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虽然都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但是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比起来,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因此,创造想象是更加复杂、更富有独立性的想象。例如,让儿童复述听过的故事和让儿童独立编造一个故事,所要求的想象水平是不一样的,前者主要是再造想象,后者主要是创造想象。 小学儿童在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首先,一般说来,小学儿童的想象,最初具有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以后独立性和创造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具有明显的复制、模仿的性质。例如,在复述中,在游戏活动中,常常是重复成人的讲述或模仿成人的(例如在电影中看过的)动作,创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中高年级儿童的想象中,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就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就日益明显,日益增多。

其次,小学儿童的想象,不论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最初都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以后概括性、逻辑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证明: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朗读或讲述的时候,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形象作为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人物、情景就感到困难。

研究也指出:一、二年级儿童在游戏的时候,仍然需要一定的实物来支持,否则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担任某一角色。

因此,对低年级说来,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从儿童的直接印象和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以便使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三、四年级的儿童就不同了。在三、四年级儿童所能理解的事物范围内,已经可以很少利用实物来进行想象,这就是说,他们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想象的构思已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内部逻辑性。这样,想象发展就逐步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再次,小学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发展上的另一特点是:最初想象常常是不精确、不完整、不符合现实事物的,以后精确性、完整性、现实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有人研究了小学不同年级儿童在口头描述他们所不大熟悉的事物(如火山、小船等)时再造想象发展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在想象的数量上(以再现事物的细节为指标)或质量上,各年级儿童的差别都是很明显的。

从想象的数量上看:一年级儿童只能再现事物的一些轮廓,很多细节被遗漏了。例如,在画“火山”的时候,应该在火山上面画出所冒的烟,但有40%的儿童遗漏了这个主要的特征。

二、三年级儿童虽然也不能完整地再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但是所画出的细节的数量较一年级为多。

四年级儿童已能再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当然,他们一般也还不能完全反映出事物的一切必要的特征。

从想象的质量上看:随着年级的发展,不但想象的事物的细节更完备些,而且事物的结构安排得更合乎现实、合乎逻辑。例如,所画的小船,不但主要的细节都画出来了,而且小船的结构安排得更合理,更富于真实性。

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图解或言语描述而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虽然都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但是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比起来,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因此,创造想象是更加复杂、更富有独立性的想象。例如,让儿童复述听过的故事和让儿童独立编造一个故事,所要求的想象水平是不一样的,前者主要是再造想象,后者主要是创造想象。 小学儿童在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首先,一般说来,小学儿童的想象,最初具有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以后独立性和创造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具有明显的复制、模仿的性质。例如,在复述中,在游戏活动中,常常是重复成人的讲述或模仿成人的(例如在电影中看过的)动作,创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中高年级儿童的想象中,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就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就日益明显,日益增多。

其次,小学儿童的想象,不论是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最初都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以后概括性、逻辑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证明: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朗读或讲述的时候,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形象作为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人物、情景就感到困难。

研究也指出:一、二年级儿童在游戏的时候,仍然需要一定的实物来支持,否则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担任某一角色。

因此,对低年级说来,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从儿童的直接印象和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以便使儿童的想象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三、四年级的儿童就不同了。在三、四年级儿童所能理解的事物范围内,已经可以很少利用实物来进行想象,这就是说,他们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想象的构思已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内部逻辑性。这样,想象发展就逐步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再次,小学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发展上的另一特点是:最初想象常常是不精确、不完整、不符合现实事物的,以后精确性、完整性、现实性才逐渐发展起来。

有人研究了小学不同年级儿童在口头描述他们所不大熟悉的事物(如火山、小船等)时再造想象发展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在想象的数量上(以再现事物的细节为指标)或质量上,各年级儿童的差别都是很明显的。

从想象的数量上看:一年级儿童只能再现事物的一些轮廓,很多细节被遗漏了。例如,在画“火山”的时候,应该在火山上面画出所冒的烟,但有40%的儿童遗漏了这个主要的特征。

二、三年级儿童虽然也不能完整地再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但是所画出的细节的数量较一年级为多。

四年级儿童已能再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当然,他们一般也还不能完全反映出事物的一切必要的特征。

从想象的质量上看:随着年级的发展,不但想象的事物的细节更完备些,而且事物的结构安排得更合乎现实、合乎逻辑。例如,所画的小船,不但主要的细节都画出来了,而且小船的结构安排得更合理,更富于真实性。


相关文章

  •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习题
  •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想象 2.无意想象 3.有意想象 4.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 6.幻想 二.判断题: 1.想象是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加工的心理活动. 2.想象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3.想象是人一出生就具备 ...查看


  •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 知识点 记忆 定义:记忆是人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作用: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 "思想的工作车间" 记忆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 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证,是心理发展的前提. ...查看


  • 2012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题
  • 一.选择题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间接 性) 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有较强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 事物叫(原型) 4. ...查看


  • 学前心理学教案
  • 教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 ...查看


  • 心理学试题[1]
  •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1 科目: 心理学 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 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 试卷类型: A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 理解性 ...查看


  •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心理过程的内容 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若干方面. 2.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 ...查看


  •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 第一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领会) 1.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很快. 视觉方面: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们所获信息量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 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修感知觉中已占有 ...查看


  •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1-08-17 10:24:37) 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 2.注意 3.形象记忆 4.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 二.填空: (每个空1分,共30分〉 1. 1879年,德国哲学家 ...查看


  • 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5个简答.论述题
  • 普通心理学部分常考的25个简答.论述题 一.产生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因素,即刺激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的强度:②刺激物的对比性: ③新异性: ④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主观因素,即人本身的状态: ①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②精神状态:③需要和兴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