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待人也輕以約」--寬容的故事

古語云:「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指古之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這樣就能及時改過,不斷向上;對別人寬容而平易,使別人樂於為善。寬容是一種智慧,是道義堅守中的包容,是對他人的關愛和負責,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生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就是寬容的意思。古人注重修身,時時觀照、省察自己,並且能用寬容的心,涵容他人過失,不僅自己的德業可以增長,也能夠感化、善化他人。以下為古籍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宋就以德報怨

戰國時期,梁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梁、楚兩國都設有邊亭,兩國邊亭的人員各自種了一塊瓜田。梁人十分勤勞,多次給瓜田澆水灌溉,他們種的瓜長勢很好。而楚人懶惰,給瓜田澆水灌溉的次數少,他們種的瓜長勢不好。

楚人出於妒嫉,在深夜去踐踏和扯斷梁人的瓜藤。梁人發現後,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準備去踐踏楚人瓜藤,宋就聽後搖搖頭說:「怎麼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麼狹隘呢!我告訴你們一個辦法,每晚派人暗中為楚人澆灌他們的瓜田,不要讓他們知道。」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發現已經澆灌過了。就這樣,在梁人的幫助下,楚亭的瓜田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訪,知道原來是梁人幹的,於是大受震撼,便把這件事報告給楚國朝廷。楚王知道這件事後,感到很慚愧,便派人帶著豐厚的禮品向梁國邊亭人員表示歉意,並請求與梁王結交。楚王後來多次稱讚梁王講信義。

所以說,梁楚兩國的友好關係,是從宋就妥善處理邊亭瓜田事件開始的。古語說的「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說的「報怨以德」,就是說的這類事情呀!(《新序》)。

將相和

戰國時期,趙國文臣藺相如因為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功勞卓著而被封為上卿,位在武將廉頗之上。廉頗對此很不服氣,揚言說:「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只憑言詞立下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我感到羞恥,遇見他時,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肯和他碰面。有一次乘車出行,遠遠地看見廉頗的車隊,馬上叫禦者把自己的車子轉入橫巷,等廉頗的車子過了之後才出來,不與其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於是一齊說道:「我們因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節義特來投奔您。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卻躲避他怕他,就是普通人對這種情況也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以秦王那樣的威勢,我藺相如卻敢在秦國的朝廷上講道理,呵斥他。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略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首先考慮的啊!」

廉頗知道這話後,就赤著背,背負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我是個粗陋卑賤的人,想不到您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從此二人前嫌盡釋,比肩事主,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這也是「負荊請罪」典故的由來。

自古以來,知錯能改是一種品德,廉頗將軍能夠幡然悔悟,「負荊請罪」,則更是出於至誠了,受到人們的稱讚。而藺相如在與廉頗的矛盾衝突過程中採取了忍讓、求同的態度,以國家利益為重,置個人榮辱於度外,他的道義至上的君子風度更是後世效法的楷模。(《史記》)

宰相肚裏能撐船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去世後,蜀主劉禪遵諸葛亮遺表任用蔣琬為相主持朝政。當時,蜀國新喪主帥,外有強敵壓境,朝內惶懼不安,蔣琬雖初總朝政,而鎮定自若,心存大局,「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

蔣琬為人寬厚,他的屬下東曹掾楊戲性格孤傲,訥於言語。蔣琬與他交談時,他經常不作回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過分了吧!」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當面順從而背後非議,這是古人所不為的。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稱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個典故也一直流傳下來。

又督農楊敏曾說蔣琬:「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說他做事比起前任丞相差之太遠。有人告訴蔣琬,主管官吏要求將其治罪,蔣琬卻不追究,說:「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

後來這人犯事,別人都以為蔣琬會藉機報復,但蔣琬反而大度的為他求情。別人忍不住為他抱不平,他卻心平氣和的說:「我本來就不如前任丞相,這是事實呀,誰都知道,有甚麼怕人說的。對於他今天犯了事,我只是希望能夠秉公對待啊!」

蔣琬為相期間,遵諸葛亮遺風,明察善斷,循法治國,不喜阿順,不聽讒毀,贏得了眾人的敬服,史載其「方整有威重,成承諸葛亮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資治通鑑》)

郭子儀寬宏大義

唐代的郭子儀,戎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統帥全軍,郭子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率軍收復了洛陽、長安兩京,唐肅宗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後來,唐朝將領僕固懷恩反叛朝廷,率領朔方軍,並招引回紇、吐蕃等共十萬兵馬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復和加封郭子儀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

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升官發財途徑,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

因郭子儀曾帶過朔方兵,朔方兵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分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僕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回紇、吐蕃見此不戰而退,僕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今寧夏靈武)避難。郭子儀得勝而歸,他對於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朝廷不允,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

唐代宗時,僕固懷恩再次招引回紇、吐蕃、黨項等三十萬兵馬,直取長安而來,京師震恐。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禦叛軍。郭子儀率領一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在此關鍵時刻,僕固懷恩暴病而死。

郭子儀見此情景,就單人匹馬去見回紇主將,曉之以理,說服了其與唐軍聯合,在靈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當時人都非常敬佩郭子儀,就連回紇、吐蕃也稱他為神人,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

郭子儀以身作則,愛護百姓。當時連年戰亂,經濟凋敝,百姓生活困難,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親自帶兵屯田,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戰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做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後來都因功位至將相。

郭子儀福澤綿長,集富貴壽考於一身,子孫顯貴安泰,人們都說是其寬仁得到的福報。史書對其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歡汾陽,功扶昊蒼。秉仁蹈義,鐵石心腸。四海靜亂,五福其昌。為臣之節,敢告忠良。」(《資治通鑑》)

呂蒙正雅量高致

宋代宰相呂蒙正為人正直,器量寬宏,居官廉潔自持,遇事敢言,善知人,有重望。他虔誠敬信神佛,每天誦經禮佛,寫了《勸世歌》向世人勸善:敬天知命,多做行善積德之事。

呂蒙正出身貧寒,年輕時中了狀元,後入職宰相,剛任宰相時,有一次上朝,文武官員紛紛向他打招呼問候,這時有一個官員在後面指著呂蒙正對別人說:「這小子也配當宰相參議政事嗎?」呂蒙正卻裝作沒聽見的樣子,依然和同事們說說笑笑地走了過去。

他的同事們看在眼裏,都為他忿忿不平,紛紛要求查這個人的姓名和職務,呂蒙正急忙制止大家說:「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還不如不知道的好。」同事皆佩服他的雅量。呂蒙正從不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裏,官員們都願意接近他。

他知人善任,樂於助人。例如他看到賓客富言的兒子富弼聰明好學,驚嘆說:「這個孩子將來的功勛事業要遠遠超過我。」因富言家境貧困,呂蒙正就資助富弼,讓他與自己的幾個孩子一起讀書。後來富弼果然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賢相。

呂蒙正作為一朝宰相,對下屬是個寬厚的長者,並注重提拔獎掖後進之人,可對皇上,他從不拍馬逢迎。有一次,宋太宗讓呂蒙正選一個有才能可以擔負重任的人出使遼國,呂蒙正覺得一個姓陳的官員最稱職,就把名字呈上,宋太宗竟不同意。

第二天,宋太宗問人選好了嗎?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還是不同意。當第三次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氣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擲到地上,憤憤地說:「卿為甚麼如此固執呢!」呂蒙正拾起文書平靜地說:「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出使遼國,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餘的人都趕不上他。臣不敢為了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群臣此時都屏氣不敢說話。

宋太宗氣沖沖走下朝堂後,又回過頭來說:「呂蒙正的氣量是我不如的啊!就依你的吧!」這位官員出使遼國,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宋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及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君子以堅守正道自律,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儘量給予他人幫助,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寬容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

古語云:「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指古之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這樣就能及時改過,不斷向上;對別人寬容而平易,使別人樂於為善。寬容是一種智慧,是道義堅守中的包容,是對他人的關愛和負責,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生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就是寬容的意思。古人注重修身,時時觀照、省察自己,並且能用寬容的心,涵容他人過失,不僅自己的德業可以增長,也能夠感化、善化他人。以下為古籍中記載的幾個故事。

宋就以德報怨

戰國時期,梁國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經做過一個邊境縣的縣令。這個縣和楚國相鄰界,梁、楚兩國都設有邊亭,兩國邊亭的人員各自種了一塊瓜田。梁人十分勤勞,多次給瓜田澆水灌溉,他們種的瓜長勢很好。而楚人懶惰,給瓜田澆水灌溉的次數少,他們種的瓜長勢不好。

楚人出於妒嫉,在深夜去踐踏和扯斷梁人的瓜藤。梁人發現後,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準備去踐踏楚人瓜藤,宋就聽後搖搖頭說:「怎麼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麼狹隘呢!我告訴你們一個辦法,每晚派人暗中為楚人澆灌他們的瓜田,不要讓他們知道。」

楚人早晨到瓜田一看,發現已經澆灌過了。就這樣,在梁人的幫助下,楚亭的瓜田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楚人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訪,知道原來是梁人幹的,於是大受震撼,便把這件事報告給楚國朝廷。楚王知道這件事後,感到很慚愧,便派人帶著豐厚的禮品向梁國邊亭人員表示歉意,並請求與梁王結交。楚王後來多次稱讚梁王講信義。

所以說,梁楚兩國的友好關係,是從宋就妥善處理邊亭瓜田事件開始的。古語說的「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說的「報怨以德」,就是說的這類事情呀!(《新序》)。

將相和

戰國時期,趙國文臣藺相如因為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功勞卓著而被封為上卿,位在武將廉頗之上。廉頗對此很不服氣,揚言說:「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只憑言詞立下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我感到羞恥,遇見他時,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肯和他碰面。有一次乘車出行,遠遠地看見廉頗的車隊,馬上叫禦者把自己的車子轉入橫巷,等廉頗的車子過了之後才出來,不與其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於是一齊說道:「我們因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節義特來投奔您。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卻躲避他怕他,就是普通人對這種情況也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

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以秦王那樣的威勢,我藺相如卻敢在秦國的朝廷上講道理,呵斥他。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略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首先考慮的啊!」

廉頗知道這話後,就赤著背,背負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我是個粗陋卑賤的人,想不到您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從此二人前嫌盡釋,比肩事主,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這也是「負荊請罪」典故的由來。

自古以來,知錯能改是一種品德,廉頗將軍能夠幡然悔悟,「負荊請罪」,則更是出於至誠了,受到人們的稱讚。而藺相如在與廉頗的矛盾衝突過程中採取了忍讓、求同的態度,以國家利益為重,置個人榮辱於度外,他的道義至上的君子風度更是後世效法的楷模。(《史記》)

宰相肚裏能撐船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去世後,蜀主劉禪遵諸葛亮遺表任用蔣琬為相主持朝政。當時,蜀國新喪主帥,外有強敵壓境,朝內惶懼不安,蔣琬雖初總朝政,而鎮定自若,心存大局,「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因而民心迅速安定。

蔣琬為人寬厚,他的屬下東曹掾楊戲性格孤傲,訥於言語。蔣琬與他交談時,他經常不作回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過分了吧!」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當面順從而背後非議,這是古人所不為的。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稱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個典故也一直流傳下來。

又督農楊敏曾說蔣琬:「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說他做事比起前任丞相差之太遠。有人告訴蔣琬,主管官吏要求將其治罪,蔣琬卻不追究,說:「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

後來這人犯事,別人都以為蔣琬會藉機報復,但蔣琬反而大度的為他求情。別人忍不住為他抱不平,他卻心平氣和的說:「我本來就不如前任丞相,這是事實呀,誰都知道,有甚麼怕人說的。對於他今天犯了事,我只是希望能夠秉公對待啊!」

蔣琬為相期間,遵諸葛亮遺風,明察善斷,循法治國,不喜阿順,不聽讒毀,贏得了眾人的敬服,史載其「方整有威重,成承諸葛亮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資治通鑑》)

郭子儀寬宏大義

唐代的郭子儀,戎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禦外族入侵中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統帥全軍,郭子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率軍收復了洛陽、長安兩京,唐肅宗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後來,唐朝將領僕固懷恩反叛朝廷,率領朔方軍,並招引回紇、吐蕃等共十萬兵馬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復和加封郭子儀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

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升官發財途徑,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

因郭子儀曾帶過朔方兵,朔方兵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分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僕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回紇、吐蕃見此不戰而退,僕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今寧夏靈武)避難。郭子儀得勝而歸,他對於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朝廷不允,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

唐代宗時,僕固懷恩再次招引回紇、吐蕃、黨項等三十萬兵馬,直取長安而來,京師震恐。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禦叛軍。郭子儀率領一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在此關鍵時刻,僕固懷恩暴病而死。

郭子儀見此情景,就單人匹馬去見回紇主將,曉之以理,說服了其與唐軍聯合,在靈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當時人都非常敬佩郭子儀,就連回紇、吐蕃也稱他為神人,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

郭子儀以身作則,愛護百姓。當時連年戰亂,經濟凋敝,百姓生活困難,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親自帶兵屯田,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戰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做上司,他為人寬簡,善於培養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後來都因功位至將相。

郭子儀福澤綿長,集富貴壽考於一身,子孫顯貴安泰,人們都說是其寬仁得到的福報。史書對其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歡汾陽,功扶昊蒼。秉仁蹈義,鐵石心腸。四海靜亂,五福其昌。為臣之節,敢告忠良。」(《資治通鑑》)

呂蒙正雅量高致

宋代宰相呂蒙正為人正直,器量寬宏,居官廉潔自持,遇事敢言,善知人,有重望。他虔誠敬信神佛,每天誦經禮佛,寫了《勸世歌》向世人勸善:敬天知命,多做行善積德之事。

呂蒙正出身貧寒,年輕時中了狀元,後入職宰相,剛任宰相時,有一次上朝,文武官員紛紛向他打招呼問候,這時有一個官員在後面指著呂蒙正對別人說:「這小子也配當宰相參議政事嗎?」呂蒙正卻裝作沒聽見的樣子,依然和同事們說說笑笑地走了過去。

他的同事們看在眼裏,都為他忿忿不平,紛紛要求查這個人的姓名和職務,呂蒙正急忙制止大家說:「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還不如不知道的好。」同事皆佩服他的雅量。呂蒙正從不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裏,官員們都願意接近他。

他知人善任,樂於助人。例如他看到賓客富言的兒子富弼聰明好學,驚嘆說:「這個孩子將來的功勛事業要遠遠超過我。」因富言家境貧困,呂蒙正就資助富弼,讓他與自己的幾個孩子一起讀書。後來富弼果然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賢相。

呂蒙正作為一朝宰相,對下屬是個寬厚的長者,並注重提拔獎掖後進之人,可對皇上,他從不拍馬逢迎。有一次,宋太宗讓呂蒙正選一個有才能可以擔負重任的人出使遼國,呂蒙正覺得一個姓陳的官員最稱職,就把名字呈上,宋太宗竟不同意。

第二天,宋太宗問人選好了嗎?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還是不同意。當第三次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氣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擲到地上,憤憤地說:「卿為甚麼如此固執呢!」呂蒙正拾起文書平靜地說:「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出使遼國,只有這個人最稱職,其餘的人都趕不上他。臣不敢為了討好陛下而誤了國家大事。」群臣此時都屏氣不敢說話。

宋太宗氣沖沖走下朝堂後,又回過頭來說:「呂蒙正的氣量是我不如的啊!就依你的吧!」這位官員出使遼國,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宋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及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君子以堅守正道自律,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儘量給予他人幫助,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寬容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


相关文章

  • 302班会:尊敬师长.待人以礼
  • 主题:尊敬师长.待人以礼 目标: 1.能够认识到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3.尊敬师长.待人以礼,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 ...查看


  • 第20课谈礼貌
  •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20 谈礼貌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岳.嫌.纠.傅.谐"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彬"字只 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于人&qu ...查看


  • [以诚待人]1口语交际shhh
  • 口语交际<以诚待人>教学案例 汉阴县平梁镇中心小学 沈海红 [教材简析]: <以诚待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让学生明白 ...查看


  • 谈礼貌说课稿
  • <20.谈礼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谈礼貌>,下面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 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 教材解读 <谈礼貌> ...查看


  • 3.我懂得了 ......2doc
  • 3.<我懂得了--> 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懂得„„>.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的地位和成长环境使其容易形成自私.霸道.狭隘.嫉妒等不良个性.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 ...查看


  •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学习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 ...查看


  • [关于诚信的作文]诚信待人 诚信待人
  • 诚信待人 诚信待人 人失去诚信,如同房屋失去了砖瓦--题记 有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因有事外出,将一件玉器交给他的朋友保管,他的朋友答应得蛮好,保证弄好,可是当他三天后回来,他的朋友连同那件玉器已经销声匿迹,应该是逃了,他追悔莫及.三年后,他在 ...查看


  • [谈礼貌]教学设计 1
  •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3.引导学生多途径获取有关 ...查看


  • 四1八礼四仪故事
  • 1.小喜鹊的故事 (待人之礼之尊敬师长篇) 林梓小学四(1)班 沈苏桂 小喜鹊和小乌鸦是邻居,它们也是好朋友. 有一天,小乌鸦和小喜鹊决定去向百灵鸟老师学唱歌,便不辞辛苦 地来到百灵鸟老师家.乌鸦走上前去,敲了敲门,可此时百灵鸟老师正 在家 ...查看


  • 友善--学会感恩,友善待人
  • 友善--学会感恩,友善待人 五年(4)班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班会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老师.朋友的恩惠. 2.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