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要弄清地球表层环境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弄清其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与规律, 就必须从圈层的相互作用出发。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的。

能量是维持地球表层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圈层间进行着多种不同能量的传输。

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由于大气与水体之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如冷空气经过的水面会发生降温现象,热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作用。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风吹拂水面会产生波浪,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如在静风天气时,来到瀑布或快速活动的河流四周,立即感到风的存在,这是大气圈与水圈动能交换的结果。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 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气压代表了大气势能的大小。当大气压力不同或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水体的分布与位势。如气压偏低时,海平面就会升高; 当气压偏高时,海平面就会相应降低。如台风经过的海面,由于台风中心气压比较低,往往会导致海平面高出四周几十厘米至几米。当水体分布发生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气压的变化。又如,高山、高原冰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冰盖的发育,将会使这些地区的近地面气压升高,导致区域间的气压差增大。

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地面与大气

之间通过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在进行着热能的交换。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发生着某些化学反应,如风化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同时也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开释出来,因此两圈之间存在着化学能的交换。通过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作用,岩石圈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大气圈,大气圈的动能也可以传递给岩石圈。如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通过地面摩擦动能从岩石圈传递给大气圈,从而导致大气运动速度的改变。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在赤道四周的大气可以获得1cm/s 的向东相对速度。当然,大气运动的动能也可以通过地面摩擦传递给固体地球。

第三,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在水与岩石接触的界面上,由于岩石与水温度的差异,导致两个圈层之间的热能交换。最明显的例子是海底火山、海底熔岩的溢出(如洋中脊) ,加热了海水。热流不仅热和所经过地区的大气,而且还热和四周的岩石与土壤,冷流则对经过区域的大气和岩石具有冷却作用。岩石圈的变动往往引起水体分布的变化,水体分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地面岩石高程的调整。如当山地隆升到一定高度,冰川开始发育,使原来分布于海洋的水体以固态水的形式分布在山体顶部,从而进步这些水的势能。当冰川达到一定厚度,就会导致地面的均衡下沉,反过来对岩石圈的位势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圈与岩石圈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很频繁的,并且存在着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进行着化学能的交换。如水对岩石的风化、分解与溶蚀,水中碳酸盐、硅酸盐等物质的析出与沉淀,海底火山喷出大量物质到海水中,洋中脊四周熔岩与海水的反应等,都是岩石圈与水圈化学能交换的例证。

第四,生物圈与三个圈层之间,普遍存在着热能与化学能的交换。热能的交

换很好理解。假如没有一定的气温、水温顺土壤温度,生物是无法生长与发育的,生物需要从三大圈层中吸收热量以保持自身所需要的温度,当然生物呼吸也会放出热量到三大圈层中。化学能的交换主要表现在生物圈与三大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上,生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环境(三大圈层) 吸收营养物质,同时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不断向环境(三大圈层) 排泄出物质。生物死亡后生物体被分解,物质回回环境(三大圈层) 。通过物质的循环及其化学反应,生物圈与三个圈层之间进行化学能的交换。碳、氮、氧、磷、硫、氯等物质的循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能量驱动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反过来,物质迁移与循环不仅带动了能量的活动与传输,而且还导致能量的转化与交换。物质迁移与循环,同能量传输与转化一样,是地球表层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与动力,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相互作用的桥梁。

水循环似乎是水圈中的物质循环,但实际上水循环跨越了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降水发生在大气圈,水汽的运移是由大气运动完成的; 径流发生在岩石圈表层(地表径流) 和岩石圈内部(地下径流) ,是水循环的重要步骤; 植物的蒸腾是水循环的重要方面,植被对降水的截留,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与速度。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起着再分配的作用。当水蒸发时,吸收大气的热量; 当降水发生时,开释热量到大气中; 当蒸腾发生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同时也吸收大气的热量。它是地球表层系统其它物质运动与循环的传送带。任何物质的运动和循环,都离不开水的运动和循环。如泥沙的搬运、沉积,岩石的风化、分解,元素的迁移等,大都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成的。要弄清地球表层环境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弄清其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与规律, 就必须从圈层的相互作用出发。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来完成的。

能量是维持地球表层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动力,也是联系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圈层间进行着多种不同能量的传输。

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由于大气与水体之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如冷空气经过的水面会发生降温现象,热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作用。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风吹拂水面会产生波浪,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如在静风天气时,来到瀑布或快速活动的河流四周,立即感到风的存在,这是大气圈与水圈动能交换的结果。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 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气压代表了大气势能的大小。当大气压力不同或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水体的分布与位势。如气压偏低时,海平面就会升高; 当气压偏高时,海平面就会相应降低。如台风经过的海面,由于台风中心气压比较低,往往会导致海平面高出四周几十厘米至几米。当水体分布发生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气压的变化。又如,高山、高原冰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冰盖的发育,将会使这些地区的近地面气压升高,导致区域间的气压差增大。

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地面与大气

之间通过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在进行着热能的交换。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发生着某些化学反应,如风化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同时也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开释出来,因此两圈之间存在着化学能的交换。通过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作用,岩石圈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大气圈,大气圈的动能也可以传递给岩石圈。如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通过地面摩擦动能从岩石圈传递给大气圈,从而导致大气运动速度的改变。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在赤道四周的大气可以获得1cm/s 的向东相对速度。当然,大气运动的动能也可以通过地面摩擦传递给固体地球。

第三,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在水与岩石接触的界面上,由于岩石与水温度的差异,导致两个圈层之间的热能交换。最明显的例子是海底火山、海底熔岩的溢出(如洋中脊) ,加热了海水。热流不仅热和所经过地区的大气,而且还热和四周的岩石与土壤,冷流则对经过区域的大气和岩石具有冷却作用。岩石圈的变动往往引起水体分布的变化,水体分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地面岩石高程的调整。如当山地隆升到一定高度,冰川开始发育,使原来分布于海洋的水体以固态水的形式分布在山体顶部,从而进步这些水的势能。当冰川达到一定厚度,就会导致地面的均衡下沉,反过来对岩石圈的位势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圈与岩石圈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很频繁的,并且存在着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进行着化学能的交换。如水对岩石的风化、分解与溶蚀,水中碳酸盐、硅酸盐等物质的析出与沉淀,海底火山喷出大量物质到海水中,洋中脊四周熔岩与海水的反应等,都是岩石圈与水圈化学能交换的例证。

第四,生物圈与三个圈层之间,普遍存在着热能与化学能的交换。热能的交

换很好理解。假如没有一定的气温、水温顺土壤温度,生物是无法生长与发育的,生物需要从三大圈层中吸收热量以保持自身所需要的温度,当然生物呼吸也会放出热量到三大圈层中。化学能的交换主要表现在生物圈与三大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上,生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环境(三大圈层) 吸收营养物质,同时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不断向环境(三大圈层) 排泄出物质。生物死亡后生物体被分解,物质回回环境(三大圈层) 。通过物质的循环及其化学反应,生物圈与三个圈层之间进行化学能的交换。碳、氮、氧、磷、硫、氯等物质的循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能量驱动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反过来,物质迁移与循环不仅带动了能量的活动与传输,而且还导致能量的转化与交换。物质迁移与循环,同能量传输与转化一样,是地球表层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与动力,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相互作用的桥梁。

水循环似乎是水圈中的物质循环,但实际上水循环跨越了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降水发生在大气圈,水汽的运移是由大气运动完成的; 径流发生在岩石圈表层(地表径流) 和岩石圈内部(地下径流) ,是水循环的重要步骤; 植物的蒸腾是水循环的重要方面,植被对降水的截留,改变了水循环的过程与速度。

水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对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起着再分配的作用。当水蒸发时,吸收大气的热量; 当降水发生时,开释热量到大气中; 当蒸腾发生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同时也吸收大气的热量。它是地球表层系统其它物质运动与循环的传送带。任何物质的运动和循环,都离不开水的运动和循环。如泥沙的搬运、沉积,岩石的风化、分解,元素的迁移等,大都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


相关文章

  • 3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 第三章 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环境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说其复杂,是因为它由许多大大小小的系统组成.并且涉及环境的因素多.空间范围大.对于这样一 ...查看


  • 环境与发展--地球环境与资源
  • 第一章 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环境对于人类的独特性,理解人类与地球环境各圈层的关系.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属性特点,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特点.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压力.理解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概念. [教学重点] ...查看


  •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公开课)
  •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1)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学目标 ●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 能借助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 层的主要 ...查看


  • 考点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考点四.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 ...查看


  •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
  • 人类活动对各圈层的影响 吴博10082086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也有人为强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1.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位于智利圣地亚哥以南1 600千米的哈得孙火山持续喷发,从空中俯瞰景象壮观.哈得孙火山喷发出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 A. 地壳 B. 外核 C. 地幔 D. 岩石圈 2. ...查看


  •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习题
  •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 ). A 球形.B 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 苹果形.D 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大洋地壳主要由( )组成. A 硅铝层.B 硅镁层.C .镁铁层.D .硅铁层 3.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 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 ...查看


  • 1.4地球的结构
  •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高一备课组 张坤霞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基本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