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题第二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读拼音,写汉字。(2分)

bào yuàn niàng mì zī xún cháng shâng

( ) ( ) ( ) ( ) 2.分)

xìng( ) huà( ) qing( ) dā

i( )

兴 划 强 待

xīng( ) huá( ) qiǎng( ) dà

i( )

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仍旧(rãng rēng) 侮辱(wū wǔ) 暴露(lîu lù)

堤坝(tí dī) 娱乐(yú yù) 惩罚(chēng chěng)

4.3分)

全 ( ) 向远处看( )

举 向上托着 ( ) 望 意料 ( )

推选 ( ) 探看 ( )

5.改正下列词语的错别字(3分)

含包欲放( ) 张冠李代( ) 一丝不狗( ) 深情厚宜( ) 迷或不解( ) 涛涛不绝( )

二、阅读感悟(35分)

1.按课文要求填空(20分)

(1)《塞下曲》中表现李广将军武艺高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要开山,哪要架桥要,哪里要_______,哪里要_______,都要经过_______,进行_______计算。”这句选自《詹天佑》一文,全文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困难。

(3)《示儿》是____朝诗人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写出了诗人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强烈的______________感情。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同志以此来赞扬_______同志。

(5)“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出自《_______》一词,其中“彩练”是指______________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_______,要看到_______,要提高我们的______________。

(7)李大钊同志被害日是______________。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悲”的意思是_______,“九州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

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夫说:“总能熬过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蔺相如说:“秦王说我都不怕,今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闹不各,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来乘机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秦王我都不怕,今怕廉将军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对廉颇处处退让回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的好品质。

(11)在《草船借箭》一课,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己找的”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说:“我自有妙用”,“二十条船”的妙用是______________。 “二十个草把子”的妙用是______________。从这“妙用”中能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阅读(15分)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自_______的作品,题目是《_______》。

(2)素有“樟脑王国”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

(3)被人们称作“神木”的树是______________。

(4)包拯一生清贫。铁面无私,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来赞扬他。

(5)戚继光一生有重大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名将,他写的《 》、《 》是军事史上的名著。

(6)《棋盘与战争》_______为了停止战争,发明了“国际象棋”。

(7)被称为“长江里的大熊猫”也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_______。

(8)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的统治为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主盛时期,被称为______________。

(9)“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_______的名句,出自《 》。

(10)被称为“软件巨人”的是_______,他是_______国人。

(11)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的忆秦娥娄山关。

(12)瑞典的化学家,闻名世界的化学巨匠“炸药大王”是_______。

(13)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原名_______,第一部作品是_______。

(1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15)西方人把澳门称为_______。

(16)初唐四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杜甫的_______被称为平生第一首快诗。

(18)第一次世界大战于_______日爆发。

(19)使用间谍的五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___。

(21)《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主题歌词作者是_______。题目是_______。

(22)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怒见思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智者不博,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天生我才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29)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30)抽刀断水水便流,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苏东坡改对联

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少年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文学知识,由于他知识丰富,才智过人,常常有人赞扬他。听得多了,他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口“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人们见了都说写得好。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者,手里拿着一本书,。说有些字不认识,特来向“识遍天下字”的苏公子请教,苏东坡不地意地把书接过去,翻开一看却傻了眼,书上的字他连一个也不识。老者在旁边说道,“我这般年纪了,为识书上这些字,请教了很多人,至今还不认得,

惊闻你能识天下字,所以特来请教,真没想到几十年我才遇上你一位少年老师,请公子指教。”这老者一口一个指教,把苏东坡羞得面红耳赤。他年头老者慈祥的面容和期待的目光,知道老者的来意,就跪在地上说到:“老伯伯,我一时狂言,请原谅,我错了。”说着,拿起笔,把门上的对联填了几个字,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那老者点头微笑,拍了拍苏东坡的肩膀,走了。

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大文学家。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3分)

(1)飘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狂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发。(10人)

(1)“苏东坡不在意地把书接过去。”“不在意”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看着老者慈祥的面容和期待的目光,知道老者的来意。”老者的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老者点头微笑,拍了拍苏东坡的肩膀,走了。”说明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2分)

正因为苏东坡从小勤奋好学,所以他才智过人,有一次,他外出办事,走着走着面前有三条路,一时不知走向,就问路人,去目的地走哪条路?路人听到没有说话,只写了个“句”字,苏东坡就按路人写的字走到了目的地。

请回答:苏东坡走的是哪条路,为什么?

四、作文。(30分)

题目《游___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游览经过写具体。

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4.400字左右。

课外阅读答案

(1)毛泽东《泌园春 雪》

(2)台湾

(3)红桧树

(4)铁面无私,刚直不阿

(5)《纪效新书》《练兵 实纪》

(6)拉汉基姆

(7)白鳍豚

(8)康乾盛世

(9)文天祥《过零丁洋》

(10)比尔·盖茨 美国

(11)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

(12)诺贝尔

(13)爱国作家 人民教育家 舒庆春

(14)气象 地理学家

(15)天主圣名之城

(16)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1914.7、28

(19)反间、因间、生间、死间、内间

(20)巴黎公社纪念碑

(21)明 杨慎 《临江仙》

(22)事非经过不知难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老张的哲学》

(24)危不忘义

(25)博者不智

(26)千金散尽还复来

(27)月有阴晴圆缺

(28)楼船雪瓜洲渡

(29)黑云压城城欲摧

(30)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综合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读拼音,写汉字。(2分)

bào yuàn niàng mì zī xún cháng shâng

( ) ( ) ( ) ( ) 2.分)

xìng( ) huà( ) qing( ) dā

i( )

兴 划 强 待

xīng( ) huá( ) qiǎng( ) dà

i( )

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仍旧(rãng rēng) 侮辱(wū wǔ) 暴露(lîu lù)

堤坝(tí dī) 娱乐(yú yù) 惩罚(chēng chěng)

4.3分)

全 ( ) 向远处看( )

举 向上托着 ( ) 望 意料 ( )

推选 ( ) 探看 ( )

5.改正下列词语的错别字(3分)

含包欲放( ) 张冠李代( ) 一丝不狗( ) 深情厚宜( ) 迷或不解( ) 涛涛不绝( )

二、阅读感悟(35分)

1.按课文要求填空(20分)

(1)《塞下曲》中表现李广将军武艺高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要开山,哪要架桥要,哪里要_______,哪里要_______,都要经过_______,进行_______计算。”这句选自《詹天佑》一文,全文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的困难。

(3)《示儿》是____朝诗人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写出了诗人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强烈的______________感情。

(4)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同志以此来赞扬_______同志。

(5)“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出自《_______》一词,其中“彩练”是指______________

(6)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_______,要看到_______,要提高我们的______________。

(7)李大钊同志被害日是______________。

(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悲”的意思是_______,“九州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

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夫说:“总能熬过去。”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蔺相如说:“秦王说我都不怕,今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闹不各,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来乘机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秦王我都不怕,今怕廉将军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对廉颇处处退让回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蔺相如______________的好品质。

(11)在《草船借箭》一课,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己找的”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说:“我自有妙用”,“二十条船”的妙用是______________。 “二十个草把子”的妙用是______________。从这“妙用”中能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阅读(15分)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自_______的作品,题目是《_______》。

(2)素有“樟脑王国”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

(3)被人们称作“神木”的树是______________。

(4)包拯一生清贫。铁面无私,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来赞扬他。

(5)戚继光一生有重大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名将,他写的《 》、《 》是军事史上的名著。

(6)《棋盘与战争》_______为了停止战争,发明了“国际象棋”。

(7)被称为“长江里的大熊猫”也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_______。

(8)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他的统治为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主盛时期,被称为______________。

(9)“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_______的名句,出自《 》。

(10)被称为“软件巨人”的是_______,他是_______国人。

(11)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的忆秦娥娄山关。

(12)瑞典的化学家,闻名世界的化学巨匠“炸药大王”是_______。

(13)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_______,原名_______,第一部作品是_______。

(14)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

(15)西方人把澳门称为_______。

(16)初唐四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杜甫的_______被称为平生第一首快诗。

(18)第一次世界大战于_______日爆发。

(19)使用间谍的五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___。

(21)《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主题歌词作者是_______。题目是_______。

(22)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怒见思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智者不博,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天生我才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29)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30)抽刀断水水便流,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苏东坡改对联

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文学家,少年时候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文学知识,由于他知识丰富,才智过人,常常有人赞扬他。听得多了,他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口“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人们见了都说写得好。

几天后,来了一位白发老者,手里拿着一本书,。说有些字不认识,特来向“识遍天下字”的苏公子请教,苏东坡不地意地把书接过去,翻开一看却傻了眼,书上的字他连一个也不识。老者在旁边说道,“我这般年纪了,为识书上这些字,请教了很多人,至今还不认得,

惊闻你能识天下字,所以特来请教,真没想到几十年我才遇上你一位少年老师,请公子指教。”这老者一口一个指教,把苏东坡羞得面红耳赤。他年头老者慈祥的面容和期待的目光,知道老者的来意,就跪在地上说到:“老伯伯,我一时狂言,请原谅,我错了。”说着,拿起笔,把门上的对联填了几个字,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那老者点头微笑,拍了拍苏东坡的肩膀,走了。

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大文学家。

1.联系短文,解释词语。(3分)

(1)飘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狂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发。(10人)

(1)“苏东坡不在意地把书接过去。”“不在意”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看着老者慈祥的面容和期待的目光,知道老者的来意。”老者的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老者点头微笑,拍了拍苏东坡的肩膀,走了。”说明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2分)

正因为苏东坡从小勤奋好学,所以他才智过人,有一次,他外出办事,走着走着面前有三条路,一时不知走向,就问路人,去目的地走哪条路?路人听到没有说话,只写了个“句”字,苏东坡就按路人写的字走到了目的地。

请回答:苏东坡走的是哪条路,为什么?

四、作文。(30分)

题目《游___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游览经过写具体。

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4.400字左右。

课外阅读答案

(1)毛泽东《泌园春 雪》

(2)台湾

(3)红桧树

(4)铁面无私,刚直不阿

(5)《纪效新书》《练兵 实纪》

(6)拉汉基姆

(7)白鳍豚

(8)康乾盛世

(9)文天祥《过零丁洋》

(10)比尔·盖茨 美国

(11)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

(12)诺贝尔

(13)爱国作家 人民教育家 舒庆春

(14)气象 地理学家

(15)天主圣名之城

(16)王勃 骆宾王 杨炯 卢照邻

(1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8)1914.7、28

(19)反间、因间、生间、死间、内间

(20)巴黎公社纪念碑

(21)明 杨慎 《临江仙》

(22)事非经过不知难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老张的哲学》

(24)危不忘义

(25)博者不智

(26)千金散尽还复来

(27)月有阴晴圆缺

(28)楼船雪瓜洲渡

(29)黑云压城城欲摧

(30)举杯销愁愁更愁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质量分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周 瑞 一. 整体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全班有17位同学参加,本次期中测试,从试卷看,层面很内容很多,涵盖了本册书前四单元的重要内容.试卷综合性强,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一份真正能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必修一 ◆课程类型:小学语文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五年级下册语文> ◆课时:108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郭春杰 张彦芳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 ...查看


  • 单元课题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 单元课题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匿名投稿 给我留言 首页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件中心 学科论文 范文大全 学生频道 中考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初中在线 >> 试题中心 >> 化学试题 >> ...查看


  •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微课-----慕课网
  • 版本: 全部 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下册 人教新课标上册 人教新课标下册 苏教版小学上册 苏教版小学下册 北师大版上册 北师大版下册 冀教版上册 鲁教版下 其他版本 目录 第一单元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 ...查看


  •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一.本次测试成绩: 本次考试我班参考学生21人,总分1535分,均分73,及格19人,及格率为90.5%,最高分89,最低分52.5分,其中80分以上4人,优秀率为19.4%. 分数段分布: 0-50之间没有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分析与反思
  • 2014年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反思 一. 试卷分析: 本次三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测试 ...查看


  •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面分析 上星期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本次测试共有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乐园三大块.试题紧扣课文,考查知识点全面,形式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前四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考查.现就本次学生测试情况进行如下的分析: 一 ...查看


  • 市翠屏区教育局
  • 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 关于中学2010─2011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目标检测的通知 各中学: 我区将于2011年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分阶段进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6月17日和6月27--30日将对全区中学七.八年级进行部分学科结业检测和学期教 ...查看


  • 六年级语文 下册 试卷反思
  • 第一单元语文试卷反思 本次语文考试,我班应参考人数为19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19人,平均分89.3,优秀率为100%,及格率为100%,积分94.1成绩比较理想. 纵观整个试卷,本试卷是一份较有价值的试卷,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重点突出,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