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

  摘 要: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丰富,因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致使保护区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管理条件、科研设施和技术水平等比较落后,面对它的状况和当前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方面”对策。

  关键词: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1 保护区的资源状况

  1.1 地理位置及功能区分布

  江西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宜春市万载县东北部,距县城30km,离万载至宜丰省级公路20km,是江西五大水系流入鄱阳湖的重要水源之一,是万载县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保护区东靠县罗城镇林场,南接罗城镇横坑村,西依高村镇龙山的观音山,北连县九龙垦殖场的猴形里。

  保护区地理坐标为N28°19′~20’,E114°27′~30′最高峰黄竹尖海拔584.4m,最低点长滩海拔120m。境内水域为三十把水库(总库容量2660m3,其中水域面积200.7hm2)。保护区总面积234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46.3hm2,缓冲区面积1137hm2,实施区面积316.7hm2,森林覆盖率为90.44%。

  1.2 自然生态条件

  江西万载县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尤其是夏秋季节凉爽宜人。这里四季光照、雨量充沛,据测定:该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降雨量达1900mm,无霜期283d,由于地处山区,森林茂密,形成该区内独特的森林小气候。

  1.3 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区内土壤为黄红壤,土壤深厚肥沃,成为动植物的良好生境。据调查:野生动、植物种类170余种。该保护区有木本植物35科126种,其中乔木76种,藤木或小乔木38种,藤本12种。区内有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18种。区内有野生动物29科49种。其中受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如云豹(Neofelis nebulosa)、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猕猴(Species Species)、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白鹇[Lophuranycthemera(Linnaeus)]、灵猫(Viverridae)等23种。

  1.4 人文景观

  水电资源得天独厚,山依水、水傍山,构成山水相交辉映的自然景观,还有“打鼓台”、“金银洞”、“万福亭”、“万福桥”、“观音山”、“七星石”、“练兵场”、“碉堡山”为万载县理想的避暑、休闲、游览胜地,所以说三十把自然保护区是一块未开垦森林旅游的“处女地”,期待走出"深闺",表露峥嵘。

  2 保护区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万载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差,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管理条件、科研设施和技术水平等相对比较落后。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各项事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保护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及自然保护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2.1 威胁因素

  保护区涉及两乡一站共24个村民小组,总有人口2870人,多数是农业户籍,天然林禁伐后,水电开发、旅游发展、农牧业生产和道路建设成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关爱的主要威胁。

  2.1.1 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

  保护区内需几年暂未了发生过森林火灾,但森林茂盛,地下枝叶多,天气干燥将成为火灾发生的最大隐患。区内群众毁林开垦、刀耕火种、烧荒积肥、迷信煨丧,引起火情,对森林资源毁坏造成一定威胁。

  2.1.2 盗伐、偷猎

  区内群众及周边林农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毁林、放套安夹偷猎、滥捕滥猎等现象有抬头之势,因此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略显脆弱。

  2.1.3 人口增长过快,生产经营活动频繁

  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靠山吃山”的习俗尚未在林区群众心目中发生根本性改变,加之林区群众普遍从事着半耕半牧的生产方式,致使林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生产经营活动频繁,由此加剧了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砍伐烧柴解决取暖、做饭等问题,消耗了森林资源;采集中药材、挖野菜以及饲养牲畜等,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和休养生息的基本条件,对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破坏。

  2.2 限制因素

  人员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保护区管理任务十分艰巨,管理、专业技术和巡护人员严重不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专业理论缺乏。没有开展摸底调查,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加之自然保护区受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只能处于一般性的管护;思想封闭,观念滞后,缺乏对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吸引等问题和困难。

  2.3 存在问题

  2.3.1 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差

  保护区没有资金渠道,也没有固定经费的投入,保护区人员也是工作站兼管人员,没有巡护交通工具和野外巡护设备,灭火器材短缺,科研设备、宣教设施几乎没有,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3.2 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   保护区建立以来,受财力、物力、设备、仪器短缺的影响,没有建立相关的监测体系。监测全靠人力不定期地进行,致使数据收集不完整、不全面。

  2.3.3 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宣传不够,群众认识不足

  保护区建立以来,虽然林业部门花了大力气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对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宣传工作,个别领导和部门不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深远意义,使林区的保护工作宣传没有深入、持续开展。再加上有为发展地方经济酿成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虽然列入县委、政府议事日程,出台了自然保护区条例,但保护区的相应保护工作仍然出现疲软化倾向,林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步入淡漠误区。

  2.3.4 “家底”不清,科考工作跟不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万载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只进行了固定样线布设和初步规划设计编制,而对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划分,以及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类型和野生生物类型等均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因为科研工作深入开展不够,从而对保护区缺乏最基本的“家底”资料。在经费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管理机构尚处于筹建阶段,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没有着落,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等基础工作,由此更谈不上开展科学研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帮助发展地方经济,赔偿野生动物破坏经济作物的损失。

  2.3.5 管理体制不完善,执法不严,保护区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没有明确地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管理机制落后,执法能力不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由于保护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保护区工作人员生活艰苦,福利待遇差,就业、就学困难,因此,科技人员也就很难留住。

  3 合理开发与建设的对策

  3.1 合理布局,全面规划

  为了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布局,笔者以为,必须在现在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全面规划。必须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特别注意配备科技人员,对核心区、缓冲区依法治区。同时,必须依据相关法律出台对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建立监管体系,编织监管网络,有效地利用生态自然条件开发其有效利用的项目,发挥其生态效能,让开发、利用在保护与受益的双轨上有效运营,使保护区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维护林区稳定,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3.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在当前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兴趣浓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等政策也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宣传,对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增加广大民众对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参与程度十分重要。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介绍保护物种、生境的基本知识和宣传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宣传牌,并通过“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日”、“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以提高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3.3 摸清“家底”资源,加快科研监测

  设立精干的科研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加快开展保护区“家底”资源调查,尽快摸清保护区的生物群落和保护物种的状况,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的原因,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在查清“家底”的基础上,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主要研究生物种类、多样、群落特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区系、营养结构、能量循环、物种群体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建立监测网络,制定监测计划,收集信息数据,监测主要物种的消长变化趋势、生境多样性变化趋势,开展社会经济状况监测,监测气象数据,对项目实施进行定期监测,提出目标和要求,进行项目终期评估。

  3.4 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

  尽快制定《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和护林防火联防机制,加强森林资源巡护管理和野外火源管理,把林地林权管理和森林防火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林政执法和森林公安体系,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明确执法职责、权限范围、执法程序,规范林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砍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取缔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场所,净化生活空气,塞销赃漏洞,彻底捆住猎人的手,堵住人们的嘴,使公众的法律意识有显著提高,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达到依法治区,依法管理资源的目的。使保护区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维护林区稳定,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3.5 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建设发展

  自然保护区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条件下,才能促进该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政府与相关部门要把建设保护区所需的资金、设备和人才配置列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机构设置、科学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3.6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经常举办短期培训班,把业务骨干送到有关专业院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7 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保护措施

  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税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慎重设置天然林封育区人工围栏,为野生动物留出活动通道,为动物创造一个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并积极发展其他产业,提高保护区自身“造血功能”。从而保护区经济实力壮大了,也就能稳定自然保护队伍。

  3.8 建立社区共管,扩大社区参与

  成立社区共管领导小组,选定示范社区,推选协调员,进行广泛的磋商,解决社区的冲突和需求。开展社区教育,提高群众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袁和庚.万载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2005.

  [2] 张可荣,黄华梨,杨文云.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J].甘肃林业科技,2002(2).

  [3] 刘鹏.阿夏自然保护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9(4).

  作者简介:钟侨兰(1980-),女 ,万载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本科,从事林业研究工作。

  摘 要: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丰富,因资金短缺,投入不足,致使保护区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管理条件、科研设施和技术水平等比较落后,面对它的状况和当前建设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方面”对策。

  关键词: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1 保护区的资源状况

  1.1 地理位置及功能区分布

  江西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宜春市万载县东北部,距县城30km,离万载至宜丰省级公路20km,是江西五大水系流入鄱阳湖的重要水源之一,是万载县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保护区东靠县罗城镇林场,南接罗城镇横坑村,西依高村镇龙山的观音山,北连县九龙垦殖场的猴形里。

  保护区地理坐标为N28°19′~20’,E114°27′~30′最高峰黄竹尖海拔584.4m,最低点长滩海拔120m。境内水域为三十把水库(总库容量2660m3,其中水域面积200.7hm2)。保护区总面积234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46.3hm2,缓冲区面积1137hm2,实施区面积316.7hm2,森林覆盖率为90.44%。

  1.2 自然生态条件

  江西万载县三十把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尤其是夏秋季节凉爽宜人。这里四季光照、雨量充沛,据测定:该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降雨量达1900mm,无霜期283d,由于地处山区,森林茂密,形成该区内独特的森林小气候。

  1.3 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区内土壤为黄红壤,土壤深厚肥沃,成为动植物的良好生境。据调查:野生动、植物种类170余种。该保护区有木本植物35科126种,其中乔木76种,藤木或小乔木38种,藤本12种。区内有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18种。区内有野生动物29科49种。其中受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如云豹(Neofelis nebulosa)、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猕猴(Species Species)、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白鹇[Lophuranycthemera(Linnaeus)]、灵猫(Viverridae)等23种。

  1.4 人文景观

  水电资源得天独厚,山依水、水傍山,构成山水相交辉映的自然景观,还有“打鼓台”、“金银洞”、“万福亭”、“万福桥”、“观音山”、“七星石”、“练兵场”、“碉堡山”为万载县理想的避暑、休闲、游览胜地,所以说三十把自然保护区是一块未开垦森林旅游的“处女地”,期待走出"深闺",表露峥嵘。

  2 保护区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万载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属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差,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管理条件、科研设施和技术水平等相对比较落后。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各项事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保护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及自然保护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2.1 威胁因素

  保护区涉及两乡一站共24个村民小组,总有人口2870人,多数是农业户籍,天然林禁伐后,水电开发、旅游发展、农牧业生产和道路建设成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关爱的主要威胁。

  2.1.1 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

  保护区内需几年暂未了发生过森林火灾,但森林茂盛,地下枝叶多,天气干燥将成为火灾发生的最大隐患。区内群众毁林开垦、刀耕火种、烧荒积肥、迷信煨丧,引起火情,对森林资源毁坏造成一定威胁。

  2.1.2 盗伐、偷猎

  区内群众及周边林农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毁林、放套安夹偷猎、滥捕滥猎等现象有抬头之势,因此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略显脆弱。

  2.1.3 人口增长过快,生产经营活动频繁

  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靠山吃山”的习俗尚未在林区群众心目中发生根本性改变,加之林区群众普遍从事着半耕半牧的生产方式,致使林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生产经营活动频繁,由此加剧了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砍伐烧柴解决取暖、做饭等问题,消耗了森林资源;采集中药材、挖野菜以及饲养牲畜等,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和休养生息的基本条件,对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破坏。

  2.2 限制因素

  人员不足,素质有待提高。保护区管理任务十分艰巨,管理、专业技术和巡护人员严重不足,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专业理论缺乏。没有开展摸底调查,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加之自然保护区受地域、交通、资源等因素制约,只能处于一般性的管护;思想封闭,观念滞后,缺乏对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吸引等问题和困难。

  2.3 存在问题

  2.3.1 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差

  保护区没有资金渠道,也没有固定经费的投入,保护区人员也是工作站兼管人员,没有巡护交通工具和野外巡护设备,灭火器材短缺,科研设备、宣教设施几乎没有,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3.2 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   保护区建立以来,受财力、物力、设备、仪器短缺的影响,没有建立相关的监测体系。监测全靠人力不定期地进行,致使数据收集不完整、不全面。

  2.3.3 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宣传不够,群众认识不足

  保护区建立以来,虽然林业部门花了大力气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对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宣传工作,个别领导和部门不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深远意义,使林区的保护工作宣传没有深入、持续开展。再加上有为发展地方经济酿成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虽然列入县委、政府议事日程,出台了自然保护区条例,但保护区的相应保护工作仍然出现疲软化倾向,林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步入淡漠误区。

  2.3.4 “家底”不清,科考工作跟不上,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万载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只进行了固定样线布设和初步规划设计编制,而对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划分,以及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类型和野生生物类型等均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因为科研工作深入开展不够,从而对保护区缺乏最基本的“家底”资料。在经费方面,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管理机构尚处于筹建阶段,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没有着落,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等基础工作,由此更谈不上开展科学研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帮助发展地方经济,赔偿野生动物破坏经济作物的损失。

  2.3.5 管理体制不完善,执法不严,保护区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编制和经费没有明确地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管理机制落后,执法能力不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另外,由于保护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保护区工作人员生活艰苦,福利待遇差,就业、就学困难,因此,科技人员也就很难留住。

  3 合理开发与建设的对策

  3.1 合理布局,全面规划

  为了使三十把自然保护区具有合理的结构和布局,笔者以为,必须在现在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全面规划。必须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特别注意配备科技人员,对核心区、缓冲区依法治区。同时,必须依据相关法律出台对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建立监管体系,编织监管网络,有效地利用生态自然条件开发其有效利用的项目,发挥其生态效能,让开发、利用在保护与受益的双轨上有效运营,使保护区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维护林区稳定,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3.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

  在当前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兴趣浓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等政策也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经常性和普遍性的宣传,对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增加广大民众对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参与程度十分重要。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介绍保护物种、生境的基本知识和宣传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宣传牌,并通过“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日”、“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以提高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3.3 摸清“家底”资源,加快科研监测

  设立精干的科研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加快开展保护区“家底”资源调查,尽快摸清保护区的生物群落和保护物种的状况,种群数量及其变动的原因,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在查清“家底”的基础上,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主要研究生物种类、多样、群落特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区系、营养结构、能量循环、物种群体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建立监测网络,制定监测计划,收集信息数据,监测主要物种的消长变化趋势、生境多样性变化趋势,开展社会经济状况监测,监测气象数据,对项目实施进行定期监测,提出目标和要求,进行项目终期评估。

  3.4 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

  尽快制定《三十把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和护林防火联防机制,加强森林资源巡护管理和野外火源管理,把林地林权管理和森林防火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林政执法和森林公安体系,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明确执法职责、权限范围、执法程序,规范林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砍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取缔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场所,净化生活空气,塞销赃漏洞,彻底捆住猎人的手,堵住人们的嘴,使公众的法律意识有显著提高,做到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达到依法治区,依法管理资源的目的。使保护区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维护林区稳定,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3.5 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建设发展

  自然保护区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足够的资金投入条件下,才能促进该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政府与相关部门要把建设保护区所需的资金、设备和人才配置列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机构设置、科学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

  3.6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经常举办短期培训班,把业务骨干送到有关专业院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7 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保护措施

  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税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慎重设置天然林封育区人工围栏,为野生动物留出活动通道,为动物创造一个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并积极发展其他产业,提高保护区自身“造血功能”。从而保护区经济实力壮大了,也就能稳定自然保护队伍。

  3.8 建立社区共管,扩大社区参与

  成立社区共管领导小组,选定示范社区,推选协调员,进行广泛的磋商,解决社区的冲突和需求。开展社区教育,提高群众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袁和庚.万载县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2005.

  [2] 张可荣,黄华梨,杨文云.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J].甘肃林业科技,2002(2).

  [3] 刘鹏.阿夏自然保护的管理现状与建设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9(4).

  作者简介:钟侨兰(1980-),女 ,万载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本科,从事林业研究工作。


相关文章

  • 水质监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水质与毕业论文选题(13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 题目指南 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 ...查看


  •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园林绿化|问题 ...查看


  • 博物馆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博物馆学毕业论文选题(116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 经管学院2007级毕业论文选题集 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各位同学: 以下选题为旅游管理专业2007级毕业论文选题 按照学校毕业论文的工作要求 一人一题 不允许重题(如是一个大题的系列子题目 必须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 ...查看


  • 浅析遵义市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 浅析遵义市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距省城贵阳市155kg ,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东与铜仁地区交界,南与黔东南州.黔南州.贵阳市相邻,西南.西北部与毕节地区.四川省泸州市毗连, ...查看


  •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旅游管理专业2012届毕业论文题目 1.试析现行导游薪金制度弊端及其改革对策 2.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改进 3.体验经济时代中国饭店业个性化服务策略探讨 4.略论都市旅游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5.试论酒店服务营销 6.我国会展旅游市场营销初探 7 ...查看


  •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工商管理系 2011届 题目参考方向 1.关于建设 2.旅游客源市场方面: 3.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4.饭店产品的品牌建设方面: 5.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6.饭店的组织管理方面: 7. 8.旅游创新方面: 9.对 10.经济型酒店的 ...查看


  • 浅析运城市盐湖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
  •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运城市盐湖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 姓 名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 绩对策 韩风华 经济管理 财务管理 0803 0890160316 梁秋燕 浅析运城市盐湖区观光农业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