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年古诗文默写大赛试题

初二学年古诗文默写竞赛试题

姓名:1 念天地之悠悠, 。

2海内存知己, 。 3 ,欲上青天览明月。

4 最是一年春好处, 。

5 荡胸生曾云, 。 6 ,如闻泣幽咽。

7 ,恨别鸟惊心。

8 长风万里送秋雁, 。 9 ,儿女共沾巾。 10 ,稍稍正坐。

11 莲之爱, ?

1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3 白头搔更短, 。 14 ,中间小谢又清发。

15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16 南阳诸葛庐, 。 17 ,同是宦游人。 18 ,草色遥看近却无。

19 人生在世不称意, 。

20 斯是陋室, 。

2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

22《陋室铭》中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23《爱莲说》中写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趣高洁的句子是: , 。

24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幸福、安闲愉快的句子是: , 。

25 《春望》一诗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怀之情的句子是: , 。

26 《望岳》一诗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的诗句是: , 。

27《石壕吏》中说明当时战争悲壮惨烈的句子是: , , 。 28 《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 。

29《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 。

30《陋室铭》中运用虚写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爱莲说》重点问题归纳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 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短文两篇》情景默写归纳

《陋室铭》

1、全文的主旨句是:斯主陋室,惟吾德馨,

2、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倒装句且引用典故的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用了例证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8、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

1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文中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5、写日常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人物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7、文中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句子是:可以弹素琴,阅金经。

《爱莲说》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了莲花的特征,围 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1)表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君子通达正直,行为端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表现君子志洁行廉,美名传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表现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 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 莲 说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 比喻隐士;牡丹 比喻追求富

贵之人;莲 比喻品行高洁之人。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 “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 “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 “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

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三、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明确]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明确]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短文两篇》情景默写考查卷

1、全文的主旨句是:

2

3、写室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倒装句且引用典故的是:

5、用了例证的句子是: , 。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7、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8。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 。

1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13

15

16、文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人物高雅的句子是:

17、文中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句子是: 18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所表达情感的句子是: , 。 19 20 开篇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的句子是: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2、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了莲花的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1)表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 , 。

(2)表现君子通达正直,行为端正的句子是: , 。

(3)表现君子志洁行廉,美名传扬的句子是: , 。

(4)表现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的句子是: 。

(5)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是: , 。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5?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 。

《桃花源记》情景默写考查卷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 , 。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

句: , , 。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幸福快乐的句子是: , 。

6、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

, 。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 。 9 写出桃花源社会环境和谐、。 10 写出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11、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12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

12、

13、表明桃花源中的人与世隔绝之久的句子

是: , , 。 14 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的句子

是: , , 。

15 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总体感受是:

初二学年古诗文默写竞赛试题

姓名:1 念天地之悠悠, 。

2海内存知己, 。 3 ,欲上青天览明月。

4 最是一年春好处, 。

5 荡胸生曾云, 。 6 ,如闻泣幽咽。

7 ,恨别鸟惊心。

8 长风万里送秋雁, 。 9 ,儿女共沾巾。 10 ,稍稍正坐。

11 莲之爱, ?

1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3 白头搔更短, 。 14 ,中间小谢又清发。

15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几欲先走。16 南阳诸葛庐, 。 17 ,同是宦游人。 18 ,草色遥看近却无。

19 人生在世不称意, 。

20 斯是陋室, 。

2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

22《陋室铭》中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23《爱莲说》中写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趣高洁的句子是: , 。

24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幸福、安闲愉快的句子是: , 。

25 《春望》一诗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怀之情的句子是: , 。

26 《望岳》一诗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的诗句是: , 。

27《石壕吏》中说明当时战争悲壮惨烈的句子是: , , 。 28 《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 。

29《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 。

30《陋室铭》中运用虚写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

《爱莲说》重点问题归纳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 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短文两篇》情景默写归纳

《陋室铭》

1、全文的主旨句是:斯主陋室,惟吾德馨,

2、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倒装句且引用典故的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用了例证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8、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

1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文中用比喻赞美“陋室”、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5、写日常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人物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7、文中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句子是:可以弹素琴,阅金经。

《爱莲说》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了莲花的特征,围 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1)表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表现君子通达正直,行为端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表现君子志洁行廉,美名传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表现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 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 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 莲 说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 比喻隐士;牡丹 比喻追求富

贵之人;莲 比喻品行高洁之人。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 “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 “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 “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

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三、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明确]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明确]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研读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 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短文两篇》情景默写考查卷

1、全文的主旨句是:

2

3、写室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倒装句且引用典故的是:

5、用了例证的句子是: , 。

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7、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8。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 。

1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13

15

16、文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人物高雅的句子是:

17、文中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句子是: 18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所表达情感的句子是: , 。 19 20 开篇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的句子是: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2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2、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了莲花的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1)表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 , 。

(2)表现君子通达正直,行为端正的句子是: , 。

(3)表现君子志洁行廉,美名传扬的句子是: , 。

(4)表现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的句子是: 。

(5)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是: , 。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5?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 。

《桃花源记》情景默写考查卷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 , 。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

句: , , 。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幸福快乐的句子是: , 。

6、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

, 。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 。 9 写出桃花源社会环境和谐、。 10 写出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11、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12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

12、

13、表明桃花源中的人与世隔绝之久的句子

是: , , 。 14 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的句子

是: , , 。

15 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总体感受是:


相关文章

  •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 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 ...查看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 初二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孝义市第十中学 雷 雨 照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分基础(20分).阅读(35分).写作(35分)三部分,共90分,外加10分的书写. (一)基础.本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回归课本.强化基 ...查看


  • 试卷分析语文
  • 试卷分析: 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板块.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注意与中考保持一致,让学生一开始就熟悉中考.本次考试试题有点难度,重视考 ...查看


  • 2015学年中初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 2015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测试卷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查看


  •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4)
  •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导向 全县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从考试内容看,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重点知识都有考察,且题型灵活,以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的能 ...查看


  • 初三复习方法技巧124
  • 初三复习方法技巧 以快乐的心态对待复习,用科学的方法取得成功 --初三语文复习方法谈 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学生面临对未来担忧的巨大压力,同时对各科学习效果好坏的迷茫.压力需要找到释放的途径:迷茫也要找到出路.客观的说,学生的中考成绩并不是由复 ...查看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教案
  •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南乡子登京口北古亭有怀><雁门太守行>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 ⑴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⑵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查看


  • 校级汉字书写大赛试题-副本
  • 金台区三迪小学校级 汉字书写大赛试题 第一关:汉字听写 素馨 掰开 勘探 山麓 痊愈 霹雳 累赘 佝偻 抽噎 楦头 窘境 开绽 枞树 蚌埠 彷徨 剽窃 袈裟 装潢 绒髓 绸缪 卸货 旮旯 猥琐 耄耋 锲而不舍 面面相觑 万马齐喑 馋涎欲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