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汉语言文学)

名词解释:

1. 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 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 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 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 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15.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6.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17. 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18. 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19. 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20. 系列位置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21. 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2. 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23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24.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5. 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26. 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27. 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28. 电报式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弗罗金和罗德曼认为,不存在三词语阶段,因为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美国心理学家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称为电报式语言。这种语言之所以称为电报式的,是因为这些句子中没有功能词,即没有动词时态词尾,没有名词复数词尾,没有前置词、介词和冠词等。

29. 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30.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1.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32. 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33.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通俗地说,人格就是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

34.气质与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35.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26. 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37.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38.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39. 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数人的看法。

40.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作贡献”。

41. 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4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43. 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44.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45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46.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47. 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48.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

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9. 能力与智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50. 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名词解释:

1. 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 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 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 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 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 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15.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6.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17. 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18. 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19. 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20. 系列位置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21. 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2. 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23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24.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5. 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26. 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27. 语言产生:也叫语言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

28. 电报式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弗罗金和罗德曼认为,不存在三词语阶段,因为儿童一旦越过了双词语阶段,在他们的话语中就会很快地出现较长的短语。美国心理学家布朗将这一时期的语言称为电报式语言。这种语言之所以称为电报式的,是因为这些句子中没有功能词,即没有动词时态词尾,没有名词复数词尾,没有前置词、介词和冠词等。

29. 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30.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1.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32. 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33.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通俗地说,人格就是让个人在不同情境中和不同时期都保持一贯的心理品质。

34.气质与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35.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26. 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37.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38.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39. 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数人的看法。

40.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作贡献”。

41. 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42.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43. 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44.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45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46.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47. 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48.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

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49. 能力与智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50. 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写作名词解释(岭师)
  • 文学写作名词解释 1.文学是一种运用语言媒介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类的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写作是人们运用文学语言描叙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 3.现代文学写作则是在现代高新技术和网络环境支持下的一种用 ...查看


  • 当代心理史学的变化
  • 2004年第3期总115期史学史研究JOURNA L OF HIST ORI OG RAPHY N o. 3,2004Serial N o. 115 当代心理史学的变化 高露露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200433) [摘 要]从弗洛伊德将 ...查看


  • 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心理学方法论
  • 鸡西大学学报第9卷 第5期Vol . 9 No . 5 2009年10月Oct . 2009JOURNAL OF J I X IUN I V ERSI TY 文章编号:1672-6758(2009) 05-0032-2 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 ...查看


  •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技能的单位,他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3自上而下加工:个体在自觉一个客体是,如果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 ...查看


  • 认知语言学概述汇总
  • 沈家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 要点一:"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代表语言研究近年兴起的一个学派或思潮,是语言学内部的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着重阐释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查看


  •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及其理论阐释
  • 第28卷第3期2010年5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Quan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8 No.3May 2010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及其理论阐释 黄怀飞 (泉 ...查看


  • 儿童发展心理学总复习资料
  •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 1.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 4. 探究不同环境 ...查看


  • 一 名词解释朱光潜
  • 一 名词解释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安徽省桐城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年出生,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 ...查看


  • 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2009真题
  • 2009年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真题 综合一 教育学 一.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教育:而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 ). 2.< >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论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