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私立一中高一生物22周配餐作业
组题人:王宝贵 审核人:生物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2 .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C.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4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
35
32
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S 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8.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9.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让其侵染细菌,对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5 页
35
35
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H、N、P B.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H、1N、P C.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H、15N、32S D.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32P、35S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 )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③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⑤DNA是遗传物质
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⑥
1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⑥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⑦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⑦
D.③④⑤
1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16.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17.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18.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第 2 页 共 5 页
31
15323532
19.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0.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2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A.①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S、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第 3 页 共 5 页
35
32
35
32
24.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A.1、3 B.1、4 C.2、3 D.2、4
25.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二、非选这题
15、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且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人下表:
第 4 页 共 5 页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8 B 9. B 10.B 11.D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2.C 23.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8 B 9. B 10.B 11.D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2.C 23.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第 5 页 共 5 页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张家口私立一中高一生物22周配餐作业
组题人:王宝贵 审核人:生物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 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与“以S型活细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2 .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C.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4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
35
32
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在证明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有少量含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S D.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8.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9.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让其侵染细菌,对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5 页
35
35
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H、N、P B.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H、1N、P C.可在外壳中检测到3H、15N、32S D.可在DNA分子中检测到32P、35S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 )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③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⑤DNA是遗传物质
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⑥
1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⑥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⑦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⑦
D.③④⑤
1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16.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17.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18.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第 2 页 共 5 页
31
15323532
19.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0.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2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A.①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S、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第 3 页 共 5 页
35
32
35
32
24.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A.1、3 B.1、4 C.2、3 D.2、4
25.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二、非选这题
15、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且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人下表:
第 4 页 共 5 页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8 B 9. B 10.B 11.D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2.C 23.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8 B 9. B 10.B 11.D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2.C 23.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22周配餐作业
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12 A 13.C14.B 15.D 16.D 17C 18. A 19. B 20. B 21.C 24 B 25 A
第 5 页 共 5 页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 8 B 9. B 10.B 11.D 22.C 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