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锦琦

来源:《经贸实践》2015年第06期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树立生态理念,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推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关键词: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更加凸显生态明建设的重要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发展经济,建立和谐发展社会、思想经济可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江西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当时。

一、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后实施了“山江湖”、“生态立省、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

2009年, 江西率先颁布了《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白皮书》,同年12月,国家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了国家战略,提出将重点打造并构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的“三区一平台”,为江西生态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江西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设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两区一带”详细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为扎实推进“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全国共有8省市、33个城市和1个地区被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和城市,赣州市和景德镇市是继南昌市之后我省第二批列入国家低碳试点的城市。

(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据《2014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特点是:生态活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协调程度居全国上游,环境质量居于中上游,社会发展欠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上属于生态优势型。尤其在生态活力指标上,江西

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仍居全国前两位;森林质量、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居全国中游。2013年全省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点位)达标率80.8%,设区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60.82%,其余10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湖库Ⅰ~Ⅲ类水质点位比例为68.0%。2013年末已建有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70.2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南昌市率先开展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按照新标准,南昌市空气质量为超二级。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按原标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三)生态经济雏形初现

生态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统计显示,2013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十大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6.13亿元,同比增长17%,拉动全省工业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5%。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收入5818.31亿元,同比增长11%;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收入2115.06亿元,增长20%;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实现收入1022.01亿元,增长16.4%;文化及创意制造业实现收入913.45亿元,增长19.9%。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77.2亿元,增长12.2%;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23.5亿元,增长11.3%,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江西省绿色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61.8亿,占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2.2%,总量列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位,同比增长12.8%。生态农业建设扎实推进。2013年, 江西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数为182 家,产品数为500 个。农业龙头企业个数为9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3 家,省级农业农业龙头企业81家,占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比例为5.89%;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数为 339 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个数为42,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个数为 297,占全国绿色食品总数比例为 6.79%。截至2013年底,全省“三品一标”总数达210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15个、绿色食品480个、有机食品4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0个;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面积达277.2万亩。

(四)林业建设初见成效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山上再造”、“跨世纪绿色工程”、“山上办绿色银行”、 “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一位,共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占省下达任务238万亩的106.6%。其中山上造林201.5万亩,山下52.2万亩,新增和提升通道绿化达标里程2565公里。其中南昌市已先后新建了卧龙山、艾溪湖、瑶湖等多个森林(湿地)公园。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建森林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新建湿地公园36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24个,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据统计,2013年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056万人次,栽种苗木1.04亿株。国土绿化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南方林业产权交易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金额10.3亿元,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南方省市的区域性林权交易市场。遂川、信丰等56个县级林权交易中心转变为林权管理

服务中心。吉水、分宜等31个县(市、区)实现了林权交易“五统一”。2013年江西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129个。《江西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创建办法》出台,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129个,省级示范社50家。面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全,1.4万户建设任务全面开工,完成了国家新下达的指标。

(五)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就

2013年江西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国家下达的老机动车及黄标车、燃煤锅炉淘汰任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7个行业80家企业,实现综合节能约150万吨标煤;安排节能技改资金8500万元,支持了方大特钢、万年青水泥等70多个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产品推广,帮助企业实现节能约50万吨标准煤。初步核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573吨标准煤,下降3.16%。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2.0万吨,下降1.96%;二氧化硫排放量53.4万吨,下降4.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江西生态文明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江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

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生态观念仍然比较淡薄。目前环境保护还是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没有形成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环保宣传教育、生态创建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创建活动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生态建设体系有待完善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考核体系尚不健全,环境价格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机制也有待形成,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管理体制、公众参与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导致资源锐减,造成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出现频率高、强度大,受污染的面积广;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薄膜,土壤污染日益加剧;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较严重。

(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滞后

2013 年,江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6.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671.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5030.6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65.7%和29.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53.5:35.1,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未到位,要构建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生态、环保、清洁、循环的新型产业体系。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行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较大消极影响是江西当前在任务。

三、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应树立生态理念,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

(一)树立生态理念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加大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等导向,培育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多重覆盖的立体宣传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和媒体传播。

(二)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从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尝试实行具有差别化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不断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经济、生态保障、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和生态发展等内容。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

(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制定和完善推进生态经济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专项立法。建立和完善江西生态产业政府支持制度。保证政府支持其发展的税收、价格、信贷、土地、投资等各项经济政策,确立完善的生态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要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立法,加大补偿的力度和广度,形成一套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重建的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与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加快资源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和碳税;发挥税收对企业行为的调节作用,调整抑制“两高”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

(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其步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轨道。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

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文化产业、现代商贸、商务金融、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等,提高现代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探索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拓展农业循环产业链。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步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和红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为现在服务业升级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jxstj.gov.cn/News.shtml?p5=5841066

[2] 普发明,陶跃宏等.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6

[3]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陕西行 政学院学报,2014,2

[4]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杨锦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锦琦

来源:《经贸实践》2015年第06期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树立生态理念,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推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关键词: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更加凸显生态明建设的重要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发展经济,建立和谐发展社会、思想经济可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江西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当时。

一、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后实施了“山江湖”、“生态立省、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

2009年, 江西率先颁布了《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白皮书》,同年12月,国家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了国家战略,提出将重点打造并构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的“三区一平台”,为江西生态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江西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设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两区一带”详细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为扎实推进“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全国共有8省市、33个城市和1个地区被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和城市,赣州市和景德镇市是继南昌市之后我省第二批列入国家低碳试点的城市。

(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据《2014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特点是:生态活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协调程度居全国上游,环境质量居于中上游,社会发展欠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上属于生态优势型。尤其在生态活力指标上,江西

的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仍居全国前两位;森林质量、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居全国中游。2013年全省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点位)达标率80.8%,设区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60.82%,其余10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湖库Ⅰ~Ⅲ类水质点位比例为68.0%。2013年末已建有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70.2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南昌市率先开展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按照新标准,南昌市空气质量为超二级。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按原标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三)生态经济雏形初现

生态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统计显示,2013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十大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66.13亿元,同比增长17%,拉动全省工业收入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7.5%。其中,新材料产业实现收入5818.31亿元,同比增长11%;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收入2115.06亿元,增长20%;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实现收入1022.01亿元,增长16.4%;文化及创意制造业实现收入913.45亿元,增长19.9%。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77.2亿元,增长12.2%;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23.5亿元,增长11.3%,低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江西省绿色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461.8亿,占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2.2%,总量列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位,同比增长12.8%。生态农业建设扎实推进。2013年, 江西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数为182 家,产品数为500 个。农业龙头企业个数为9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3 家,省级农业农业龙头企业81家,占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比例为5.89%;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数为 339 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个数为42,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个数为 297,占全国绿色食品总数比例为 6.79%。截至2013年底,全省“三品一标”总数达210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15个、绿色食品480个、有机食品4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0个;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面积达277.2万亩。

(四)林业建设初见成效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山上再造”、“跨世纪绿色工程”、“山上办绿色银行”、 “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一位,共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占省下达任务238万亩的106.6%。其中山上造林201.5万亩,山下52.2万亩,新增和提升通道绿化达标里程2565公里。其中南昌市已先后新建了卧龙山、艾溪湖、瑶湖等多个森林(湿地)公园。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建森林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新建湿地公园36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24个,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据统计,2013年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056万人次,栽种苗木1.04亿株。国土绿化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南方林业产权交易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金额10.3亿元,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南方省市的区域性林权交易市场。遂川、信丰等56个县级林权交易中心转变为林权管理

服务中心。吉水、分宜等31个县(市、区)实现了林权交易“五统一”。2013年江西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129个。《江西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创建办法》出台,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2129个,省级示范社50家。面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全,1.4万户建设任务全面开工,完成了国家新下达的指标。

(五)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就

2013年江西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国家下达的老机动车及黄标车、燃煤锅炉淘汰任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7个行业80家企业,实现综合节能约150万吨标煤;安排节能技改资金8500万元,支持了方大特钢、万年青水泥等70多个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产品推广,帮助企业实现节能约50万吨标准煤。初步核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0.573吨标准煤,下降3.16%。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2.0万吨,下降1.96%;二氧化硫排放量53.4万吨,下降4.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江西生态文明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江西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

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生态观念仍然比较淡薄。目前环境保护还是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没有形成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环保宣传教育、生态创建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创建活动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生态建设体系有待完善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考核体系尚不健全,环境价格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机制也有待形成,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管理体制、公众参与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导致资源锐减,造成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出现频率高、强度大,受污染的面积广;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和薄膜,土壤污染日益加剧;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较严重。

(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滞后

2013 年,江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6.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671.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5030.6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65.7%和29.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53.5:35.1,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未到位,要构建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生态、环保、清洁、循环的新型产业体系。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行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较大消极影响是江西当前在任务。

三、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应树立生态理念,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

(一)树立生态理念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加大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等导向,培育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多重覆盖的立体宣传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和媒体传播。

(二)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从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尝试实行具有差别化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不断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生态经济、生态保障、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和生态发展等内容。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

(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

制定和完善推进生态经济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专项立法。建立和完善江西生态产业政府支持制度。保证政府支持其发展的税收、价格、信贷、土地、投资等各项经济政策,确立完善的生态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要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立法,加大补偿的力度和广度,形成一套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重建的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与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加快资源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和碳税;发挥税收对企业行为的调节作用,调整抑制“两高”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

(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其步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轨道。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

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旅游、现代物流、文化产业、现代商贸、商务金融、软件信息和科技服务等,提高现代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探索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拓展农业循环产业链。加快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步伐,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和红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为现在服务业升级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jxstj.gov.cn/News.shtml?p5=5841066

[2] 普发明,陶跃宏等.玉溪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6

[3]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J].陕西行 政学院学报,2014,2

[4]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杨锦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文章

  • 国内生态农业和食品行业市场现状调查趋势分析报告2018年(目录)
  • 「生态农业和食品」市场分析, 价格, 份额, 现状, 发展趋势, 行情, 容量, 规模, 需求, 前景, 规划, 品牌, 占有率, 渠道, 行业报告, 销售额, 排名, 厂商, 数据, 政策, 历史, 消费量, 地区, 产值, 格局, 竞争 ...查看


  •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分析评估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6年生态农业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6-2020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分析与 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6768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浅谈江西省环境特点与公路建设环保对策
  •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特点和诸多环境影 响因素的预测与分析,结合公路建设环保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在公路建设工可.设计.施 工.验收.后评估各环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对策一.引言公 ...查看


  • 江西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江西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院(系) 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2010级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何欣 学号 2010302201 指导教师 杨卫东 职称 讲师 日 期 2014.4.27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管理学院制 ...查看


  • 江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
  • 贵州农业科学 2007,35(1) :120-122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123601(2007) [**************] 江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 丁智慧 (江西财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浅析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
  • 摘 要: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丰富,因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致使保护区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管理条件.科研设施和技术水平等比较落后,面对它的状况和当前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方面"对策. 关键词: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