用,熟练驾驭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动活泼地发展。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开辟自主思维的空间。   2、专题研讨,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   专题研讨是指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实践方法,它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定命题下,经历搜集资料、分析归纳、提炼观点、撰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研讨的一种实践过程。   专题研讨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学有所用,针对性强。它将理论知识直接和实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尺度。二是自主学习,兴趣性强。研讨题目涉及领域广泛,具有开放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性强,便于学生独立思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三是知行合一,实效性强。专题研讨的观点和结论是学生建立在“知”的基础上实现“行”,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故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专题研讨作为一种思辩与创新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具备三种素质组织好三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选择好专题研讨主题。教师要精通教材,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拟定一些研讨题目。如国内时事焦点问题、国际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恋爱交友、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问题。其次,要具备活动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团结合作品质、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查阅资料、组织协调和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三,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引导课堂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在专题研讨时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口头表达通顺、流畅,临场表现大方。   二、校园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校园文化,教师应该具备六种素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师生所广泛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关的内容,表现为学生的社团活动、读书小组、征文比赛、办报办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书法摄影、文明(班级、宿舍)工程、爱心工程、温暖工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它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的良好风气,营造环境管理与人格管理相得益彰、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的氛围,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有道德、守纪律的品格和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做人。   要组织建设好校园文化,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一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好各项活动的能力。二是具备一定的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点琴棋书画的技能。三是审美素质,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能力。四是道德素质,具有爱心,牺牲精神。五是语言表达能力。六是魅力,即教师要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号召力。   2、网络引导,教师应会扮演两个角色,具备六种素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源,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着大学生行为和群体的存在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网络对学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有害信息和错误观点的传播、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共存,可能影响学生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想。长期沉迷于虚拟群体交往还可能导致人格障碍和信任危机,影响学生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网络虚拟形象也会导致大学生角色错位,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化,不利于健康成长。   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这个阵地,就要扮演网络信息员、网络评论员的双重角色:一是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论动态,发现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做好宣传工作。二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三是通过与学生网上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四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五是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论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网络舆论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是一项政策性、挑战性很强的工作,胜任这种工作需要较高的素质要求:一是要勤奋、敬业。二是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四是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五要具备一定文字表达能力。六是要求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熟悉网络语言特点与规律。

  三、社会实践的方式及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   1、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应该树立一个新观念、具备三个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的方式主要有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公益活动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实践活动,第一,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接触、体验、融入社会,在实践中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直观、更亲切、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自考察,了解和体验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明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社会实践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落实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赋予政治课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第一,教师要落实开放意识,认识到政治课的非封闭性,把政治课融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结合,用鲜活的社会现实,诠释政治理论的可信度;第二,教师要落实参与意识,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让学生被社会假象迷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得到本质的认识。第三,教师要落实创新意识。要利用好社会这个舞台,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潜能,创造性地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实践途径、方法、规律,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力求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2、建立教育基地,教师必须具备两个素质   利用本地方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场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是一种基于认知与感受的实践教学方式。   德育教育基地是“活”的思想政治课实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是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基地的材料内容真实可信,形式直观生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育教学视角、丰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达到寓教于乐,得到“知行统一”。其教学效果是校内“第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建立德育基地,要求政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选择判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遗址、旧居、陵园、风景名胜,法院监狱都是德育基地的选项,教师必须找到基地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考虑参观时间、经费的局限性,作出明智的选择与判断。一旦确立了基地目标,教师还要凭借交往能力,调动社会关系、发挥口才,与基地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取得基地的配合与支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力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梅平、姜彦飞,《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6)   ②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③李晓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基本素质及其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姚少宝


相关文章

  • 思政课学习心得
  • 篇一:思政课的心得体会 思政 课的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 习,我对毛泽东思想多少了一些了解.很多的时候,感觉这位中国的创始人的思想是那么的 丰富,那么的睿智,真的让人莫名的崇拜.是他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是他领导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潜移 ...查看


  • 思政课:透彻的理论有说服力 
  • 思政课研究有深度,必须在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和信仰的统一.思政课建设有力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统筹,加强思政课的研究基础.思政课教学有温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 ...查看


  • 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 ...查看


  • 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差异化策略
  • 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差异化策略 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不但要求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熟悉教 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且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针对不同学生,注重运用 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 ...查看


  • 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探讨
  • 摘 要:高校思想 政治 教师专业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中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存在较多 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好思想政治教师的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工作.也要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 ...查看


  • 思政部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案例
  • 以教学创新为核心的组织生活--"模拟提案大赛" 景德镇学院思政部党支部 一.活动主题与思路 1.活动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群体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大大减弱, ...查看


  • 高校思想政治调查报告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兴趣,这与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以及 模式化的授课方式直接相关.为了能够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查看


  • 关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关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 090417 姓名:郭沁 指导老师:黄国庆 时间:周二九.十.十一节 联系方式:[1**********] 2010年12月 内容摘要: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的第一批接班人,但近些年来, ...查看


  • 思政硕士生文献综述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验式教育 --第二次学术报告暨文献综述 摘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学者在高校思政领域的积极探索,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