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公开课优秀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4、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二、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有来生的话,以下五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项?

A、幸福的猪 B、快乐的蚂蚁 C、称霸的老虎 D、精明的狐狸 E、痛苦的人

请学生起来回答,引出“痛苦的人”司马迁。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幸福的猪必定也有不幸的时候,快乐的蚂蚁必定也有痛苦的时候,称霸的老虎必定也有软弱的时候,精明的狐狸必定也有糊涂的时候,同理,痛苦的人,必定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候。此外,人生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注定痛苦相随,人生也正是由于有了痛苦,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充实。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一个痛苦的人的内心世界,看他是如何走进痛苦,如何面对痛苦,又如何在痛苦中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的。这个人就是司马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二.了解作家作品,了解背景知识。

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有“史圣”之誉。主要作品《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

2、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李陵之祸: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去攻打凶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投降了凶奴,汉武帝因此大发雷霆,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不当”,但他不满朝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于是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挡凶奴之功,没想到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是在为李陵辩护,因此司马迁被判入狱,惨遭宫刑。

3、解题

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4、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部分其实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悲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三、疏通字音、字义,翻译原文

1. 字词句疏通

1)字音

曩(nǎng) 阙(quē)然 槛(jiàn) 缧(léi)绁(xiè) 婢(bì)妾

倜(tì)傥(tǎng) 厥(jué) 膑(bìn) 愠(yùn)色 迥(jǐong)

穴(xué) 闺阁(gé) 剌(là)谬(miǜ)

(由学生标出字音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古今异义词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文采,古义:文章;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独身孤立。孤立,古义:孤单无助;今义:不能得到同情和资助。

③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

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④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2、翻译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翻译,老师指点。

翻译完一段请同学再次将译文读出来。(可由全班同学一起读,或由女生读、男生读,方式多样)

3、课后作业

思考第三、四、五自然段应该如何翻译。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翻译第三、四、五自然段。

1、通假字(请学生在注释中用横线划出通假字)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②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③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④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

⑤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⑥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2、古今异义词

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 ②下流多谤议。下流,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

③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④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口语,古义:说话;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3、判断句: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者,„„也”表判断)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也”表判断)

4、省略句: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后省略介词“于”)

5、被动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于”被动标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拘禁)

屈原放逐(被放逐)

孙子膑脚(被膑脚)

重为乡党所笑(表被动)

6、介词结构后置:

教以慎于接物(“于接物慎”)

不表于后世也(于后世表)

7、固定句式: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乎:恐怕„„吧)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者:„„的原因)

三、课后作业

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请同学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报任安书》的翻译,知道了这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文章是如何回复友人的。

三、整体感知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说明自己“隐忍苟活”是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够留传后世;

第三段:列举为后世所传颂的古代“倜傥非常之人”的事迹;

第四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

第五段:书信结尾,再次倾诉自己愤懑的心情。

1、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2、研习第2段,找出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之所以能“隐忍苟活”的原因?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研习第3段,作者列举了这么多古代圣贤著书立说的伟迹,主要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更加增强了他写《史记》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司马迁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4、第3段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典故,采用铺排。实际上构成了八个叠句的对仗,两两各自对偶,这样的语言不仅使文章显得冗长,更使读者欲悲欲叹,扼腕切齿。

这种富于变化的语言,有力地加强了文章感情的抒发和文气的表达,令人激荡不已。

5、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我们知道司马迁遭受到宫刑的耻辱,他之所以能“苟活”,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所以才“就极刑而无愠色” ,他反复陈述自己忍辱负重,活下来的勇气就是著述《史记》,自然告诉了任安,我不能完成你的嘱托了!

6、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四、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解析]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从作者的议论基本路径上看,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

价值。“重于泰山”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五、课堂小结

问:学习完了这篇课文,大家觉得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问:大家从司马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坚持不懈;为实现理想经受一切考验;将《史记》流传给后人,为后人做出贡献,说明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总之,《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是当之无愧的,它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一个奇人的奇伟情操,它在行文、语言上纵横开阖,笔法雄健,让人千年后仍能想见司马迁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洒同情之泪。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课外练笔:中国有句俗话,“士可杀,不可辱。”请课后收集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写一篇短文《“士可杀,不可辱”之我见》。

安 书

《报任安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4、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二、教学重点: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有来生的话,以下五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项?

A、幸福的猪 B、快乐的蚂蚁 C、称霸的老虎 D、精明的狐狸 E、痛苦的人

请学生起来回答,引出“痛苦的人”司马迁。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幸福的猪必定也有不幸的时候,快乐的蚂蚁必定也有痛苦的时候,称霸的老虎必定也有软弱的时候,精明的狐狸必定也有糊涂的时候,同理,痛苦的人,必定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候。此外,人生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注定痛苦相随,人生也正是由于有了痛苦,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满充实。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一个痛苦的人的内心世界,看他是如何走进痛苦,如何面对痛苦,又如何在痛苦中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的。这个人就是司马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二.了解作家作品,了解背景知识。

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

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有“史圣”之誉。主要作品《史记》,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

2、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李陵之祸: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去攻打凶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投降了凶奴,汉武帝因此大发雷霆,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不当”,但他不满朝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于是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挡凶奴之功,没想到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是在为李陵辩护,因此司马迁被判入狱,惨遭宫刑。

3、解题

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4、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部分其实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悲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三、疏通字音、字义,翻译原文

1. 字词句疏通

1)字音

曩(nǎng) 阙(quē)然 槛(jiàn) 缧(léi)绁(xiè) 婢(bì)妾

倜(tì)傥(tǎng) 厥(jué) 膑(bìn) 愠(yùn)色 迥(jǐong)

穴(xué) 闺阁(gé) 剌(là)谬(miǜ)

(由学生标出字音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古今异义词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文采,古义:文章;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独身孤立。孤立,古义:孤单无助;今义:不能得到同情和资助。

③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

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④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2、翻译文章第一、第二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翻译,老师指点。

翻译完一段请同学再次将译文读出来。(可由全班同学一起读,或由女生读、男生读,方式多样)

3、课后作业

思考第三、四、五自然段应该如何翻译。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翻译第三、四、五自然段。

1、通假字(请学生在注释中用横线划出通假字)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②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③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④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

⑤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⑥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2、古今异义词

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 ②下流多谤议。下流,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

③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④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口语,古义:说话;今义: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3、判断句: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者,„„也”表判断)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也”表判断)

4、省略句: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后省略介词“于”)

5、被动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于”被动标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拘禁)

屈原放逐(被放逐)

孙子膑脚(被膑脚)

重为乡党所笑(表被动)

6、介词结构后置:

教以慎于接物(“于接物慎”)

不表于后世也(于后世表)

7、固定句式: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乎:恐怕„„吧)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者:„„的原因)

三、课后作业

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请同学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报任安书》的翻译,知道了这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文章是如何回复友人的。

三、整体感知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说明自己“隐忍苟活”是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够留传后世;

第三段:列举为后世所传颂的古代“倜傥非常之人”的事迹;

第四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

第五段:书信结尾,再次倾诉自己愤懑的心情。

1、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2、研习第2段,找出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之所以能“隐忍苟活”的原因?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之所以忍受着屈辱活下来,陷于粪土般的污浊环境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因为《史记》没有完成。

3、研习第3段,作者列举了这么多古代圣贤著书立说的伟迹,主要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更加增强了他写《史记》的决心,同时也表现了司马迁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4、第3段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典故,采用铺排。实际上构成了八个叠句的对仗,两两各自对偶,这样的语言不仅使文章显得冗长,更使读者欲悲欲叹,扼腕切齿。

这种富于变化的语言,有力地加强了文章感情的抒发和文气的表达,令人激荡不已。

5、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我们知道司马迁遭受到宫刑的耻辱,他之所以能“苟活”,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所以才“就极刑而无愠色” ,他反复陈述自己忍辱负重,活下来的勇气就是著述《史记》,自然告诉了任安,我不能完成你的嘱托了!

6、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四、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解析]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从作者的议论基本路径上看,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

价值。“重于泰山”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五、课堂小结

问:学习完了这篇课文,大家觉得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问:大家从司马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坚持不懈;为实现理想经受一切考验;将《史记》流传给后人,为后人做出贡献,说明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总之,《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是当之无愧的,它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一个奇人的奇伟情操,它在行文、语言上纵横开阖,笔法雄健,让人千年后仍能想见司马迁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洒同情之泪。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课外练笔:中国有句俗话,“士可杀,不可辱。”请课后收集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写一篇短文《“士可杀,不可辱”之我见》。

安 书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手机版
  • 首页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小班数学 小班科学 小班语言 小班音乐 小班美术 小班安全 小班社会 小班健康 小班主题 小班体育 小班英语 小班游戏 位置:屈老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 ...查看


  • 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工作总结
  • 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 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工作总结 自去年12月启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以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把乡镇换届作为今年组织工作的第一件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严格执行相关程序, ...查看


  • 探索建立公开遴选公务员的长效机制
  • 探索建立公开遴选公务员的长效机制 最近,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开展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继续面向省级及以下机关选拔优秀公务员到中央机关工作(相关内容见今日第十六版).这是进一步改善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验结 ...查看


  • 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 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抓好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工作作风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强化各项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广大教师工能够依法执教,保持廉洁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校通过校务公开栏以及各种会议等形式推行校务公开工作,使校务公 ...查看


  •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
  •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解读 为了提高公开课活动实效性与针对性,在总结发展传统公开课理论基础上,确定公开课.示范课及观摩课的具体范围. 1. 公开课是指教师教授的每节课都应遵循新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 ...查看


  • 三公开助我成长演讲稿
  • 三公开助我成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两年前,我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我庆幸,我终于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自由发挥,在课后给学生们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我错了,做一名教师不仅仅这样简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加不易.上课教学是 ...查看


  • 学校公开课计划及实施方案
  • 学校公开课计划及实施方案 齐 街 一 中 2009年10月 齐街镇第一初级中学关于公开课的 计划与实施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为改进课 堂教学,我校大力倡导进行公开课教学.'我校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 大精神 ...查看


  • 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含量分标准)
  • 附件1 海原县职教中心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实 ...查看


  • 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
  • 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 作者:邢照允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3年第06期 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好课应没有硬伤,显现亮点,独具风采. 一. 两基过关,力避硬伤 ...查看


  • 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征文
  •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一点体会 用好的制度选好人.用好人,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干部任用条例>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了在干部选任机制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