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带薪假期的延长,再加上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休闲旅游被广大工薪阶层所接受,正日益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放松工作压力的第一选择。我国发展休闲旅游虽起步较晚,发展却相对较快。但与国际休闲旅游相比还存在资源雷同率高、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明显季节性等问题。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呈现出家庭化、多元化、短距离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应丰富休闲旅游产品项目,突出产品特色,完善相关制度以使我国休闲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休闲旅游的含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旅游正日趋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消遣、放松工作压力的第一选择。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是有区别的。休闲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差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休闲旅游与一般休闲的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异地活动,即消费者必须离开居住地一段时间以上,这是积极、主动休闲的表现,是属于层次相对较高的休闲活动。总体来说,休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间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随着旅游者阶层的扩大,旅游经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视旅游为丰富人生经历的一项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已经从传统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向休闲旅游过度。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接触大自然等活动达到修身养性、恢复体力、保健娱乐、创造新生活的目的。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旅游产品也应运而生,在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项目类型包括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
二、我国发展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休闲旅游开发相对较晚,人们对休闲旅游投资有限,再加上规划无序、休闲旅游社会支持系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制约了休闲旅游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相对国际休闲旅游水平相比,规模、档次和内涵上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旅游资源雷同率高
许多休闲旅游业经营者品牌观念淡薄,只顾一哄而上盲目开发,缺乏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全面规划和建设,从而导致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无特色、雷同率高、形式单一。相似的旅游产品导致近似的消费群体和目标市场,单一小规模的经营形成恶性价格竞争,再加上内部管理制度混乱,员工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强强联手合作,使得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难以较好的在国内外形成较高知名度,进而影响我国休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
(二)休闲时间过于集中
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旅游需求有较大弹性,尤其在我国现行节假日政策下,人们的闲暇时间过于集中,旅游需求往往集中释放,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游客急剧增加超过景区的承载能力,导致许多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失控。酒店爆满,景区门票急剧上涨,交通运输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
(三)明显的季节性
任何旅游都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休闲旅游表现尤为突出。如东三省的旅游黄金段是冬季,高大的冰雕、雪白的滑雪场地、冰窖的酒吧,一个银装素裹的东三省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一旦冰雪融化,这个地区的旅游业就会迎来淡季。再如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内陆海岸线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是旅游的最好时节。由此可见无论是春天的田园风光,夏天的海滨度假,秋天的江南水乡,还是冬天的高山滑雪,这些都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然是不能反季节或超季节进行的。
三、我国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
休闲旅游是社会进步和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的产物,休闲旅游观念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虽然休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如今休闲旅游在我国已呈现出家庭化、多元化和短距离旅游的发展态势。
(一)家庭化发展态势
当今休闲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家庭化。家庭群体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群体,它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孩子被父母视为全部的希望。家长对子女的关爱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家长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增长见识,或借休闲旅游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以家庭为消费对象的休闲旅游越来越多。这些不需要长途跋涉,又能放松身心的休憩深受家庭的青睐,而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休闲旅游活动日异火爆。
(二)多元化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双休日加小长假制度的推行,休闲旅游正日益成为被最广泛工薪阶层所接受的大众化消费。再加上如今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已由贵族化转向大众化发展,甚至是公益性的,如现在的主题公园和博物馆大多是不收费的,这就使得大多数的休闲旅游产品无论男女老少,连普通的老百姓都能够消费得起。由此导致休闲旅游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非孤立的产品形态。
(三)短距离旅游
因受到假期、支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国选择乘飞机休闲旅游的人相对较少。休闲旅游的目的主要是放松身心、休闲娱乐,所以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路途中。那些风景优美、交通便捷、休闲旅游产品丰富、服务设施齐全的城市郊区,或是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的周边城市自然成为人们最理想的出游选择。对于众多的休闲旅游者来说,出游的时间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所以他们一般选择乘火车或汽车在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的地方,如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区、城郊的农家乐旅游、尤其是乡村休闲游等,这些地区成为最受休闲旅游者欢迎的目的地。
四、发展我国休闲旅游的建议
休闲旅游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促进人们对休闲旅游认识的转变并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注意科学规划、加强休闲旅游与观光、文化旅游的互动,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客源市场,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旅游线路,树立品牌意识,才是我国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一)丰富休闲旅游产品项目
目前我国休闲旅游产品项目单一,适应不了大众性差异化需要,这是休闲旅游发展中的一大缺陷。休闲旅游应在发展中办出自身特色,有所创新,多元化的开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避免雷同和粗制滥造。
无论是钟爱田园风光的乡间旅游,追求文化品位的文化旅游,体验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还是寻求娱乐、消遣、健身的运动旅游等,都应注重与休闲旅游的结合。同时,还应客观的考虑人们假期长短的不同需求,适当开发大众化的娱乐、健身设施。各旅游城市应开放更多的纪念馆、博物馆等,积极发展城市、郊区和重点景区周围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秉承大众休闲理念,科学设计休闲产品结构。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景,增加旅游规划的弹性,以规划出适应未来变化趋势的休闲旅游产品。
(二)突出产品特色
目的地要开发休闲旅游市场,关键是找出自己独有的吸引物,并通过相应的旅游产品组合,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能够让旅游者切实的了解和体验这种独特的休闲旅游产品。小城市和农村应以大城市为依托,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各地区在发展休闲旅游业时,要因地制宜,做好旅游产品的规划与开发,找出本地区休闲旅游产品独具的特色,防止盲目发展。
(三)重视提升环境质量
休闲旅游是一种相对高级别高质量的旅游,是一种积极参与、主动休息的行为,属于高层次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需求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休闲旅游者都希望能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在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的条件下休闲度假,尤其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都较快,人们希望能利用闲暇日从工作的劳累与紧张中解脱出来,放松精神、陶冶情趣、锻炼身体、调节生活。这是人类天性使然,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的一种迫切要求。由于休闲旅游者大多希望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消磨自己的闲暇时光,所以发展休闲旅游需要从环境保护的层面设计好每一个项目,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环境。
(四)完善相关制度
发展休闲旅游必须有制度保障。在不改变法定节假日数量的前提下,对固定节假日的休假时间进行制度创新。如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奖励旅游制度等,使旅游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这样既有利于缓解假日期间剧增的旅游客流压力,也有利于分散假日旅游市场压力,错开居民休假出游的高峰,使人们的休闲方式更加多样化;国家在社会保障、货币流通结算形式等方面也要尽快制定制度,出台政策,为发展休闲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重视开发儿童游乐项目
家庭化已成为我国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我国现有度假地设施和游乐项目来看,休闲、游乐、康体等旅游设施和项目样样齐全,但在儿童休闲方面,考虑欠缺。在国外,一些度假地对儿童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如加勒比海滨度假区为父母身边的孩子推出了各种活动,其中既有适应低龄孩童的游戏、艺术与雕刻,也有适应大一些孩子的滑水、冲浪、航海等课程。儿童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一个度假地的设施和游乐项目如果能够留住儿童也就意味着留住了真正的消费主宰者。所以,在休闲旅游的开发建设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带薪假期的延长,再加上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休闲旅游被广大工薪阶层所接受,正日益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放松工作压力的第一选择。我国发展休闲旅游虽起步较晚,发展却相对较快。但与国际休闲旅游相比还存在资源雷同率高、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明显季节性等问题。目前,我国休闲旅游呈现出家庭化、多元化、短距离的发展态势,针对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应丰富休闲旅游产品项目,突出产品特色,完善相关制度以使我国休闲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休闲旅游的含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休闲旅游正日趋成为人们享受生活、消遣、放松工作压力的第一选择。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是有区别的。休闲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差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休闲旅游与一般休闲的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异地活动,即消费者必须离开居住地一段时间以上,这是积极、主动休闲的表现,是属于层次相对较高的休闲活动。总体来说,休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间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随着旅游者阶层的扩大,旅游经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视旅游为丰富人生经历的一项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已经从传统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向休闲旅游过度。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接触大自然等活动达到修身养性、恢复体力、保健娱乐、创造新生活的目的。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旅游产品也应运而生,在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项目类型包括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
二、我国发展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休闲旅游开发相对较晚,人们对休闲旅游投资有限,再加上规划无序、休闲旅游社会支持系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制约了休闲旅游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相对国际休闲旅游水平相比,规模、档次和内涵上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旅游资源雷同率高
许多休闲旅游业经营者品牌观念淡薄,只顾一哄而上盲目开发,缺乏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全面规划和建设,从而导致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无特色、雷同率高、形式单一。相似的旅游产品导致近似的消费群体和目标市场,单一小规模的经营形成恶性价格竞争,再加上内部管理制度混乱,员工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强强联手合作,使得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难以较好的在国内外形成较高知名度,进而影响我国休闲旅游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
(二)休闲时间过于集中
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旅游需求有较大弹性,尤其在我国现行节假日政策下,人们的闲暇时间过于集中,旅游需求往往集中释放,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游客急剧增加超过景区的承载能力,导致许多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失控。酒店爆满,景区门票急剧上涨,交通运输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
(三)明显的季节性
任何旅游都具有季节性和时间性,而休闲旅游表现尤为突出。如东三省的旅游黄金段是冬季,高大的冰雕、雪白的滑雪场地、冰窖的酒吧,一个银装素裹的东三省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一旦冰雪融化,这个地区的旅游业就会迎来淡季。再如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内陆海岸线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是旅游的最好时节。由此可见无论是春天的田园风光,夏天的海滨度假,秋天的江南水乡,还是冬天的高山滑雪,这些都与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然是不能反季节或超季节进行的。
三、我国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
休闲旅游是社会进步和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的产物,休闲旅游观念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虽然休闲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如今休闲旅游在我国已呈现出家庭化、多元化和短距离旅游的发展态势。
(一)家庭化发展态势
当今休闲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家庭化。家庭群体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群体,它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孩子被父母视为全部的希望。家长对子女的关爱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家长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增长见识,或借休闲旅游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以家庭为消费对象的休闲旅游越来越多。这些不需要长途跋涉,又能放松身心的休憩深受家庭的青睐,而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休闲旅游活动日异火爆。
(二)多元化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双休日加小长假制度的推行,休闲旅游正日益成为被最广泛工薪阶层所接受的大众化消费。再加上如今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已由贵族化转向大众化发展,甚至是公益性的,如现在的主题公园和博物馆大多是不收费的,这就使得大多数的休闲旅游产品无论男女老少,连普通的老百姓都能够消费得起。由此导致休闲旅游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非孤立的产品形态。
(三)短距离旅游
因受到假期、支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国选择乘飞机休闲旅游的人相对较少。休闲旅游的目的主要是放松身心、休闲娱乐,所以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在路途中。那些风景优美、交通便捷、休闲旅游产品丰富、服务设施齐全的城市郊区,或是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的周边城市自然成为人们最理想的出游选择。对于众多的休闲旅游者来说,出游的时间是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所以他们一般选择乘火车或汽车在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的地方,如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区、城郊的农家乐旅游、尤其是乡村休闲游等,这些地区成为最受休闲旅游者欢迎的目的地。
四、发展我国休闲旅游的建议
休闲旅游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促进人们对休闲旅游认识的转变并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注意科学规划、加强休闲旅游与观光、文化旅游的互动,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客源市场,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旅游线路,树立品牌意识,才是我国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一)丰富休闲旅游产品项目
目前我国休闲旅游产品项目单一,适应不了大众性差异化需要,这是休闲旅游发展中的一大缺陷。休闲旅游应在发展中办出自身特色,有所创新,多元化的开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避免雷同和粗制滥造。
无论是钟爱田园风光的乡间旅游,追求文化品位的文化旅游,体验民俗风情的民俗旅游,还是寻求娱乐、消遣、健身的运动旅游等,都应注重与休闲旅游的结合。同时,还应客观的考虑人们假期长短的不同需求,适当开发大众化的娱乐、健身设施。各旅游城市应开放更多的纪念馆、博物馆等,积极发展城市、郊区和重点景区周围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秉承大众休闲理念,科学设计休闲产品结构。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景,增加旅游规划的弹性,以规划出适应未来变化趋势的休闲旅游产品。
(二)突出产品特色
目的地要开发休闲旅游市场,关键是找出自己独有的吸引物,并通过相应的旅游产品组合,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能够让旅游者切实的了解和体验这种独特的休闲旅游产品。小城市和农村应以大城市为依托,利用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同时,各地区在发展休闲旅游业时,要因地制宜,做好旅游产品的规划与开发,找出本地区休闲旅游产品独具的特色,防止盲目发展。
(三)重视提升环境质量
休闲旅游是一种相对高级别高质量的旅游,是一种积极参与、主动休息的行为,属于高层次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需求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休闲旅游者都希望能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在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的条件下休闲度假,尤其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都较快,人们希望能利用闲暇日从工作的劳累与紧张中解脱出来,放松精神、陶冶情趣、锻炼身体、调节生活。这是人类天性使然,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的一种迫切要求。由于休闲旅游者大多希望到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消磨自己的闲暇时光,所以发展休闲旅游需要从环境保护的层面设计好每一个项目,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环境。
(四)完善相关制度
发展休闲旅游必须有制度保障。在不改变法定节假日数量的前提下,对固定节假日的休假时间进行制度创新。如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奖励旅游制度等,使旅游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这样既有利于缓解假日期间剧增的旅游客流压力,也有利于分散假日旅游市场压力,错开居民休假出游的高峰,使人们的休闲方式更加多样化;国家在社会保障、货币流通结算形式等方面也要尽快制定制度,出台政策,为发展休闲旅游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重视开发儿童游乐项目
家庭化已成为我国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从我国现有度假地设施和游乐项目来看,休闲、游乐、康体等旅游设施和项目样样齐全,但在儿童休闲方面,考虑欠缺。在国外,一些度假地对儿童的安排是多种多样的,如加勒比海滨度假区为父母身边的孩子推出了各种活动,其中既有适应低龄孩童的游戏、艺术与雕刻,也有适应大一些孩子的滑水、冲浪、航海等课程。儿童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一个度假地的设施和游乐项目如果能够留住儿童也就意味着留住了真正的消费主宰者。所以,在休闲旅游的开发建设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