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西方国家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起源的原因或条件

1、历史原因:主要是因为欧洲封建体制之下所形成的制约王权的政治传统。(欧洲国家的领主农奴土地所有制与东方国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2、经济原因:主要是商品经济与宪法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

3、思想原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政治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二、英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英国宪法是“宪政之母”

1、1215年《大宪章》:一部英国贵族迫使约翰王接受的封建权利宪章,虽然主要限于保护封建贵族的权利,但是是世界上第一部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2、1628年《权利请愿书》

3、1679年《人身保护法》

4、1688年光荣革命与1689年《权利法案》: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最终取消了君权神授理论,使议会成为高于王权的最高立法机构

5、1701年《王位继承法》

(二)英国宪法产生的特点:

1、英国宪法是在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积累而成的,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成文宪法;

2、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致使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下来;

3、英国宪法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

产生过程的特点使得英国宪法具有:不彻底性、不成文性

(三)英国宪法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型,表现在宪法发展方面则是议会至上的信条受到挑战,议会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内阁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在政党制度方面,政党在宪政体制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党把持政治,形成了政党政治的特色。尤其1972年英国引入《欧洲共同体法》、《欧洲人权公约》。1998年《人权法案》生效后立即被赋予了宪法意义,它对议会主权传统与权利宪章所需要的现代观念的进行了调和。

三、美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一个接近神话的故事

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将美国的历史起源和开端追溯到了1620年。

这一年,一批避居荷兰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Mayflower)号木船来到北美,登录前,他们在船上经过反复讨论,集体(41/102)起草并签订了一份公约。

《五月花号》,[美]希尔顿著,王聪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五月花号公约”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意义

“五月花号公约”首先在英格兰,后来在更广阔的地域里,如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爱荷华和奥利根这些向西扩张过程中的前沿州里得到了下意识而且严格的遵守。

他们不是唯一签署公约的人,在整个北美应该还有无数这样的公约,尽管这些公约没有像“五月花号公约”那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内容也不尽相同,或者不是以这样的形式签署的。 所谓“美国精神的基础”

(二)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立宪意义的)成文宪法的制定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

1777年:《独立宣言》、《邦联条款》

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十三州内部矛盾

政治动向: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1787年:在华盛顿的倡议下,于费城召开宪法会议(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宪法会议=制宪会议

华盛顿在做演讲

会场

代表=后世的“国父们”

共55人,多为种植园主、商人、银行家等,但其中34人是lawyer,8人是各州的judge,另有立宪理论专家1人。

詹姆斯·威尔逊

立宪理论专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

代表平均年龄44岁,最高龄81岁的富兰克林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30出头,律师,会议期间的活跃人物

詹姆斯·麦迪逊

36岁,会议的书记员,核心领导人

结果

经过约4个月的讨论、妥协与让步,于1787年9月17日议决。

1788年6月21日,9州(2/3以上)批准。

弗吉尼亚、纽约两大州于6月26日、7月27日批准。

1789年3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宪法》:

由1个序言和7条正文构成。之后通过了27条修正案。

1791年通过1-10条修正案,称为《权利法案》,保障公民的言论与出版自由、宗教与信仰自由等。

1865年第13修正案取消蓄奴制

1870年第15修正案禁止联邦或各州政府基于种族而歧视公民的选举权

四、法国宪法

法国是制定宪法最多的国家。自大革命以来,共存在15部宪法,期间连续经历过3次君主立宪制、2次帝制、5次共和制。

包括: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年的七月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

从1789第一部宪法到1958年的现行宪法,平均每11年制定一部新宪法。

(一)1789年三级会议与《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确立17条现代基本宪法原则:

第1条:人生来自由和平等。

第2条:政府目的是保护自由、财产、安全。

第4条:只有法律才能限制自由。

第5条:只要法律没有禁止,人民就有自由。

第6条:法律表达普遍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8条:刑法限于必要,不得具有追溯力。

第9条:无罪推定。

第13条:行政负担平等。

第16条:分权是宪政前提。

(二)1791年宪法

1791年,法国在君主立宪体制下颁布了第一部民主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建立了三权分立政府,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1791年宪法的影响:使19世纪成为宪法的世纪

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世界各地。

(三)宪法随政权频繁更迭而变换

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

年的七月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1958年第五共和宪法

1958年,法国发生政治危机,内阁和军方就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发生分歧,驻扎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军占领科西嘉岛,宣布拥护戴高乐将军执政。第四共和国总统邀请戴高乐组织新政府,戴高乐同意执政的条件就是允许他制定新宪法;9月28日,宪法交公民表决,获得80%选民表决通过。

第五共和宪法有限度地加强了行政权,并建立宪政院,监督宪法分权机制的实施。 到2008年2月,共修改了23次。

五、联邦德国:后来居上的宪政国家

政治统一起步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宪政

(一)1848年保罗教堂宪法:自由民主宪政的开端,但从未生效。

(二)1871年德国宪法

1870年,普鲁士联军打败法国,俾斯麦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宪法,这是一部帝国宪法,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国王及其任命的总理手中。后为明治日本借鉴。

(三)1918年魏玛宪法:虽败犹荣

1918年,一战失败,德国仓促成立魏玛共和国。1919年,制定了《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与1918年《苏俄宪法》标志着现代宪法的产生。

《魏玛宪法》缺乏自由民主的社会基础,最后为纳粹所取代。

(四)1949年《基本法》 :终成正果

二战后,四个盟军占领。1948年,英、美、法在琪米斯湖畔起草《基本法》,1949年通过。同年,前苏联占领区也通过宪法。

采取专门法院系统审查不同领域诉讼,宪政法院负责宪法诉讼,发展宪法判例体系。 德国集中审查模式成为世界主流,是继美国宪法之后最伟大制度发明

两个德国,两种制度,两个世界

1949年东西德分裂,东德社会主义宪法

1961-89年间,为了防止东德公民逃亡西德,在东西边界上修建柏林墙。

1990年《统一条约》使德国统一,原西德的宪政体制扩展到前东德。《基本法》被少量修改,适用于全德国。

六、苏联宪法

1918年7月,《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24年《苏联宪法》

1936年《苏联宪法》

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12月,

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

关于各国“人权与宪法”问题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不成立?(2012年第58题)

①美国《独立宣言》与《美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②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

③日本《明治宪法》对公民自由权作出充分规定,促进了日本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④德国《魏玛宪法》扩大了人权范围,将“社会权”纳入到宪法保护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论断是由下列哪一部宪法文件予以明文规定的?(2006年第11题)

A.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B.1776年的北美《独立宣言》

C.1688年的英国《权利法案》

D.1918年的苏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英国系不成文宪法国家,其宪法原则和宪政制度散见于各种宪法性法律之中。这些宪法性法律成文于1215年《自由大宪章》颁发以来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其中许多重要的法律都诞生于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 )

A.《权利请愿书》

B.《人身保护法》

C.《权利法案》

D.《自由大宪章》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宪政运动史上,曾经诞生过许多宝贵的历史性文献。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

A.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

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C.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

D.1840年《共产党宣言》

关于早期资本主义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英国宪法是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不存在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B.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其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D.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

近代宪法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你认为近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些内容?( )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的形成

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与人权等理论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为其提供了内在动力

下列有关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的简称

B.是《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的简称

C.是美国资产阶级颁布的宪法性文件

D.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宪法是中国人民自19世纪末以来为民主宪政而艰难奋斗的结果: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之技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中国人民认识到民主宪政是强国之本。“戊戌变法”开始提出“定宪法、开议会、申民权、张民主”的政治变革主张,民主制宪才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宪政之初,中国学习西方民主宪政,之后,转到学习苏俄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理论。这个坎坷的宪政发展过程,中国走了一百多年。

一、一九四九年前中国宪法的历史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的最初提出

1、《钦定宪法大纲》(1908)

(1)定义与性质:清廷宪政编查馆编订,于1908年8月颁布。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2)结构与主要内容: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第一部分14条规定了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统军等各方面的绝对权力,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权,限制议会权力等。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的诸项义务,并加以种种限制。

(3)特点:皇帝专权,人民无权。

(4)实质:给封建君主制度披上“宪法”

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

力,体现了满洲贵族维护统治的意志及愿望。

2、《十九信条》(1911)

(1)定义: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

(2)公布背景。1911年清王朝迫于武昌革命风暴,匆匆命令资政院迅速起草宪法,企图度过危机,资政院仅用3天时间即拟定,并于11月3日公布。

(3)内容: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方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1、定义: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2、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革命性、民主性。主要表现在:

(1)《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它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2)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3)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

(4)《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5)《临时约法》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表明了其资产阶级性质。

3、特点: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主要表现在:

(1)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此外还规定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项咨院复议时,如有2/3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 (3)在《临时约法》的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4、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三)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1、“天坛宪草”(1913)

(1)定义:“天坛宪草”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起草而得名,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

(2)内容:采用三权分立,确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国民党通过制宪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意图。如肯定了责任内阁制;规定国会对总统行使重大权力的牵制权;限制总统任期等。这些规定使袁世凯解散国会,使“天坛宪草”遂成废纸。

2、“袁记约法”(1914):袁世凯

(1)定义:“袁记约法”即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因受袁世凯一手操纵而得名。

(2)它与《临时约法》的根本性差别:其一,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个人独裁。其二,用总统独裁否定了责任内阁制。其三,用有名无实的立法院取消了国会制。其四,为限制、否定《临时约法》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提供了宪法根据。

它是对《临时约法》的反叛,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3、“贿选宪法”(1923):直系曹锟

(1)定义:即北洋政府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2)特点:

①企图用漂亮的词藻和虚伪的民主形式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

②为平衡各派大小军阀的关系,巩固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

4、《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皖系段祺瑞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

2、《五五宪草》(1936)

3、《中华民国宪法》(1946)

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008年第13题)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有学者形象地描绘了宪法的产生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世界各地。就我国宪法发展历史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B.《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旧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

D.《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是我国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公布施行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而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哪些选项?( )

A.《钦定宪法大纲》

B.《重大信条十九条》

C.天坛宪草

D.五五宪草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第21题)

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B.《临时约法》设立临时大总统,采行总统制

C.《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D.《临时约法》确立了五权分离的原则

二、一九四九年后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五四宪法”

(三)“七五宪法”

(四)“七八宪法”

(五)“八二宪法”

(六)“八二宪法”的四次修改、31条修正案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为什么建国初期没有制定正式宪法,而是使用《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

1949年秋,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已经土崩瓦解,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革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

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

但在当时大陆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各项社会改革尚未开展;社会秩序还不够安定;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群众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

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该会议于9月29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是建国初期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二)“五四宪法”

1、背景:

(1)《共同纲领》规定的某些制度和政策,已经不适应中国共产党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2)国家已经具备了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条件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认为,召开人代会至少要三个条件:全国基本解放、实现国内和平统一和安全;土地改革彻底实现;人民有充分的组织和人民觉悟水平提高

(3)斯大林三次建议制宪

1952年9月,刘少奇率团参加苏共19大,去信斯大林。

斯大林的意见:“通过选举和制宪解决自身合法性问题”。

中共中央随即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大和制宪

斯大林建议制宪的三个理由:

第一,“如果你们不制订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因政协不是人民经选举产生的,人家就可以说你们的政权是建立在刺刀上的,是自封的。此外,共同纲领也不是人民选举的代表大会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他党派同意的东西,人家也可以说你们国家没有法律。”

第二、所谓泄密问题。斯大林认为中国现在是各党派的联合政府,而“其他党派的人很多是和英美有关系的”,所以,“我感到你们有些重要机密情况外国人都知道”。

第三、通过选举实现向一党政府转换的问题。“如果人民选举的结果,当选者共产党员占大多数,你们就可以组织一党的政府。其他党派在选举中落选了,但你们在组织政府时可给其他党派以恩惠,这样对你们更好。”

2、制定的过程

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提出宪法草案初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初步通过 向宪草委员会提出草案初稿 宪草委员会审议和讨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交全国人民讨论(4个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现实中的立宪者

宪法起草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及民主党派代表,共33位)

主席:毛泽东

委员:朱德、宋庆龄(女)、李济深、李维汉、何香凝(女) 、沈钧儒、沈雁冰、周恩来、林伯渠、林枫、胡乔木、高岗、乌兰夫、马寅初、马叙伦、陈云、陈叔通、陈嘉庚、陈伯达、张澜、郭沫若、习仲勋、黄炎培、彭德怀、程潜、董必武、刘少奇、邓小平、邓子恢、赛福鼎、薄一波、饶漱石

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毛泽东及其三位秘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全国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起草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毛泽东主席的秘书陈伯达

胡乔木(30年代清华历史系、浙大外语系肄业)

田家英

周鲠生、钱端升

1953年3月17日,宪法起草小组回京。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请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淑湘为语文顾问,对宪法草案进行了专门研究。

“我们人民”的大讨论

政协全体会议、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也开始了对草案初稿的讨论。据统计,总计有8000多人参加了大讨论,共提出5900多条意见。

1954年6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向社会公布了宪法草案,开始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到9月11日,经过近三个多月的讨论,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共提出了100多万条意见。 人大通过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1226名代表)

领袖们在会上

刘少奇作《宪草报告》

投票通过宪法

宪法颁布后

五四宪法的命运

1955年,“胡风事件”;

1956年,中共8大宣布提前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部“过渡时期”的宪法其实便在法理上失去了时间效力;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民法、刑法那样的条文谁记得住?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每个决议都是法,开会也是法,治安条例也养成了习惯才能遵守。主要靠决议、开会,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宪法被全面废置。

(三)“七五”宪法——有严重缺陷的宪法

围绕修改宪法的政治斗争:林彪、四人帮

七五宪法条文从五四宪法的106条减为30条(“使宪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工农兵能背诵”) 主要内容和缺点:

1、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

一天,我去供销社,进门就听到一个中学生和售货员的对话,堪称经典。

中学生:“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买哪一种?”

中学生:“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多拿几支让我挑挑。”

售货员:“反对自由主义---不让挑,买哪支拿哪支。”

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你就多拿几种让我挑挑吧。”

售货员:“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说不挑就是不能挑。”

中学生:“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为啥不让挑?”

售货员:“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为啥,不让挑就是不让挑。”

中学生:“注意工作方法---有这样卖东西的吗?”

售货员:“一切权力归农会---爱买就买。”

中学生:“打倒土豪劣绅---你这什么工作态度?”

售货员:“友谊,还是侵略---咋的,你想打架?”

中学生:“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你以为我怕你?”

我见两人的战争一触即发,就急忙上前调解:“要团结不要分裂---你们有话好好说。” 中学生:“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看你还能咋的?”

售货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还能咋的?”

中学生:“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当个售货员啥了不起?”

我看他俩谁也不肯停止舌战,我便劝中学生一走了之:“敌进我退---你先走吧,明天再买。” 中学生听了,就顺势下了台阶,转身而去,他边走边说:“别了,司徒雷登---哼!” 售货员如得胜的将军立即回敬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呸!”

2、国家机构体制:

(1)地方人大不设常委会,文革中夺权建立起来的革命委员会既是地方人大的常设机关,又是地方政府

(2)撤销检察机关,由公安机关行使检察权

(3)取消国家主席设置

3、规定了罢工自由

4、对公民权利义务,以限制公民权利为指导思想,并先规定义务,再规定权利

5、取消法院独立审判、公开审判、辩护制度,对刑事案件,要发动群众讨论批判

(四)“七八宪法”

1、背景

2、内容与缺陷:

(1)国家机构:恢复检察院设置,但没有恢复检察院和法院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重大案件仍然要“发动群众讨论和提出处理意见”

(2)公民权利义务:改变七五宪法本末倒置、先义务后权利的规定

3、评价:七八宪法是一部恢复性的过渡宪法,清除了“四人帮”的影响,没有否认“文化大革命”及其极“左”的思想

4、对“七八”宪法的两次修改

十一届三种全会

两次修改的内容:

1979年的修改:(1) 县和县以上地方人大设常委会;(2)将地方革委会改为地方人民政府;

(3)县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4)将上下级检察院的关系由监督改为领导。 1980年的修改:取消公民的“四大”权利

(五)“八二宪法”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总结教训:国家不能不搞民主法制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文革的教训,提出巩固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能让类似文革的混乱局面重演

2、修宪中讨论的主要问题:

(1)章节的顺序排列

(2)关于政治协商会议

(3)是否规定罢工权利

(4)关于设国家主席

(5)关于民族区域自治

(六)“八二宪法”的四次修改、31条修正案

四次修宪,基本都是党代会方针政策的宪法化

1、1988年修宪

(1)背景: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召开

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两条修正案

第1修正案:私营经济是补充,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2修正案: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暗含着可以出租)

宪法第10条第4款:“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修改为:“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修宪

(1)背景:1992年春,南巡讲话;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为改革开放的一项长期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2)内容:九条修正案

第3修正案: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4修正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5修正案:“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第6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7修正案: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第8修正案:“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

第9修正案:废除“集体经济组织受国家计划指导”

第10修正案::“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

第11修正案:县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

3、1999年修宪

(1)背景:1997年9月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对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2)内容:六条修正案

第12修正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第13修正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14修正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15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16修正案: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

第17修正案:“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4、2004年修宪

(1)背景: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

(2)内容:十四条修正案

第18修正案:三个代表

第19修正案: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20修正案:征收或征用土地并给予补偿

第21修正案:对非公经济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

第22修正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并给予补偿

第23修正案:社会保障制度

第24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25修正案:全国人大中增加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人大代表

第26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第27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第28修正案: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第29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第30修正案:乡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

第31修正案:增加国歌

记忆口诀:

土地私营;

城(承)市初现(县)党;

只(治)等(邓)反私成(承)功(公);

三任非人才(财),急征保健(建)歌,主席特别文明。

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何者为正确?(2005年第94题)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1982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三部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1949年以来我国共产生了五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下列有关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历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内容和法律效力上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

B.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由序言和总纲、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4章106条组成,其中,国家机构一章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的前面

C.1975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它取消了人民检察院,规定由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取而代之

D.1982年《宪法》到目前为止共经过了四次修正,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04年第7题)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根据我国宪法,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2004年第14题)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7年第64题)

A.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

D.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条、第20条分别对宪法第10条第4款、第3款进行了修改。关于这些修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6年第59题)

A.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确认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C.明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D.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

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年第58题)

A.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下列哪些方面的内容?(2003年第40题)

A.明确把“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

B.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

D.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成5年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作了重要修改,下列哪些内容是这一修正案包括的主要内容?(2002年第39题)

A.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B.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C.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D.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载入现行宪法的是下列哪一宪法修正案??( )(2010年第18题)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我国宪法第六至十八条对经济制度作了专门规定。关于《宪法修正案》就我国经济制度规定所作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第60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除第九、十二、十八条外,其他各条都进行过修改

D.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 )第一次确认了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西方国家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起源的原因或条件

1、历史原因:主要是因为欧洲封建体制之下所形成的制约王权的政治传统。(欧洲国家的领主农奴土地所有制与东方国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2、经济原因:主要是商品经济与宪法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

3、思想原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政治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二、英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英国宪法的产生:英国宪法是“宪政之母”

1、1215年《大宪章》:一部英国贵族迫使约翰王接受的封建权利宪章,虽然主要限于保护封建贵族的权利,但是是世界上第一部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2、1628年《权利请愿书》

3、1679年《人身保护法》

4、1688年光荣革命与1689年《权利法案》: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最终取消了君权神授理论,使议会成为高于王权的最高立法机构

5、1701年《王位继承法》

(二)英国宪法产生的特点:

1、英国宪法是在革命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积累而成的,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成文宪法;

2、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致使王权及其所代表的制度外壳被保留下来;

3、英国宪法不具有根本法的形式特征。

产生过程的特点使得英国宪法具有:不彻底性、不成文性

(三)英国宪法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型,表现在宪法发展方面则是议会至上的信条受到挑战,议会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内阁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在政党制度方面,政党在宪政体制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党把持政治,形成了政党政治的特色。尤其1972年英国引入《欧洲共同体法》、《欧洲人权公约》。1998年《人权法案》生效后立即被赋予了宪法意义,它对议会主权传统与权利宪章所需要的现代观念的进行了调和。

三、美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一个接近神话的故事

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将美国的历史起源和开端追溯到了1620年。

这一年,一批避居荷兰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Mayflower)号木船来到北美,登录前,他们在船上经过反复讨论,集体(41/102)起草并签订了一份公约。

《五月花号》,[美]希尔顿著,王聪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五月花号公约”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维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意义

“五月花号公约”首先在英格兰,后来在更广阔的地域里,如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爱荷华和奥利根这些向西扩张过程中的前沿州里得到了下意识而且严格的遵守。

他们不是唯一签署公约的人,在整个北美应该还有无数这样的公约,尽管这些公约没有像“五月花号公约”那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内容也不尽相同,或者不是以这样的形式签署的。 所谓“美国精神的基础”

(二)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立宪意义的)成文宪法的制定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

1777年:《独立宣言》、《邦联条款》

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十三州内部矛盾

政治动向: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1787年:在华盛顿的倡议下,于费城召开宪法会议(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宪法会议=制宪会议

华盛顿在做演讲

会场

代表=后世的“国父们”

共55人,多为种植园主、商人、银行家等,但其中34人是lawyer,8人是各州的judge,另有立宪理论专家1人。

詹姆斯·威尔逊

立宪理论专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

代表平均年龄44岁,最高龄81岁的富兰克林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30出头,律师,会议期间的活跃人物

詹姆斯·麦迪逊

36岁,会议的书记员,核心领导人

结果

经过约4个月的讨论、妥协与让步,于1787年9月17日议决。

1788年6月21日,9州(2/3以上)批准。

弗吉尼亚、纽约两大州于6月26日、7月27日批准。

1789年3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宪法》:

由1个序言和7条正文构成。之后通过了27条修正案。

1791年通过1-10条修正案,称为《权利法案》,保障公民的言论与出版自由、宗教与信仰自由等。

1865年第13修正案取消蓄奴制

1870年第15修正案禁止联邦或各州政府基于种族而歧视公民的选举权

四、法国宪法

法国是制定宪法最多的国家。自大革命以来,共存在15部宪法,期间连续经历过3次君主立宪制、2次帝制、5次共和制。

包括: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年的七月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宪法和1958年宪法。

从1789第一部宪法到1958年的现行宪法,平均每11年制定一部新宪法。

(一)1789年三级会议与《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确立17条现代基本宪法原则:

第1条:人生来自由和平等。

第2条:政府目的是保护自由、财产、安全。

第4条:只有法律才能限制自由。

第5条:只要法律没有禁止,人民就有自由。

第6条:法律表达普遍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8条:刑法限于必要,不得具有追溯力。

第9条:无罪推定。

第13条:行政负担平等。

第16条:分权是宪政前提。

(二)1791年宪法

1791年,法国在君主立宪体制下颁布了第一部民主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建立了三权分立政府,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1791年宪法的影响:使19世纪成为宪法的世纪

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世界各地。

(三)宪法随政权频繁更迭而变换

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1799年宪法(共和第八年宪法)、1801年宪法(共和第十年宪法)、1803年宪法(《共和第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1814年宪章、1830

年的七月王朝宪法、1848年宪法、1852年宪法、1875年宪法、1946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1958年第五共和宪法

1958年,法国发生政治危机,内阁和军方就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发生分歧,驻扎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军占领科西嘉岛,宣布拥护戴高乐将军执政。第四共和国总统邀请戴高乐组织新政府,戴高乐同意执政的条件就是允许他制定新宪法;9月28日,宪法交公民表决,获得80%选民表决通过。

第五共和宪法有限度地加强了行政权,并建立宪政院,监督宪法分权机制的实施。 到2008年2月,共修改了23次。

五、联邦德国:后来居上的宪政国家

政治统一起步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宪政

(一)1848年保罗教堂宪法:自由民主宪政的开端,但从未生效。

(二)1871年德国宪法

1870年,普鲁士联军打败法国,俾斯麦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宪法,这是一部帝国宪法,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国王及其任命的总理手中。后为明治日本借鉴。

(三)1918年魏玛宪法:虽败犹荣

1918年,一战失败,德国仓促成立魏玛共和国。1919年,制定了《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与1918年《苏俄宪法》标志着现代宪法的产生。

《魏玛宪法》缺乏自由民主的社会基础,最后为纳粹所取代。

(四)1949年《基本法》 :终成正果

二战后,四个盟军占领。1948年,英、美、法在琪米斯湖畔起草《基本法》,1949年通过。同年,前苏联占领区也通过宪法。

采取专门法院系统审查不同领域诉讼,宪政法院负责宪法诉讼,发展宪法判例体系。 德国集中审查模式成为世界主流,是继美国宪法之后最伟大制度发明

两个德国,两种制度,两个世界

1949年东西德分裂,东德社会主义宪法

1961-89年间,为了防止东德公民逃亡西德,在东西边界上修建柏林墙。

1990年《统一条约》使德国统一,原西德的宪政体制扩展到前东德。《基本法》被少量修改,适用于全德国。

六、苏联宪法

1918年7月,《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924年《苏联宪法》

1936年《苏联宪法》

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12月,

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

关于各国“人权与宪法”问题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不成立?(2012年第58题)

①美国《独立宣言》与《美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②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

③日本《明治宪法》对公民自由权作出充分规定,促进了日本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④德国《魏玛宪法》扩大了人权范围,将“社会权”纳入到宪法保护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的论断是由下列哪一部宪法文件予以明文规定的?(2006年第11题)

A.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B.1776年的北美《独立宣言》

C.1688年的英国《权利法案》

D.1918年的苏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英国系不成文宪法国家,其宪法原则和宪政制度散见于各种宪法性法律之中。这些宪法性法律成文于1215年《自由大宪章》颁发以来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其中许多重要的法律都诞生于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 )

A.《权利请愿书》

B.《人身保护法》

C.《权利法案》

D.《自由大宪章》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宪政运动史上,曾经诞生过许多宝贵的历史性文献。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

A.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

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C.1776年北美《独立宣言》

D.1840年《共产党宣言》

关于早期资本主义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英国宪法是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不存在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

B.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其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D.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

近代宪法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你认为近代宪法产生的基本条件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些内容?( )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的形成

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与人权等理论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为其提供了内在动力

下列有关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的简称

B.是《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的简称

C.是美国资产阶级颁布的宪法性文件

D.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宪法是中国人民自19世纪末以来为民主宪政而艰难奋斗的结果: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开始向西方寻求富国强兵之技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中国人民认识到民主宪政是强国之本。“戊戌变法”开始提出“定宪法、开议会、申民权、张民主”的政治变革主张,民主制宪才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宪政之初,中国学习西方民主宪政,之后,转到学习苏俄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理论。这个坎坷的宪政发展过程,中国走了一百多年。

一、一九四九年前中国宪法的历史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的最初提出

1、《钦定宪法大纲》(1908)

(1)定义与性质:清廷宪政编查馆编订,于1908年8月颁布。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2)结构与主要内容: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第一部分14条规定了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统军等各方面的绝对权力,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权,限制议会权力等。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的诸项义务,并加以种种限制。

(3)特点:皇帝专权,人民无权。

(4)实质:给封建君主制度披上“宪法”

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

力,体现了满洲贵族维护统治的意志及愿望。

2、《十九信条》(1911)

(1)定义: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

(2)公布背景。1911年清王朝迫于武昌革命风暴,匆匆命令资政院迅速起草宪法,企图度过危机,资政院仅用3天时间即拟定,并于11月3日公布。

(3)内容: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方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1、定义: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2、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革命性、民主性。主要表现在:

(1)《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它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2)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3)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

(4)《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5)《临时约法》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表明了其资产阶级性质。

3、特点: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主要表现在:

(1)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此外还规定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项咨院复议时,如有2/3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 (3)在《临时约法》的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4、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三)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1、“天坛宪草”(1913)

(1)定义:“天坛宪草”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起草而得名,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

(2)内容:采用三权分立,确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国民党通过制宪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意图。如肯定了责任内阁制;规定国会对总统行使重大权力的牵制权;限制总统任期等。这些规定使袁世凯解散国会,使“天坛宪草”遂成废纸。

2、“袁记约法”(1914):袁世凯

(1)定义:“袁记约法”即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因受袁世凯一手操纵而得名。

(2)它与《临时约法》的根本性差别:其一,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个人独裁。其二,用总统独裁否定了责任内阁制。其三,用有名无实的立法院取消了国会制。其四,为限制、否定《临时约法》规定的人民基本权利提供了宪法根据。

它是对《临时约法》的反叛,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3、“贿选宪法”(1923):直系曹锟

(1)定义:即北洋政府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2)特点:

①企图用漂亮的词藻和虚伪的民主形式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

②为平衡各派大小军阀的关系,巩固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

4、《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25):皖系段祺瑞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性文件

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

2、《五五宪草》(1936)

3、《中华民国宪法》(1946)

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2008年第13题)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有学者形象地描绘了宪法的产生过程:现代意义上的宪法首先在英国播下的种子,在美国开了花,在法国结的果,而后散布于欧美各国以至世界各地。就我国宪法发展历史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B.《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旧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

D.《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是我国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公布施行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而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哪些选项?( )

A.《钦定宪法大纲》

B.《重大信条十九条》

C.天坛宪草

D.五五宪草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第21题)

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B.《临时约法》设立临时大总统,采行总统制

C.《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D.《临时约法》确立了五权分离的原则

二、一九四九年后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五四宪法”

(三)“七五宪法”

(四)“七八宪法”

(五)“八二宪法”

(六)“八二宪法”的四次修改、31条修正案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为什么建国初期没有制定正式宪法,而是使用《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

1949年秋,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已经土崩瓦解,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革命即将获得全国性胜利。

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

但在当时大陆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各项社会改革尚未开展;社会秩序还不够安定;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群众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还不能立即召开由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且制定

一部完善的正式宪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35人,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该会议于9月29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是建国初期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二)“五四宪法”

1、背景:

(1)《共同纲领》规定的某些制度和政策,已经不适应中国共产党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2)国家已经具备了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条件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认为,召开人代会至少要三个条件:全国基本解放、实现国内和平统一和安全;土地改革彻底实现;人民有充分的组织和人民觉悟水平提高

(3)斯大林三次建议制宪

1952年9月,刘少奇率团参加苏共19大,去信斯大林。

斯大林的意见:“通过选举和制宪解决自身合法性问题”。

中共中央随即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大和制宪

斯大林建议制宪的三个理由:

第一,“如果你们不制订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因政协不是人民经选举产生的,人家就可以说你们的政权是建立在刺刀上的,是自封的。此外,共同纲领也不是人民选举的代表大会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他党派同意的东西,人家也可以说你们国家没有法律。”

第二、所谓泄密问题。斯大林认为中国现在是各党派的联合政府,而“其他党派的人很多是和英美有关系的”,所以,“我感到你们有些重要机密情况外国人都知道”。

第三、通过选举实现向一党政府转换的问题。“如果人民选举的结果,当选者共产党员占大多数,你们就可以组织一党的政府。其他党派在选举中落选了,但你们在组织政府时可给其他党派以恩惠,这样对你们更好。”

2、制定的过程

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提出宪法草案初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初步通过 向宪草委员会提出草案初稿 宪草委员会审议和讨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交全国人民讨论(4个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现实中的立宪者

宪法起草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及民主党派代表,共33位)

主席:毛泽东

委员:朱德、宋庆龄(女)、李济深、李维汉、何香凝(女) 、沈钧儒、沈雁冰、周恩来、林伯渠、林枫、胡乔木、高岗、乌兰夫、马寅初、马叙伦、陈云、陈叔通、陈嘉庚、陈伯达、张澜、郭沫若、习仲勋、黄炎培、彭德怀、程潜、董必武、刘少奇、邓小平、邓子恢、赛福鼎、薄一波、饶漱石

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毛泽东及其三位秘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全国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起草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

毛泽东主席的秘书陈伯达

胡乔木(30年代清华历史系、浙大外语系肄业)

田家英

周鲠生、钱端升

1953年3月17日,宪法起草小组回京。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请周鲠生、钱端升为法律顾问,叶圣陶、吕淑湘为语文顾问,对宪法草案进行了专门研究。

“我们人民”的大讨论

政协全体会议、各大行政区、各省市的领导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也开始了对草案初稿的讨论。据统计,总计有8000多人参加了大讨论,共提出5900多条意见。

1954年6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向社会公布了宪法草案,开始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到9月11日,经过近三个多月的讨论,全国人民对宪法草案共提出了100多万条意见。 人大通过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1226名代表)

领袖们在会上

刘少奇作《宪草报告》

投票通过宪法

宪法颁布后

五四宪法的命运

1955年,“胡风事件”;

1956年,中共8大宣布提前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部“过渡时期”的宪法其实便在法理上失去了时间效力;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民法、刑法那样的条文谁记得住?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每个决议都是法,开会也是法,治安条例也养成了习惯才能遵守。主要靠决议、开会,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宪法被全面废置。

(三)“七五”宪法——有严重缺陷的宪法

围绕修改宪法的政治斗争:林彪、四人帮

七五宪法条文从五四宪法的106条减为30条(“使宪法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工农兵能背诵”) 主要内容和缺点:

1、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

一天,我去供销社,进门就听到一个中学生和售货员的对话,堪称经典。

中学生:“关心群众生活---给我拿支钢笔。”

售货员:“为人民服务---你买哪一种?”

中学生:“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多拿几支让我挑挑。”

售货员:“反对自由主义---不让挑,买哪支拿哪支。”

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你就多拿几种让我挑挑吧。”

售货员:“在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说不挑就是不能挑。”

中学生:“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为啥不让挑?”

售货员:“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不为啥,不让挑就是不让挑。”

中学生:“注意工作方法---有这样卖东西的吗?”

售货员:“一切权力归农会---爱买就买。”

中学生:“打倒土豪劣绅---你这什么工作态度?”

售货员:“友谊,还是侵略---咋的,你想打架?”

中学生:“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你以为我怕你?”

我见两人的战争一触即发,就急忙上前调解:“要团结不要分裂---你们有话好好说。” 中学生:“将革命进行到底---我看你还能咋的?”

售货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还能咋的?”

中学生:“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当个售货员啥了不起?”

我看他俩谁也不肯停止舌战,我便劝中学生一走了之:“敌进我退---你先走吧,明天再买。” 中学生听了,就顺势下了台阶,转身而去,他边走边说:“别了,司徒雷登---哼!” 售货员如得胜的将军立即回敬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呸!”

2、国家机构体制:

(1)地方人大不设常委会,文革中夺权建立起来的革命委员会既是地方人大的常设机关,又是地方政府

(2)撤销检察机关,由公安机关行使检察权

(3)取消国家主席设置

3、规定了罢工自由

4、对公民权利义务,以限制公民权利为指导思想,并先规定义务,再规定权利

5、取消法院独立审判、公开审判、辩护制度,对刑事案件,要发动群众讨论批判

(四)“七八宪法”

1、背景

2、内容与缺陷:

(1)国家机构:恢复检察院设置,但没有恢复检察院和法院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重大案件仍然要“发动群众讨论和提出处理意见”

(2)公民权利义务:改变七五宪法本末倒置、先义务后权利的规定

3、评价:七八宪法是一部恢复性的过渡宪法,清除了“四人帮”的影响,没有否认“文化大革命”及其极“左”的思想

4、对“七八”宪法的两次修改

十一届三种全会

两次修改的内容:

1979年的修改:(1) 县和县以上地方人大设常委会;(2)将地方革委会改为地方人民政府;

(3)县级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4)将上下级检察院的关系由监督改为领导。 1980年的修改:取消公民的“四大”权利

(五)“八二宪法”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总结教训:国家不能不搞民主法制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文革的教训,提出巩固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能让类似文革的混乱局面重演

2、修宪中讨论的主要问题:

(1)章节的顺序排列

(2)关于政治协商会议

(3)是否规定罢工权利

(4)关于设国家主席

(5)关于民族区域自治

(六)“八二宪法”的四次修改、31条修正案

四次修宪,基本都是党代会方针政策的宪法化

1、1988年修宪

(1)背景: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召开

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两条修正案

第1修正案:私营经济是补充,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2修正案: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暗含着可以出租)

宪法第10条第4款:“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修改为:“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修宪

(1)背景:1992年春,南巡讲话;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为改革开放的一项长期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2)内容:九条修正案

第3修正案: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4修正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5修正案:“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第6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7修正案: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第8修正案:“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

第9修正案:废除“集体经济组织受国家计划指导”

第10修正案::“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

第11修正案:县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

3、1999年修宪

(1)背景:1997年9月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对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2)内容:六条修正案

第12修正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第13修正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14修正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15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16修正案: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

第17修正案:“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4、2004年修宪

(1)背景: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

(2)内容:十四条修正案

第18修正案:三个代表

第19修正案: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20修正案:征收或征用土地并给予补偿

第21修正案:对非公经济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

第22修正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并给予补偿

第23修正案:社会保障制度

第24修正案: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25修正案:全国人大中增加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人大代表

第26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第27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第28修正案: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第29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第30修正案:乡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

第31修正案:增加国歌

记忆口诀:

土地私营;

城(承)市初现(县)党;

只(治)等(邓)反私成(承)功(公);

三任非人才(财),急征保健(建)歌,主席特别文明。

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何者为正确?(2005年第94题)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1982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三部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1949年以来我国共产生了五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下列有关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历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内容和法律效力上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

B.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由序言和总纲、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4章106条组成,其中,国家机构一章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的前面

C.1975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修改,它取消了人民检察院,规定由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取而代之

D.1982年《宪法》到目前为止共经过了四次修正,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04年第7题)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根据我国宪法,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2004年第14题)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7年第64题)

A.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

D.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条、第20条分别对宪法第10条第4款、第3款进行了修改。关于这些修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6年第59题)

A.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确认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C.明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D.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

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2005年第58题)

A.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我国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下列哪些方面的内容?(2003年第40题)

A.明确把“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

B.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写进宪法

D.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成5年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我国宪法作了重要修改,下列哪些内容是这一修正案包括的主要内容?(2002年第39题)

A.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B.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C.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D.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载入现行宪法的是下列哪一宪法修正案??( )(2010年第18题)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我国宪法第六至十八条对经济制度作了专门规定。关于《宪法修正案》就我国经济制度规定所作的修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第60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除第九、十二、十八条外,其他各条都进行过修改

D.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其中,( )第一次确认了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相关文章

  • 宪法学资料
  • 宪法学资料 1.宪法学是以各种宪法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2.宪法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现实性和纲领性相结合:(二)广泛性和根本性的统一:(三)原则性和具体性的并存:(四)权利性和 ...查看


  • 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 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林来梵 一."中国宪法学"的双义性 "中国宪法学"之谓,在语用学上可能存在双重的含义:第一重是指"在中国的宪法学",这是一个概称,包含了宪法学内部各种 ...查看


  • [外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
  • <外国法制史>各章习题 导 论 1.试述东西方奴隶制法的异同. 2.试述东西方封建制法的异同. 3.试述西方两大法系的历史发展,比较两者的特点 . 4.20世纪以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律的发展概况. 5.在人类社会中,法律最早产生在 ...查看


  •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称: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各种经济成分的相互关系及其宪法地位.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方针.国 ...查看


  • 日本国宪法 1
  • 日本国宪法 第一节日本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大日本帝国宪法>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公布于1889年(明治22年)2月11日,并于1890年(明治23年)11月29日施行.很多 ...查看


  • 论我国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
  • 孙文桢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法学教授.湖北正苑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摘  要:在目前民法法典化这个大背景之下研究自助行为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自助行为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了自助行为自身的辩证发展规律,这为规定自助行为制度提供了历史方面的根据.民 ...查看


  • 自考宪法学笔记
  • <宪法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宪法绪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不同于其它一般法律,宪法是根本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 2.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首先,宪法是在 ...查看


  • 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正式写入了宪 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 标志.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其核心 ...查看


  • 公民环境权入宪思考
  • 摘 要 公民环境权自上世纪60年代提出,随后经过了曲折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升级,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推动下,公民环境权由应然权利到实然权利的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时至今日,许多国家纷纷在其宪法中确立公民环境权,然而我国宪法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