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啰啰 简单说说合辙与押韵6

6、双声叠韵和诗眼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讲解诗词的声律,在那些正统格律诗老师的眼里,那就是离经叛道了。讲解诗词写作的先生一般不会提起十三辙的,更不允许使用它。因为那样就会把韵谱搞混乱,反而不好再纠正了。

但是,要学习韵谱的知识又不得不从声母、韵母讲起。这要归功汉语拼音的创建,因其创建,才使得今天我们学习声韵变得简单起来。

民国以前,对于汉字的注音,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首先,采用相近的汉字为另一个汉字注音,标明声调;其次,采用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前面一个取起声母,后面一个取其韵母相切而成,也要注明声调;民国时期,采用注音字母,现在台湾还再使用;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为学习韵谱提供了捷径,而且简单、明了。凡是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在进行汉字录入时,必须按照声母、韵母的次序,将汉字显示在屏幕上。如,首先输入“tian”,第一个字母“t”就是声母,后面的字母组合“ian”是韵母。输入“tian”后,屏幕会显示“天、填、田、添….”等一系列汉字,他们的声母、韵母都一样。

再输入“mian”,屏幕就会显示“面、棉、免….”等一系列汉字,他们的声母、韵母也一样。

第三次输入“tang”,屏幕就会显示“汤、塘、堂….”等一系列汉字,他们的声母、韵母也一样。

知道了声母和韵母的情况,下面遇到的第一个概念叫“双声叠韵”。

较早为“双声叠韵”下定义的是清代李汝珍,他在音鉴中说:“双声者,两字同归一母,叠韵者,两字同归一韵也。”而双声叠韵的实际运用,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开始了。由于汉字声音几千年的变化,古代是双声叠韵的汉字到今天就不是了,如,现代汉语中“微妙”在先秦就是双声。

声母相同的两个汉字叫“双声”,如前面一、三次输入的前两组汉字组合,取出“天堂、添汤”都构成了双声词组。

韵母相同的两个汉字叫“叠韵”,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两字同一母音(即韵母)者,谓之叠韵”。如前面一、二次输入的前组两次汉字组合,取出“腼腆、棉田”都构成了叠韵词组。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显得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双声和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情况,用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嘈嘈”这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词组摹写大弦声音的粗重急促;用“切切”描摹小弦声音的轻细急促,就显得形象生动。

对于诗句中运用得精炼并使全句增加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字,古人称为“诗眼”,又叫“句中眼”。宋代诗论家魏庆之所著《诗人玉屑》一书,他举出孟浩然“微云淡河汉”一句,工在一“淡”字;又说李白“吴姬压酒唤客尝”,工在“压”字。

6、双声叠韵和诗眼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讲解诗词的声律,在那些正统格律诗老师的眼里,那就是离经叛道了。讲解诗词写作的先生一般不会提起十三辙的,更不允许使用它。因为那样就会把韵谱搞混乱,反而不好再纠正了。

但是,要学习韵谱的知识又不得不从声母、韵母讲起。这要归功汉语拼音的创建,因其创建,才使得今天我们学习声韵变得简单起来。

民国以前,对于汉字的注音,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首先,采用相近的汉字为另一个汉字注音,标明声调;其次,采用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前面一个取起声母,后面一个取其韵母相切而成,也要注明声调;民国时期,采用注音字母,现在台湾还再使用;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为学习韵谱提供了捷径,而且简单、明了。凡是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在进行汉字录入时,必须按照声母、韵母的次序,将汉字显示在屏幕上。如,首先输入“tian”,第一个字母“t”就是声母,后面的字母组合“ian”是韵母。输入“tian”后,屏幕会显示“天、填、田、添….”等一系列汉字,他们的声母、韵母都一样。

再输入“mian”,屏幕就会显示“面、棉、免….”等一系列汉字,他们的声母、韵母也一样。

第三次输入“tang”,屏幕就会显示“汤、塘、堂….”等一系列汉字,他们的声母、韵母也一样。

知道了声母和韵母的情况,下面遇到的第一个概念叫“双声叠韵”。

较早为“双声叠韵”下定义的是清代李汝珍,他在音鉴中说:“双声者,两字同归一母,叠韵者,两字同归一韵也。”而双声叠韵的实际运用,早在南北朝时代就开始了。由于汉字声音几千年的变化,古代是双声叠韵的汉字到今天就不是了,如,现代汉语中“微妙”在先秦就是双声。

声母相同的两个汉字叫“双声”,如前面一、三次输入的前两组汉字组合,取出“天堂、添汤”都构成了双声词组。

韵母相同的两个汉字叫“叠韵”,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两字同一母音(即韵母)者,谓之叠韵”。如前面一、二次输入的前组两次汉字组合,取出“腼腆、棉田”都构成了叠韵词组。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显得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双声和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情况,用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嘈嘈”这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词组摹写大弦声音的粗重急促;用“切切”描摹小弦声音的轻细急促,就显得形象生动。

对于诗句中运用得精炼并使全句增加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字,古人称为“诗眼”,又叫“句中眼”。宋代诗论家魏庆之所著《诗人玉屑》一书,他举出孟浩然“微云淡河汉”一句,工在一“淡”字;又说李白“吴姬压酒唤客尝”,工在“压”字。


相关文章

  • 学写古体诗入门
  • 很多人喜欢古诗,又弄不 明白韵律规则,东西是好东西,可让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人搞得太复杂了,有点临渊羡鱼的感觉.早就想耍耍斧头,又怕伤着自己,没敢.只好鼓捣点小儿科,留与 孩子们学习. 1.先说说字的声调,因为关系到你写的所谓的诗读起来好听. ...查看


  • 关于[诗词如何押韵的方法](一)
  • 合辙和押韵是同一个概念,即在诗词曲赋中,句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叫做押韵. 在歌词,曲词中称"合辙",在诗词中称"押韵". 例: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guang) 疑是地上霜. ...查看


  • 猴王出世说课
  • <猴王出世>说课设计 龙潭双语实验小学校 郭学凤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长春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 ...查看


  • 诗歌手抄报资料:韵
  •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 ...查看


  • "十三辙"在歌唱语言训练中的作用
  • 摘  要:"十三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应用模式,它是中国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家们世代流传沿袭的表演智慧.本文首先通过概述"十三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定义来分析"十三辙"自身博大精深的内 ...查看


  • 写诗入门--怎样教中学生写诗(网友来稿)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 张茗钧 一.写诗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 ...查看


  • 语文八下第四单元学案
  • 初二语文 YW-2014-02-16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编写人:朱路辉 审核人:陈静波 编写时间:2014年1月 29日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第 节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结构 ...查看


  • [吆喝]导学案 1
  • <吆喝>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感受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的感情. 3.发现生活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热爱乡土文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感受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体会 ...查看


  • 让经典浸润童年――浅谈小班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 摘 要:中国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