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墓--阮籍墓

本文所指阮籍墓,为“南京阮籍墓”,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花露岗社区花露北岗21号,南京市第四十三中校内操场东端高台上,旧名“七贤坊”,此墓推测为阮籍衣冠冢。这又是一处成功寻访后却搁置在一边许久的名人墓,时隔多年翻出旧照,还是应当写点内容。记得那天上午没课,一时心血来潮,不顾外面下着雨,披上雨衣蹬着自行车,便去寻访阮籍墓了。当年来到学校门口,先在传达室内向门卫说明来意,并出示了学生证,办理过登记手续后,即放行入校。后来,因全国范围内陆续爆出几宗涉及校园学生的恶性案件,听说再想进校寻访阮籍墓,已变得不再容易了。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因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其父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在阮籍3岁时便去世了。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卒,时年五十四,归葬陈留。

如今,尉氏县尚有阮籍墓。

那么,南京的这座阮籍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京阮籍墓,最早的记载是据《江宁府志》“旧传明万历间,李昭掘得石碣,有'晋贤阮’,已又得半段,曰'籍之墓’,遂谓阮墓在此。既称之为晋贤,则其为后人所立而非当时墓阡可知矣。”

此段记载指的是,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李昭于南京城西南凤凰山古凤凰台边掘土,先后掘得石碣两块,一块上刻“晋贤阮”三字,后又得一块上刻“籍之墓”,因此认定系阮籍衣冠冢。

但该书经过重新编定的成书时间已是清嘉庆年间,那断为两截的残碑长啥样,谁也没见过。

断碑早已不见踪影,后有1898年所立墓碑,上刻“先贤阮公讳籍字嗣宗”,上款“光绪二十四年仲冬”,下款:“记名提督江南江宁守协镇杨金龙、记名提督山西大同挂印总镇刘光才、凤游寺住持僧慧莲  立”等字样,该碑已佚。

下图老照片,为朱偰先生于民国年间所摄阮籍墓,可见冢前尚存清末那块墓碑。

明清以来,已有诸家对该墓进行过考证。

明顾文瑗《瓦官古迹考》认为该地是“(阮)籍生里”。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袁枚修《江宁县志》时提出异议,他认为阮籍卒于魏景元四年,而西晋于十七年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阮籍身为魏人,如何可能葬于吴地,因此南京不应有阮籍墓是明确的,进而猜测为阮孝绪(字士宗)墓。

吴敬梓《金陵景物图诗》中亦有相关记载。

陈作霖《风麓小志》则考为“籍生长中原,而埋骨江左,意者南渡之际,举族南迁,舆榇以至。”

综上,从而得到了如今广泛认可的结论,南京阮籍墓,明确不是阮籍葬地,可能是东晋定都建康后,阮籍后人也随众多中原世家大族南渡后,为纪念先人而建;也可能是东晋学子为之所建。

上图摘自《南京明清建筑》,修复后的阮籍墓

1934年7月17日,上海《新闻报》报道:“晋阮籍墓在京市区内发现,将与六朝胭脂井同时修理。”

黄裳先生在1980年11月29日的文章中,引《雨花》月刊(1979年10月)一篇描述:“四十三中校园内的阮籍衣冠冢已被彻底平掉了,我在乱石堆中只找到大约十分之一块墓碑”。

由此可见,清末所立墓碑已毁,无怪乎很多书中记载为“该碑已佚”,实为不存。

阮籍墓于1981年进行整修,墓冢下部以青砖围砌,上覆封土堆,高1.85米,底径5.3米。

1982年8月13日,阮籍墓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标注为“三国魏”。

现墓碑为1984年3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所立新碑,上刻“晋贤阮籍之墓”六个隶属大字。

按墓碑朝向上来看,墓向为坐东朝西。

当时紧邻碑前,密植一排松柏与之平行,将墓碑挡地严严实实,故无法取全景。

这样书写墓碑,显然是想比古,按明代出土旧碑形制。

但是,问题就出现了,阮籍是魏国人,魏元帝景元四年去世,压根就没在西晋生活过一天,不知道“晋贤阮籍”一说从何得来?又为何一错再错!

此碑非但没有体现出南京的文化,相反,正显露出了没文化的一面。

个人观点,七贤坊内如有阮籍墓南迁,自是竹林七贤后人均当参考。

况且南京、丹阳两地的南朝包括帝陵在内的大墓中,广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墓壁画像砖出土,可见当时崇尚竹林七贤风气之盛。

照此可见,要有衣冠冢,应该七贤全都有。

那么,何以独有阮籍一人衣冠冢于此地呢?

如此发现经过,似曾相识,与南通骆宾王墓出奇的相似。

上图摘自《文鼎中原》 ,尉氏阮籍墓

另:

尉氏阮籍墓,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城东南15公里小陈乡阮庄村,墓前有其后人阮元所立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墓碑一通,正中刻“魏关内侯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十四字隶属大字;上款“大清嘉庆十二年钦差兵部侍郎兼河内巡抚”下款“提督军门实授浙江巡抚古尉氏阮元敬书”正书38字。

到底阮元为一代大家,又是书写自家先祖之墓碑,自不会犯南京阮籍墓这样的错误。

好歹故里仍保存有块清代的墓碑,且出自大家手笔,两相对照,南京阮籍墓就差远了。

本文所指阮籍墓,为“南京阮籍墓”,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双塘街道花露岗社区花露北岗21号,南京市第四十三中校内操场东端高台上,旧名“七贤坊”,此墓推测为阮籍衣冠冢。这又是一处成功寻访后却搁置在一边许久的名人墓,时隔多年翻出旧照,还是应当写点内容。记得那天上午没课,一时心血来潮,不顾外面下着雨,披上雨衣蹬着自行车,便去寻访阮籍墓了。当年来到学校门口,先在传达室内向门卫说明来意,并出示了学生证,办理过登记手续后,即放行入校。后来,因全国范围内陆续爆出几宗涉及校园学生的恶性案件,听说再想进校寻访阮籍墓,已变得不再容易了。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因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其父阮瑀,“建安七子”之一,在阮籍3岁时便去世了。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卒,时年五十四,归葬陈留。

如今,尉氏县尚有阮籍墓。

那么,南京的这座阮籍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京阮籍墓,最早的记载是据《江宁府志》“旧传明万历间,李昭掘得石碣,有'晋贤阮’,已又得半段,曰'籍之墓’,遂谓阮墓在此。既称之为晋贤,则其为后人所立而非当时墓阡可知矣。”

此段记载指的是,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李昭于南京城西南凤凰山古凤凰台边掘土,先后掘得石碣两块,一块上刻“晋贤阮”三字,后又得一块上刻“籍之墓”,因此认定系阮籍衣冠冢。

但该书经过重新编定的成书时间已是清嘉庆年间,那断为两截的残碑长啥样,谁也没见过。

断碑早已不见踪影,后有1898年所立墓碑,上刻“先贤阮公讳籍字嗣宗”,上款“光绪二十四年仲冬”,下款:“记名提督江南江宁守协镇杨金龙、记名提督山西大同挂印总镇刘光才、凤游寺住持僧慧莲  立”等字样,该碑已佚。

下图老照片,为朱偰先生于民国年间所摄阮籍墓,可见冢前尚存清末那块墓碑。

明清以来,已有诸家对该墓进行过考证。

明顾文瑗《瓦官古迹考》认为该地是“(阮)籍生里”。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袁枚修《江宁县志》时提出异议,他认为阮籍卒于魏景元四年,而西晋于十七年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阮籍身为魏人,如何可能葬于吴地,因此南京不应有阮籍墓是明确的,进而猜测为阮孝绪(字士宗)墓。

吴敬梓《金陵景物图诗》中亦有相关记载。

陈作霖《风麓小志》则考为“籍生长中原,而埋骨江左,意者南渡之际,举族南迁,舆榇以至。”

综上,从而得到了如今广泛认可的结论,南京阮籍墓,明确不是阮籍葬地,可能是东晋定都建康后,阮籍后人也随众多中原世家大族南渡后,为纪念先人而建;也可能是东晋学子为之所建。

上图摘自《南京明清建筑》,修复后的阮籍墓

1934年7月17日,上海《新闻报》报道:“晋阮籍墓在京市区内发现,将与六朝胭脂井同时修理。”

黄裳先生在1980年11月29日的文章中,引《雨花》月刊(1979年10月)一篇描述:“四十三中校园内的阮籍衣冠冢已被彻底平掉了,我在乱石堆中只找到大约十分之一块墓碑”。

由此可见,清末所立墓碑已毁,无怪乎很多书中记载为“该碑已佚”,实为不存。

阮籍墓于1981年进行整修,墓冢下部以青砖围砌,上覆封土堆,高1.85米,底径5.3米。

1982年8月13日,阮籍墓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标注为“三国魏”。

现墓碑为1984年3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所立新碑,上刻“晋贤阮籍之墓”六个隶属大字。

按墓碑朝向上来看,墓向为坐东朝西。

当时紧邻碑前,密植一排松柏与之平行,将墓碑挡地严严实实,故无法取全景。

这样书写墓碑,显然是想比古,按明代出土旧碑形制。

但是,问题就出现了,阮籍是魏国人,魏元帝景元四年去世,压根就没在西晋生活过一天,不知道“晋贤阮籍”一说从何得来?又为何一错再错!

此碑非但没有体现出南京的文化,相反,正显露出了没文化的一面。

个人观点,七贤坊内如有阮籍墓南迁,自是竹林七贤后人均当参考。

况且南京、丹阳两地的南朝包括帝陵在内的大墓中,广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墓壁画像砖出土,可见当时崇尚竹林七贤风气之盛。

照此可见,要有衣冠冢,应该七贤全都有。

那么,何以独有阮籍一人衣冠冢于此地呢?

如此发现经过,似曾相识,与南通骆宾王墓出奇的相似。

上图摘自《文鼎中原》 ,尉氏阮籍墓

另:

尉氏阮籍墓,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城东南15公里小陈乡阮庄村,墓前有其后人阮元所立高2.3米,宽0.65米,厚0.26米墓碑一通,正中刻“魏关内侯散骑常侍嗣宗阮君之墓”十四字隶属大字;上款“大清嘉庆十二年钦差兵部侍郎兼河内巡抚”下款“提督军门实授浙江巡抚古尉氏阮元敬书”正书38字。

到底阮元为一代大家,又是书写自家先祖之墓碑,自不会犯南京阮籍墓这样的错误。

好歹故里仍保存有块清代的墓碑,且出自大家手笔,两相对照,南京阮籍墓就差远了。


相关文章

  • 宋美龄的户口本你见过吗,"第一夫人"身份证号码不要太摆哦!
  • 每户人家都有个户口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户籍卡,民国时也是如此. 南京出版社曾推出<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一书,披露了大量难得一见的民国户籍卡."石头史记"为你梳理其中一批户籍卡,讲述这些名人户籍卡背后的 ...查看


  • 关于橘子洲潇湘名人会所的调查报告
  • 1关于橘子洲潇湘名人会所 的调查报告--民国将军的是与非调研对象:橘子洲潇湘名人会所 学院名称:湖南大学法学院 指导老师: 调研小组: 组长:1组员:2目录一.调查时间及地点· · · · · · · · · · · · · · · · · ...查看


  •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 作者:岳晓东 青年研究 1999年05期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主要理论和研究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Freud(1925)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 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行动不能只 ...查看


  • 四大名人名著名妓
  • 中国四大名人.名著.名案.名曲.名佛.名都.名镇.名菜.名吃.名剧.名氏.名族.名玩.名山.名刹.名院.名观.名城.- 来源: 隋昊峰的日志 四大美女: 沉鱼落燕,闭月羞花 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 四大丑女: 膜母.孟光(举案齐眉).许 ...查看


  •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 宋璟.包拯.海瑞
  • 周晖其人 一生不追求功名,被称为南京"隐士之杰"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千里海防告急,出现了严重的倭患记载,"丛说乙卯年,倭贼从浙江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 ...查看


  • 中国四大名人.名著.名案.名曲.名佛.名都.名镇.名菜等
  • 四大美女: 沉鱼落燕,闭月羞花 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婵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四大才女: 蔡文姬.班昭(又说上官婉儿).卓文君.李清照 文学作品: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 ...查看


  • 不能承受之重,失联航班上的中国艺术家
  • 2014-03-10 国馆收藏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239人的航班在飞往北京的途中失去联系.其中有24位中国书画艺术家组成的代表团,该代表团是参加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书画交流笔会--如果真有不测风云,不仅对他们的 ...查看


  • 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表格形式)
  • 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 一 .原始社会(约 170 万年前到约公元前 21 世纪) 原始社会( 世纪) 约 170 万年前 约 70-20 万年前 约 1.8 万年前 约 0.5-0.7 万年前 约 0.4-0.5 万年前 约 4000 多 ...查看


  •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
  • 十代古都-南京的历史大事与文化名人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1-11-15 18:43:49 点击:55 核心内容: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 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