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新的理解

我对教育新的理解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方志诚 215121

1.教育本身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唯有德、才、学、识四者兼备,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并且是深远的影响;

2.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真正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我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

3.从教者最大的快乐是看到学生每天因自己而发生改变,而不是想到你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

4.学生对你的称呼、招呼、微笑,应该看作是生命的馈赠,应该随着时间与岁月的推移将它们沉淀,最终变为一种信仰:教育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生长,教育根植于情感,发展于沟通,而不是对这些漠然视之;

5.你的全力投入,必然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前提是这种投入是无私的、真诚的;

6.有人不相信教育,社会对教育也颇有微词,国家投入教育的量还远远不够,这就是教师应当自重、自尊、自立、自强的原因所在;

7.对学生好,学生才会对你好。不要担心对学生好,他们会爬到你头上,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好;

8.一个班级,永远存在差异,正如人的十指长短不一;对好学生好是人之常情,对差学生好是教师职责的题中之义;对差学生好吧,他们潜能无限、前途无量;

9.当教育也变成潜规则的牺牲品时,改变除了教育部门的努力,更在于我们教师的自觉抵制与人格自省;

10.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不做教师,你在其它行业将做出怎样的成绩;但你一定知道,因为做教师,我们的生命也因繁重的任务与不断更新的挑战而变得更加精彩,因为当我们翻越每一个山头时,看到的风景一定是同中有异,无限精彩的;

11.中国的发展急需教育的发展,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素质的关键所在;

12.教育因教师的理解而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是正如《安娜•卡列尼娜》中一段话的翻版,“成功的教育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教育各有各的不幸。”

13.一个成功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开放的校长,他一定会给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教师们也一定会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更加自觉努力,而绝非阳奉阴违;

14.教师的投入一定出于某种非功利因素的指引,当然教师的投入也可能源于某种功利因素的导引,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对学生真正的发展产生功效,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功德无量;

15.学生真正的发展属于未来,学生的快乐在于当下,能够使当下的学生快乐,能够让他们的未来闪光,似乎夸大了教育的功效,但这也的确是教育发挥功效的一环;

16.应试教育没有错,错的是实施应试教育的主体;

17.教师不可能天天激情无限,正如连续笑一个小时脸部肌肉会僵化。这时自我的调节非常重要,除了教育,我们也应该有别的爱好,比方说看书、漫步、登山、观海,如此等等。当我们休息后回来时,真正爱好教育的人,又会重新充满激情;

18.在有些地方让新教师宣誓,要永远忠诚于教育事业,我认为这是多么幼稚可笑的行为;在几十年前的社会中,这也许可行。在充满着世故功利的当今社会里,这本身就是一种倒退。首先,为什么要宣誓?教育本身就是神圣的,应该是所有从教者自觉的信念。对有些冲着待遇、稳定而来的人,宣誓除了对教育的亵渎,还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其次,如果说宣誓是一种形式,向从教者灌输一种理念的话,倒不如把时间真正用于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解决的途径,而不是动不动就搞教育改革;

19.当下的教育改革为什么在有些层面上很不成功,遭人诟病,可能与社会的求快心里有关。快了就容易出问题,正如车速过快,列车容易翻车,其道理是一样的。真正的改革应该是在充分研究问题的实质后仔细斟酌,一剑封喉的。另外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有些传统的东西就挺好,为什么要改革呢?比方说传统的课堂诵读,就被改革后理性的肢解分析课文完全占据了;

20.教育家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教师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迫于生活压力有时又太低,其实不用去看,也不用去想,真正的做好本职工作,合适的要求就在自然选择中产生了;

21.当今的社会环境很难产生大师,在教育领域也可等量齐观。在某某年份某地要产生多少位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并在当年完成指标。这同样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教师们为了达到相应的要求,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难道会不发生一点人格的扭曲?民国的那些大师都不是为了成为大师而成为大师的,例如陈寅恪根本不在乎什么学位、名誉、著作,却因对学问真正的爱好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师。同样真正的教师一定是出于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对学生无限的甘愿付出,因而对教育的研究孜孜矻矻,对教学的理解不断上新的台阶。也许他不符合某些评优的条件,但他一定是尊崇于内心的想法、教育的规律,做的踏实、活的坦然;

22.现在社会,教师为了评职称、为了生活实在不易,但是我仍然要说,真正的教育一定是

出于内心的那份良知,那种情感的涌动,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使然;

23.评奖的内容越多,教师的生活越不幸福;虚荣感强烈的人永远不会满足,能力有限的人很难出头;到头来都是教育的不幸,永不满足的将教育变成了捞取名誉的工具,能力有限的更加视教育为吃饭糊口的饭碗;

24.评奖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评奖会弱化教师对教育本身发自真心的投入与研究,尽管评奖也会带动教师从事教育的积极性,但评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真正的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25.若社会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将用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身的提升,从而反转过来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这种氛围不是为了教师评奖,而是让他们从实质上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比如不为任何目的的看书;

26.何谓名师?心中永远对教育怀有一种虔诚的态度,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而高兴,学生们因而敬重他。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她)在学术上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他(她)的学生是否真心的接受了他(她);

27.处理好了与学生的关系,也就在一定意义上处理好了与家长、领导、同事的关系;

28.从心理学层面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教育所能做的就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而削减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

29.好学生一般因自己的优秀而对老师没有任何感恩之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好学生仍然脱离不了人的范畴,只要是人,总有弱点、缺点以及会遭遇挫折、坎坷,这时就看教师如何帮助他们了。

30.好学生的教育一般在于学法指导,后进生的教育则在思维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培养后进生的难度远远大于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我们付出的是双份努力,一则思维转化使他们重视学习,二则学法指导使他们获得进步;

31.谁说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如果当初我们对学生付出了真正的爱,给予了真正的帮助,有些意外的收获是当初的你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当然,也正是因为不求学生的回报,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师生关系;

32.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对家长也客客气气,他们又怎么会难为我们呢。前提是我们把班级工作做到位;

33.一流的教师让学生在错误中自省,二流的教师努力使学生改正错误,三流的教师动不动就请家长。结果请家长的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师生矛盾。如果家长一来就能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在家里早就解决了;

34.家长经常说,“孩子只听你们教师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多无奈,当然是否折射出连自己的亲身父母的话都不听,却听教师的仅仅是学生的阳奉阴违之举呢?关键看教师本人付出了多少;

35.没有一个学生是真正的傻子,倒是有时候我们老师们的举动很奇怪。要么专制,要么迁就。树立权威或放任自流都不可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

36.真正的教育源于教师的威信,我对威信的理解是:教师轻轻地说,学生重重地听;

37.当下的教师确实很辛苦,社会的诱惑很多,家庭的任务很紧,科研的压力很大,额外的负担很重;

38.教师与学生间决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学生决不是顾客与上帝,教师与学生间应是共生发展的关系;

39.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确实言过其实了。但是,教师怎样教、教什么真的是一门艺术;

40.真的有教不好的学生,他们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或者自暴自弃、万念俱灰,但即便如此,当教师一次又一次投入真情后,至少在师生情感上会发生很大的转机。这时,学生的进步才刚刚开始;

41.我们一直假设,如果班级里没有那几个调皮鬼、后进生将多好,如果真的这样,还需要办教育吗?

42.教育的宗旨应该定格在培养学生的幸福品质;

43.学生有时与我们争执,我们应感到庆幸,最怕他们什么都不说,而我们还自以为已经完全震慑了他们;

44.貌恭而不心服,是谁出了问题?别人拿把大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我们完全臣服,真的是完全臣服了吗?别人以利诱之,我们心甘情愿为别人办事,真的是心甘情愿了吗?换位思考,同理可证;

45.有时候,学生侧着脑袋,甚至趴在桌上,真的不能代表他们不在听课,有时是为了更好的听课。他们完全进入了我们课堂的艺术境界,听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所以表象终究是表象;

46.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课堂如此规范、国外的课堂如此凌乱,而若干年后,国外的人才就是比国内的多呢?

47.可见在人的思维领域,规范未必是好事,规范的八股文扼杀了多少灵魂;在当今中国,市场需要规范,制度需要规范,但人的思想又岂能规范?千人一面岂不可怕?

48.教师应成为大部分有识之士、有才之士、有德之士向往的职业,如果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就应思考其中的真正原因;

49.陶行知先生时代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但是陶行知先生若生活在当今,恐怕也只能爱莫能助、望洋兴叹了;

50.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第斯多惠,不是我们一直拿在口上说,却不付出行动的。他们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国度不同,但是真正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又都是相通的;

51.学生的确潜能无限、魅力四射,老师的指导放手远比老师的全盘过问智慧的多。学生应是创造的主体,我们应该欣慰的看到,他们在很多方面是超越我们的;

52.对于学生的不解、无理的诽谤,我们要坚决跳出来、抵制这种歪风邪气,否则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做得无可挑剔、问心无愧;

53.请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我们的群众就是学生,我们应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一员;

54.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是幸福的,别看学生有时没大没小,当老师真正布置任务时,他们会发自真心的去完成;

55.教育的桥梁在于教师的付出,得法的付出、无私的付出、快乐的付出,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本就在于此;

56.教师如果锱铢必较,到头来他(她)还是不快乐的;

57.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我们能时刻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不会轻易被我们的学生激怒了;

58.仔细看看吧,学生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的情感世界多么的丰富,他们的人生志趣多么的高雅,他们的人生追求多么的上进,他们的意识觉悟多么的清醒。当他们分心与堕落时,我们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如此;

59.教育是塑造人心灵的艺术,父母生而不教那是怎样的父母,教师得过且过那又是怎样的教师?

60.教育事业是一项令人心醉的事业;

61.教师的成功不一定能够促成学生的成功,也许他们才高八斗、著作等身;但学生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促成了教师的成功,因为教师的施教主体便是学生,将学生教好是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所在;

62.中国的社会奉行论资排辈,但我亲眼在一所大学里见到,曾经是师生现在为同事的那位学生,他的教学艺术、学生的承认度已超过其师傅不知多少;我们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期待

以及忧虑,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超越我们,我们也一定要想方设法不让他们超越;前者是老师的快乐所在,后者是老师不断奋斗的原因所在;

63.现在的中学生的确越来越难教,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些是不正确的却将错就错。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后果,并及时更正。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教师有扭转时空的超人力量;

64.哪个国家越重视教育,哪个国家的发展相对就越好;现实是我们把GDP奉若神明,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回报?

65.教育改革是好事,但是不能让学生连基本的写字、阅读、礼仪的能力丧失;

66.西方的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的教育发展史,而我们似乎在这方面找不到什么历史;西方出现了多少教育家,而我国真正能被世界承认的教育家也就是孔子、朱熹、陶行知而已;

67.当一个人彷徨无助时、焦虑不安时、一时失足时、后悔莫及时,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将决定他痛苦的程度。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痛苦也越多,反省就越深刻,今后犯错的几率就越小,生活相对幸福;受教育程度越低,痛苦就越少,反省就越不深刻,今后再次犯错的几率就越大,生活相对不幸福;

68.哲学家大多是痛苦的,而痛苦恰是一种崇高美;受教育不可能使人摆脱痛苦,因为人生本就是一个痛苦的历程,但受教育者会更好的正视人生的痛苦,境界高者,甚至将痛苦视为人生的一种甜。由此又有,“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话。

69.人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成长的,教育在人早期打下了其精神的底色;

70.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教师都是崇高的职业,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政治家等,哪一种人不是由老师培养出来的。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有时候教师的地位却得不到保障?

71.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在任何时期都不过时。

72.现在的学校越造越多,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核心的东西不深入思考,学生又怎会有真正的发展。事实是学生的发展在我们看来挺好,但他们的内心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

73.韩剧、日剧、美剧在国内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宫廷戏、武打片的大流行,人们受其影响相互猜测,彼此不信任;社会报道几件冷漠的事件又使多少善良的人变得不那么善良。面对此,我们的教育又能做什么?难道教育就应这么苍白无力吗?

74.大学校长为了迎合毕业生的口味,用了很多网络时髦用语。台下学生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大学神圣殿堂变成了什么?

75.在大学里,英语成了主打课程。课上、课下无人不谈英语,最后遇到老外哑口无言。说了几声Hello便聊以自慰。这样的事实我们能全怪学生吗?

76.为什么当代的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家?因为缺少培育教育大家的土壤;

77.当我们对教育忧心忡忡时,也许就是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也许正是教育每况愈下的开始;

78.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能成才。但也有这么一批人很难成才,他们总是羡慕别人的老爸,总是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以逃避学习与竞争。这反映出在中小学时代,国人对孩子在自食其力方面的教育是不足的;

79.不食嗟来之食,也包括不拾人牙慧。这也应该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80.走进校门便有一种神圣感、走上社会便有一种使命感,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81.高考改革改的是高考的形式与内容,面对中国国情,几乎不可能改革这项制度。到底有多少中学生能正视这一事实,到底有多少学生在正视后能不抱怨呢?

82.当今的时代是出愤青的时代,愤青应视作有思想的体现。问题是,我们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出有思想、有行动、有成效的人才;

83.有这么一类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到学校唯我独尊,老师说的他(她)一不称心,就闹脾气。这时,很多人的观点是不必理会。我的观点是,应该同情。踏上社会,这样的性格将吃多少亏。这样想来,教师还会与这样的学生怄气吗,老师做的开心与否全在于心态。心态摆正了,我们才有帮助他们的可能;

84.也有这么一类学生,当老师布置某个同学的任务多了一些,他们便会认为偏心。这样的话让从教者本人听到,说明师生关系还不错;若听不到,不代表这种言论销声匿迹。这与家庭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教师还得平均分配,说话、做事得更加公平公正,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好事吗?

85.做一个爱思考的教师,方法总是有的;做一个爱抱怨的教师,痛苦总是有的;

86.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那种事必躬亲、任劳任怨的老师,而是那种用思想引领学生、用学识征服学生、用美德感化学生,并能适时偷懒的老师;

87.学生啊学生,你们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给从教者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与无尽的快乐;

88.教育的自觉性在于,让人明白:很多事情自己想想就想通了;

89.人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对高雅的事物感兴趣,低俗的东西就无懈可击。教育就是让人追求高雅,摆脱低俗;

90.教育到底能起多少作用?那要看施教者的素养与本领及受教者的灵性与悟性;

91.教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耐心,能长久的保持耐心不容易但也很容易。教育就是教人养成习惯,对从教者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92.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始终都应坚信这一条;

93.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始终应清醒地认识这一条;

94.教育说到底是情感的投入,任何机械的操作都不可能达成教育的初衷,诠释教育的本质;

95.我的教育观始终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定位人生的思考、塑造健全人格的自信;

96.社会的进步在很大意义上得益于教师这一群非生产者,然而他们又是真正的生产者;

97.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接受他(她),更重要的是,他(她)培养的学生是千人一面还是各具个性,后者足以说明老师的包容心与远见;

98.我曾经看到教师对学生所谓的“三十六计”,这是多么荒谬啊。教师对学生只有一计:真诚。以不变应万变;

99.再疲劳、再无助,也要对这铁屋子喊出:我的身份是教师,我不能做有违教师形象的事情,我是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是我的助推器。奇迹便产生了;

100.从教数年后我又对教育产生新想法,新想法本身也可视作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应时刻葆有欢迎他人批评指正,但坚持正确想法、走在教学一线的热心。

我对教育新的理解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方志诚 215121

1.教育本身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教育,唯有德、才、学、识四者兼备,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并且是深远的影响;

2.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真正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我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

3.从教者最大的快乐是看到学生每天因自己而发生改变,而不是想到你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

4.学生对你的称呼、招呼、微笑,应该看作是生命的馈赠,应该随着时间与岁月的推移将它们沉淀,最终变为一种信仰:教育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生长,教育根植于情感,发展于沟通,而不是对这些漠然视之;

5.你的全力投入,必然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前提是这种投入是无私的、真诚的;

6.有人不相信教育,社会对教育也颇有微词,国家投入教育的量还远远不够,这就是教师应当自重、自尊、自立、自强的原因所在;

7.对学生好,学生才会对你好。不要担心对学生好,他们会爬到你头上,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好;

8.一个班级,永远存在差异,正如人的十指长短不一;对好学生好是人之常情,对差学生好是教师职责的题中之义;对差学生好吧,他们潜能无限、前途无量;

9.当教育也变成潜规则的牺牲品时,改变除了教育部门的努力,更在于我们教师的自觉抵制与人格自省;

10.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不做教师,你在其它行业将做出怎样的成绩;但你一定知道,因为做教师,我们的生命也因繁重的任务与不断更新的挑战而变得更加精彩,因为当我们翻越每一个山头时,看到的风景一定是同中有异,无限精彩的;

11.中国的发展急需教育的发展,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素质的关键所在;

12.教育因教师的理解而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是正如《安娜•卡列尼娜》中一段话的翻版,“成功的教育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教育各有各的不幸。”

13.一个成功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开放的校长,他一定会给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教师们也一定会在这种人文关怀中更加自觉努力,而绝非阳奉阴违;

14.教师的投入一定出于某种非功利因素的指引,当然教师的投入也可能源于某种功利因素的导引,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对学生真正的发展产生功效,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功德无量;

15.学生真正的发展属于未来,学生的快乐在于当下,能够使当下的学生快乐,能够让他们的未来闪光,似乎夸大了教育的功效,但这也的确是教育发挥功效的一环;

16.应试教育没有错,错的是实施应试教育的主体;

17.教师不可能天天激情无限,正如连续笑一个小时脸部肌肉会僵化。这时自我的调节非常重要,除了教育,我们也应该有别的爱好,比方说看书、漫步、登山、观海,如此等等。当我们休息后回来时,真正爱好教育的人,又会重新充满激情;

18.在有些地方让新教师宣誓,要永远忠诚于教育事业,我认为这是多么幼稚可笑的行为;在几十年前的社会中,这也许可行。在充满着世故功利的当今社会里,这本身就是一种倒退。首先,为什么要宣誓?教育本身就是神圣的,应该是所有从教者自觉的信念。对有些冲着待遇、稳定而来的人,宣誓除了对教育的亵渎,还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其次,如果说宣誓是一种形式,向从教者灌输一种理念的话,倒不如把时间真正用于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解决的途径,而不是动不动就搞教育改革;

19.当下的教育改革为什么在有些层面上很不成功,遭人诟病,可能与社会的求快心里有关。快了就容易出问题,正如车速过快,列车容易翻车,其道理是一样的。真正的改革应该是在充分研究问题的实质后仔细斟酌,一剑封喉的。另外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有些传统的东西就挺好,为什么要改革呢?比方说传统的课堂诵读,就被改革后理性的肢解分析课文完全占据了;

20.教育家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教师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迫于生活压力有时又太低,其实不用去看,也不用去想,真正的做好本职工作,合适的要求就在自然选择中产生了;

21.当今的社会环境很难产生大师,在教育领域也可等量齐观。在某某年份某地要产生多少位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并在当年完成指标。这同样是一件可笑的事情,教师们为了达到相应的要求,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难道会不发生一点人格的扭曲?民国的那些大师都不是为了成为大师而成为大师的,例如陈寅恪根本不在乎什么学位、名誉、著作,却因对学问真正的爱好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师。同样真正的教师一定是出于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对学生无限的甘愿付出,因而对教育的研究孜孜矻矻,对教学的理解不断上新的台阶。也许他不符合某些评优的条件,但他一定是尊崇于内心的想法、教育的规律,做的踏实、活的坦然;

22.现在社会,教师为了评职称、为了生活实在不易,但是我仍然要说,真正的教育一定是

出于内心的那份良知,那种情感的涌动,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使然;

23.评奖的内容越多,教师的生活越不幸福;虚荣感强烈的人永远不会满足,能力有限的人很难出头;到头来都是教育的不幸,永不满足的将教育变成了捞取名誉的工具,能力有限的更加视教育为吃饭糊口的饭碗;

24.评奖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评奖会弱化教师对教育本身发自真心的投入与研究,尽管评奖也会带动教师从事教育的积极性,但评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真正的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25.若社会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将用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身的提升,从而反转过来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这种氛围不是为了教师评奖,而是让他们从实质上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比如不为任何目的的看书;

26.何谓名师?心中永远对教育怀有一种虔诚的态度,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而高兴,学生们因而敬重他。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她)在学术上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他(她)的学生是否真心的接受了他(她);

27.处理好了与学生的关系,也就在一定意义上处理好了与家长、领导、同事的关系;

28.从心理学层面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教育所能做的就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而削减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

29.好学生一般因自己的优秀而对老师没有任何感恩之情。事实果真如此吗?好学生仍然脱离不了人的范畴,只要是人,总有弱点、缺点以及会遭遇挫折、坎坷,这时就看教师如何帮助他们了。

30.好学生的教育一般在于学法指导,后进生的教育则在思维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培养后进生的难度远远大于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我们付出的是双份努力,一则思维转化使他们重视学习,二则学法指导使他们获得进步;

31.谁说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如果当初我们对学生付出了真正的爱,给予了真正的帮助,有些意外的收获是当初的你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当然,也正是因为不求学生的回报,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师生关系;

32.伸手不打笑脸人。你对家长也客客气气,他们又怎么会难为我们呢。前提是我们把班级工作做到位;

33.一流的教师让学生在错误中自省,二流的教师努力使学生改正错误,三流的教师动不动就请家长。结果请家长的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师生矛盾。如果家长一来就能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在家里早就解决了;

34.家长经常说,“孩子只听你们教师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多无奈,当然是否折射出连自己的亲身父母的话都不听,却听教师的仅仅是学生的阳奉阴违之举呢?关键看教师本人付出了多少;

35.没有一个学生是真正的傻子,倒是有时候我们老师们的举动很奇怪。要么专制,要么迁就。树立权威或放任自流都不可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

36.真正的教育源于教师的威信,我对威信的理解是:教师轻轻地说,学生重重地听;

37.当下的教师确实很辛苦,社会的诱惑很多,家庭的任务很紧,科研的压力很大,额外的负担很重;

38.教师与学生间决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学生决不是顾客与上帝,教师与学生间应是共生发展的关系;

39.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确实言过其实了。但是,教师怎样教、教什么真的是一门艺术;

40.真的有教不好的学生,他们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或者自暴自弃、万念俱灰,但即便如此,当教师一次又一次投入真情后,至少在师生情感上会发生很大的转机。这时,学生的进步才刚刚开始;

41.我们一直假设,如果班级里没有那几个调皮鬼、后进生将多好,如果真的这样,还需要办教育吗?

42.教育的宗旨应该定格在培养学生的幸福品质;

43.学生有时与我们争执,我们应感到庆幸,最怕他们什么都不说,而我们还自以为已经完全震慑了他们;

44.貌恭而不心服,是谁出了问题?别人拿把大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我们完全臣服,真的是完全臣服了吗?别人以利诱之,我们心甘情愿为别人办事,真的是心甘情愿了吗?换位思考,同理可证;

45.有时候,学生侧着脑袋,甚至趴在桌上,真的不能代表他们不在听课,有时是为了更好的听课。他们完全进入了我们课堂的艺术境界,听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所以表象终究是表象;

46.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课堂如此规范、国外的课堂如此凌乱,而若干年后,国外的人才就是比国内的多呢?

47.可见在人的思维领域,规范未必是好事,规范的八股文扼杀了多少灵魂;在当今中国,市场需要规范,制度需要规范,但人的思想又岂能规范?千人一面岂不可怕?

48.教师应成为大部分有识之士、有才之士、有德之士向往的职业,如果不是这样,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就应思考其中的真正原因;

49.陶行知先生时代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但是陶行知先生若生活在当今,恐怕也只能爱莫能助、望洋兴叹了;

50.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第斯多惠,不是我们一直拿在口上说,却不付出行动的。他们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国度不同,但是真正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又都是相通的;

51.学生的确潜能无限、魅力四射,老师的指导放手远比老师的全盘过问智慧的多。学生应是创造的主体,我们应该欣慰的看到,他们在很多方面是超越我们的;

52.对于学生的不解、无理的诽谤,我们要坚决跳出来、抵制这种歪风邪气,否则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做得无可挑剔、问心无愧;

53.请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话,我们的群众就是学生,我们应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一员;

54.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是幸福的,别看学生有时没大没小,当老师真正布置任务时,他们会发自真心的去完成;

55.教育的桥梁在于教师的付出,得法的付出、无私的付出、快乐的付出,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本就在于此;

56.教师如果锱铢必较,到头来他(她)还是不快乐的;

57.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我们能时刻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不会轻易被我们的学生激怒了;

58.仔细看看吧,学生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的情感世界多么的丰富,他们的人生志趣多么的高雅,他们的人生追求多么的上进,他们的意识觉悟多么的清醒。当他们分心与堕落时,我们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如此;

59.教育是塑造人心灵的艺术,父母生而不教那是怎样的父母,教师得过且过那又是怎样的教师?

60.教育事业是一项令人心醉的事业;

61.教师的成功不一定能够促成学生的成功,也许他们才高八斗、著作等身;但学生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促成了教师的成功,因为教师的施教主体便是学生,将学生教好是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所在;

62.中国的社会奉行论资排辈,但我亲眼在一所大学里见到,曾经是师生现在为同事的那位学生,他的教学艺术、学生的承认度已超过其师傅不知多少;我们是否也应该有这样的期待

以及忧虑,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超越我们,我们也一定要想方设法不让他们超越;前者是老师的快乐所在,后者是老师不断奋斗的原因所在;

63.现在的中学生的确越来越难教,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些是不正确的却将错就错。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后果,并及时更正。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教师有扭转时空的超人力量;

64.哪个国家越重视教育,哪个国家的发展相对就越好;现实是我们把GDP奉若神明,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回报?

65.教育改革是好事,但是不能让学生连基本的写字、阅读、礼仪的能力丧失;

66.西方的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的教育发展史,而我们似乎在这方面找不到什么历史;西方出现了多少教育家,而我国真正能被世界承认的教育家也就是孔子、朱熹、陶行知而已;

67.当一个人彷徨无助时、焦虑不安时、一时失足时、后悔莫及时,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将决定他痛苦的程度。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痛苦也越多,反省就越深刻,今后犯错的几率就越小,生活相对幸福;受教育程度越低,痛苦就越少,反省就越不深刻,今后再次犯错的几率就越大,生活相对不幸福;

68.哲学家大多是痛苦的,而痛苦恰是一种崇高美;受教育不可能使人摆脱痛苦,因为人生本就是一个痛苦的历程,但受教育者会更好的正视人生的痛苦,境界高者,甚至将痛苦视为人生的一种甜。由此又有,“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话。

69.人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成长的,教育在人早期打下了其精神的底色;

70.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教师都是崇高的职业,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政治家等,哪一种人不是由老师培养出来的。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有时候教师的地位却得不到保障?

71.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在任何时期都不过时。

72.现在的学校越造越多,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核心的东西不深入思考,学生又怎会有真正的发展。事实是学生的发展在我们看来挺好,但他们的内心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

73.韩剧、日剧、美剧在国内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宫廷戏、武打片的大流行,人们受其影响相互猜测,彼此不信任;社会报道几件冷漠的事件又使多少善良的人变得不那么善良。面对此,我们的教育又能做什么?难道教育就应这么苍白无力吗?

74.大学校长为了迎合毕业生的口味,用了很多网络时髦用语。台下学生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大学神圣殿堂变成了什么?

75.在大学里,英语成了主打课程。课上、课下无人不谈英语,最后遇到老外哑口无言。说了几声Hello便聊以自慰。这样的事实我们能全怪学生吗?

76.为什么当代的中国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家?因为缺少培育教育大家的土壤;

77.当我们对教育忧心忡忡时,也许就是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也许正是教育每况愈下的开始;

78.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能成才。但也有这么一批人很难成才,他们总是羡慕别人的老爸,总是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以逃避学习与竞争。这反映出在中小学时代,国人对孩子在自食其力方面的教育是不足的;

79.不食嗟来之食,也包括不拾人牙慧。这也应该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80.走进校门便有一种神圣感、走上社会便有一种使命感,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81.高考改革改的是高考的形式与内容,面对中国国情,几乎不可能改革这项制度。到底有多少中学生能正视这一事实,到底有多少学生在正视后能不抱怨呢?

82.当今的时代是出愤青的时代,愤青应视作有思想的体现。问题是,我们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出有思想、有行动、有成效的人才;

83.有这么一类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到学校唯我独尊,老师说的他(她)一不称心,就闹脾气。这时,很多人的观点是不必理会。我的观点是,应该同情。踏上社会,这样的性格将吃多少亏。这样想来,教师还会与这样的学生怄气吗,老师做的开心与否全在于心态。心态摆正了,我们才有帮助他们的可能;

84.也有这么一类学生,当老师布置某个同学的任务多了一些,他们便会认为偏心。这样的话让从教者本人听到,说明师生关系还不错;若听不到,不代表这种言论销声匿迹。这与家庭教育是脱不了干系的,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教师还得平均分配,说话、做事得更加公平公正,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好事吗?

85.做一个爱思考的教师,方法总是有的;做一个爱抱怨的教师,痛苦总是有的;

86.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那种事必躬亲、任劳任怨的老师,而是那种用思想引领学生、用学识征服学生、用美德感化学生,并能适时偷懒的老师;

87.学生啊学生,你们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富矿。给从教者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与无尽的快乐;

88.教育的自觉性在于,让人明白:很多事情自己想想就想通了;

89.人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对高雅的事物感兴趣,低俗的东西就无懈可击。教育就是让人追求高雅,摆脱低俗;

90.教育到底能起多少作用?那要看施教者的素养与本领及受教者的灵性与悟性;

91.教师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耐心,能长久的保持耐心不容易但也很容易。教育就是教人养成习惯,对从教者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92.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始终都应坚信这一条;

93.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始终应清醒地认识这一条;

94.教育说到底是情感的投入,任何机械的操作都不可能达成教育的初衷,诠释教育的本质;

95.我的教育观始终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定位人生的思考、塑造健全人格的自信;

96.社会的进步在很大意义上得益于教师这一群非生产者,然而他们又是真正的生产者;

97.一个教师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接受他(她),更重要的是,他(她)培养的学生是千人一面还是各具个性,后者足以说明老师的包容心与远见;

98.我曾经看到教师对学生所谓的“三十六计”,这是多么荒谬啊。教师对学生只有一计:真诚。以不变应万变;

99.再疲劳、再无助,也要对这铁屋子喊出:我的身份是教师,我不能做有违教师形象的事情,我是学生的知心人,学生是我的助推器。奇迹便产生了;

100.从教数年后我又对教育产生新想法,新想法本身也可视作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应时刻葆有欢迎他人批评指正,但坚持正确想法、走在教学一线的热心。


相关文章

  •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崇明县竖新小学 张琴 这是一本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作品,它的作者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 大家一定还记得交大附中王校长的报告,打开这本书,我欣喜地发现,原来王校长在报告中 ...查看


  • 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宏观调控
  • 2015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经济新常态下的国家宏观调控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 ...查看


  • 媒介传播现代教育新模式
  • 摘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讲究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理论课程也相对的比较枯燥.抽象,使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提不上来,因为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对于理论知识理解的也不是很到位.工业结合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技能的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一定 ...查看


  • 读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
  •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 ...查看


  • 幼儿园科学教育新方法
  • 作者:胡德生 教育导刊 2004年03期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用找出这个解决方法的程序来指导儿童,让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五类教学法"激励 ...查看


  • 南昌市小学排名
  • 南昌市小学排名: 1.南昌育新学校小学部 2.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3.南昌站前路小学7 `7 K3 k9 z' p 4.南昌市邮政路小学 5.南昌市豫章小学0 m7 |: s. {& S9 X- t/ | 6.江西师大附小) V8 ...查看


  •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一:发展性教学理论
  •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一:发展性教学理论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顾明远 1.1背景与内容 发展性教学理论提出的背景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上.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以原子能技术.电子 ...查看


  • 昌邑潍水学校:全面启动"多元开放融合"综合实践教育新模式
  • 昌邑潍水学校:全面启动"多元开放融合"综合实践教育新模式 4月28日,潍水社会实践活动考察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由该校初中部精心打造的"多元开放融合"综合实践教育新模式正式启动. 综合实践教育新模式启动 ...查看


  • 构建和谐新课堂践行教育新理念
  • 构建和谐新课堂 践行教育新理念 城关中学 王瑾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