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__________”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②特点:

③影响:

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代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第 1 页 共 13 页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①时间:1894-1895年,

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第 2 页 共 13 页

侵 (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 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影响(2)对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破坏②经济:

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三元里人民抗英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第 3 页 共 13 页

军事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在中国

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犯下的罪行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

抗局部抗战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亡运动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

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①抗日民族统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第 4 页 共 13 页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 ②正面战场抗战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

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③敌后战场抗战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 “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重要组成部分,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 5 页 共 13 页

太平天国运动:略。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组织者、影响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

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制定的机构

主要内容

意义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意义?)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标志?)

③意义:性质、广泛性、影响、历史地位等

近①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条件、外部条件

代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中(2)中共成立内容:党的任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国意义:

的时间:1922年

民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的原因有?)

命新民主主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的内容、意义?)

义革命3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目的、过程、成果:

第 6 页 共 13 页

④失败及原因:局部失败、彻底失败的标志什么?

⑤意义: ①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时间、内容

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④开展土地革命:内容、意义

(5)红军长征:原因、起止时间、结束的标志、意义。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

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国时间:1954年

(1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及意义

政(民主政治的奠基)会议的意义: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第 7 页 共 13 页

建 阶段 (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

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②含义:

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

“一国两制”的构想③形成过程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

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祖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统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发展的原因:

发展的表现: “九二共识”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背景:国际、国内

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

第 8 页 共 13 页

(1)新中国初期 具体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 历史背景

③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重要意义

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时间、特点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现原因:

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意义:

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

对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

关(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

外交重大突破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

原因:

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意义:

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第 9 页 共 13 页

(3)改革开放以来对 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过程: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

意义: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①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②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

③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公民的组成、地位及特点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恢复公民大会

希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设立陪审法庭

的特点:“公平”、“中庸”

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各机构的职能?

公职津贴。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哪些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产生积极影响?)

得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第 10 页 共 13 页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评价①民主范围

②性质

失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使民主效率产生不确定性

④历史事实证明:

早期习惯法:含义、局限性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前449年 成文法诞生主要内容:

评价:

公民法:存在的时间、特点

古(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 代万民法特点:

罗作用:

马③自然法:含义、影响

的①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法公民法的作用„„

律(2)罗马法的价值②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万民法的作用„„ 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人 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第 页 共 13 页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颁布的条件: 限制王权法案②《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实质

一、英国君主立 (2)确立过程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近 宪制的确立①形成过程:

代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西③影响:

方 (3)特点: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民 主 (4)作用②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政③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的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确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 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与共和制确立②特点中央与地方

发联邦宪法的制定平衡利益大州与小州 展南方与北方

2)确立③评价: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③意义: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朝:“__________”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①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

(夏商周时期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

①含义:

②特点:

③影响:

前提:秦的统一。(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

①皇帝制:特点、地位

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

秦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古代

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

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

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

制演进与强化

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

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

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第 1 页 共 13 页

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

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

④宋:提点刑狱司

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

①世官制:含义

(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

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

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列①时间:1894-1895年,

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第 2 页 共 13 页

侵 (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 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影响(2)对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破坏②经济:

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

1)三元里人民抗英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

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

第 3 页 共 13 页

军事南京大屠杀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在中国

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犯下的罪行

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1国内形势: 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

三、

抗局部抗战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

日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

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

争亡运动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

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

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

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

①抗日民族统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一战线建立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第 4 页 共 13 页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抗日战争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 ②正面战场抗战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

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③敌后战场抗战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①背景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

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抗战胜利②胜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 “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意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奠定了坚实基础;

是„„重要组成部分,为„„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 5 页 共 13 页

太平天国运动:略。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组织者、影响

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

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制定的机构

主要内容

意义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①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

(1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意义?)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初步胜利的标志?)

③意义:性质、广泛性、影响、历史地位等

近①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和组织条件、外部条件

代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中(2)中共成立内容:党的任务„„;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国意义:

的时间:1922年

民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合作的原因有?)

命新民主主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的内容、意义?)

义革命3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目的、过程、成果:

第 6 页 共 13 页

④失败及原因:局部失败、彻底失败的标志什么?

⑤意义: ①南昌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时间、内容

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④开展土地革命:内容、意义

(5)红军长征:原因、起止时间、结束的标志、意义。

(6)抗日战争:(见上一专题)

①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

②战略反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7③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

⑤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专题四 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背景: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前提:新中国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内容?

现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成立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代中一届政协:1949年9月,内容国时间:1954年

(1内容:宪法的内容及意义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及意义

政(民主政治的奠基)会议的意义:治二届政协:1954年,内容第 7 页 共 13 页

建 阶段 (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挫折:文革的爆发、民主与法制的破坏的表现 设时间: 1978年12月

内容:

(3)新时期政治建设意义:

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的提出:

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过程、意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②含义:

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

“一国两制”的构想③形成过程年叶剑英委员长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内容

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祖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构想。

统香港问题的由来:

一港、澳回归的概况

“一国两制”的实践港、澳回归的条件和意义:

发展的原因:

发展的表现: “九二共识”等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背景:国际、国内

总原则、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外交方针制订另起炉灶:含义

第 8 页 共 13 页

(1)新中国初期 具体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

外交的奠基一边倒:含义、原因、作用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交”、“签约” 历史背景

③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重要意义

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内容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时间、特点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含义、背景、影响

现原因:

代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意义:

国原因:是双方共同的要求(为什么?)

对乒乓外交:1971年3月,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外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

关(2)70年代中国时间:1972年

外交重大突破②中美关系缓和进程内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内容

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影响:对双方的影响、对亚太及世界的影响

原因:

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外交声明

意义:

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第 9 页 共 13 页

(3)改革开放以来对 ②方针调整: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外关系全新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主要活动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活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过程: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

意义: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①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形成的历史条件 ②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

③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公民的组成、地位及特点 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古恢复公民大会

希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

腊设立陪审法庭

的特点:“公平”、“中庸”

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的确立

制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

度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

(“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各机构的职能?

公职津贴。作用?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哪些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产生积极影响?)

得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第 10 页 共 13 页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评价①民主范围

②性质

失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使民主效率产生不确定性

④历史事实证明:

早期习惯法:含义、局限性 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前449年 成文法诞生主要内容:

评价:

公民法:存在的时间、特点

古(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 代万民法特点:

罗作用:

马③自然法:含义、影响

的①罗马法实质(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法公民法的作用„„

律(2)罗马法的价值②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万民法的作用„„ 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③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人 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第 页 共 13 页

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①颁布的条件: 限制王权法案②《权利法案》等法案:内容、实质

一、英国君主立 (2)确立过程③结果: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近 宪制的确立①形成过程:

代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西③影响:

方 (3)特点:虚君、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民 主 (4)作用②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政③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的1)背景: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确①主要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 二、美国总统制制约权力: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与共和制确立②特点中央与地方

发联邦宪法的制定平衡利益大州与小州 展南方与北方

2)确立③评价:

①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联邦政府的成立②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总统 ③意义:

★比较美国共和和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 12 页 共 13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相关文章

  • 高中政治必修二总体知识框架
  • ①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③ 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支持政府的工作 ...查看


  • 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的编写和思考
  • 作者:隆林 语文建设 2006年07期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高中新课标公布,新一轮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大幕拉开了.依据高中新课标的精神,语文出版社编写.出版了一套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在几年的编写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思考了一些问题. ...查看


  • 论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及其在新课标中的体现
  • 论"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及其在新课标中的 体现 (许昌市第三初级中学 赵永) 1 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爆发了一场数学改革的运动, 人们称之为"克莱茵---贝利"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 克 ...查看


  • 高一历史必修3介绍教案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3(必修)>介绍 课程教材研究所 马执斌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Ⅲ>(必修)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 ...查看


  •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框架
  •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第一单元线索: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 ...查看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框架!收好不谢!
  • 生物姐说 shengwu 「保持初心」 期中考试过后,,多数同学都在感叹终于考完试了,在放松的同时也略微担心这次考试暴漏出的学习问题!今天为大家带来生物必修一的课程结构框架图,大家对照着好好学习哦! 这一章呢,零散知识点比较多,建议大家对照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框架
  • 第一课: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时间及建立者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时间及建立者 1.目的 2.内容 3.分封对象 4.分封的等级 5.诸侯的义务 6.诸侯的权利 7.评价(积极.消 ...查看


  • 励志的衡水中学
  • 衡水中学各科教师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衡水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