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初中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先明确以下3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⑴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 点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分析:⑴如图,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P 为AB 的中点,BP=PA。

依题意,3—x=x—(—1),解得x=1

⑵由AB=4,若存在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P 不可能在线段AB 上,只能在A 点左侧,或B 点右侧。

①P 在点A 左侧,PA=—1—x ,PB=3—x

依题意,(—1—x )+(3—x )=5,解得 x=—1.5

②P 在点B 右侧,PA=x—(—1)=x+1,PB=x—3

依题意,(x+1)+(x —3)=5,解得 x=3.5

⑶点P 、点A 、点B 同时向左运动,点B 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 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 点总位于A 点右侧,B 可能追上并超过A 。P 到A 、B 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运动t 分钟,此时P 对应的数为—t ,B 对应的数为3—20t ,A 对应的数为—1—5t 。

①B 未追上A 时,PA=PA,则P 为AB 中点。B 在P 的右侧,A 在P 的左侧。 PA=—t —(—1—5t )=1+4t,PB=3—20t —(—t )=3—19t

依题意有,1+4t=3—19t ,解得 t=

②B 追上A 时,A 、B 重合,此时PA=PB。A 、B 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3—20t ,解得 t=

即运动或分钟时,P 到A 、B 的距离相等。

点评:⑶中先找出运动过程中P 、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再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关系式,这样就理顺了整个运动过程。

例2.点A1、A2、A3、……An (n 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 的左边,且A1O=1,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点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依照上述规律点A2008、A2009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

A .2008,—2009 B .—2008,2009 C .1004,—1005 D .1004,—1004

分析:如图,

点A1表示的数为—1;

点A2表示的数为—1+2=1;

点A3表示的数为—1+2—3=—2;

点A4表示的数为—1+2—3+4=2 ……

点A2008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1004

点A2009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2009=1005

初中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先明确以下3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⑴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求点P 对应的数;

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当点P 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 一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 点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

分析:⑴如图,若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P 为AB 的中点,BP=PA。

依题意,3—x=x—(—1),解得x=1

⑵由AB=4,若存在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P 不可能在线段AB 上,只能在A 点左侧,或B 点右侧。

①P 在点A 左侧,PA=—1—x ,PB=3—x

依题意,(—1—x )+(3—x )=5,解得 x=—1.5

②P 在点B 右侧,PA=x—(—1)=x+1,PB=x—3

依题意,(x+1)+(x —3)=5,解得 x=3.5

⑶点P 、点A 、点B 同时向左运动,点B 的运动速度最快,点P 的运动速度最慢。故P 点总位于A 点右侧,B 可能追上并超过A 。P 到A 、B 的距离相等,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运动t 分钟,此时P 对应的数为—t ,B 对应的数为3—20t ,A 对应的数为—1—5t 。

①B 未追上A 时,PA=PA,则P 为AB 中点。B 在P 的右侧,A 在P 的左侧。 PA=—t —(—1—5t )=1+4t,PB=3—20t —(—t )=3—19t

依题意有,1+4t=3—19t ,解得 t=

②B 追上A 时,A 、B 重合,此时PA=PB。A 、B 表示同一个数。

依题意有,—1—5t=3—20t ,解得 t=

即运动或分钟时,P 到A 、B 的距离相等。

点评:⑶中先找出运动过程中P 、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再根据其位置关系确定两点间距离的关系式,这样就理顺了整个运动过程。

例2.点A1、A2、A3、……An (n 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 的左边,且A1O=1,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点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依照上述规律点A2008、A2009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

A .2008,—2009 B .—2008,2009 C .1004,—1005 D .1004,—1004

分析:如图,

点A1表示的数为—1;

点A2表示的数为—1+2=1;

点A3表示的数为—1+2—3=—2;

点A4表示的数为—1+2—3+4=2 ……

点A2008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1004

点A2009表示的数为—1+2—3+4—……—2007+2008—2009=1005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 篇一: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学校: 年级: 九年级,学科 :数学. 篇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 县木井乡中学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 1.<不等式及其解集> ...查看


  •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模板
  • http://www.zsbd.cn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 2.会利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查看


  •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做法论文
  •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若干做法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一定数学思想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因而,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用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 ...查看


  •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 "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一.以数助形 "数(代数)"与"形(几何)"是中学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而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体现在数学解题中, 包括"以数助形&q ...查看


  •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备课
  • 第一章 有理数 单元备课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撰稿人:郑强 审稿人:蔡晓东 周锦华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 接着引进关于在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 ...查看


  • 七年级数学(上)同步学习 --数轴妙用
  • 1                数轴(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对数轴的理解由三层含义: (1)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数轴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 ...查看


  • 初中数学 华东师大版 目录内容
  •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 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 §1.2 让我们来 ...查看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有理数有关知识,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学会整式的加减法.一元一次方程等的运算.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学会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及一元一次方程 ...查看


  •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模块归纳总结
  •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模块归纳总结 第一章 有理数 1,2,3~~叫做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自然数:数0,⎪+"(读作"正")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常有" ⎪复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