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每题3分 共9分

第一学期

1、反切 2、叶音 3、本义

4、六书 5、象形 6、指事

7、偏义复词 8、转注 9、假借

10、省形 11、古今字 12、异体字

13、联绵字 14、词类活用 15、判断句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7、名词的使动用法 18、省声 19、动词的使动用法。 20、隶变 21、会意

22、笔意 23、笔势 24繁简字

25、浑言、析言 26、引申义 27、假借义

28、部首 29、名词的意动用法 30、双宾语

答案:

1、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1分)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1分)。

2、叶音:临时改变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1分),这是不明语音的古今变化而造成的一种不科学应当否定的注音方法(2分)。

3、本义:是指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1分)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2分)

4、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其形义关系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文字条例。(2分)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分)

5、“六书”当中的一种,(1分)画成其物,随体诘诎。(2分)

6、“六书”当中的一种,(1分)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分)

7、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1分),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2分)。

8、转注:“六书” 当中的一书。(1分)建类一首,同意相受。(2分)(“受”写作“授”不得分。)

9、假借:“六书”当中的一书。(1分)本无其字,依声託事。(2分)

10、省形:形声字的义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情况。(1分)指汉字形声字中形旁的形体因构形和书写的需要,被省去某一部分。(2分)

11、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2分)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1分)

12、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2分)只是构形有异的字。(1分)

13、连绵字:也叫联绵字、连语等,是一种复音节的单纯词。(1分)一般由两个音节联缀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表达一个整体意义,不能拆分。(2分)14、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1分)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的一种语言现象。(2分)

15、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对主语进行判断,(2分)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句子形式。(1分)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1分)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2分)。

17、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2分)。

18、省声:形声字的声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情况。(1分)指汉字形声字中声旁的形体因构形和书写的需要,被省去某一部分。(2分)

19、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1分)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2分)

20、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1分)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2分)

21、会意:“六书”中的一种。(1分)比类合谊,以见指撝。(2分)

22、笔意:保持原来的造字意图,(1分)能够表现字的本义的形体。(2分)

23、笔势:汉字经过演变,逐渐整齐化、符号化,(1分)从而脱胎换骨远离了原始的造字意图,无由看出它所依据的本义,这种形体叫笔势。(2分)

24、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1分)所谓繁体和简体,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划的多少相对而言的。构件或笔划多的是繁体,构件、笔划少的是简体字。(2分)

25、浑言、析言:浑言,笼统的说;析言,分析的说。(1分)这是一种指出近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使用的一种术语。(2分)

26、引申义:从词的本义出发,(1分)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申而产生的一系列新义叫做引申义。(2分)

27、假借义: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被借来(1分)表示的与字的形体毫不相关的意义叫这个字的假借义。(2分)

28、在辞书编纂过程中,(1分)人们从形体上相关的一类字中择取形状相同的部分作为这一类字的表目字,由于它总是放在这一类字的首位,故称部首。(2分)

29、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2分)是主观上认为。(1分)

30、双宾语:在句子中,谓语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叫双宾语。(2分)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2分)

说明: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方可得分。

名词解释 每题3分 共9分

第一学期

1、反切 2、叶音 3、本义

4、六书 5、象形 6、指事

7、偏义复词 8、转注 9、假借

10、省形 11、古今字 12、异体字

13、联绵字 14、词类活用 15、判断句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7、名词的使动用法 18、省声 19、动词的使动用法。 20、隶变 21、会意

22、笔意 23、笔势 24繁简字

25、浑言、析言 26、引申义 27、假借义

28、部首 29、名词的意动用法 30、双宾语

答案:

1、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1分)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1分)。

2、叶音:临时改变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1分),这是不明语音的古今变化而造成的一种不科学应当否定的注音方法(2分)。

3、本义:是指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1分)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2分)

4、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其形义关系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文字条例。(2分)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分)

5、“六书”当中的一种,(1分)画成其物,随体诘诎。(2分)

6、“六书”当中的一种,(1分)视而可识,察而见意。(2分)

7、偏义复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1分),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2分)。

8、转注:“六书” 当中的一书。(1分)建类一首,同意相受。(2分)(“受”写作“授”不得分。)

9、假借:“六书”当中的一书。(1分)本无其字,依声託事。(2分)

10、省形:形声字的义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情况。(1分)指汉字形声字中形旁的形体因构形和书写的需要,被省去某一部分。(2分)

11、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2分)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1分)

12、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2分)只是构形有异的字。(1分)

13、连绵字:也叫联绵字、连语等,是一种复音节的单纯词。(1分)一般由两个音节联缀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表达一个整体意义,不能拆分。(2分)14、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1分)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的一种语言现象。(2分)

15、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对主语进行判断,(2分)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句子形式。(1分)

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1分)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2分)。

17、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2分)。

18、省声:形声字的声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情况。(1分)指汉字形声字中声旁的形体因构形和书写的需要,被省去某一部分。(2分)

19、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1分)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2分)

20、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1分)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2分)

21、会意:“六书”中的一种。(1分)比类合谊,以见指撝。(2分)

22、笔意:保持原来的造字意图,(1分)能够表现字的本义的形体。(2分)

23、笔势:汉字经过演变,逐渐整齐化、符号化,(1分)从而脱胎换骨远离了原始的造字意图,无由看出它所依据的本义,这种形体叫笔势。(2分)

24、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1分)所谓繁体和简体,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划的多少相对而言的。构件或笔划多的是繁体,构件、笔划少的是简体字。(2分)

25、浑言、析言:浑言,笼统的说;析言,分析的说。(1分)这是一种指出近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使用的一种术语。(2分)

26、引申义:从词的本义出发,(1分)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申而产生的一系列新义叫做引申义。(2分)

27、假借义: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被借来(1分)表示的与字的形体毫不相关的意义叫这个字的假借义。(2分)

28、在辞书编纂过程中,(1分)人们从形体上相关的一类字中择取形状相同的部分作为这一类字的表目字,由于它总是放在这一类字的首位,故称部首。(2分)

29、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2分)是主观上认为。(1分)

30、双宾语:在句子中,谓语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叫双宾语。(2分)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2分)

说明: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方可得分。


相关文章

  • 解释法律与法律解释
  • 解释法律与法律解释晖Ξ 内容提要:.解释法律是要探求法律这,是需要用哲学方法来说明法律的过程,因而是一个哲学命题;,因而是一个法学命题. 关键词:解释法律 法律解释 法哲学 法理学 解释法律与法律解释这两个概念,如果不是研究者咬文嚼字,则常 ...查看


  • 刑法立法解释
  • 一.刑法立法解释的事实:具体解释还是补充立法 (一)立法解释的内容辨析 就迄今为止9个刑法立法解释的内容来看,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刑法规范的明确化和具体化,具体包括6个解释.其一,对刑法第313条的解释,该解释就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查看


  • 试论刑法学中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别
  • 试论刑法学中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别 行 江 内容提要:类推.类推解释和类推适用,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具有相同的涵义,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具有不同的理解.正确地理解三者的关系,对于认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别具有很大的帮助.类推解释 ...查看


  • 历史学基础名词解释--高分技巧
  • 目 录 一. 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二. 次重点:名词解释的范围 三. 真题分析:最易忽视的一项 四. 三段论:可能的高分技巧 五. 字数:六分钟的限制 一.核心题型:名词解释是试题的核心题型 介绍具体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加深 ...查看


  • 解释论之解释
  • 摘要本文首先从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共许前提出发探讨两者的主要分歧所在,接着提出不同解释方法之关系对两者讨论所形成的影响,最后希望集中于"可能语义"和"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重新梳理形式解释论在刑法解 ...查看


  • 成语注释丨小学必备成语及注释
  • 1. 爱憎(zēng)分明: [解释]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态度十分鲜明.憎:恨,厌恶. 2. 安然无恙: [解释]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安然:平安:恙:疾病. 3. 拔苗助长: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 ...查看


  • 试论宪法解释的效力
  • 目录 摘要.关键词--------------------------- 一.宪法解释的含义及原则 -------------------- 1 1 4 7 二.宪法解释效力的性质---------------------- 三.宪法解释效 ...查看


  • 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_陈金钊
  • DOI:10.16290/j.cnki.1674-5205.2000.06.003 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 陈金钊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 在法治社会中,如果没有法律解释理论,仍可能形成新的专制.法律解释应 是法 ...查看


  • "刑事司法解释溯及力"权威观点及典型案例
  • 法信码 聚焦法律纠纷争点,一站推荐法律依据.匹配案例.权威观点. 本期导读:司法解释对审判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近日,有读者提出,希望推送一期"刑事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文章,因此,本期法信码整理了相关法律. ...查看


  • 中外教育简史之名词解释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41."星期日学校" 4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43.三舍法 44."三纲五常"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学记> 2.朱子读书法 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