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

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之

——走出异性交往的误区

崔谧

(安定区风翔学区南十里铺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关键词: 青春期 心理健康 异性交往

走出异性交往的误区

同学们,当你们步入人生最美丽的阶段——青春驿站的时候,伴随欢乐与幸福而来的是不是还有烦恼与痛苦呢?是不是每天都有一些无端的忧虑和困惑在捆扰着你们的身心呢?是不是和同学尤其是和异性同学在交往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尴尬的现象呢?„„

在花雨的季节,本应该有如诗如画的生活和心情,有水一般的心境,却怎么有如此多的烦恼和困惑呢?我们来听一听专家对这类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

每一个人在青春期会出现很多正常和异常的表现, 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想和异性靠近,这是符合人的身心和生理正常发展规律的。

当一个人步入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必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 随着体内激素的增加,使得对异性的向往越发强烈.在产生这种愿望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表现出一种怯懦、自卑等心理现象, 而很少有人表现出一种坦然的心理现象。在表面上表现出一种冷淡、漠不关心、互相回避, 但在心理上却滋长着对异性的好感和新奇感, 进而出现对对方的思念和关注及接近的渴望,于是就会产生“爱”的心理现象。 当一个人的正常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越是控制其愿望越是强烈。 所以说,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是正常的心理补缺, 是异性之间的健康成长有利的互补。

和异性交往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就是恋爱

我们不能否认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的必要性,但也不能盲目地理解为就是恋爱。恋爱或者是爱情都是成年人所面对和考虑的人际关系及其复杂的社会内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恋爱和爱情往往是一种朦胧、本能的向往和眷恋,甚至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单纯的理解。其实,很难界定异性交往和恋爱之间的关系

和区别,正是因为对对方充满了好奇,进而产生了爱慕之心,由于产生了爱慕之心,进而想和对方主动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好正常的关系和恋爱的关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肯定的一点是: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不能理解为恋爱。在具体一点讲,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恋爱关系表现模糊,但其本质是不同的。

在和异性交往中需注意的细节

在前面已经强调过,向往异性是青春期的正常生理反应和表现,但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一些交往的细节及得当的方法,致使被对方误解为“爱”的信息而予以拒绝。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和异性之间保持正常的交往而又不会被对方误解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了解自己的身心变化情况,确定对方吸引你的原因所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2.当自己受到对方的“青睐”时,不要有惶恐心理,理智对待,即使是接收到了“爱”的信息,也不能大惊小怪,甚至以恶言中伤对方,这样会在内心伤害对方的。

3.学会自我的身心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注意力的转向,既把对对方的注意力转向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物上。

4.即使是已经有了恋爱的倾向, 也不能有自责的心理或怨及对方的情绪,本来恋爱就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只不过对我们这些处于青春期的懵懂少年来说还不是时候, 因为在你的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还没有形成之前,过早趟入爱河,很有可能会铸成大错。

心理健康辅导测试(判断正误以规范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

1.和异性交往过于频繁,就意味着在谈恋爱.(×)

2.刚和异性相处时,心里有点紧张属于正常现象.(√)

3.在青春期向往异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4.在青春期对异性反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5.向往异性而又不敢交往,时间长了会导致抑郁症.(√)

6.“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的就是异性交往带来的正面效果.(√)

7.男女同桌不好,会影响学习.(×)

8.和异性交朋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只能叫所谓的男女朋友.(×)

9.“异性相吸”,异性交往就是出自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10.异性交往中没有恪守的规则.(×)

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他就不可能和别人没有任何交往,青少年和异性的交往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相互交流和探讨来提高成绩;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需要和异性进行心理交流以弥补自身的心理空缺。异性交往的过程,无论从身心健康角度看,还是从工作和学习的效果角度看,都是一个有益的互补过程。如果当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男或少女对异性充满好奇和好感而这种愿望又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么他(她)成天就倍受这中“相思”的煎熬,致使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急剧滑坡。在这种情形下,要学会自我调节和异性大胆地交往,否则便是“欲盖弥彰”的结果。

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关键在于自身,首先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再了解对方,在对对方和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之后,再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方有助于自己在青春期的体格和身心及生理等方面的正常发育和成熟。下面再絮叨一些个人见解。

一、提倡青少年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

从人类生命的三个基本维度(即生理、心理、社会)的任何一个维度来看,给中学生提一个可以进行异性正常交往的环境或者说气候都是必要的。

中学生经历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方面的挑战是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有一种观念认为,青少年有一种潜在的对自身生理吸引力的担忧,因此认为,男女生约会行为的一个潜在目的,往往是为了确定、澄清和强化性别身份,也就是说男生与女生是通过约会,来印证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并试图承担成人的社交角色。当然这里所提的这种青少年交往目的,只是一种潜在意识目的,而并不是说男女生交往一开始就明确的是以此为目的的,但正是这种潜意识目的存在,使青少年异性交往本身就具备了生理的动力因素。我们不需要把观念拿到学生中去宣扬,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则应当理解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合理性,既不必压抑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欲望,又要帮助他们去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况且,在这一阶

段适度地异性交往,将使他们学习到异性交往的知识,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终身的异性交往奠定基础。

第二方面的挑战,是由于中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系统而引起的,接连不断的各种考试,充满竞争气息的全日制学习,学业课程难度的增大,以及源于社会的某些方面的信息,都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给他们造成了一系列的焦虑冲突。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减缓青少年的焦虑感。或者说,倘若我们乐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适当的接触机会,将极大地有助那些在这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使其心境得以调整。实际上,青少年心理焦虑的一部分,还是源于生理的原因。奥苏贝尔认为,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性驱动和文化规范的矛盾所导致的,开通异性交往的正常渠道,能为这种驱动力提供一个正常的释放场所,使其将性的能量用于建设性的、与学校任务相关的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减缓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使青少年以学习、工作、奋斗目标等为导向的稳定因素得以加强。

第三方面的挑战来自于角色的变化,进入中学意味着已不是儿童,而是青少年了,中学生们往往用“大人”的行为、价值作为参照,希望自己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过度地限制他们,容易使他们产生不被认可的矛盾心理,而有意跟你对抗。倘若我们将他们视为“成人”,在加强引导的前提下,给他们以更大的自由,他们便会产生被尊重的自豪感,从而激发起他们作为“大人”的责任感,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反倒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对中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青少年异性交往在受到外界因素严重限制的时候,由于缺乏正常的接触与交往,男女生对异性的好奇心便被不正常地强化了,这更容易导致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事,就是那些意志力很强的学生,也常常因为长时间的自我压抑,而使心情焦虑,甚至于产生不少的心理问题,故有人把中学时代称为多事之秋。以上主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基本维度说明了给中学生提供正常异性交往环境的必要性。从社会这一维度看,社会人的形成也需要中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这种人际交往既包括同性交往,也包括异性交往。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来说,同伴交往尤其重要,在与同伴的接触中,青少年发现他们的某些言行举止是同伴喜欢的,这种喜欢作为一种

奖励,对这些行为起到了正强化作用,从而就会提高此类言行举止的再度出现率。反之若他们的某些言行举止不被同伴所接受,就能较有效地抑制这些行为的再度出现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积累了社会生活的经验,学到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等;意识到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和竞争,从而自立于社会,取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人。要完成这一进程,异性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社会本身就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除此之处,异性交往还可以起到男性与女性性格上的互相作用。

二、如何使男女生正常交往

1.营造男女正常交往的合适气候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都有与异性交往的向往,就青少年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向往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一结果与我们在我校高一年级的调查结果基本是吻合的,我们的调查统计时未分男女生,向往率是55.6%,而认为有必要进行异性交往的同学更高达79.8%。可见,没有必要去动员学生与异性交往,但并不是说我们为此就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了,我认为,首先就有必要修正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的思维观念,必须树立起异性学生交往是正常的、必然的这样一个观念,而不给异性交往者异样的目光。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如果我们自己过于大惊小怪,见风就是雨,凭感觉互相猜疑,用异样的目光审视他们,或者使用不恰当的语言警示他们,相反地可能会把他们逼到过度交往的境地。其次,在我们修正了自己的观念以后,还要让社会(家长、老师、同学等)都持有允许异性正常交往的观念,才能算营造了合适的异性交往的气候。顺便说一句,允许异性交往,但必须要正常,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因此,在允许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同时,也要节制异性的过度交往。

2.指导学生异性正常交往的一些做法。

(1)直接提倡男女生的交往,这既有利于减缓青少年对异性的神秘感,也有利于把异性的交往公开化。如此,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对异性交往进行监控和引导。

(2)采用适当的方式,如主题班会,与学生谈话等,结合异性正常交往的原

则给学生以指导。

(3)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班会、个别谈话、心理咨询等,向学生说清楚异性过度交往──早恋的危害。

此条在实际操作中,倘若涉及具体的人,应当慎之又慎,切勿瞎猜乱疑,也不要危言耸听或一味施压,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并本着以理服人的原则,细心、耐心地给予劝说,千万不能给当事人下不了台,同情他(她),理解他(她),才能够引导他(她)。

(4)自然性原则。没有必要限制异性的正常交往,也没有必要强制他们与异性交往。因为不同的人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人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差别,只要在正常范围,顺其自然发展即可。

3.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则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想无邪,交往时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或称为群体交往,避免过多的个别接触。

再次,有礼有节,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于亲密,举止要端庄稳重,言谈文雅高洁。

我们必须要明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在交往的空间距离,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有影响,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才会使交往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之

——走出异性交往的误区

崔谧

(安定区风翔学区南十里铺小学 甘肃定西 743000)

关键词: 青春期 心理健康 异性交往

走出异性交往的误区

同学们,当你们步入人生最美丽的阶段——青春驿站的时候,伴随欢乐与幸福而来的是不是还有烦恼与痛苦呢?是不是每天都有一些无端的忧虑和困惑在捆扰着你们的身心呢?是不是和同学尤其是和异性同学在交往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尴尬的现象呢?„„

在花雨的季节,本应该有如诗如画的生活和心情,有水一般的心境,却怎么有如此多的烦恼和困惑呢?我们来听一听专家对这类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

每一个人在青春期会出现很多正常和异常的表现, 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想和异性靠近,这是符合人的身心和生理正常发展规律的。

当一个人步入青春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必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 随着体内激素的增加,使得对异性的向往越发强烈.在产生这种愿望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表现出一种怯懦、自卑等心理现象, 而很少有人表现出一种坦然的心理现象。在表面上表现出一种冷淡、漠不关心、互相回避, 但在心理上却滋长着对异性的好感和新奇感, 进而出现对对方的思念和关注及接近的渴望,于是就会产生“爱”的心理现象。 当一个人的正常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越是控制其愿望越是强烈。 所以说,青春期需要异性交往,是正常的心理补缺, 是异性之间的健康成长有利的互补。

和异性交往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就是恋爱

我们不能否认在青春期和异性交往的必要性,但也不能盲目地理解为就是恋爱。恋爱或者是爱情都是成年人所面对和考虑的人际关系及其复杂的社会内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恋爱和爱情往往是一种朦胧、本能的向往和眷恋,甚至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单纯的理解。其实,很难界定异性交往和恋爱之间的关系

和区别,正是因为对对方充满了好奇,进而产生了爱慕之心,由于产生了爱慕之心,进而想和对方主动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好正常的关系和恋爱的关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肯定的一点是: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不能理解为恋爱。在具体一点讲,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恋爱关系表现模糊,但其本质是不同的。

在和异性交往中需注意的细节

在前面已经强调过,向往异性是青春期的正常生理反应和表现,但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注意一些交往的细节及得当的方法,致使被对方误解为“爱”的信息而予以拒绝。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和异性之间保持正常的交往而又不会被对方误解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了解自己的身心变化情况,确定对方吸引你的原因所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2.当自己受到对方的“青睐”时,不要有惶恐心理,理智对待,即使是接收到了“爱”的信息,也不能大惊小怪,甚至以恶言中伤对方,这样会在内心伤害对方的。

3.学会自我的身心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注意力的转向,既把对对方的注意力转向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物上。

4.即使是已经有了恋爱的倾向, 也不能有自责的心理或怨及对方的情绪,本来恋爱就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只不过对我们这些处于青春期的懵懂少年来说还不是时候, 因为在你的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还没有形成之前,过早趟入爱河,很有可能会铸成大错。

心理健康辅导测试(判断正误以规范自己的异性交往行为)

1.和异性交往过于频繁,就意味着在谈恋爱.(×)

2.刚和异性相处时,心里有点紧张属于正常现象.(√)

3.在青春期向往异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4.在青春期对异性反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5.向往异性而又不敢交往,时间长了会导致抑郁症.(√)

6.“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说的就是异性交往带来的正面效果.(√)

7.男女同桌不好,会影响学习.(×)

8.和异性交朋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只能叫所谓的男女朋友.(×)

9.“异性相吸”,异性交往就是出自心理和生理的需要.(√)

10.异性交往中没有恪守的规则.(×)

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他就不可能和别人没有任何交往,青少年和异性的交往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相互交流和探讨来提高成绩;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需要和异性进行心理交流以弥补自身的心理空缺。异性交往的过程,无论从身心健康角度看,还是从工作和学习的效果角度看,都是一个有益的互补过程。如果当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男或少女对异性充满好奇和好感而这种愿望又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那么他(她)成天就倍受这中“相思”的煎熬,致使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急剧滑坡。在这种情形下,要学会自我调节和异性大胆地交往,否则便是“欲盖弥彰”的结果。

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关键在于自身,首先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再了解对方,在对对方和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之后,再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方有助于自己在青春期的体格和身心及生理等方面的正常发育和成熟。下面再絮叨一些个人见解。

一、提倡青少年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

从人类生命的三个基本维度(即生理、心理、社会)的任何一个维度来看,给中学生提一个可以进行异性正常交往的环境或者说气候都是必要的。

中学生经历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方面的挑战是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有一种观念认为,青少年有一种潜在的对自身生理吸引力的担忧,因此认为,男女生约会行为的一个潜在目的,往往是为了确定、澄清和强化性别身份,也就是说男生与女生是通过约会,来印证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来确定自己的身份,并试图承担成人的社交角色。当然这里所提的这种青少年交往目的,只是一种潜在意识目的,而并不是说男女生交往一开始就明确的是以此为目的的,但正是这种潜意识目的存在,使青少年异性交往本身就具备了生理的动力因素。我们不需要把观念拿到学生中去宣扬,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则应当理解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合理性,既不必压抑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欲望,又要帮助他们去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况且,在这一阶

段适度地异性交往,将使他们学习到异性交往的知识,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终身的异性交往奠定基础。

第二方面的挑战,是由于中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系统而引起的,接连不断的各种考试,充满竞争气息的全日制学习,学业课程难度的增大,以及源于社会的某些方面的信息,都给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给他们造成了一系列的焦虑冲突。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减缓青少年的焦虑感。或者说,倘若我们乐意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适当的接触机会,将极大地有助那些在这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使其心境得以调整。实际上,青少年心理焦虑的一部分,还是源于生理的原因。奥苏贝尔认为,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性驱动和文化规范的矛盾所导致的,开通异性交往的正常渠道,能为这种驱动力提供一个正常的释放场所,使其将性的能量用于建设性的、与学校任务相关的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减缓青少年情绪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使青少年以学习、工作、奋斗目标等为导向的稳定因素得以加强。

第三方面的挑战来自于角色的变化,进入中学意味着已不是儿童,而是青少年了,中学生们往往用“大人”的行为、价值作为参照,希望自己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过度地限制他们,容易使他们产生不被认可的矛盾心理,而有意跟你对抗。倘若我们将他们视为“成人”,在加强引导的前提下,给他们以更大的自由,他们便会产生被尊重的自豪感,从而激发起他们作为“大人”的责任感,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反倒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对中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青少年异性交往在受到外界因素严重限制的时候,由于缺乏正常的接触与交往,男女生对异性的好奇心便被不正常地强化了,这更容易导致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事,就是那些意志力很强的学生,也常常因为长时间的自我压抑,而使心情焦虑,甚至于产生不少的心理问题,故有人把中学时代称为多事之秋。以上主要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基本维度说明了给中学生提供正常异性交往环境的必要性。从社会这一维度看,社会人的形成也需要中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这种人际交往既包括同性交往,也包括异性交往。

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来说,同伴交往尤其重要,在与同伴的接触中,青少年发现他们的某些言行举止是同伴喜欢的,这种喜欢作为一种

奖励,对这些行为起到了正强化作用,从而就会提高此类言行举止的再度出现率。反之若他们的某些言行举止不被同伴所接受,就能较有效地抑制这些行为的再度出现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积累了社会生活的经验,学到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伦理道德规范等;意识到了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会了与人平等相处和竞争,从而自立于社会,取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人。要完成这一进程,异性交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社会本身就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除此之处,异性交往还可以起到男性与女性性格上的互相作用。

二、如何使男女生正常交往

1.营造男女正常交往的合适气候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都有与异性交往的向往,就青少年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向往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一结果与我们在我校高一年级的调查结果基本是吻合的,我们的调查统计时未分男女生,向往率是55.6%,而认为有必要进行异性交往的同学更高达79.8%。可见,没有必要去动员学生与异性交往,但并不是说我们为此就不需要做什么事情了,我认为,首先就有必要修正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的思维观念,必须树立起异性学生交往是正常的、必然的这样一个观念,而不给异性交往者异样的目光。实际上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如果我们自己过于大惊小怪,见风就是雨,凭感觉互相猜疑,用异样的目光审视他们,或者使用不恰当的语言警示他们,相反地可能会把他们逼到过度交往的境地。其次,在我们修正了自己的观念以后,还要让社会(家长、老师、同学等)都持有允许异性正常交往的观念,才能算营造了合适的异性交往的气候。顺便说一句,允许异性交往,但必须要正常,这里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因此,在允许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同时,也要节制异性的过度交往。

2.指导学生异性正常交往的一些做法。

(1)直接提倡男女生的交往,这既有利于减缓青少年对异性的神秘感,也有利于把异性的交往公开化。如此,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对异性交往进行监控和引导。

(2)采用适当的方式,如主题班会,与学生谈话等,结合异性正常交往的原

则给学生以指导。

(3)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班会、个别谈话、心理咨询等,向学生说清楚异性过度交往──早恋的危害。

此条在实际操作中,倘若涉及具体的人,应当慎之又慎,切勿瞎猜乱疑,也不要危言耸听或一味施压,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并本着以理服人的原则,细心、耐心地给予劝说,千万不能给当事人下不了台,同情他(她),理解他(她),才能够引导他(她)。

(4)自然性原则。没有必要限制异性的正常交往,也没有必要强制他们与异性交往。因为不同的人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人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差别,只要在正常范围,顺其自然发展即可。

3.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则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想无邪,交往时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交往或称为群体交往,避免过多的个别接触。

再次,有礼有节,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注意把握分寸,不可过于亲密,举止要端庄稳重,言谈文雅高洁。

我们必须要明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在交往的空间距离,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有影响,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才会使交往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心理健康辅导员测试题一
  • 心理健康辅导员自测题一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 ...查看


  • 2015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2015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示精神,确 ...查看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 建心灵.促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00年,在这几年的摸索.实践中,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促进全体师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中心,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小学生适应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查看


  • 心理健康c证考试试题
  • 心理健康教育C 证培训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 C )1.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 . A.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C.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D.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 ( B ) ...查看


  • 2015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 2015年中学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 ...查看


  •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青春期里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受性激素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即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 ⑵.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知道遇到心理 ...查看


  •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填空
  • 名词解释 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 1. 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17. 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现象,可人为地分 ...查看


  • 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简介
  • 虎台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韩小萍 虎台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于2007年在学校学生教育处的组织下成立的.于2012年8月正式组建完成.目前,中心师资队伍共由3名成员组成,其中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3人,专职心理教师2人.中心包含多个功能室,即心理 ...查看


  • 高中生心理辅导内容
  •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 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惑,并伴随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 ...查看


  •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一定情境下,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为学生提供一定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这是一个借助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