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光远 2017年9月2日
昨天,即9月1日上午,国家环保部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老天爷可真不讲情面,来了个下马威,上午10点钟,新闻发布会会还是进行时,空气质量就是中度污染了,PM2.5的浓度为139微克/立方米;到了晚上21点,空气质量竟然达到了重度污染,PM2.5的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
我看了一下环保部发布的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记者们问了不少问题。可惜就是没有记者问:当天的重霾,是从哪里来的?
是啊!这么重的霾,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治理小散乱污,中央派出大批的督察组,仅在河北省,就关闭了数万家企业,而且规定要将从这些企业拆除的锅炉集中存放,各地存放小锅炉的堆放场地上众多锅炉聚集在一起的景象都蔚为壮观。
现在刚刚过了七夕,距八月十五还有一个多月,秋收还没有开始,自然也基本上没有焚烧农作物秸秆的。
采暖污染更不可能了,现在大家还都穿着短袖衬衣、T恤衫或短裙呢!
燃煤电厂呢?不是都上了标准很高的烟气处理措施了吗!
烧结机、玻璃窑和燃煤工业锅炉等呢?不也都上了烟气处理设施了吗!在9月1日上午的记者发布会上,国家环境监察局田为勇局长也说:“重点污染源2016年年初达标率70%左右,到了年底接近97%。今年怎么样?1到8月份,基本稳定在97%左右,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已趋于稳定。”
那这重霾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昨天中午时分,我与一个环保技术公司的经理共进午餐,我告诉了他我对当天重雾霾的分析,主要污染物估计是硫酸盐。并且告诉他,到了傍晚,雾霾还会加重。因为硫酸盐有个特点,就是容易吸水,空气湿度越大,吸收的水分就越多,成为水合硫酸盐,重量增大。到了傍晚,空气湿度就会加大,因此,雾霾将会明显加重。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到了傍晚,空气质量就成了重度污染了,PM2.5的浓度从中午的139微克/立方米上升到179微克/立方米。
大气中的硫酸盐是哪里来的?当天的天气还真挣气,别看PM2.5达到了重度污染的水平,这二氧化硫却才只有3微克/立方米,相当的优啊!就是地里放出再多的氨,在大气中也合成不了多少硫酸盐啊!况且现在晚秋作物要收割了,没人给地里施肥啊!没人施肥,大气中哪来那么多的氨呢?
那这么多的硫酸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9月1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日报的记者发问:“最近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火电厂湿法脱硫加剧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环保部大气司刘炳江司长的回答中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可溶盐的问题,大家说环保部门测算,一万吨,相对于全国一年千万吨的二氧化硫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全国燃煤电厂的烟囱里一年只排出了一万吨的可溶盐?那我们就算一下:
全国的燃煤电厂2016年至少烧了15亿吨煤吧?烧一吨煤至少排出8000立方米的烟气吧?于是燃煤火电厂2016年至少排放了12万亿立方米的烟气吧?如果这些烟气里平均有1毫克/立方米的可溶盐,就是1.2万吨的可溶盐。按照刘司长全年只排放了一万吨可溶盐的说法,就是全中国采用湿法脱硫的燃煤发电厂排出的烟气中只有不到1毫克/立方米的可溶盐!我真不知道中国有几个环保工程师敢相信这个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请国家环保监测部门把9月1日大气中PM2.5里的硫酸盐比例公布出来,不就清楚了吗?
再进一步,请国务院委托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随机抽样,选几个燃煤电厂,从烟囱里抽出烟气,到实验室里做化学分析,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陶光远 2017年9月2日
昨天,即9月1日上午,国家环保部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老天爷可真不讲情面,来了个下马威,上午10点钟,新闻发布会会还是进行时,空气质量就是中度污染了,PM2.5的浓度为139微克/立方米;到了晚上21点,空气质量竟然达到了重度污染,PM2.5的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
我看了一下环保部发布的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记者们问了不少问题。可惜就是没有记者问:当天的重霾,是从哪里来的?
是啊!这么重的霾,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治理小散乱污,中央派出大批的督察组,仅在河北省,就关闭了数万家企业,而且规定要将从这些企业拆除的锅炉集中存放,各地存放小锅炉的堆放场地上众多锅炉聚集在一起的景象都蔚为壮观。
现在刚刚过了七夕,距八月十五还有一个多月,秋收还没有开始,自然也基本上没有焚烧农作物秸秆的。
采暖污染更不可能了,现在大家还都穿着短袖衬衣、T恤衫或短裙呢!
燃煤电厂呢?不是都上了标准很高的烟气处理措施了吗!
烧结机、玻璃窑和燃煤工业锅炉等呢?不也都上了烟气处理设施了吗!在9月1日上午的记者发布会上,国家环境监察局田为勇局长也说:“重点污染源2016年年初达标率70%左右,到了年底接近97%。今年怎么样?1到8月份,基本稳定在97%左右,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已趋于稳定。”
那这重霾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昨天中午时分,我与一个环保技术公司的经理共进午餐,我告诉了他我对当天重雾霾的分析,主要污染物估计是硫酸盐。并且告诉他,到了傍晚,雾霾还会加重。因为硫酸盐有个特点,就是容易吸水,空气湿度越大,吸收的水分就越多,成为水合硫酸盐,重量增大。到了傍晚,空气湿度就会加大,因此,雾霾将会明显加重。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到了傍晚,空气质量就成了重度污染了,PM2.5的浓度从中午的139微克/立方米上升到179微克/立方米。
大气中的硫酸盐是哪里来的?当天的天气还真挣气,别看PM2.5达到了重度污染的水平,这二氧化硫却才只有3微克/立方米,相当的优啊!就是地里放出再多的氨,在大气中也合成不了多少硫酸盐啊!况且现在晚秋作物要收割了,没人给地里施肥啊!没人施肥,大气中哪来那么多的氨呢?
那这么多的硫酸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9月1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日报的记者发问:“最近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火电厂湿法脱硫加剧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环保部大气司刘炳江司长的回答中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可溶盐的问题,大家说环保部门测算,一万吨,相对于全国一年千万吨的二氧化硫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全国燃煤电厂的烟囱里一年只排出了一万吨的可溶盐?那我们就算一下:
全国的燃煤电厂2016年至少烧了15亿吨煤吧?烧一吨煤至少排出8000立方米的烟气吧?于是燃煤火电厂2016年至少排放了12万亿立方米的烟气吧?如果这些烟气里平均有1毫克/立方米的可溶盐,就是1.2万吨的可溶盐。按照刘司长全年只排放了一万吨可溶盐的说法,就是全中国采用湿法脱硫的燃煤发电厂排出的烟气中只有不到1毫克/立方米的可溶盐!我真不知道中国有几个环保工程师敢相信这个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请国家环保监测部门把9月1日大气中PM2.5里的硫酸盐比例公布出来,不就清楚了吗?
再进一步,请国务院委托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随机抽样,选几个燃煤电厂,从烟囱里抽出烟气,到实验室里做化学分析,不就真相大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