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

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其次,从此诗的结构方面来看,也可以领会到诗人的“匠心”。这首诗简短精小,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其中的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时间顺序上,前三句诗作者由早上写到傍晚,描绘了一整天的生活——除草。简单的勾勒,反应出作者生活的简朴清雅,轻松自由。给人平静安详的感觉,好似这就是一个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力量打扰的世界。而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衣服弄湿了并不可惜,只希望豆苗可以长得很好,不要辜负了诗人这一天的劳作。正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整首诗的主旨得到突出升华,诗人的”愿“不仅仅是简单的希望豆苗可以生长得好,更深的却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无线热爱,以及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之”愿”。

再次,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十分具有特色。比如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诗,”,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在宁静的

夜空中与之相伴,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此时,人,月,自然环境显得那样和谐,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描绘出一种崇高的诗歌美,自然美、精神美、并使这些美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晨兴理荒秽”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为实,后句为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再比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语句,朴素平淡,没有任何的修饰之语,而作者却巧妙的将这些平淡的语句加入到诗歌之中,不仅没有让诗歌显得俗气,更是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恬淡清雅,同时也让这些朴素的语言获得了不一样的光彩,在这种醇美的意蕴中,口语上升为诗句,口语的平淡和营造的醇美意境和谐的统一了起来,这种特殊的手法,形成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总之,这首诗歌中没有华美繁复的辞藻,没有特殊的修辞,诗人就运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景象,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结构安排将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进升华,不仅使诗歌显得朴素清雅,恬淡幽美,显现出一种天然之美,更在这种美好的意蕴中,整首诗歌的主旨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文、注释及赏析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注释及赏析

集百家之大成的学者——荀子和他的文集《荀子》一树流莺齐婉转——徐元杰《湖上》赏读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原文、赏析(附作者简介)沈佺期《钓竿篇》原文与赏析

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原文、译文及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译文、赏析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赵襄主学御》原文、注释与翻译

一首唱给天下寒士的壮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

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其次,从此诗的结构方面来看,也可以领会到诗人的“匠心”。这首诗简短精小,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其中的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时间顺序上,前三句诗作者由早上写到傍晚,描绘了一整天的生活——除草。简单的勾勒,反应出作者生活的简朴清雅,轻松自由。给人平静安详的感觉,好似这就是一个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力量打扰的世界。而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衣服弄湿了并不可惜,只希望豆苗可以长得很好,不要辜负了诗人这一天的劳作。正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整首诗的主旨得到突出升华,诗人的”愿“不仅仅是简单的希望豆苗可以生长得好,更深的却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无线热爱,以及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之”愿”。

再次,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也十分具有特色。比如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诗,”,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在宁静的

夜空中与之相伴,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此时,人,月,自然环境显得那样和谐,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描绘出一种崇高的诗歌美,自然美、精神美、并使这些美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晨兴理荒秽”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为实,后句为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再比如”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语句,朴素平淡,没有任何的修饰之语,而作者却巧妙的将这些平淡的语句加入到诗歌之中,不仅没有让诗歌显得俗气,更是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恬淡清雅,同时也让这些朴素的语言获得了不一样的光彩,在这种醇美的意蕴中,口语上升为诗句,口语的平淡和营造的醇美意境和谐的统一了起来,这种特殊的手法,形成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总之,这首诗歌中没有华美繁复的辞藻,没有特殊的修辞,诗人就运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景象,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结构安排将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进升华,不仅使诗歌显得朴素清雅,恬淡幽美,显现出一种天然之美,更在这种美好的意蕴中,整首诗歌的主旨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表现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对恬淡自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喜爱,同时也有力但不做作的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原文、注释及赏析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注释及赏析

集百家之大成的学者——荀子和他的文集《荀子》一树流莺齐婉转——徐元杰《湖上》赏读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注释、译文、赏析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原文、赏析(附作者简介)沈佺期《钓竿篇》原文与赏析

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原文、译文及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译文、赏析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原文、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赵襄主学御》原文、注释与翻译

一首唱给天下寒士的壮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相关文章

  •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 归园田居·其五 (260人评分) 7.8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分享 ...查看


  •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反思 1
  •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反思 摘 要: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陶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教学效果的得与失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归园田居:陶诗: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 ...查看


  •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作者:吕娜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5期 摘 要:陶渊明是两晋文坛成就最高的作家.在诗歌.散文.辞赋的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他用最纯朴自然 ...查看


  • 诗中画_画中情_情中意_归园田居_其三_英译鉴赏_汪榕培
  • 年第6期(总第108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大连外国语学院 教 授 汪榕培 诗中画 画中情 情中意 --<归园田居>(其三) 英译鉴赏 一 <归园田居>(五首) 是陶渊明 ...查看


  •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补改)
  •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成诵 ...查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 课时授课计划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总课题: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赏析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初步了解古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背诵并默写古诗. ...查看


  • 杜向涛[诗四首]归园田居学案
  • <诗四首>学案 焦桥中学 杜向涛 学习目标导航 ⑴背诵四首诗,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主旨. ⑵品味.赏析诗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其三)> 一.语言积累 1.字词积累 荒秽( ...查看


  • 山水田园诗大全赏析目录
  • 山水田园诗大全赏析目录:                                                                       最后整理:2012.11 1.山中寡妇(杜荀鹤) 17.田家元日(孟浩然) ...查看


  • 归园田居__其一说课稿
  • <归园田居 其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 其一>. 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归园田居 其一> 是编排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