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 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 说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 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 说学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 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

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 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

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

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点内容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

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 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ge)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用视频引入课题(印度宝莱坞电影片段导入新课).

2、 展示教学目标

3、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提纲(5分)

4、 展示答案(每组5号回答)

5、 能力提升

小组讨论:

(1) 说出印度的范围

(2) 说出印度的旱季、雨季的时间、风向、降水。

6、 小结

四、 总结反思

不足之处:

1、 视频时间长

2、 各环节之间过渡语不完善,衔接不自然

3、 指令不明确

4、 语言繁琐,不够简洁

印度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 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一、 说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 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 说学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 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

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 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

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

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点内容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

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 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ge)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用视频引入课题(印度宝莱坞电影片段导入新课).

2、 展示教学目标

3、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提纲(5分)

4、 展示答案(每组5号回答)

5、 能力提升

小组讨论:

(1) 说出印度的范围

(2) 说出印度的旱季、雨季的时间、风向、降水。

6、 小结

四、 总结反思

不足之处:

1、 视频时间长

2、 各环节之间过渡语不完善,衔接不自然

3、 指令不明确

4、 语言繁琐,不够简洁


相关文章

  •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是不同的.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只是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制订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更全面.更切合实际.更有实用效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 ...查看


  • 高中生地理空间能力水平差异研究
  • 2011年12月 第24卷第12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 Dec.,2011Vol.24No. ...查看


  •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
  •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地理发展概况 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史研究课题组 (一)清末与民国时期 我国中小学校开设地理课,始于清末.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和<钦定中 ...查看


  • 新人教版_2014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安排,八年级下期期末进行地理中考.八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八年级学生既无较重的学习负担,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在地理学习方面 ...查看


  • 地理教育比较研究--课程
  • 国内外学校地理课程比较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课程对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我国学者对课程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1)"学科"说(2)"进程"说(3)"教学内容&q ...查看


  •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1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 ...查看


  • 八年级地理复习计划
  • 八年级地理复习计划一: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地理基础知识. 2.初步理解一些地理基本概念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18周 ...查看


  • [地理教育]"学研堂"栏目期刊审稿进度表
  • 期刊审稿进度表 (请提前审稿进度 4 个月投稿,以节为单位) 期数 初 中 高 中 (本表以人教版为例, 其它版 (本表以人教版为例, 其它版本参照 本参照此进度) 此进度) 1 7 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8 年级下册 第 ...查看


  • 七年级地理科教学计划
  • 七年级地理科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39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 ...查看


  • 2014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
  •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新年伊始,又步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七年级下册的地理 知识,相对于上册而言,要简单易学了许多.一方面,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