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学教 育 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圃 金  簌 内容 摘要 : 州 时 期 是 苏轼 文 化 艺术 创 作 思想 发 生转 变 的重 要 时 期 , 是 其 个 人 思想 观 超 越 传 统 的形 成 时  黄 也期, 在这个时期, 苏轼以诗 文和书画创作为表 征, 在超然 旷达 中进 行 了思想观的探 索, 对后世产生 了广 泛而深刻   的 影 响 。全 文 首 先 分析 了苏 轼 黄 州 初 期 的 境 遇 , 后 从 两 个 方 面 说 明 了黄 州 时 期 苏轼 的 文化 创 作 特 点 , 随 以及 思 想观 的形 成 。  关键 词: 苏轼黄州时期 文化艺术创作   黄 州 时 期 是 苏 轼 文 学 创 作 的  重 要 时期 , 究 苏 轼 被 贬 黄州 时期  研 的生 存 境 遇 、 文学 创 作 , 于 探 究  对 其 丰 富 而多 变 的 内心 世 界 , 以及 独  特 思想 观 的形 成 有着 重 要意 义 。   1黄州 时期 苏 轼 的文 化 、 术  . 艺 创作 及 思想 观  苏 轼 的 文 学 、 法 创 作包 含 了 书  创 作 主 体 的人 本 精 神 , 实 现 了文  学、 书法 艺术 在 仕 途 受 阻 精神 压 抑 期 的郁 闷 之情 。其 次 , 词 风 上 , 在   既展 示 了 其 喜 好 自然 、无 拘 无 束   的性 格 ,又 强 调 了 他 尝 尽 人 世 艰   辛 , 仍 能 坦 然 处 之 的 内心 感 受 。 但   最 后 , 文 风 上 , 改 其 早 期 以 议  在 一 论 文 为 主 的 文 学 创 作 模 式 ,而 是  更 多 的将 物 寓 意形 上 。   第 二 , 轼在 黄 州 时 期 进行 了  苏 大 量 的书 法艺 术 创作 。 到黄 州 时  初 期 , 书 法 作 品成 为 淋 漓 畅 快地 表  其 达 其 孤寂 、 困 和苦 涩 感 受 的最 佳   穷 方 式 。以苏 轼 唯 一 的一 幅狂 草作 品 成 了一 些 个 人 的思 想 观 , 即乐 观 看 待生 死 问题 。 苏轼 在 总结 了道教 和  儒教 的思 想 理论 后 得 出结 论 : 不  从 变 的角 度 看 , 宙 与 人 都是 无 穷 尽  宇 的 , 变 的 角 度 看 , 宙 与 人 都 是  从 宇 时时 刻 刻 地变 化 的 , 既然 是 人 的  死 宿命 , 么 , 那 干脆 泰 然 处 之 , 观 地  达下 的宣 泄 , 同时 又 使 其 作 为一 种 生  命 暗示 , 与个 体 的 生 命情 态极 为 紧  密地 联 系起 来 , 其 意 味 深 长地 承  使一担 了人 类精 神 “ 型 ” 含义 。 原 的 而这  成就的实现都是 苏轼在被 贬黄  州 之后 形 成 的 , 一 期 间 苏轼 进 行  这《 梅花二首》 为例 , 该作品是其赴任  黄 州途 中创作 的 。 作 品 由2个 字  该 8 组 成 , 是 自然 地 由 行 人 草 , 而  但 继 肆意由草到狂草, 其不安 、 愤怒 , 但  又 无 可 奈 何 的 心 情 全 部 展 现 在 书  法上 了。 始 的行 书 只是 其 作为 官  初 员 的 一 种 隐 忍 ,后 面 的 草 以 及 狂 草 , 是 其作 为 一 个 文 人情 感 的释  才过好有生的每一天 。第二 , 关于道  统 与 政统 的认 识 。 统是 相 对于 统  道 治 而 言 的 且 为 中 国 知 识 分 子所 普  遍认 同的 一种 理 想 的 观 念形 态 , 政  统则是政权治理方面的传统。 从历  史 发 展 看 ,道 统 是 遵从 于政 统 的 。  苏 轼 的个 人体 验 也 证 明 了这 点 , 这  种 经 历 使 得 他 对 道 统 与 政 统 的 关 了大 量 的 文学 艺 术 创 作 , 留下 了不  少 传 世经 典 之作 。   21 州 时 期 苏 轼 的 文 化 艺 术  .黄创 作 特点 系进行了更深刻的理论思索。 黄州  前的苏轼推崇以“ 抗 “ , 道” 势” 他推  崇 变 革 ,但 反 对 王 安 石 的 变 法 纲  领, 使得其违背“ , 势” 同时, 在前期 的艺 术创 作 中 , 的大 量 文 化 作 品  他 也 寓 意 了 以“ ” “ ” 道 抗 势 的思 想 观 ,  黄州 时 期 是 苏轼 文学 、 法 创  书 作 的丰 收期 和 艺 术 上 的辉 煌 时 期 ,   这 些 文学 、 作 品成 功 地 反 映 了  书法 苏 轼思 想 上 的 隶 变 , 现 出 他 超 然  体 物外 、 旷达 自 由的精 神 品位 。   第 一 , 文 学 创 作 上 , 时 的  在 此 苏 轼 ,在 经 历 了 初 至 黄 州 的 苦 楚  和 寂 寥 后 ,已 经 渐 渐 习惯 了 黄 州  的 生 活 。其 诗 文 创 作 中逐 渐 摆 脱  了 苦 闷 惆 怅 的情 绪 ,而 流露 出旷  达 之 气 ,这 也 成 为 苏 轼 在 黄 州 后  期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 。首先 , 在  诗 风 上 ,苏 轼 创 作 的 很 多 写 景 小  诗 、 物 诗 , 《 棠 》 《 坡 》  咏 如 海 、东 、 《 堂》 , 洋溢 着朴 素的生 活  南 等 都 气 息 ,丝 毫 看 不 出 其 初 到 黄 州 时 放 。还 有 如 《 惠 院 寓 居 月夜 偶 出 定   诗稿 》 ,文章 中展 现 了 苏轼 复杂 的  心绪 , 渴望 随 遇 而 安 的 自适 中隐  在 藏着 悲 愤 与余 悸 。   2 黄 州时 期苏 轼 的思 想 观  . 2 在 黄州 期 间 , 苏轼 心 态 的 基 调  是超 越 型 心 态 , 种心 态 自然 形 成  这 了苏 轼 的超 越 意 识 思 想 观 , 时 他  此 更 多 的将 时 间转 向内 部 , 考 一 些  思 宇 宙 人 生的 终极 性 问题 。 成 就 体  其 现 在 两个 方 面 : 第一 , 死 观 。 中  生 在 国思 想史 上 , 儒家 并 未 像 西 方 哲学  那 样 穷 根究 底 地 探讨 这 个 问题 , 而  是对 此 问题采 取 实用 的态 度 , 即  “ 生 有命   死 富贵 在天 ” 黄州 期 间 , 。   苏 轼有 时间 来 思 考这 个 问题 , 形  并这最终为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   结 论  黄州时期 , 苏轼给后人留下了  大 量 的文 化 艺 术 传世 之 作 , 而且 其 超 脱 旷 达 、 迈 进 取 、 神 自由 的  豪 精 思想 也 深 深 的影 响着 后人 。 轼 的  苏 思 想 观 不 仅 体 现 在 本 文 所 阐 述 的  生死 观 上 ,道 统与 政 统 的 认识 上 ,   还 体 现 在 他 仁 政 爱 民 的政 治 思 想  中 ,其对现代青 年的生命 启示就  是: 仁者 爱 人 , 往 而 不 乐 , 浪 山  无 放水间 。  金燕 , 湖北黄 冈职业技 术学院教师 。  

学教 育 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  圃 金  簌 内容 摘要 : 州 时 期 是 苏轼 文 化 艺术 创 作 思想 发 生转 变 的重 要 时 期 , 是 其 个 人 思想 观 超 越 传 统 的形 成 时  黄 也期, 在这个时期, 苏轼以诗 文和书画创作为表 征, 在超然 旷达 中进 行 了思想观的探 索, 对后世产生 了广 泛而深刻   的 影 响 。全 文 首 先 分析 了苏 轼 黄 州 初 期 的 境 遇 , 后 从 两 个 方 面 说 明 了黄 州 时 期 苏轼 的 文化 创 作 特 点 , 随 以及 思 想观 的形 成 。  关键 词: 苏轼黄州时期 文化艺术创作   黄 州 时 期 是 苏 轼 文 学 创 作 的  重 要 时期 , 究 苏 轼 被 贬 黄州 时期  研 的生 存 境 遇 、 文学 创 作 , 于 探 究  对 其 丰 富 而多 变 的 内心 世 界 , 以及 独  特 思想 观 的形 成 有着 重 要意 义 。   1黄州 时期 苏 轼 的文 化 、 术  . 艺 创作 及 思想 观  苏 轼 的 文 学 、 法 创 作包 含 了 书  创 作 主 体 的人 本 精 神 , 实 现 了文  学、 书法 艺术 在 仕 途 受 阻 精神 压 抑 期 的郁 闷 之情 。其 次 , 词 风 上 , 在   既展 示 了 其 喜 好 自然 、无 拘 无 束   的性 格 ,又 强 调 了 他 尝 尽 人 世 艰   辛 , 仍 能 坦 然 处 之 的 内心 感 受 。 但   最 后 , 文 风 上 , 改 其 早 期 以 议  在 一 论 文 为 主 的 文 学 创 作 模 式 ,而 是  更 多 的将 物 寓 意形 上 。   第 二 , 轼在 黄 州 时 期 进行 了  苏 大 量 的书 法艺 术 创作 。 到黄 州 时  初 期 , 书 法 作 品成 为 淋 漓 畅 快地 表  其 达 其 孤寂 、 困 和苦 涩 感 受 的最 佳   穷 方 式 。以苏 轼 唯 一 的一 幅狂 草作 品 成 了一 些 个 人 的思 想 观 , 即乐 观 看 待生 死 问题 。 苏轼 在 总结 了道教 和  儒教 的思 想 理论 后 得 出结 论 : 不  从 变 的角 度 看 , 宙 与 人 都是 无 穷 尽  宇 的 , 变 的 角 度 看 , 宙 与 人 都 是  从 宇 时时 刻 刻 地变 化 的 , 既然 是 人 的  死 宿命 , 么 , 那 干脆 泰 然 处 之 , 观 地  达下 的宣 泄 , 同时 又 使 其 作 为一 种 生  命 暗示 , 与个 体 的 生 命情 态极 为 紧  密地 联 系起 来 , 其 意 味 深 长地 承  使一担 了人 类精 神 “ 型 ” 含义 。 原 的 而这  成就的实现都是 苏轼在被 贬黄  州 之后 形 成 的 , 一 期 间 苏轼 进 行  这《 梅花二首》 为例 , 该作品是其赴任  黄 州途 中创作 的 。 作 品 由2个 字  该 8 组 成 , 是 自然 地 由 行 人 草 , 而  但 继 肆意由草到狂草, 其不安 、 愤怒 , 但  又 无 可 奈 何 的 心 情 全 部 展 现 在 书  法上 了。 始 的行 书 只是 其 作为 官  初 员 的 一 种 隐 忍 ,后 面 的 草 以 及 狂 草 , 是 其作 为 一 个 文 人情 感 的释  才过好有生的每一天 。第二 , 关于道  统 与 政统 的认 识 。 统是 相 对于 统  道 治 而 言 的 且 为 中 国 知 识 分 子所 普  遍认 同的 一种 理 想 的 观 念形 态 , 政  统则是政权治理方面的传统。 从历  史 发 展 看 ,道 统 是 遵从 于政 统 的 。  苏 轼 的个 人体 验 也 证 明 了这 点 , 这  种 经 历 使 得 他 对 道 统 与 政 统 的 关 了大 量 的 文学 艺 术 创 作 , 留下 了不  少 传 世经 典 之作 。   21 州 时 期 苏 轼 的 文 化 艺 术  .黄创 作 特点 系进行了更深刻的理论思索。 黄州  前的苏轼推崇以“ 抗 “ , 道” 势” 他推  崇 变 革 ,但 反 对 王 安 石 的 变 法 纲  领, 使得其违背“ , 势” 同时, 在前期 的艺 术创 作 中 , 的大 量 文 化 作 品  他 也 寓 意 了 以“ ” “ ” 道 抗 势 的思 想 观 ,  黄州 时 期 是 苏轼 文学 、 法 创  书 作 的丰 收期 和 艺 术 上 的辉 煌 时 期 ,   这 些 文学 、 作 品成 功 地 反 映 了  书法 苏 轼思 想 上 的 隶 变 , 现 出 他 超 然  体 物外 、 旷达 自 由的精 神 品位 。   第 一 , 文 学 创 作 上 , 时 的  在 此 苏 轼 ,在 经 历 了 初 至 黄 州 的 苦 楚  和 寂 寥 后 ,已 经 渐 渐 习惯 了 黄 州  的 生 活 。其 诗 文 创 作 中逐 渐 摆 脱  了 苦 闷 惆 怅 的情 绪 ,而 流露 出旷  达 之 气 ,这 也 成 为 苏 轼 在 黄 州 后  期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 。首先 , 在  诗 风 上 ,苏 轼 创 作 的 很 多 写 景 小  诗 、 物 诗 , 《 棠 》 《 坡 》  咏 如 海 、东 、 《 堂》 , 洋溢 着朴 素的生 活  南 等 都 气 息 ,丝 毫 看 不 出 其 初 到 黄 州 时 放 。还 有 如 《 惠 院 寓 居 月夜 偶 出 定   诗稿 》 ,文章 中展 现 了 苏轼 复杂 的  心绪 , 渴望 随 遇 而 安 的 自适 中隐  在 藏着 悲 愤 与余 悸 。   2 黄 州时 期苏 轼 的思 想 观  . 2 在 黄州 期 间 , 苏轼 心 态 的 基 调  是超 越 型 心 态 , 种心 态 自然 形 成  这 了苏 轼 的超 越 意 识 思 想 观 , 时 他  此 更 多 的将 时 间转 向内 部 , 考 一 些  思 宇 宙 人 生的 终极 性 问题 。 成 就 体  其 现 在 两个 方 面 : 第一 , 死 观 。 中  生 在 国思 想史 上 , 儒家 并 未 像 西 方 哲学  那 样 穷 根究 底 地 探讨 这 个 问题 , 而  是对 此 问题采 取 实用 的态 度 , 即  “ 生 有命   死 富贵 在天 ” 黄州 期 间 , 。   苏 轼有 时间 来 思 考这 个 问题 , 形  并这最终为他惹来了杀身之祸 。   结 论  黄州时期 , 苏轼给后人留下了  大 量 的文 化 艺 术 传世 之 作 , 而且 其 超 脱 旷 达 、 迈 进 取 、 神 自由 的  豪 精 思想 也 深 深 的影 响着 后人 。 轼 的  苏 思 想 观 不 仅 体 现 在 本 文 所 阐 述 的  生死 观 上 ,道 统与 政 统 的 认识 上 ,   还 体 现 在 他 仁 政 爱 民 的政 治 思 想  中 ,其对现代青 年的生命 启示就  是: 仁者 爱 人 , 往 而 不 乐 , 浪 山  无 放水间 。  金燕 , 湖北黄 冈职业技 术学院教师 。  


相关文章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与[定风波]之比较阅读
  • <卜算子>和<定风波>两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代表作品,其中所透露出的情感变化呈现了苏轼的心路历程.而对这两首词的横向比较能让学生较为鲜明地看出苏轼思想的转变,情感的释放以及诗词风格的稳定与成熟.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 ...查看


  • 苏轼词的创作风格2
  • 的对词体进行变革,想自成一家与其互争高下:另一方面,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为把词提升至与诗同等的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又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说,基于这种矛盾复杂的态度,柳词对苏词就产 ...查看


  • 苏轼生平简介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 ...查看


  • 梅格即人格契合两无间_谈苏轼的咏梅词
  • 第9卷第3期(2004) 甘肃高师学报 Vol18No.3(2004) 梅格即人格 契合两无间 ---谈苏轼的咏梅词 李锦煜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合作 747000) 摘 要:苏轼的咏梅词主要采用遗貌取神的表现方法,收到了形肖神 ...查看


  •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 ...查看


  • [赤壁赋]学案
  •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次诵读,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做到熟读成诵.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通思路,把握结构. 3.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4.精读课文,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查看


  • 论苏轼黄州诗词创作中的"心隐"情结
  • 第3 2卷 第 2期 21 0 1年 4月 大连大学掌报 Vol32 N O. _ 2J OURNAL 0F DAL AN I UNI VERS TY IAp .2 1 r 0 1论苏轼 黄州诗 词创作 中的 " 隐 "情结 心孙 ...查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一必修)
  • [导语设计] [知识积累](见课件) 1.作家作品 苏轼:"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 ...查看


  • 谈苏轼的人格与书画艺术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让我们从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所作>开始,去探寻这一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尽可能全面展示其独特的人格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