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说华盛顿,为何中国没有"华盛顿"丨访美日记(十)

点击上方“周说”可以订阅哦!

写在前面中国当然也有伟人,但是,在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中国有和华盛顿比肩的伟人吗?我不敢说。就算功劳能和华盛顿比一比,有能够从容淡定地功成身退的伟人吗?我也不敢说。再就是,有这样一位人民对他的拥戴数百年不变的伟人吗?我还是不敢说。在华盛顿说华盛顿为何中国没有“华盛顿”

中美之间有很多座桥梁,官方的,学界的,也有民间的,民间的桥梁要建立的更加结实,才能使中美两国关系更加融洽。

去华盛顿家是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走的,据说翻译过中文来叫石溪。朋友告诉我,这小溪,实际上几乎是在华盛顿的是中心流过的,这也是城市的灵气所在。这条小溪始终蹦蹦跳跳地跟着高速公路走,越走水面越宽,风景越秀丽,灵气这个词,也越来越多地跳进我们心里。

说到灵气,就说到了华盛顿。这个华盛顿,不是说美国首都,而是那个美国开国总统。

朋友说,这附近的地都是华盛顿家的,他后来把这些土地捐献出来,支持独立战争了。华盛顿是个高大英俊的人,岁数很大还能去打猎,是个非常健硕的人。而他并不是一个各方面都出色的人,例如,他的理论水平不够高,他的演讲才能也不如杰斐逊,但是,他有领袖气质,公正、大方、谦和、善于协调,大家服他,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指挥。独立战争时如此,战后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制定美国宪法,华盛顿的功劳是无人能比的。

我很关心华盛顿的后代,聊起来才知道,华盛顿没有留下子嗣,因为他娶了一位遗孀,这位遗孀是有子女的,但是华盛顿却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又使我唏嘘,一个这样的伟人,一个这样的富豪,一个这样的英雄男子,具有怎样的情怀啊!话说回来,虽然华盛顿没有自己的后代,但是,有一座城市叫华盛顿,而这座城市是美国的首都,又怎么能用世俗的观点来衡量呢?

一路说着话,就到了华盛顿家的门口,可惜马上就闭馆了,我们进不去大门了。只得在门口伫立良久,想沾沾这位伟人的灵气。

但愿能够沾到,能够把这灵气也带回中国。

中国当然也有伟人,但是,在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中国有和华盛顿比肩的伟人吗?我不敢说。就算功劳能和华盛顿比一比,有能够从容淡定地功成身退的伟人吗?我也不敢说。再就是,有这样一位人民对他的拥戴数百年不变的伟人吗?我还是不敢说。

历史的河流总是从从容容流下去,伟人也会在历史的河流中像浪花一般不断涌出来,可随着就会被河流淹没。要想永远不被忘记,永远被人民称颂,只有既能经天纬地,又能严于律己,才能为人民认可,才能矗立人民的心里。

心里。那才是不可磨灭的地方。

华盛顿的疏和北京的堵上帝偏爱美国吗?

华盛顿这座城市,做了两百多年的美国首都,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借鉴的。

这是一座规划有序的城市,楼房的建造很规矩,有限高,对于古建筑,别说强拆,就是外观也不许随便改动。当然,这里所谓古建筑,最多也就是三百年历史。华盛顿的楼房外观大都很庄重,不像纽约那般争奇斗艳。街道也很整齐,干净。

更值得称道的是华盛顿只是行政中心,国家首脑机关,国会、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等机关都集中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地方,工作人员大都住在附近的州里。所以,平时华盛顿的街上行人很少,据说,只有上下班时,交通才显得繁忙一些。

想想北京,一个首都,承载了太多的功能,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经济中心,还是金融中心,甚至还是旅游集散地,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生活越来越不便。

上周,领导者杂志社在杉园曾经举行过一个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一位原来负责北京水务的官员说,北京的水源实际上只够1500万人使用,而现在北京有2000多万人,怎么办?只能指望南水北调!可是,南水北调成本有多大?北京的城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南水够用吗?

这样的城市,下一步会变成什么样?想想可怕。

话题回到美国。

这两天在美国,我常常抱怨上帝不公平,给了美国这块土地太多的照顾,这里的土地,这里的河流,这里的阳光,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中国要好得多。但是,似乎也有道理,因为上帝离美国似乎更近些,在这块土地上,有数不清的教堂,而且教堂的房子都建设的漂亮结实,上帝能不喜欢?

看来,上帝也有七情六欲。

这当然是玩笑话,其实是想说,在自然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信念和信仰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假如上帝喜欢美国,我们又不能争取到上帝的转变的话,我们也可以寻找自己的上帝。

关键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想法,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一味浑浑噩噩。

这算沾的灵气吗?

蓝普顿、沈大伟、贝德、李侃如、波拉克、道格拉斯听这些美国学者通纵论中美关系

第二天早上起来,华盛顿突然冷了起来,天空还不时掉几滴雨点下来,似乎老天有点不高兴,不知是不是我昨天批评了上帝的原因。

今天是非常紧张的一天,算了算,要见六位知名的美国学者,而且还在不同的地方。

从上午十点开始,见霍普金斯大学的蓝普顿,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中午饭后,唉,说是中午饭,其实学习美国人一个汉堡解决问题而已,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午后是见布鲁金斯的贝德、李侃如和波拉克,最后,是见基辛格中心的道格拉斯。

这六位,有几个共同点:

都是美国研究中国的知名学者,都会说一些中国话,有的好些,有的稍差些。

办公室里都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中文书不必说,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刺绣还有中国的瓷器,李侃如的办公桌上居然放了三支大号的毛笔。我调侃李侃如说,共产党夺取政权靠的是枪杆子和笔杆子,你这里放着三个笔杆子,想干什么?

李侃如是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著有17本书和专题论文,以及70余篇文章,大部分与中国有关。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他曾任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局资深主任,职责包括制定美国的东北亚和东亚政策。名如其人,他能侃,中国话一流,爱开玩笑。

而和他同在布鲁金斯,现任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的波拉克就直来直去得多,坐下以后,未等寒暄,就说:你们有什么问题,问吧。接着,就滔滔不绝地回答,一口气说了四十分钟。

而贝德显得很疲惫,他曾经担任奥巴马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参与美国亚洲战略和政策的制定。领导者杂志驻美国的工作人员张娟告诉我,不久前她曾经试图采访贝德,但是看到他一只手托着腮帮子,累的似乎连话也不想说。

蓝普顿是前任美中关系委员会主任,现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同时兼任尼克松中心中国研究项目主任。见面就夸奖我说,你们的杂志很有名,果然,他的书架上,就摆放着《领导者》杂志。

华盛顿大学的中国项目研究主任沈大伟年轻些,高大英俊。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镜框,里面都是书的封面,他不无自得地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我写的书。我说,这面墙快挂不下了,怎么办啊。他拿出一本《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签了名送给我。可是不幸的是,我下楼时居然忘记了拿。到了楼下才发现,赶快让助手上去拿,没想到,沈教授自己送下来了。这一个插曲,让我更加记住了这位帅哥教授。

道格拉斯也是大个子,曾经担任过美国驻上海的总领事,他很有风度,谦虚,一再告诉我: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是这个中心的领导,不巧他去了纽约,只好由他来代表。他接着表示,他非常高兴见到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联系。

让我欣慰的是,好几位大学者见到我都说了同样的话,领导者杂志很出色。他们也了解我,甚至了解我这个小人物过去做过什么。可见,这些汉学家是非常认真的。

我和每个人都会合影一张,每次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个子太高了,或者说,我太矮了。不过,此刻想到了小平同志,就尽量挺起了胸膛。其实我知道,挺胸膛只是为了表示自己有底气,不胆怯,而真的要和人家比比肩膀,还是要靠增加营养,增加运动,一代人不行,还要有下一代,逐渐努力,才能缩小差距。

和这些专家谈了很多大话题,具体的不能在这里唠叨,大致是这样几点:

关于中美关系,中美双方要有这样的共识,要以合作精神来维护世界的秩序,而中美两个国家内部都有一些问题,因此,要目前要着重解决国内问题。有鉴于中美两国的重要地位,要有高级别的对话,要有出色的领导人;

关于钓鱼岛问题,美国非常不希望看到中日两国的矛盾升级,希望谈判解决,实在不行就还是按照邓小平所说,搁置争议。但是,如果中日因为钓鱼岛而擦枪走火,那么,美国一定会站在日本一边,因为日美之间有安保条约;

关于中国梦,专家们认为没有实际内容,还需要填充具体的内容,而且有专家认为这个口号过于强势,会让邻居担忧。

倒是有这样一个感觉,尽管我面对的人经历各异,相貌不同,但是,在那些高鼻子,蓝眼睛或者灰眼睛,白头发或者没头发的大脑里,似乎想的东西都差不多,或者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美国利益、世界利益。而中国的利益,也被他们毫不客气地囊括进去了。即使是考虑中国利益,前提也是美国利益。

我也理解这一点。

晚上回纽约是坐火车。我很高兴,这次来美国,几乎使用了所有的交通工具,国内飞机航班、地铁、出租汽车、火车、还有公共汽车,有了切身的体会。美国的交通工具并不新,有的甚至可以说很陈旧,但是,方便,准时。

从华盛顿到纽约火车要用三个多小时,我昏昏欲睡地坐在车上,因为车旧,铁轨的质量也不高,列车晃得厉害,想在车厢里走一走,站也站不稳。坐在这样一个晃晃悠悠的火车上,看着夜晚的美国郊区,也是漆黑一片,也是在路过小集镇时出现一片灯光,也是偶尔有几盏昏暗的灯从车窗前掠过,恍然间,我似乎在做梦,似乎回到了中国,似乎行走在在沪宁线上,而前面,就是自己的家乡。

突然想起了南柯一梦的故事,于是,梦醒了。

2013.5.5—2013.5.6

《到世界去》

此文收录在《到世界去》一书当中。要想购买的朋友可以在对话框回复消息给我,并留下收书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我可以签名。

点击上方“周说”可以订阅哦!

写在前面中国当然也有伟人,但是,在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中国有和华盛顿比肩的伟人吗?我不敢说。就算功劳能和华盛顿比一比,有能够从容淡定地功成身退的伟人吗?我也不敢说。再就是,有这样一位人民对他的拥戴数百年不变的伟人吗?我还是不敢说。在华盛顿说华盛顿为何中国没有“华盛顿”

中美之间有很多座桥梁,官方的,学界的,也有民间的,民间的桥梁要建立的更加结实,才能使中美两国关系更加融洽。

去华盛顿家是沿着一条清澈的小溪走的,据说翻译过中文来叫石溪。朋友告诉我,这小溪,实际上几乎是在华盛顿的是中心流过的,这也是城市的灵气所在。这条小溪始终蹦蹦跳跳地跟着高速公路走,越走水面越宽,风景越秀丽,灵气这个词,也越来越多地跳进我们心里。

说到灵气,就说到了华盛顿。这个华盛顿,不是说美国首都,而是那个美国开国总统。

朋友说,这附近的地都是华盛顿家的,他后来把这些土地捐献出来,支持独立战争了。华盛顿是个高大英俊的人,岁数很大还能去打猎,是个非常健硕的人。而他并不是一个各方面都出色的人,例如,他的理论水平不够高,他的演讲才能也不如杰斐逊,但是,他有领袖气质,公正、大方、谦和、善于协调,大家服他,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指挥。独立战争时如此,战后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制定美国宪法,华盛顿的功劳是无人能比的。

我很关心华盛顿的后代,聊起来才知道,华盛顿没有留下子嗣,因为他娶了一位遗孀,这位遗孀是有子女的,但是华盛顿却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又使我唏嘘,一个这样的伟人,一个这样的富豪,一个这样的英雄男子,具有怎样的情怀啊!话说回来,虽然华盛顿没有自己的后代,但是,有一座城市叫华盛顿,而这座城市是美国的首都,又怎么能用世俗的观点来衡量呢?

一路说着话,就到了华盛顿家的门口,可惜马上就闭馆了,我们进不去大门了。只得在门口伫立良久,想沾沾这位伟人的灵气。

但愿能够沾到,能够把这灵气也带回中国。

中国当然也有伟人,但是,在最近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中国有和华盛顿比肩的伟人吗?我不敢说。就算功劳能和华盛顿比一比,有能够从容淡定地功成身退的伟人吗?我也不敢说。再就是,有这样一位人民对他的拥戴数百年不变的伟人吗?我还是不敢说。

历史的河流总是从从容容流下去,伟人也会在历史的河流中像浪花一般不断涌出来,可随着就会被河流淹没。要想永远不被忘记,永远被人民称颂,只有既能经天纬地,又能严于律己,才能为人民认可,才能矗立人民的心里。

心里。那才是不可磨灭的地方。

华盛顿的疏和北京的堵上帝偏爱美国吗?

华盛顿这座城市,做了两百多年的美国首都,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借鉴的。

这是一座规划有序的城市,楼房的建造很规矩,有限高,对于古建筑,别说强拆,就是外观也不许随便改动。当然,这里所谓古建筑,最多也就是三百年历史。华盛顿的楼房外观大都很庄重,不像纽约那般争奇斗艳。街道也很整齐,干净。

更值得称道的是华盛顿只是行政中心,国家首脑机关,国会、国务院、国防部、财政部等机关都集中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地方,工作人员大都住在附近的州里。所以,平时华盛顿的街上行人很少,据说,只有上下班时,交通才显得繁忙一些。

想想北京,一个首都,承载了太多的功能,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经济中心,还是金融中心,甚至还是旅游集散地,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生活越来越不便。

上周,领导者杂志社在杉园曾经举行过一个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一位原来负责北京水务的官员说,北京的水源实际上只够1500万人使用,而现在北京有2000多万人,怎么办?只能指望南水北调!可是,南水北调成本有多大?北京的城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南水够用吗?

这样的城市,下一步会变成什么样?想想可怕。

话题回到美国。

这两天在美国,我常常抱怨上帝不公平,给了美国这块土地太多的照顾,这里的土地,这里的河流,这里的阳光,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中国要好得多。但是,似乎也有道理,因为上帝离美国似乎更近些,在这块土地上,有数不清的教堂,而且教堂的房子都建设的漂亮结实,上帝能不喜欢?

看来,上帝也有七情六欲。

这当然是玩笑话,其实是想说,在自然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信念和信仰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假如上帝喜欢美国,我们又不能争取到上帝的转变的话,我们也可以寻找自己的上帝。

关键是,我们要有这样的想法,而不是一味怨天尤人,一味浑浑噩噩。

这算沾的灵气吗?

蓝普顿、沈大伟、贝德、李侃如、波拉克、道格拉斯听这些美国学者通纵论中美关系

第二天早上起来,华盛顿突然冷了起来,天空还不时掉几滴雨点下来,似乎老天有点不高兴,不知是不是我昨天批评了上帝的原因。

今天是非常紧张的一天,算了算,要见六位知名的美国学者,而且还在不同的地方。

从上午十点开始,见霍普金斯大学的蓝普顿,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中午饭后,唉,说是中午饭,其实学习美国人一个汉堡解决问题而已,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午后是见布鲁金斯的贝德、李侃如和波拉克,最后,是见基辛格中心的道格拉斯。

这六位,有几个共同点:

都是美国研究中国的知名学者,都会说一些中国话,有的好些,有的稍差些。

办公室里都有很多的中国元素,中文书不必说,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刺绣还有中国的瓷器,李侃如的办公桌上居然放了三支大号的毛笔。我调侃李侃如说,共产党夺取政权靠的是枪杆子和笔杆子,你这里放着三个笔杆子,想干什么?

李侃如是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著有17本书和专题论文,以及70余篇文章,大部分与中国有关。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他曾任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局资深主任,职责包括制定美国的东北亚和东亚政策。名如其人,他能侃,中国话一流,爱开玩笑。

而和他同在布鲁金斯,现任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的波拉克就直来直去得多,坐下以后,未等寒暄,就说:你们有什么问题,问吧。接着,就滔滔不绝地回答,一口气说了四十分钟。

而贝德显得很疲惫,他曾经担任奥巴马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参与美国亚洲战略和政策的制定。领导者杂志驻美国的工作人员张娟告诉我,不久前她曾经试图采访贝德,但是看到他一只手托着腮帮子,累的似乎连话也不想说。

蓝普顿是前任美中关系委员会主任,现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中国项目主任,同时兼任尼克松中心中国研究项目主任。见面就夸奖我说,你们的杂志很有名,果然,他的书架上,就摆放着《领导者》杂志。

华盛顿大学的中国项目研究主任沈大伟年轻些,高大英俊。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镜框,里面都是书的封面,他不无自得地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我写的书。我说,这面墙快挂不下了,怎么办啊。他拿出一本《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签了名送给我。可是不幸的是,我下楼时居然忘记了拿。到了楼下才发现,赶快让助手上去拿,没想到,沈教授自己送下来了。这一个插曲,让我更加记住了这位帅哥教授。

道格拉斯也是大个子,曾经担任过美国驻上海的总领事,他很有风度,谦虚,一再告诉我: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是这个中心的领导,不巧他去了纽约,只好由他来代表。他接着表示,他非常高兴见到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联系。

让我欣慰的是,好几位大学者见到我都说了同样的话,领导者杂志很出色。他们也了解我,甚至了解我这个小人物过去做过什么。可见,这些汉学家是非常认真的。

我和每个人都会合影一张,每次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个子太高了,或者说,我太矮了。不过,此刻想到了小平同志,就尽量挺起了胸膛。其实我知道,挺胸膛只是为了表示自己有底气,不胆怯,而真的要和人家比比肩膀,还是要靠增加营养,增加运动,一代人不行,还要有下一代,逐渐努力,才能缩小差距。

和这些专家谈了很多大话题,具体的不能在这里唠叨,大致是这样几点:

关于中美关系,中美双方要有这样的共识,要以合作精神来维护世界的秩序,而中美两个国家内部都有一些问题,因此,要目前要着重解决国内问题。有鉴于中美两国的重要地位,要有高级别的对话,要有出色的领导人;

关于钓鱼岛问题,美国非常不希望看到中日两国的矛盾升级,希望谈判解决,实在不行就还是按照邓小平所说,搁置争议。但是,如果中日因为钓鱼岛而擦枪走火,那么,美国一定会站在日本一边,因为日美之间有安保条约;

关于中国梦,专家们认为没有实际内容,还需要填充具体的内容,而且有专家认为这个口号过于强势,会让邻居担忧。

倒是有这样一个感觉,尽管我面对的人经历各异,相貌不同,但是,在那些高鼻子,蓝眼睛或者灰眼睛,白头发或者没头发的大脑里,似乎想的东西都差不多,或者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美国利益、世界利益。而中国的利益,也被他们毫不客气地囊括进去了。即使是考虑中国利益,前提也是美国利益。

我也理解这一点。

晚上回纽约是坐火车。我很高兴,这次来美国,几乎使用了所有的交通工具,国内飞机航班、地铁、出租汽车、火车、还有公共汽车,有了切身的体会。美国的交通工具并不新,有的甚至可以说很陈旧,但是,方便,准时。

从华盛顿到纽约火车要用三个多小时,我昏昏欲睡地坐在车上,因为车旧,铁轨的质量也不高,列车晃得厉害,想在车厢里走一走,站也站不稳。坐在这样一个晃晃悠悠的火车上,看着夜晚的美国郊区,也是漆黑一片,也是在路过小集镇时出现一片灯光,也是偶尔有几盏昏暗的灯从车窗前掠过,恍然间,我似乎在做梦,似乎回到了中国,似乎行走在在沪宁线上,而前面,就是自己的家乡。

突然想起了南柯一梦的故事,于是,梦醒了。

2013.5.5—2013.5.6

《到世界去》

此文收录在《到世界去》一书当中。要想购买的朋友可以在对话框回复消息给我,并留下收书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我可以签名。


相关文章

  • 美日宣传对中国北洋政府形成巴黎和会提案的影响_熊玉文
  • 第19卷第4期2002年12月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uzhouRailway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Vol.19No.4Dec.2002 美日宣传对中国北洋政府形成 巴黎 ...查看


  • 美日印隐然结为"三国同盟" 打压中国影响力
  • 2011年12月21日 08: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116人参与0条主评论10条评论 美国.日本.印度政府19日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次三边对话,议题虽有意模糊指向"有共同利益的地区与全球性问题",但<华尔街日报> ...查看


  • 中日关系20100313
  • 纷纷扰扰话中日 --解读中日关系的前世今生 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  三.中日关系的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  (一)古代交往的开端 中日两国同处亚洲东部,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大约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交 ...查看


  • 苍龙公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下)
  • 前面说了,安倍必须要为自己的轻佻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因为安倍是始作俑者,日本也必须要为安倍的轻佻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因为安倍这朵奇葩是长在日本这块土壤里的. 收拾安倍和收拾日本,互为目的和手段,收拾安倍就是收拾日本的右翼势力,以及右翼势力后 ...查看


  •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20100528
  • 奥巴马政府放弃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白宫27日发布了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该报告中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这与布什政府时期的&q ...查看


  • 日美同盟:一场不散的宴席?
  • 日本全民对于日美同盟这一大和民族复兴的杠杆有着共识,这是不会因小泉下台而轻易改变的. 日本政坛重新洗牌 8月8日,在日本参议院以125票对108票否决小泉首相任内两大目标之一的邮政民营化法案后,对本党投票倒戈者深感不满的小泉纯一郎,随即表明 ...查看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一. 预习环节 二.落实目标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三.课后反思(学习反思) 编者姓名: 田道宽 编写时间:2011.12.26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查看


  •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恐成战略收缩
  •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踏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亚太四国之行的旅途,受访国无不希望奥巴马的这次"C"形之旅能够满足它们的心愿.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在乌克兰紧锣密鼓地展开外交活动,给处于困境中乌克兰临时政府撑腰打气 ...查看


  •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摘要]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于此同时,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出现了很多的新状况,国家安全面临新的问题.为了保卫国家.保护自己,为了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