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

和平中学 熊春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白甲骨文的含义,知道司母戊鼎

难点: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以青铜器四羊方尊的视频介绍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授新】

首先进行组内自学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任务: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的文字有何关系?

2、研究甲骨文有什么意义?

3、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发展得怎么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吗?

4、青铜器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5、甲骨文和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个性特长为依据,合作研究。每组设组长,由组长分工,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的合作探究。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任务对新课进行探讨。

一、从符号到文字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的文字有何关系?

请学生看书,讲述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 19世纪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间挖出一些甲骨,把它作为中药药材“龙骨”出售给药店。1899年,懂得古董文字的官员王懿荣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从“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

请学生观看视频,从视频中获取相关知识点。

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又被称为“殷墟卜辞”。出土于河南安

阳小屯村。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先展示一些简单的甲骨文,学生集体讨论辨认,然后提问:“为什么你们能够辨认出一些几千年以前的古老文字?”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两个信息:1、有些甲骨文与现在的实物很像; 2、有些甲骨文跟现在的文字很像。由信息1讲述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使学生知道甲骨文的来源,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由信息2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在汉字的关系。

让学生在讨论、辩论的气氛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2、甲骨文的内容及意义

甲骨文的单字数量已经达到4500个左右,已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由于有了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自商朝开始。

更为重要的是,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二、精美的青铜器

在人类历史上,青铜器的出现和文字一样成为文明时代早期的重要标志。

3、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得怎么样?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达到了高度成熟的程度:从找矿、开采、选矿、冶炼到铸造,各种技艺都十分精湛。

想一想: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种类?

种类繁多,有工具、兵器、车马具等,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礼器,即举行祭祀、宴会、丧葬等仪式时所用的器具。

图片和视频介绍司母戊鼎: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整合知识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说明我国的青铜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三字是铸刻在青铜鼎上的文字,它是甲骨文文字的发展。

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司母戊鼎,感受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突破本课难点

4、青铜器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制作精美、种类繁多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高水平的冶炼铸造技术,更体现了统治者通过严格的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的努力。

三、甲骨文、青铜器与商周史

甲骨文、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作用?

5、甲骨文和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作用?

第一,印证了史书中的记载;

第二,发现了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史实;

第三,展现了文献中没有的细节。

本课小结

六、课堂练习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陶器上的符号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 )

A .河南安阳 B .陕西西安

C .湖南宁乡 D .四川广汉

4、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商代的文字

B 、它因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

C 、它又被称为铭文

D 、它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5、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殷墟卜辞”可以了解到( ) A 夏朝的历史 B 商朝的历史

C 秦朝的历史 D 汉朝的历史

商周历史

甲骨文与青铜器

和平中学 熊春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白甲骨文的含义,知道司母戊鼎

难点: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以青铜器四羊方尊的视频介绍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授新】

首先进行组内自学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任务: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的文字有何关系?

2、研究甲骨文有什么意义?

3、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发展得怎么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吗?

4、青铜器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5、甲骨文和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学生的兴趣,经验和个性特长为依据,合作研究。每组设组长,由组长分工,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组内的合作探究。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结合探究任务对新课进行探讨。

一、从符号到文字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的文字有何关系?

请学生看书,讲述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 19世纪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间挖出一些甲骨,把它作为中药药材“龙骨”出售给药店。1899年,懂得古董文字的官员王懿荣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从“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

请学生观看视频,从视频中获取相关知识点。

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又被称为“殷墟卜辞”。出土于河南安

阳小屯村。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先展示一些简单的甲骨文,学生集体讨论辨认,然后提问:“为什么你们能够辨认出一些几千年以前的古老文字?”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两个信息:1、有些甲骨文与现在的实物很像; 2、有些甲骨文跟现在的文字很像。由信息1讲述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使学生知道甲骨文的来源,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由信息2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在汉字的关系。

让学生在讨论、辩论的气氛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甲骨文与现代汉字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2、甲骨文的内容及意义

甲骨文的单字数量已经达到4500个左右,已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由于有了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自商朝开始。

更为重要的是,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二、精美的青铜器

在人类历史上,青铜器的出现和文字一样成为文明时代早期的重要标志。

3、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得怎么样?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达到了高度成熟的程度:从找矿、开采、选矿、冶炼到铸造,各种技艺都十分精湛。

想一想: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种类?

种类繁多,有工具、兵器、车马具等,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是礼器,即举行祭祀、宴会、丧葬等仪式时所用的器具。

图片和视频介绍司母戊鼎: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梳理整合知识

司母戊鼎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说明我国的青铜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司母戊三字是铸刻在青铜鼎上的文字,它是甲骨文文字的发展。

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司母戊鼎,感受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突破本课难点

4、青铜器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制作精美、种类繁多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高水平的冶炼铸造技术,更体现了统治者通过严格的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的努力。

三、甲骨文、青铜器与商周史

甲骨文、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作用?

5、甲骨文和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史有什么作用?

第一,印证了史书中的记载;

第二,发现了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史实;

第三,展现了文献中没有的细节。

本课小结

六、课堂练习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 )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陶器上的符号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 )

A .河南安阳 B .陕西西安

C .湖南宁乡 D .四川广汉

4、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商代的文字

B 、它因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

C 、它又被称为铭文

D 、它是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5、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殷墟卜辞”可以了解到( ) A 夏朝的历史 B 商朝的历史

C 秦朝的历史 D 汉朝的历史

商周历史


相关文章

  • 9甲骨文与青铜器
  • 七 年级上学期 历史 导学案 设计者: 王凯 课题:甲骨文与青铜器 领导签字: 第 9 课时 设计时间:2013.9.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 ...查看


  •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
  • 七年级上册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 ...查看


  •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48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刻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刻在___________上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_________.我 ...查看


  •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 示范教案一(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课时)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版2016)
  • 第一章 中华大地上的史前时代 第1课 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 ...查看


  • 七年级历史十一假期作业
  • 莲海学校七年级历史十一假期作业 班级: 姓名: 请同学们自主.用心完成!! 1.填写下列表格 2.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 )制度. 3.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划分依据.分封对象.分封内容.分封制的作用? 原因: 划分依据: 分封对象: 分封内容: ...查看


  • 部编人教版 七上历史教案 第二单元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 ...查看


  • 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
  •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 ...查看


  • 中国历史文选上1
  • <中国历史文选>教案 上册 目录 绪论 1.甲骨文 2.金文 3.<尚书> 4.<诗> 5. <春秋>与<左传> 6. <国语> 7. <世本> 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