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又到了春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都十分重视。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节日习俗

  在中国的节日系统里,清明节是比较独特的。首先,它是一个与传统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节日与节气重叠在节俗史上并不多见,而清明节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与农事节令关系密切。其次,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特殊。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日子,是肃穆的,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节日,是欢乐的。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这些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和安排。

  概括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莫过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切莫小看了这简单的八个字,所有清明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都浓缩其间。各种祭奠扫墓、追思先贤、敬重祖先的活动,都属于前者;而伴随清明节日的大众性娱乐活动,如斗鸡、拔河、荡秋千、放风筝和蹴鞠等,则属于后者。两者结合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清明节俗形式,这些节俗形式,并不是源于官方的律令条文,而是来自芸芸众生自发的生活实践。因此,这些习俗比礼法所规范的传统要坚韧得多,也强大得多。

  “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豁达生死观

  清明节扫墓祭祖、追思先人的活动,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深厚感情,而“祭祖拜宗,慎终追远”,反映的是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有把生与死等量齐观,将生命看作呈抛物线形的自然过程,对生和死都抱顺应自然态度的生死观念。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就已经存在,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庄子的“齐生死”。许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面对死亡,说“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也是一种淡定的态度。这种生死观派生出对生命的两种态度,一是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生存观;二是“砍头不过风吹帽”,“视死如归”的死亡观。

  从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出发,中国人形成了浓烈的“生死排场”,表现之一就是崇尚“入土为安”,对逝去先人的安排特别重视。从古至今,“入土为安”习俗顽强传承。土葬就会有坟墓,坟堆历经一年四季的风霜雨雪,难免会堆土蒙尘,难免会草木凋零,就像故去的亲人,越走越远。因此,在来年春暖花开、万物萌发之时,就有“扫墓”之举。扫墓其实是一种仪式,它寄托了中国人重视亲情、慎终追远、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

  因此,清明节远不止扫墓、烧纸钱,其更深的意义在于对已逝亲人、祖先的怀念,对先贤、英烈的追思和崇敬。在清明节,中国人祭祖拜宗的传统得到了集中的展示。扫墓、祭奠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它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中国文明几千年香火不绝,一脉绵延,当然与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民族特质有重要关系。

  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

  几年前,我国将清明节设立为法定假日,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为更好发扬清明节文化的积极意义,清明节应该成为“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重要平台。

  “祭先烈”,就是我们生者对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怀念与景仰,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要踏着他们的足迹努力去完成。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各种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通过“祭先烈”活动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清明节之际,国内媒体发起的“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以“知荣、明耻、奋进”为主题,表达广大网友、社会公众对为国捐躯民族英烈的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这样的活动就很有意义。

  “敬先贤”,就是崇敬和追思那些曾经以自己的贤能、品德、才干为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化名人等。法国有先贤祠,其中安葬着很多对法兰西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现在已经成为法国精神的象征。在笔者看来,先贤首先是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如徐光启,也包括工商界及官员、地方绅士中具有很高社会声望的人士。这个群体的产生,与相对发达的民间社会相关,他们一般都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为舆论认可的社会声望。“先贤”是社会的良心和脊梁,怀念先贤,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深入推进荣辱观教育。

  “忆先人”,就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天下之人皆有本源,每个公民各有祖先。正是一代又一代先人的艰难打拼,辛勤的开拓与奋斗,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继续前行的起点。清明前后,一些地方公祭“人文初祖”,人们回家“扫墓上坟”,满足了海内外华夏赤子致敬先人的心愿,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缅怀先人,“祭之以礼”,寻根追远,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文明的传承,更是对浩瀚历史的敬畏。

  今天如何传承清明节文化

  清明节起源于农耕社会,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传统的清明节文化主要依凭着民间乡土社会世代相传。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清明节的传承也在经受社会发展的考验。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验是,当代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媒介大规模地侵蚀传统节日文化,改变了传统节日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在现代传播媒介日益兴盛的环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不衰,我们要警惕清明节文化内涵的流失,防止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消费性节日。

  当前,最要紧的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清明节中“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精神内涵、民族特性发扬光大,关注、保护和宣扬那些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清明节相关的游艺、祭祀、饮食习俗,以及与之相互依存的民间艺术。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在新时期,继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习俗,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说,传承好清明节文化,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2012年4月4日《光明日报》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又到了春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都十分重视。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清新。

  “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节日习俗

  在中国的节日系统里,清明节是比较独特的。首先,它是一个与传统农时节律“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的节日。节日与节气重叠在节俗史上并不多见,而清明节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与农事节令关系密切。其次,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特殊。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日子,是肃穆的,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无穷乐趣的节日,是欢乐的。逝者与生者,哀伤与欢乐,这些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得到了充分的协调和安排。

  概括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莫过于“追思先人,勿忘生者”。切莫小看了这简单的八个字,所有清明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都浓缩其间。各种祭奠扫墓、追思先贤、敬重祖先的活动,都属于前者;而伴随清明节日的大众性娱乐活动,如斗鸡、拔河、荡秋千、放风筝和蹴鞠等,则属于后者。两者结合形成了林林总总的清明节俗形式,这些节俗形式,并不是源于官方的律令条文,而是来自芸芸众生自发的生活实践。因此,这些习俗比礼法所规范的传统要坚韧得多,也强大得多。

  “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豁达生死观

  清明节扫墓祭祖、追思先人的活动,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深厚感情,而“祭祖拜宗,慎终追远”,反映的是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有把生与死等量齐观,将生命看作呈抛物线形的自然过程,对生和死都抱顺应自然态度的生死观念。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就已经存在,如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庄子的“齐生死”。许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面对死亡,说“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也是一种淡定的态度。这种生死观派生出对生命的两种态度,一是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生存观;二是“砍头不过风吹帽”,“视死如归”的死亡观。

  从这种豁达的生死观出发,中国人形成了浓烈的“生死排场”,表现之一就是崇尚“入土为安”,对逝去先人的安排特别重视。从古至今,“入土为安”习俗顽强传承。土葬就会有坟墓,坟堆历经一年四季的风霜雨雪,难免会堆土蒙尘,难免会草木凋零,就像故去的亲人,越走越远。因此,在来年春暖花开、万物萌发之时,就有“扫墓”之举。扫墓其实是一种仪式,它寄托了中国人重视亲情、慎终追远、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

  因此,清明节远不止扫墓、烧纸钱,其更深的意义在于对已逝亲人、祖先的怀念,对先贤、英烈的追思和崇敬。在清明节,中国人祭祖拜宗的传统得到了集中的展示。扫墓、祭奠是一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它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昭示着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代之间有了联系,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中国文明几千年香火不绝,一脉绵延,当然与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民族特质有重要关系。

  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

  几年前,我国将清明节设立为法定假日,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为更好发扬清明节文化的积极意义,清明节应该成为“祭先烈”“敬先贤”“忆先人”的重要平台。

  “祭先烈”,就是我们生者对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怀念与景仰,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要踏着他们的足迹努力去完成。在清明节,可以组织各种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通过“祭先烈”活动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清明节之际,国内媒体发起的“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以“知荣、明耻、奋进”为主题,表达广大网友、社会公众对为国捐躯民族英烈的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这样的活动就很有意义。

  “敬先贤”,就是崇敬和追思那些曾经以自己的贤能、品德、才干为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化名人等。法国有先贤祠,其中安葬着很多对法兰西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现在已经成为法国精神的象征。在笔者看来,先贤首先是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如徐光启,也包括工商界及官员、地方绅士中具有很高社会声望的人士。这个群体的产生,与相对发达的民间社会相关,他们一般都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为舆论认可的社会声望。“先贤”是社会的良心和脊梁,怀念先贤,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深入推进荣辱观教育。

  “忆先人”,就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天下之人皆有本源,每个公民各有祖先。正是一代又一代先人的艰难打拼,辛勤的开拓与奋斗,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继续前行的起点。清明前后,一些地方公祭“人文初祖”,人们回家“扫墓上坟”,满足了海内外华夏赤子致敬先人的心愿,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缅怀先人,“祭之以礼”,寻根追远,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文明的传承,更是对浩瀚历史的敬畏。

  今天如何传承清明节文化

  清明节起源于农耕社会,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传统的清明节文化主要依凭着民间乡土社会世代相传。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大转变,清明节的传承也在经受社会发展的考验。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验是,当代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媒介大规模地侵蚀传统节日文化,改变了传统节日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在现代传播媒介日益兴盛的环境下,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不衰,我们要警惕清明节文化内涵的流失,防止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消费性节日。

  当前,最要紧的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清明节中“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精神内涵、民族特性发扬光大,关注、保护和宣扬那些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保护与清明节相关的游艺、祭祀、饮食习俗,以及与之相互依存的民间艺术。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在新时期,继承清明节丰富的文化习俗,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说,传承好清明节文化,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2012年4月4日《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清明节:除了远足踏青,还有更重要的文化内涵!
  • 作者授权发布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节气与节俗相合的综合节日.清明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岁时百问>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 ...查看


  • 清明扫墓与踏青
  • 一年有很多假期,又一个假期到了.这个假,很特别,是清明节,放三天.以前因为工作关系,一放假,心就慌,担心又浪费了时间.现在却形成习惯了,知道要干什么.要记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 ...查看


  • [清明咏怀]众议院|寒食潇潇雨,清明半湿魂
  • 清明咏怀 中华诗词论坛:众议院 ◎闲心若水 浣溪沙·清明咏怀 一 漫向园林赏画屏,露华滴翠草青青.和风未把郁怀清. 心系故乡常恨远,句生思念总关情.叹怀今日一人行. 二 梦笔愁怀梦不成.甩头难甩一身轻.红花绿叶自娉婷. 遥问暮山春老未?轻询 ...查看


  • __关于清明节文明祭祀的国旗下讲话稿
  • 关于清明节的国旗下讲话稿2015.3.30 文明祭祀,绿色清明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3月30日,下周的周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人的诗句.清明节从春秋开始,延续 ...查看


  • 清明节黑板报:清明节黑板报参考内容
  •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埽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 ...查看


  • 清明:中国的感恩节
  • <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南宋) 2008年4月4日,中国即将迎来第一个拥有三天法定假 ...查看


  • 寒食节:清明雨魂
  • 在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里,清明是惆怅的心结,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炎黄子孙的重要节日.不仅融合了三春踏青的氛围,又到处是一派清 ...查看


  •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 陕西代省长恭读祭文(组图)|文化|公祭
  •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 陕西代省长恭读祭文(组图) 2016年04月04日 12: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314人参与 32评论 这是公祭典礼现场(4月4日摄). 4月4日,"丙申(2016)年清 ...查看


  • 关于举办我校首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节之"清明节"系列活动的通知
  • 关于举办我校首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节之"清明节"系 列活动的通知 一.活动背景.意义及目标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期的广大青年学生要 ...查看


热门内容