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黄福芳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伯祖、伯父都曾官致宰相,而父亲也仕途通畅,官至晋州刺史。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岑参,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更为得宠。因而,小时候的岑参养成了一身纨绔子弟的毛病,天天带着一群跟班疯玩,对学习很不上心。
不幸的是,岑参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开始中落。先是热闹的宅院一下子清静了下来,再没有了以前的人来人往。接着是母亲因为父亲的死,伤心过度,也大病一场,虽然人是活了下来,却再没有了以前的精气神。家里的一切重担就压在了大岑参两岁的兄长身上,岑家的仆役们眼看主家衰落,那些个精明的,偷了家里的东西逃了。岑参的兄长无力管束,只好给剩下的仆役们各分发了些银两,让他们也自奔前程去了。一时间,诺大的宅院,就只剩下了母亲和岑参兄弟俩,还有两个年长的,不愿意离开的仆役。
小岑参虽然也知道家里的变故,但一身的纨绔习气却还没改过来。这一天,他趁着兄长不注意,又偷偷一个人跑到街上闲逛去了。正逛着,迎头碰上了以前的小伙伴——父亲属下长史家的公子王皓,岑参兴奋地迎上去打招呼,那王皓看见他,却把头仰了起来,故意说:“这小乞丐是谁啊?”王皓的跟班们也在一旁起哄,喊:“小乞丐,小乞丐……”岑参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已有些破旧的衣裳,默默地退回了街边,看着王皓大笑着带着跟班们扬长而去。
被朋友抛弃,被当众叫成小乞丐的屈辱让岑参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再振岑家辉煌。从此以后,岑参沉下心来,跟着兄长学习,勤学不辍,读遍了所能找到的所有经史著作。每每在他有所松懈的时候,他就会回顾一下当日受辱的情形,这就像是当头一棒一样,让他始终不敢言弃。
终于,29岁那一年,他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率府兵曹参军。其后,他抓住机会,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这次的出塞虽不能如岑参所愿建功立业,却也为他以后边塞诗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公元751年,岑参返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人交游,虚心向他们学习,深受他们的启迪,诗歌的写作方面也有所进展。三年后,他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次出塞。这一次,岑参报国立功之情更为深切,对身边人事物的观察更加入微,他的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可称为边塞诗一绝,岑参也一时间名动天下。
其后,安史之乱爆发,岑参东归勤王。在杜甫等人的推荐下,他担任了右补阙。岑参经历过边塞的苦寒生活,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更因小时受辱的经历,他对朝廷以及当时很多权贵的做法都颇有微词,他频频上书皇帝,指斥权佞,希望皇帝能够有所触动,整治吏治。遗憾的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平叛上,已无力进行吏治改革,更因为岑参的上书得罪了不少权贵,受到权贵的排挤。759年,他被改任为起居舍人。不到一个月,又再次遭到贬谪,为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最后出为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
岑参因受辱而觉醒,靠着自己的努力,最后在诗坛闯出了一片天地,虽然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但对于家道中落的岑家,这无异已是极为难得的。人活于世上,难免会面对屈辱,我们往往会因此痛不欲生,但如果我们能因屈辱而觉醒,屈辱也就会成为动力,鞭笞我们前进。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黄福芳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曾祖、伯祖、伯父都曾官致宰相,而父亲也仕途通畅,官至晋州刺史。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岑参,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更为得宠。因而,小时候的岑参养成了一身纨绔子弟的毛病,天天带着一群跟班疯玩,对学习很不上心。
不幸的是,岑参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开始中落。先是热闹的宅院一下子清静了下来,再没有了以前的人来人往。接着是母亲因为父亲的死,伤心过度,也大病一场,虽然人是活了下来,却再没有了以前的精气神。家里的一切重担就压在了大岑参两岁的兄长身上,岑家的仆役们眼看主家衰落,那些个精明的,偷了家里的东西逃了。岑参的兄长无力管束,只好给剩下的仆役们各分发了些银两,让他们也自奔前程去了。一时间,诺大的宅院,就只剩下了母亲和岑参兄弟俩,还有两个年长的,不愿意离开的仆役。
小岑参虽然也知道家里的变故,但一身的纨绔习气却还没改过来。这一天,他趁着兄长不注意,又偷偷一个人跑到街上闲逛去了。正逛着,迎头碰上了以前的小伙伴——父亲属下长史家的公子王皓,岑参兴奋地迎上去打招呼,那王皓看见他,却把头仰了起来,故意说:“这小乞丐是谁啊?”王皓的跟班们也在一旁起哄,喊:“小乞丐,小乞丐……”岑参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已有些破旧的衣裳,默默地退回了街边,看着王皓大笑着带着跟班们扬长而去。
被朋友抛弃,被当众叫成小乞丐的屈辱让岑参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再振岑家辉煌。从此以后,岑参沉下心来,跟着兄长学习,勤学不辍,读遍了所能找到的所有经史著作。每每在他有所松懈的时候,他就会回顾一下当日受辱的情形,这就像是当头一棒一样,让他始终不敢言弃。
终于,29岁那一年,他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率府兵曹参军。其后,他抓住机会,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这次的出塞虽不能如岑参所愿建功立业,却也为他以后边塞诗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公元751年,岑参返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人交游,虚心向他们学习,深受他们的启迪,诗歌的写作方面也有所进展。三年后,他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次出塞。这一次,岑参报国立功之情更为深切,对身边人事物的观察更加入微,他的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可称为边塞诗一绝,岑参也一时间名动天下。
其后,安史之乱爆发,岑参东归勤王。在杜甫等人的推荐下,他担任了右补阙。岑参经历过边塞的苦寒生活,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更因小时受辱的经历,他对朝廷以及当时很多权贵的做法都颇有微词,他频频上书皇帝,指斥权佞,希望皇帝能够有所触动,整治吏治。遗憾的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平叛上,已无力进行吏治改革,更因为岑参的上书得罪了不少权贵,受到权贵的排挤。759年,他被改任为起居舍人。不到一个月,又再次遭到贬谪,为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最后出为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
岑参因受辱而觉醒,靠着自己的努力,最后在诗坛闯出了一片天地,虽然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但对于家道中落的岑家,这无异已是极为难得的。人活于世上,难免会面对屈辱,我们往往会因此痛不欲生,但如果我们能因屈辱而觉醒,屈辱也就会成为动力,鞭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